遊客在大丘坪村體驗。蘇巧將攝
楊宗尾(右一)在成都非遺節上向遊客介紹大安土陶。楊才地攝
溫州網訊 日前,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在成都國際非遺博覽園拉開大幕。泰順大安土陶作為「非遺+扶貧」項目應邀參加非遺傳承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成果展,向國際社會展現泰順非遺的魅力。
泰順手工制陶屬「慢輪制陶技藝」,始於宋代,興於明清,主要分布在百丈的洪口,大安的柳厝等地。清代泰順史料《封疆錄》有「洪口碗,大安陶」,溫州府志有「泰順青」陶器的記載。大安民間的制陶業歷史跨度長達200多年。從業人數最多時曾達數百人。尤其是大丘坪村,不僅有保存較完整的柴窯和大批古民居,還保留傳統的土陶製作技藝,土陶文化村便建設在大丘坪村。
2017年,大安鄉全力推進大丘坪土陶文化村項目建設,既活態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又不斷豐富旅遊業態。在土陶文化產業項目運營過程中,村裡促成村集體以土地折價入股、農戶以資金和古民居入股、傳承人以制陶技藝入股,成立了安能農業專業合作社,這種依託合作社來運營非遺活態傳承項目的模式,既讓傳承人安心傳承、增加收入,又帶動了全村上下齊心協力專注於項目推進,帶動當地農戶就業,增加村集體收入。2018年,土陶文化村被列入溫州首批非遺體驗基地。
據悉,本屆非遺節以「傳承多彩文化創享美好生活」為主題,設立1個主會場和28個主題分會場,來自86個國家的1100多個非遺項目5600多名代表將開展國際展覽、國際論壇、國際競技、國際展演和互動體驗等各類活動540多場。本屆非遺節的主題展——非遺傳承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主題展備受關注。展覽以全國「非遺+扶貧」重點支持地區以及文化和旅遊部定點扶貧的縣(市)採取的「非遺+扶貧」工作路徑和取得的實踐成果為主,展區共5000平方米,其中「非遺助力扶貧·共築美好生活」——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非遺專題展約3300平方米,主要展現全國各地通過非遺傳承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多種路徑和實踐成果。
記者從泰順大安鄉了解到,今年以來,該鄉通過土陶文創作品大賽、大安非遺旅遊節等一系列舉措和活動,將大丘坪土陶村的土陶產品不斷向外推廣,不僅帶動了土陶產品的銷路,也盤活了村裡的經濟,該村眼下已成為泰順一處網紅打卡地,大丘坪村也於上月獲評浙江省3A級景區村莊。而作為泰順土陶非遺傳承人的大丘坪村村民楊宗尾,自8月以來,更是收穫訂單無數,產品從單純的大安傳統土陶到大安新創茶碗、「紅軍陶杯」等,進一步豐富了大安陶的產品體系。
來源:溫州日報
通訊員:順子 記者 翁卿侖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