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發展看泰順·小康故事⑥「土」中帶著潮與新,看泰順鄉村振興的...

2020-12-07 浙江在線

2020-06-03 18:16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趙琛璋 通訊員 賴淼蓮

 編者按:今年是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作為曾經的「老、少、邊、窮」山區縣,泰順當前正深入實施「生態立縣、旅遊興縣」戰略,加快綠色高質量發展步伐,持續推進「兩山」轉化。「走走泰順,一切都順!」浙江新聞客戶端推出「綠色發展看泰順·小康故事」,探訪泰順綠色崛起背後,記錄山城新發展的生動畫面。

「會制陶的就在家制陶,不會(制陶)的就擔出去賣,土陶可以說是大安過去的『支柱產業』。」對泰順縣大安鄉大丘坪村的制陶藝人楊宗尾而言,時隔20多年還能重拾老行當,並以此年均增收6萬元,這在幾年前連想都不敢想。

「洪口碗,大安陶」。有著數百年制陶歷史的大安,制陶從業者最多時曾達數百人。尤其是大丘坪村,不僅有保存較完整的柴窯和大批古民居,還保留傳統的手工制陶技藝。近年來,得益於當地對非遺文化的保護傳承和挖掘再利用,原本沉寂的小山村藉由「土陶文化村」這張「土」名片煥發出新生活力。

楊宗尾和他的手工制陶工作室

「土」變潮 迎來了好日子

將拌好的黏土放到轉動的機器上,雙手捧著泥胚拉坯,不過幾分鐘,伴隨著周圍「哇」的陣陣讚嘆,一隻大肚小口的土陶花瓶雛形便展現在眼前……如今每到周末,大丘坪村的土陶傳習所儼然「親子樂園」,身為指導師的楊宗尾對這樣的場景早就習以為常。

20多年前,隨著金屬和塑料製品的普及,家用陶器逐漸被淘汰,大安的土陶業隨即沉寂,14歲便入行的楊宗尾也被迫改行。昔日的手藝迎來第二春,這離不開當地對非遺文化的保護和傳承。

2017年,大丘坪村入圍浙江省第一批傳統村落,為了讓日漸凋敝的土陶文化成為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大安鄉召集民間土陶製作技藝傳承人,通過開設土陶傳習區、製作體驗區、燒制區等,將傳統的土陶非遺技藝在村裡進行「活態」展現,嘗試藉助「旅遊+文創」的新理念,挖掘土陶非遺技藝文化,打造特色「土陶文化村」。

「村集體以土地折價入股,農戶以資金和古民居入股,傳承人以制陶技藝入股,由村『兩委』班子牽頭成立安能農業專業合作社,」大丘坪村黨支部書記曾文膽介紹,當地還籌資20多萬元,進行沿街環境整治、道路拓寬、路燈改造,老屋修繕和土陶傳習所、土陶展示廳、曾氏土樓修繕等項目建設,並買來30餘臺拉胚機,發動20位制陶手藝人指導遊客體驗制陶。

土陶展示廳

「依託合作社運營非遺『活態』傳承項目,既能讓傳承人安心傳承、增加收入,也帶動了全村上下齊心專注於項目推進,帶動當地農戶就業,增加村集體收入。」大安鄉相關負責人表示,2018年,土陶文化村還被列入溫州首批非遺體驗基地。

「活起來」的非遺文化也帶「火」了鄉村旅遊。以往鮮有遊客的大丘坪村,2018年共接待當地群眾和遊客5萬多人次,2019年,這一數字突破11萬。「過去村裡製作米麵幹的農戶還不足10戶,現在已經有30多戶,其中不少是低收入農戶,全村日均產量達到2000多斤。」曾文膽介紹,由於品質優良,當地產出的米麵幹已佔全縣市場份額的八成以上。

去年,大安鄉還積極探索「農民專業合作社+工商資本」帶動文旅融合發展的實踐。在外泰商高斌應邀返鄉,在大丘坪土陶文化村創辦了溫州煊彩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引進手繪彩陶、文創產品研發等輻射產業,並接洽夏令營、研學、旅行社等團體。一系列的舉措,讓非遺土陶成功成為了受歡迎的文創產品,也令大丘坪土陶文化村成為泰順文化旅遊新地標,更獲評浙江省非遺旅遊景區。

挖特色 促推鄉村振興

大丘坪村非遺結合文旅產品的創新模式,逐漸在大安的其他傳統非遺村擴散。

「大垟村的藥發木偶展示中心正加緊裝修,預計今年9月可以投用。」大安鄉相關負責人表示,不只是土陶文化,作為「非遺大鄉」的大安,藥發木偶、龍鳳獅子燈、提線木偶、篾藝、米塑等非遺技藝,正經歷歲月磨礪而愈見其光彩。

2017年以來,大安著力打造「土陶小鎮·大美大安」,在全面收集挖掘非遺藝人及資料的基礎上,建設包括展示廳和傳承人工作室在內的大安非遺展示館,更好地保護和傳承了非遺技藝。當地國家級、省市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由此前的8項,增至目前的13項。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風情。盤活散落在山城的非遺,已然成為彰顯地域特色,弘揚在地文化,助推鄉村振興的有力路徑之一——

依託「舌尖上的非遺」布局產業鏈,泰順縣三魁鎮從文化的挖掘與提煉、品牌形象的優化與提升入手,積極探索集百家宴非遺研學體驗、商貿旅遊、特色餐飲、民宿於一體的天天百家宴多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全力打造百家宴年味江南示範基地,全面提升泰順百家宴品牌形象,助推旅遊主業化發展。

歷經幾代匠人的不斷傳承保護,提線木偶戲、馬燈舞、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等非遺項目又重新煥發了「生命」,逐漸成為泗溪鎮發展的文化金名片,也給這座由山、水、橋構成的「美麗廊橋風情小鎮」,增添了一抹獨有的江南韻味。

創辦泰順縣石雕藝術學校,打造泰順石文化創意園,建設泰順石文化創意街區,持續引進石雕大師……近年來,龜湖鎮投入近千萬,深入實施「資源、機構、平臺、人才、市場、宣傳」鏈條式培育,全面打造泰順石文化創意產業項目,逐步形成了原石供應、人才培育、研發設計、工藝創作、產品營銷、宣傳展示、品牌推廣等環環相扣、層層對接的生態循環產業鏈,探索走出了一條「點石成金」的文化產業發展新路。

護文脈 激發鄉土活力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就要讓散落在泰順廣闊大地的遺產「活」起來。

木偶戲提升工程、廊橋災後修復保護、非遺進禮堂、非遺進校園,非遺進景區、帶薪學徒、非遺體驗基地建設……以大安鄉為代表,近年來,在政府主導和社會廣泛參與下,泰順非遺保護傳承工作取得了可喜進展,先後入選「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浙江省第一批傳統戲劇之鄉」「第二批浙江省傳統節日保護基地」「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景點」「浙江省畲族文化生態保護試點縣」「浙江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庫試點縣」等。

去年10月,大安土陶更作為「非遺+扶貧」項目應邀亮相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參加非遺傳承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成果展,向國際社會展現泰順非遺的魅力。

截至目前,泰順縣共擁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1項(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國家級非遺項目6項(畲族民歌、藥發木偶戲、提線木偶戲、碇步龍、木偶頭雕刻、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省級非遺保護項目15項,溫州市級非遺保護項目102項,縣級非遺保護名錄172項,非遺傳承人隊伍近300多人。其中國家級傳承人6位,省級傳承人24位。今年4月,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發布了2019年度《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指數評估指標數據》,在縣(市、區)一類中,泰順縣已連續三年獲得全省第四。

「除了繼續抓好非遺保護名錄和代表性傳承人的推薦工作,還將創建一批縣級非遺傳承教學基地,提升一批縣級非遺體驗基地,拍攝一批非遺宣傳視頻,組織做好民俗文化節慶活動、非遺宣傳展示活動、送戲下鄉演出等三大活動,進一步健全非遺保護傳承機制,促進泰順非遺的保護傳承與發展,助推鄉村振興。」泰順縣非遺保護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繼續做好百家宴提升工程、泰順木偶文化展示館建設工作、泰順文化藝術中心(非遺館、博物館、美術館)的建設、協助泰順廊橋保護立法工作及加大對泰順傳統木拱廊橋橋本體的保護等。

1591179417000

相關焦點

  • 綠色發展看泰順·小康故事㉘低收入農戶增收 他們有「跑步雞」
    作為曾經的「老、少、邊、窮」山區縣,泰順當前正深入實施「生態立縣、旅遊興縣」戰略,加快綠色高質量發展步伐,持續推進「兩山」轉化。「走走泰順,一切都順!」浙江新聞客戶端推出「綠色發展看泰順·小康故事」,探訪泰順綠色崛起背後,記錄山城新發展的生動畫面。
  • 溫州泰順:手握「紅綠」調色板 描繪鄉村振興圖
    據悉,2020年初,泰順研究制訂《關於打造泰順縣紅色文化品牌的若干意見》,下一步將圍繞紅色設施的建設、紅色品牌的培育、紅色教育的推進、紅色文化的宣傳,形成五個方面18條工作措施,為紅色文化品牌打造提供指導性意見。  以紅促綠,全面助力鄉村振興  紅色是泰順的文化名片,綠色是泰順的發展主題。
  • 共謀泰順民宿新未來 溫州(泰順)鄉村民宿發展大會成功舉辦
    據了解,在「好享好宿」黨建聯盟的推動下,2020首屆溫州(泰順)鄉村民宿發展大會聚焦鄉村民宿發展中營銷、設計、管理之道,助推泰順民宿可持續發展,助力泰順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以良好態勢助推溫州市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 「綠色發展看泰順·小康故事」提升縣域公路網 造福一方百姓
    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也是推動泰順綠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年。包垟鄉是泰順的偏遠鄉鎮,在新包公路沒有通車之前,包垟鄉的群眾去一趟縣城需要轉好幾趟車,出行非常不便。「以前的路就是從新浦到聯雲到包垟,車子過來要四五十分鐘,彎彎曲曲,大車開不過來。」「以前不方便,我們橫溪車都沒有,一定要趕到新山去。」村民感慨道。道路不暢不僅影響群眾出行,而且也影響當地的經濟發展。
  • •溫州故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泰順...
    歡迎大家出席溫州市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今天,市政府新聞辦舉辦「小康中國•溫州故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泰順專場。泰順是國家生態縣、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國家級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作為浙南邊陲「生態高地」,泰順深入實施「生態立縣、旅遊興縣」戰略,補齊發展短板,厚植髮展優勢,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顯著成績。
  • 浙江泰順:「科技二傳手」傳經送寶 鄉土人才助推「鄉村振興」
    溫州市泰順縣獼猴桃專業技術協會秘書長莊期海開設的泰順縣獼猴桃防病蟲害醫院裡,來自泰順各地的獼猴桃種植戶正在諮詢關於獼猴桃種植的各類難題。  在泰順,像莊期海這樣為農民「答疑解惑」的鄉土人才也被稱為「科技二傳手」。他們既是聯接泰順農民兄弟和各地種植專家的橋梁,也是助力鄉村振興的「主力軍」。
  • 泰順舉行小康主題新聞發布會
    交通是泰順人民最大的「痛」,也是最大的「夢」。隨著文泰高速通車在即,曾經山高路遠的泰順與都市的距離被拉近。從交通發展軌跡中,山城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正是小康生活的一個縮影。11月23日,在第八場「小康中國·溫州故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泰順專場上,以立足扶貧攻堅、厚植生態優勢、擴大有效投資、增進民生福祉等維度,泰順向世人展現了她的巨變。曾經的泰順是「國家貧困縣」「省欠發達縣」,1978年地區生產總值4227萬元,人均GDP156元。
  • 旅遊興縣、圓夢高速、城鄉蝶變……泰順這樣繪就「小康藍圖」
    11月23日上午,溫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小康中國·溫州故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泰順專場:蓄勢強發 賦能引爆 在打造「重要窗口」中加快泰順綠色高質量發展。泰順抓旅遊發展,總的有四方面的舉措:(一)以大項目立起新地標。泰順把引領性、示範性、帶動性的大項目作為旅遊發展的引爆點,高標準打造一批泰順旅遊的新地標、新標杆。
  • 陳一新在泰順調研時強調 堅持綠色發展、後發崛起
    AA溫州網訊昨前兩天,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陳一新在泰順調研時強調,要貫徹落實市委十一屆八次全會精神,按照實施「五化戰略」、深化「十大舉措」的重大決策部署,充分發揮生態優勢,堅持綠色發展、後發崛起,大力發展高效生態經濟,積極探索具有泰順特點的山區發展新路
  • 泰順土陶「玩」到成都 鄉村振興盤活大安陶產業
    泰順大安土陶作為「非遺+扶貧」項目應邀參加非遺傳承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成果展,向國際社會展現泰順非遺的魅力。  泰順手工制陶屬「慢輪制陶技藝」,始於宋代,興於明清,主要分布在百丈的洪口,大安的柳厝等地。清代泰順史料《封疆錄》有「洪口碗,大安陶」,溫州府志有「泰順青」陶器的記載。大安民間的制陶業歷史跨度長達200多年。從業人數最多時曾達數百人。
  • 一曲茶歌帶來鄉村新蝶變 採茶舞曲暨泰順茶文化活動啟幕
    60年前,作曲家周大風先生在泰順東溪創作出這首膾炙人口的茶歌,周恩來總理為曲目修改歌詞。此後,該曲入選亞太地區優秀音樂教材,被確定為泰順縣歌,在G20峰會上驚豔全球……如今,60年過去,這首歌的誕生地泰順早已舊貌換新顏。5月11日,《採茶舞曲》暨泰順縣茶文化主題宣傳活動啟幕,茶歌、採茶比賽、茶藝表演、制茶展示、茶文化論壇等活動輪番開展。
  • 溫州泰順舉行「跟著24節氣遊鄉村」活動
    本次活動以「夏至」節氣習俗為切入點,開展農耕農俗、文化藝術、「土」「洋」美食等十餘項體驗活動,吸引周邊省市、主流媒體記者和自媒體大V慕名而來,同享古村裡的夏日時光。溫州市也集中多方資源優勢和力量,將該系列活動打造成一個可持續、易複製、有成效的鄉村文旅新IP,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帶動傳統產業轉型與升級,助力鄉村文化自信和經濟發展,同時也為浙江省乃至全國其他鄉村「自救」和「造血」提供現實樣板。
  • 泰順著力構建「內暢」交通體系
    泰順著力構建「內暢」交通體系,為確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泰順綠色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發展後勁——縣城有了外環線,彎彎山路變「四好」交通是泰順長期以來的短板,但當下的泰順,正以更加昂揚的姿態融入全省大通道,打造溫州西南綜合交通樞紐,努力推進泰順交通「三年強攻堅、五年大變樣、十年成樞紐」。在此過程中,泰順加快構建「內暢」交通體系的努力,尤為引人注目,「內暢」的交通,也正在為確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泰順綠色高質量發展提供著有力的發展後勁。
  • 張耕基層調研首站到泰順文成:堅持綠色發展
    溫州網訊 昨前兩天,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張耕利用雙休日時間,先後來到泰順、文成兩地,開啟履新以來的首輪基層調研行。  張耕一行先後考察泰順蓮雲谷溫泉、縣城新城區環湖生態休閒項目,以及文成森林「氧吧」小鎮、天聖山文化公園、縣城興福堂片區改造工程等,並分別召開座談會了解兩縣發展情況。
  • "石」文化融入廁所革命 泰順龜湖鄉村振興打響新一槍
    浙江在線1月2日訊(浙江在線通訊員 方大鵬)泰順龜湖承載著一萬年的礦業文明龜湖鄉村振興從小事做起,尋找利民惠民第一點,「公廁革命」是龜湖鎮打響第一槍,將「石」元素融入公廁,使它成為地域發展的第一張金名片。  自古人有三急之說,龜湖公廁之改首先便是改自身。
  • 民宿如何發展 泰順亮高招
    近日,2020首屆溫州(泰順)鄉村民宿發展大會召開,百餘名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和民宿經營者齊聚山城泰順,共謀當地民宿升級發展。  鄉間莊園範的「竹裡雲溪」、畲家小院風的左溪民宿、古風古韻的「迷途七厝」……在浙南泰順的青山綠水間,點綴著136家特色民宿,其中白金宿1家,竹裡雲溪民宿作為全省兩家之一推薦參評國家級5星民宿。
  • 「好玩民宿在泰順」IP產品首發 民宿雲直播衝上熱搜
    此外,還有月·藍舍「玩畲風」、月籠溪沙「玩非遺」、筱村公社「玩農業」、迷途·七厝「玩旅拍」、竹裡雲溪玩「鄉村時尚」、鳳棲谷「玩農耕」、行人風跡「玩線路」……  「泰順的環境是真好」「民宿還能看木偶戲,改天去看看」「這種手磨豆腐才是記憶裡的味道」……一項項精彩玩法吸引了不少遊客留言評論。
  • 泰順全域布點136家民宿
    11月25日,2020首屆溫州(泰順)鄉村民宿發展大會召開,百餘名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和民宿經營者,為山城民宿發展出謀劃策,並圍繞「泰順民宿如何構建區域品牌」「泰順民宿如何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的課題展開專題研討和主旨演講。
  • 鄉村振興溫州實踐丨光伏小康工程助力泰順精準扶貧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在溫州泰順縣西暘鎮,有800畝宜林地披上了「黑色外套」,這裡就是泰順縣「光伏小康工程2017年,泰順縣被列為省「光伏小康工程」實施縣,建成22.8兆瓦的光伏發電系統,設計年發電量2300萬度。溫州泰順興農發電站站長 李以宏:我們讓這個發電量儘量使它發揮最大的效益,我來這的目的也是為了提高發電量,增加一些收入。這些經濟效益拿到政府以後,再往下分配去用來扶貧。
  • 在泰順白雲尖看日出!美醉了
    今天,小編就為你準備了 泰順這個絕美日出地 想去看2020年的第一縷曙光 泰順 · 白雲尖 登頂溫州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