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農村電商鏈「串」起三名秀山小鎮青年

2020-12-18 上遊新聞

10月29日,秀山縣電商雲倉,工作人員正在包裹分揀線上忙碌。

10月29日,秀山縣電商雲倉,工作人員正在打包柑橘準備發往全國各地。

10月29日,嚴令在養雞場給雞餵食。本版圖片由記者齊嵐森攝/視覺重慶

楊義明、何江華、嚴令,3名原本生活好似平行線的小鎮青年,卻因為農村電商事業產生了交集。在這條產業鏈上,楊義明負責網店分銷,何江華組織貨源,嚴令則負責提供產品。

過去,一根網線打開了農村青年看外界的窗口。如今,一根網線為廣袤鄉村聯通了更大的世界。

秀山縣是「全國電子商務示範基地」、「全國貧困縣農產品電商銷售10強縣」,近年來農村電商產業鏈覆蓋全縣所有的貧困村,不少人在農村電商鏈條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農村電商正是他們創業的藍海。

楊義明搞銷售 一年賣「土貨」百萬元

10月27日下午3時,坐在記者對面的楊義明手機響個不停,通過電商平臺詢單、下單者不斷。他的網店當日交易額已有1800多元,而此時還沒到網店銷售的交易高峰期。

「每天晚上6點到11點才是高峰期。這個時間段大部分人都下班了,才有時間拿起手機網上購物。」楊義明告訴記者,目前他的網店每天銷售額在1萬元左右,純利潤在千元上下。

記者眼前的楊義明,愛說愛笑,很難看出他曾遭遇過不幸。

楊義明半歲時父親去世,母親後來改嫁,從此他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初中畢業後,17歲的楊義明開始了到處打工的生涯。

18歲那年,楊義明加工木材時右手小拇指被機器切掉,手背皮膚嚴重損毀。他前後住了108天院,做了14次手術,還將大腿上的皮膚移植到手背上,疼得鑽心。

多次手術對身體的傷害,讓他沒法再繼續打工,楊義明不得不回到老家隘口鎮岑龍村。

在廣東打工時,楊義明曾看到當地快遞代理生意做得風生水起,每天進出快遞代理點收取包裹的人絡繹不絕。考慮到這行業在岑龍村是個空白,他便用傷殘賠償金開了家快遞代理店,沒想到做了一年就虧了幾萬元。

楊義明認真總結失敗原因:小鎮人少,網購需求不大,從縣城到隘口鎮平均每天只有40來個快遞,每個才掙1元錢,但往返車費就要60元錢。再加上人工費等,開快遞代理店肯定虧損。正當他想放棄搞電商時,遇上了一件事——隘口鎮鄉村扶貧產業園建成投用,其中農村電商是主打產業。

「產業園免費培訓,還包吃包住,我就報了名。」楊義明告訴記者,從產品文案到視頻剪輯,再到拍攝包裝,他啥子都使勁兒學。終於,他從電商的「門外漢」變成了「局中人」。

通過市場調研,他決定搞電商銷售,但賣什麼才受歡迎?貨源從哪裡來?

產業園內有20多個農特產加工廠,專門加工當地隘口茶、金絲皇菊、泡辣椒、菜籽油、火鍋粉等土特產,這些後來都成了楊義明網店的主推產品。

楊義明不斷學習推廣、策劃、營銷技巧,並用於網店營銷中,很快便有了成果。以當地特產幹吃湯圓為例,「隘口鎮最大的超市一天也就能賣一二十公斤幹吃湯圓,而我的網店每天可以賣五六百公斤。」楊義明自豪地告訴記者,讓幹吃湯圓突破時空限制走向全國的,正是農村電商。

2019年,楊義明的兩家網店銷售額破百萬元,預計今年銷售額將超過200萬元。

何江華找貨源 從供應鏈中找商機

楊義明網店賣的土貨雖來自產業園裡的農特產品加工廠,但負責將這些土特產整合、包裝成電商產品,卻是山水隘口電子商務有限公司。30歲的小鎮青年何江華就是這家公司的負責人之一。

何江華通過大數據了解農產品價格指數,提前組織貨源,並進行包裝、文案設計,再將產品分銷給像楊義明這樣的電商零售商。

過去,何江華和這裡大多數年輕人一樣去沿海城市打工,覺得去大城市才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3年前,何江華得知秀山老家正在培訓電商創業人才,返鄉搞電商不僅有專業人員指導,還有政策補貼,這讓他下定決心,從廣東返鄉創業。

「參加了兩次免費培訓,老師教我們美工、電商基礎操作知識等,還幫我們註冊開網店,縣裡還提供免費的辦公空間和辦公設施,讓我們『拎包』就能創業。」何江華告訴記者。

農村電商有一條明確分工的產業鏈,何江華要在這條產業鏈上找準自己的位置。他決定銷售隘口鎮的農產品,從供應鏈上找商機。從此,他常常開車前往各個村社尋找當地的特色農產品,給農產品拍照,現場了解產量,和農戶建立聯繫……回到辦公室,他還要自己修圖、創作廣告語、制定營銷方案。

農產品成熟後,何江華第一時間從農戶手裡收購,然後將收到的農產品送到產業園免費提供的倉庫打包、發貨……隘口鎮的柑橘、紫薯、百香果、土雞蛋、香腸、臘肉等土特產都在這裡包裝、整合,然後銷往全國各地。

後來,何江華與合作夥伴成立了山水隘口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並在政府的支持下打造了電商扶貧平臺——「山水隘口」。公司將鎮域內的不少農產品進行了品牌、平臺整合,還發展起了72個訂單中心戶,負責收貨、採購和提供農戶產品信息。

「我們也在嘗試發展訂單農業,根據電商平臺大數據預測哪種農產品賣得好,提前組織村民種植或養殖。」何江華說,在政府的扶持下,公司發展順利,從去年成立以來已累計銷售本地農產品逾千萬元。

農戶嚴令 按電商要求搞種養業

在電商這條產業鏈上,何江華位置居於中間。一方面他向下遊銷售商提供可供銷售的電商產品,另一方面向上遊組織農戶生產。隘口鎮壩芒村的貧困青年嚴令,便是何江華新近發展的上遊農戶。

32歲的嚴令家裡有4個小孩,家庭因學致貧。嚴令夫妻倆原本在外務工,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兩口子籌謀在家門口尋找「活路」,正在這時,何江華找上了門。

何江華告訴嚴令,隘口鎮的土雞和土雞蛋在電商平臺供不應求,如果嚴令能多養些雞,雞和蛋便全部由何江華以市場價收購。何江華對嚴令的養雞方式提出兩點要求:一是飼料要綠色環保,二是要讓雞有充分的活動空間。

只負責養,不擔心銷路,這樣的好事上哪找?嚴令很快便答應下來。今年,嚴令夫妻倆共養了四五百隻雞,出欄近300隻,全部賣給了何江華,僅此一項收入3萬多元。

有了這番經歷,嚴令也在農村電商產業鏈條上找準了自己的位置。如今,嚴令不打算再外出務工,一門心思想把土雞養好。

明年春節前,嚴令養的第二批土雞就要出欄。根據事先和何江華籤訂的訂單,只要品質有保障,這批土雞的價格肯定錯不了。為了保證土雞質量,嚴令每天都會騎摩託到半山腰的雞捨去照料,有時還要在雞舍旁的一個簡陋窩棚裡住一夜,防止野貓深夜「偷襲」土雞。

今年,嚴令從何江華那裡了解到,秀山的金銀花在電商平臺上賣得不錯,於是,他又發展了30多畝金銀花。如今的嚴令在忙活自家的種養業之外,還時常關注周邊村民家有啥特色農產品適合通過電商平臺銷售。

「你有啥,我賣啥!」如今,這樣的電商平臺廣告在隘口鎮隨處可見,這也讓和嚴令一樣的農戶們有了通過電商增收致富的信心。「明年,要爭取把土雞的規模發展到上千隻。」嚴令告訴記者,「只要按電商要求搞種養業,就不愁銷路!」

秀山農村電商產業鏈覆蓋全縣所有貧困村

近日,重慶日報記者從秀山縣獲悉,該縣通過構建快遞物流、人才培養、產品上行、電商平臺和電商服務五大體系發展農村電商,目前農村電商產業鏈已覆蓋全縣所有貧困村,80%的貧困戶成為電商產品「供貨商」。

秀山地處重慶、貴州、湖南三省交界處,周邊300公裡範圍內沒有大型專業市場。自渝懷鐵路通車後,秀山實現公鐵路聯運,具備了發展電商產業、輻射帶動周邊區縣的條件。

「目前秀山構建的五大電商體系,針對的都是發展電商的關鍵環節。」秀山華渝物流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雷鈞友告訴記者。以物流體系為例,秀山針對縣域內物流不暢的短板,組建雲智速遞,將全縣規劃為4個片區7條鄉村物流線路,在縣與村、鎮與村、村與村之間,構建了細密的服務路網,實現了全國各地的快遞包裹進村入戶、農村包裹及農產品進城均只需1天的目標。秀山還開通了17條武陵物流專線,建成周邊區縣配送站230個,實現倉儲管理、訂單處理與快遞分撥無縫對接,有效服務武陵山區周邊區縣。目前,秀山快遞單票全程時效達到51.4小時,居西部地區第一,2019年快遞發出量達2300萬件。

電商產業需要專業人才,秀山縣與重慶財經職業學院、重慶廣播電視大學等合作設立電商產業學院,開展電商相關專業全日制專科教育,在縣職教中心開設現代物流、農村電商等相關專業,針對性培育本土電商人才。同時,採取基地實訓方式,累計開展電商普及培訓5.8萬餘人次,其中貧困群眾佔比20%以上;培養營銷、美工、客服等技能精英4500餘名。目前,全縣電商從業人員達到2.6萬人,其中貧困群眾創業就業3500餘人。

產品是電商的關鍵,秀山縣依託「一村一品」產業布局,著力打造網貨供應基地,直接讓貧困農戶成為電商產品供應商。目前,該縣已建成2000餘個電商產業扶貧基地,發展柑橘、辣椒、土豆等訂單農業11萬畝,帶動7908戶貧困戶參與。與此同時,該縣還建成8.4萬平方米電商物流加工中心,投用自熱火鍋、糕點、豆乾、腐乳、鮮果等46條電商產品加工線,使農產品附加值提升了30%,電商企業集採成本節約了20%。秀山本地生產的自熱火鍋、酸辣粉、手撕麵包等休閒食品,以及臍橙、獼猴桃等季節性生鮮農產品成為當地旺銷電商產品。

在電商服務方面,為了有效破解「電商企業發展壯大」難題,秀山縣建立資金扶持機制,設立物流園區產業發展基金、電商加工引導基金,從主體培育、技術創新、品牌建設、業務拓展等方面予以扶持,已為相關企業、貧困農戶貸款1.6億元。

目前,秀山電商產業已帶動了該縣2000多個電商扶貧基地發展。以電商產業為龍頭,該縣形成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態勢。近5年來,秀山電商交易額、網絡零售額累計達574億元、110億元,通過農村電商賣出50.77億元的農產品及加工品,電商扶貧效益惠及武陵山區100萬餘貧困群眾。

接下來,秀山將以消費扶貧為抓手,充分發揮線上重慶市消費扶貧館、線下武陵山消費扶貧交易中心等平臺優勢,加強武陵山貧困區縣產銷對接來促農增收。同時繼續做大電商產業集群,通過加快推進物流加工中心、冷鏈物流中心、直播電商產業園等項目建設運營,推動形成農村電商發展生態圈。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一條農村電商鏈 串起三名小鎮青年
    本版圖片由記者齊嵐森攝/視覺重慶  楊義明、何江華、嚴令,3名原本生活好似平行線的小鎮青年,卻因為農村電商事業產生了交集。在這條產業鏈上,楊義明負責網店分銷,何江華組織貨源,嚴令則負責提供產品。  過去,一根網線打開了農村青年看外界的窗口。如今,一根網線為廣袤鄉村聯通了更大的世界。
  • 重走酉秀黔彭 感受脫貧巨變|一條農村電商鏈 串起三名小鎮青年
    十月二十九日,秀山縣電商雲倉,工作人員正在包裹分揀線上忙碌。  楊義明、何江華、嚴令,3名原本生活好似平行線的小鎮青年,卻因為農村電商事業產生了交集。在這條產業鏈上,楊義明負責網店分銷,何江華組織貨源,嚴令則負責提供產品。  過去,一根網線打開了農村青年看外界的窗口。
  • 全國十大農村電商之一——「邊城」秀山電商門道在哪裡?
    以前背井離鄉打工的的大姑娘、小夥子紛紛背起行囊,重返家鄉秀山,加入農村電商的創業之路。小夥子萬邦臺就是其中之一。(秀山創業青年 萬邦臺【右二】)萬邦臺是地地道道的秀山縣人,20多歲的他有點文化,在外面漂泊多年,給別人打過工,也自己當過老闆,成功過也失敗過,他對我說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他說:「我在一線城市坐在咖啡廳裡做電商,和我在家鄉,生我養我的土地裡做電商有啥區別,都是一臺電腦,一個滑鼠,更何況這是我的家
  • 哈薩克斯坦導演江薩婭拍攝短片《秀山迢遞》,展現秀山電商新風貌
    紀錄片講述的是秀山電商興起的故事。秀山縣隘口鎮是個極度貧困的小鎮,由於山路崎嶇、地理位置十分偏僻,村民們去集市上售賣東西需要徒步行走十幾公裡,脫貧事業受到了極大的阻礙。之後,秀山通過發展電商產業,讓這個地方在短短幾年內就改變了貧困的面貌。電商將一個個快遞包裹,從秀山送往千裡之外的各大城市。
  • 重慶秀山:搭上電商「快車」,大山深處跑出脫貧致富路
    近日,本網在《講好重慶脫貧故事•兩不愁三保障築牢脫貧攻堅幸福路》採訪活動中,派出骨幹記者走進秀山縣,對該縣汲取脫貧智慧、匯聚扶貧合力的經驗、辦法和思路進行實地採訪,敬請關注!《講好重慶脫貧故事•兩不愁三保障築牢脫貧攻堅幸福路》——重慶秀山:搭上電商「快車」,大山深處跑出脫貧致富路
  • 表彰「臨沂市十大農村青年電商領軍人物」 全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
    頒獎典禮現場座無虛席為培育和選樹農村青年電商典型,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激發廣大青年創新創業、助力鄉村振興,經縣區推薦、市級評審、微信投票等環節,決定授予王朋等10名同志「首屆臨沂市十大農村青年電商領軍人物
  • 秀山縣積極發展農村電商
    楊俊告訴記者,這些「有身份」的土雞蛋將在當地的農村電商平臺「村頭商城」銷售,「一枚土雞蛋在網上的定價是3元錢,雖然遠遠高於普通雞蛋的市場價格,但卻格外搶手」。  「武陵生活館」是秀山縣著力發展的農村電商平臺線下實體店,也是當地推動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的重要載體。如今在秀山縣,像鄧陽社區這樣的村級「武陵生活館」一共有230家。
  • 把農村建設得更像農村——關於安徽電商特色小鎮「三瓜公社」的...
    把農村建設得更像農村——關於安徽電商特色小鎮「三瓜公社」的調研與啟示文 / 李修松「三瓜公社」位於安徽省合肥市轄下的巢湖市半湯鎮,是由安徽淮商集團與安徽巢湖經開區聯手打造的一個電商特色小鎮。
  • 重慶秀山打活電商「牌」 惠及武陵山區100萬貧困人口
    記者本月跟隨「武陵山鄉美·齊力奔小康——聚焦重慶民族地區脫貧攻堅暨民族團結進步新風貌」主題採訪活動走進秀山了解到,在重慶秀山像這樣的電商主體企業還有1760家。  從「一腳踏三省」的邊城,曾經的國家級貧困縣,到如今的武陵山區商貿物流中心,秀山如何藉助產業鏈條開拓出獨具特色的農村電商發展模式?  向業順介紹,一是平臺建設解決「怎麼賣」問題。該縣完善電商產業園功能,建立農村電商鄉鎮服務中心11個、鄉村服務站點200餘個,入選阿里巴巴貧困縣農產品電商銷售10強縣。二是產品開發解決「賣什麼」問題。
  • 專家談丨魏延安:在路上——2019年農村電商進展回顧
    三、消費扶貧國家政策出臺,電商扶貧有了新動力2019年元月初,《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指導意見》公開發布,從6大部分17個方面系統地對消費扶貧進行了安排部署。前端看倉,後端看鏈,一度被認為是生鮮電商的決戰重點,但隨著大量前配倉的落地,這一模式也在2019年經受質疑,盒馬鮮生的負責人侯毅甚至表示,前置倉仍是面向VC的偽命題。前配倉的投資是典型的重資產,而且前端配送的改善,還需要後端農產品生產、貯藏、冷鏈運輸的相應改善,否則孤立無援。
  • 因地制宜 因勢利導 秀山脫貧攻堅唱響「綠色發展」主旋律
    (資料圖片)記者 齊嵐森 攝\視覺重慶農業產業利益聯結100%的貧困村、100%的貧困戶,農村電商產業鏈覆蓋100%的貧困村、80%的貧困戶,旅遊產業扶貧帶動2.8萬餘名貧困群眾增收……9月8日,重慶市脫貧攻堅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秀山專場舉行,現場發布的一組組數據生動地詮釋著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近年的脫貧攻堅成效。
  • 闖蕩電商近十載,三位小鎮青年如何靠一塊「四方棉布」逆襲?
    起於淘寶,興於拼多多,三人經歷相同,且交流時志趣相投。半年後,三位冠軍決定合夥「整大事」,加入拼多多新品牌計劃,打造一個家喻戶曉的家紡品牌。11月24日,他們曬出了自己的「成績單」——拼多多「雙十一」家紡類目冠軍;上線一個月,單月銷售破千萬元;今年銷售額預計破5000萬元。
  • 秀山烏楊街道積極謀劃電商產業發展
    華龍網11月19日10時訊 電商產業就是銀山。發展農村電商,解決農民賣難和買難問題,是打通農產品上行和工業品下行「最後一公裡」的便捷通路。秀山烏楊街道地處城鄉結合部,果蔬產業發展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和資源優勢,一直以來都是市民「菜籃子」工程的重要供應渠道。
  • 秀山縣副縣長林成芳:秀山邊貿致勝法則——「秀外慧中」
    落實重慶兩會陳敏爾講話精神系列報導(三)城鄉統籌發展網1月14日訊(記者 劉輝 汪德生 李文萍)「秀山的經濟在增長:連續7個季度經濟增速保持9%,第四次經濟普查,經濟總量普漲100個億;秀山的人口在增長:每年1萬多外來學生來秀就讀,城區人口逐年增加;秀山的輻射能力在增強:電商「村頭」覆蓋全國27個省市
  • 鄉村振興|烏當區:一條路串起鄉村振興夢
    40多戶村民流轉土地到草莓基地,20多名村民成為基地固定的上班族。周定洪就是其中之一。從一個靠種菜賣菜為生的菜農,到家門口務工的「上班族」, 周正洪很難相信自己會有今天的生活;從一個依靠傳統農業,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的落後山村,到如今特色產業開始興起……這一切的變化,還要從一條路的故事說起。
  • 上遊面對面丨秀山縣長向業順:打造「三省風情街」 把秀山建成...
    秀山地處渝鄂湘黔結合部,是重慶的東南門戶,沈從文筆下《邊城》的原形地洪安鎮家喻戶曉。1月28日,市人大代表、秀山縣政府縣長向業順作客上遊面對面表示,秀山今年將加速發展文旅融合,圍繞「文化體驗遊」,在洪安鎮打造「三省風情街」,把秀山建成武陵山區文化旅遊城市。
  • 在商言商 話說農村電商
    在目前市場環境下,農村電商最突出的問題是缺人才。有人說做農村電商,就是把農產品放到網上賣出去,農村電商就是做個平臺或租個平臺方便老百姓買東西。實質上並不是這麼簡單,做農村電商,首先你要搞清楚你是在做網絡電商運營,還是在做新媒體網絡營銷,運營和營銷是兩個不同的經商理念。幫農民賣農產品,要賣好價、賣出一條致富路來。讓在家務農的農民收入大大提高,讓他們看到家鄉發展的希望和前景,激發在外打工的農民返鄉回鄉創業的激情。
  • 3個小鎮青年借新電商逆襲 如今抱團造百億新品牌
    起於淘寶,興於拼多多,三人經歷相同,且交流時志趣相投。半年後,三位冠軍決定合夥「整大事」,加入拼多多新品牌計劃,打造一個年銷百億的家紡品牌。11月24日,他們曬出了自己的「成績單」——拼多多「雙十一」家紡類目冠軍;上線一個月,單月銷售破千萬元;今年銷售額預計破5000萬元。
  • 秀山:昔日書中「邊城」 明朝門戶樞紐
    國道319線是我市通往湖南長沙的一條交通要道。近年來,伴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這條穿秀山縣城而過的老公路擁堵日趨嚴重。特別是在重大節假日,車輛時常把整個秀山縣城堵得水洩不通。   為改變不利的交通現狀,秀山決定以國道319線改造升級為契機,圍繞縣城形成一條環線公路。公路總長25公裡,環繞約43平方公裡的秀山城區。
  • 四組數據亮眼:秀山縣委書記向業順細數脫貧攻堅成果
    城鄉統籌發展網9月8日訊(記者 劉輝)截至2020年9月5日,重慶市秀山縣16800戶70530名建卡貧困人口實現脫貧。今日,在重慶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秀山縣委書記向業順用四組數據詳細介紹了該縣脫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