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總工會第十五屆執行委員會
(2008年10月選舉產生)
主席:王兆國
副主席:
喬傳秀(女) 徐振寰 馬培華(兼) 孫寶樹(兼) 陳秀榕(兼,女) 黃丹華(兼,女) 張鳴起 倪健民 王炯 陳榮書 爾肯江·吐拉洪(兼,維吾爾族)
主席團委員(按姓氏筆畫為序)
馬蘭翠(女) 王秀芳(女) 王保安 王俊蓮(女) 王曉龍 王悅華 王瑞生 雲秀梅(女,蒙古族) 鄧維龍 央金(女,藏族) 包秦(蒙古族) 邢明軍 劉奇 劉玉功 劉玉明 劉蓮玉(女) 劉海華(女) 劉新民 米勇生 江巴吉才(藏族) 孫效東 李世明 李鐵橋 李登菊(女) 邱小平 何曄暉(女) 張豔(女) 張世平(女) 張成富 張昌爾 陳豪 範堅 林明達(回族) 國一民 鄭道溪 趙凡 趙凱 趙鐵錘 胡健康 郜風濤 姚亞平 賈豔敏(女) 徐文彥 郭海亮 陶源 黃瑋(女) 黃燕明 盛明富 符興 梁偉、董秀彬 喻紅秋(女) 顏輝 穆東升(回族)
書記處:
書記:喬傳秀、徐振寰、張鳴起、倪健民、王炯、陳榮書、王瑞生、李世明、喻紅秋為書記處書記。
【簡介】
中華全國總工會(以下簡稱「全總」)是各地方總工會和各產業工會全國組織的領導機關。
中華全國總工會的前身是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1921年8月11日,中共中央在上海建立了公開領導工人運動的總機關——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張特立任總部主任。1922年7月遷到北京後,鄧中夏任總部主任。
1922年5月1日至6日,在廣州召開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到會代表173餘人,代表有組織工人30餘萬人。會議決定以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為全國工人團體的總通訊機關,並由它負責籌備召開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通過了10項決議案,其中的《全國總工會組織原則案》規定了籌備成立中華全國總工會的方法和步驟。
1925年5月1日至7日,在廣州召開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到會代表281人,代表有組織工人54萬餘人。中國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致信祝賀。大會通過了《中華全國總工會總章》,選舉產生了全總領導機關,中華全國總工會宣告正式成立。選出全總第二屆執委會委員25名,林偉民當選委員長,劉少奇、鄧培、鄭繹民當選副委員長,鄧中夏任中共全總黨團書記。
1926年5月1日至12日,在廣州召開第三次全國勞動大會。到會代表502人,代表有組織工人124萬餘人。中國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致祝詞。選出全總第三屆執委會委員35名,候補執委17名,蘇兆徵當選委員長,項英當選副委員長,劉少奇當選秘書長。1926年9月,全總在漢口設辦事處。1927年2月,全總機關由廣州遷到漢口,在廣州設辦事處。
1927年6月19日至28日,在漢口召開第四次全國勞動大會。到會代表420人,代表有組織工人300餘萬人。陳獨秀代表中共中央致詞。選出全總第四屆執委會委員35名,候補執委20名,蘇兆徵當選委員長,李立三當選秘書長。大革命失敗後,各地工會開始轉入地下活動。1927年9月,全總機關秘密遷到上海。
1929年11月7日至11日,在上海秘密召開第五次全國勞動大會。選出全總第五屆執委會委員27名,候補執委18名,項英當選委員長,林育南當選秘書長,羅登賢、羅章龍先後擔任中共全總黨團書記。
1933年初,全總領導機關被迫遷往中央蘇區瑞金。成立中華全國總工會蘇區中央執行局,劉少奇任委員長,陳雲任黨團書記。1934年10月,全總領導機關被迫撤離中央蘇區隨紅軍長徵。1935年10月,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後成立全總西北執行局,劉少奇、劉長勝先後任委員長。
抗日戰爭時期,工會一部分人在敵後領導抗日運動,參加遊擊戰爭,一部分人在敵佔區堅持地下鬥爭,另一部分人則到國民黨統治區與朱學範領導的中國勞動協會聯合,進行合法運動。1937年底,中共中央成立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康生任主任,張浩任副主任。1939年,劉少奇任書記,張浩任副書記。1940年,鄧發任書記,張浩、崔田夫任副書記。
解放戰爭時期,各解放區都建立了工會組織,1945年5月成立了中國解放區職工聯合會籌備委員會。鄧發任主任,崔田夫任副主任,李頡伯任秘書長。1946年劉寧一任主任。
1948年8月1日至22日,在哈爾濱召開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到會代表518人,代表全國有組織工人283萬餘人,中共中央委員會致祝詞,李立三致開幕詞,陳雲作中國職工運動當前任務報告,朱學範致閉幕詞。大會決定恢復中華全國總工會,並通過了新的《中華全國總工會章程》。選舉產生全總第六屆執委會委員53人、候補執委20人;常委15人、候補常委6人;陳雲當選主席,李立三、朱學範、劉寧一當選副主席。李頡伯、許之禎、賴若愚先後擔任秘書長。在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期間,朱學範代表中國勞動協會聲明作為團體會員加入全總。1949年11月,中國勞動協會在北京召開代表會議,決定結束其組織,實現了全國工會運動在組織上的完全統一。
全總機關1948年12月遷到瀋陽,1949年3月遷到北平。
1949年5月30日,全總常委會擴大會議推選劉少奇為全總名譽主席。全總六屆三次執委會議決定,從第七次全國勞動大會起,將全國勞動大會改稱為中國工會全國代表大會。
1953年5月2日至11日,中國工會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到會代表830人,代表全國1020萬名工會會員。劉寧一致開幕詞,劉少奇代表中共中央致詞,賴若愚作工作報告,劉長勝致閉幕詞。選舉產生全總第七屆執委會委員99人、候補執委42人、主席團成員24人。賴若愚當選主席,劉寧一、劉長勝、朱學範當選副主席,劉少奇繼續擔任全總名譽主席。推選賴若愚、劉寧一、許之禎、陳少敏(女)、李頡伯、劉子久、慄再溫、董昕為書記處書記。1955年8月,張維楨任書記處書記。
1957年12月2日至12日,中國工會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到會正式代表989人、候補代表100人,代表全國1630萬名工會會員。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出席了開幕式。劉長勝致開幕詞,劉少奇代表中共中央致祝詞。國務院副總理李富春作關於國家經濟建設的報告。賴若愚作工作報告。朱學範致閉幕詞。選舉產生全總第八屆執委會委員136人、候補執委69人、主席團成員31人。賴若愚當選主席,劉長勝、朱學範、許之楨、陳少敏(女)當選副主席。推選賴若愚、劉長勝、許之禎、慄再溫、董昕、張維楨、張修竹、顧大椿、康永和、郗佔元為書記處書記。
1958年5月賴若愚逝世。1958年8月,全總八屆二次執委會議選舉劉寧一為主席,李頡伯為副主席。1962年11月,全總八屆四次執委會議選舉馬純古為副主席。推選張天民、狄子才為書記處書記。1963年12月,全總八屆五次執委會議推選黃民偉為書記處書記。1966年3月,全總八屆六次執委會議選舉顧大椿、康永和為副主席,推選趙國強、王志傑、王家揚、慄樹彬、陳宇為書記處書記,邵井蛙、李春明為候補書記。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全總及其所屬各級工會組織遭到了嚴重的衝擊、破壞。
1967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封存全總金庫,停止全總作為全國工會領導機關的活動。隨之,各地工會也被造反派組織的工代會代替。1973年起,根據中共中央關於整頓健全工會的通知,先後恢復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其以下各級工會組織和活動。1977年11月,在全總機關建立了領導小組,逐步恢復了全總與各產業和地方工會的聯繫,並為召開中國工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作準備。
1978年10月11日至21日,中國工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到會代表1967人,代表全國5000多萬名工會會員。馬純古致開幕詞,鄧小平代表黨中央、國務院致詞。倪志福作工作報告,朱學範致閉幕詞。選舉產生全總第九屆執委會委員193人、候補執委85人、常務委員29人。倪志福當選主席,朱學範、馬純古、康永和、黃民偉、陳宇、宋侃夫、王崇倫、韓榮華、劉玉娥(女)、章瑞英(女)當選副主席。推選馬純古、黃民偉、陳宇、宋侃夫、王崇倫、韓榮華、章瑞英(女)為書記處書記,邢方群、齊平、韓西雅、王家寵為候補書記。從此,工會工作全面恢復,中國工會工作進入了新的階段。
1979年9月,全總九屆執委會第二次常委擴大會議推選李望淮為書記處書記,張維楨為全總顧問。1979年10月,全總九屆執委會第三次常委擴大會議推選顧大椿、金直夫、蔣毅、邢方群、齊平為書記處書記,穆其彬為候補書記。1979年11月,全總九屆二次執委擴大會議選舉顧大椿、金直夫為副主席。1980年4月,全總九屆四次常委擴大會議推選張祺、烏蘭(女)為書記處書記。1981年10月,全總九屆三次執委擴大會議選舉張祺為副主席,推選王家寵、穆其彬、陳用文、劉實為書記處書記,王永成、蔣永清、王申詳、王繤為候補書記。王崇倫主持書記處日常工作,齊平、蔣毅、王家寵為常務書記。
1983年10月19日至29日,中國工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到會代表1998人、特邀代表328人,代表全國7693萬名工會會員。李先念代表黨中央、國務院致詞。倪志福作工作報告,顧大椿致閉幕詞。通過了《中國工會章程》。選舉產生全總第十屆執委會委員241人、候補執委83人、主席團成員34人。倪志福當選主席,顧大椿、尉健行、羅幹、王崇倫、章瑞英(女)、王家寵、蔣毅當選副主席。推選倪志福為書記處第一書記,尉健行、羅幹、王崇倫、章瑞英(女)、陳秉權、劉實、王申詳、王繤、張富有、李雪瑩(女)為書記處書記。
1984年12月23日至27日,全總十屆二次執委會議選舉陳俊生為副主席。1984年12月,全總十屆執委會第五次主席團會議推選陳俊生為書記處書記。1985年7月,全總十屆執委會第六次主席團擴大會議推選方嘉德為書記處書記。1985年11月,全總十屆三次執委會議選舉陳秉權為副主席,全總十屆執委會第八次主席團擴大會議推選李容光、於慶和為書記處書記。1988年10月,全總十屆六次執委會議選舉萬紹芬(女)、鄭萬通為副主席。
1988年10月22日至28日,中國工會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到會代表1515人、特邀代表282人,代表全國9336萬名工會會員。趙紫陽代表黨中央、國務院致詞,倪志福作工作報告,朱厚澤致閉幕詞。大會通過了中國工會章程部分條文修正案。選舉產生全總第十一屆執委會委員229人、主席團成員27人。倪志福當選主席,朱厚澤、王厚德、陳秉權、章瑞英(女)、鄭萬通、李容光、李沛瑤當選副主席。推選朱厚澤為書記處第一書記(1988.10-1989.12),王厚德、陳秉權、章瑞英(女)、鄭萬通、李容光、李沛瑤、方嘉德、張富有、於慶和為書記處書記。
1989年12月,全總十一屆二次執委會議選舉於洪恩、楊興富為副主席,全總十一屆執委會主席團第五次會議推選於洪恩為書記處第一書記(1989.12-1991.12),楊興富、薛昭軻(女)、張國祥為書記處書記。1991年12月,全總十一屆四次執委會議選舉張丁華為副主席,全總十一屆執委會主席團第十二次會議推選張丁華為書記處第一書記。
1993年10月24日至30日,中國工會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到會代表1600人、特邀代表296人,代表全國10176萬名工會會員。江澤民、李鵬、喬石、李瑞環、劉華清、胡錦濤、尉健行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大會,會前接見了大會主席團常務主席,江澤民作了重要講話。胡錦濤代表黨中央、國務院致詞,倪志福主持大會,張丁華作工作報告。朱鎔基作經濟形勢報告。尉健行致閉幕詞。選舉產生全總第十二屆執委會委員241人、主席團成員34人。尉健行當選主席,張丁華、楊興富、李奇生、劉珩、江家福、張國祥、方嘉德、薛昭軻(女)、滕一龍當選副主席。推選張丁華為書記處第一書記,楊興富、李奇生、張國祥、方嘉德、薛昭軻(女)、滕一龍、肖振邦、李永安、單亦和為書記處書記。
1995年12月,全總十二屆三次執委會議選舉倪豪梅(女)為副主席,全總十二屆執委會主席團第九次會議推選倪豪梅(女)為書記處書記。1996年12月,全總十二屆執委會主席團第十四次會議推選李永海為書記處書記。1997年12月,工會總十二屆五次執委會議選舉徐錫澄為副主席。1997年12月,全總十二屆執委會主席團第十七次會議推選徐錫澄、紀明波為書記處書記。
1998年10月19日至24日,中國工會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到會代表1652名、特邀代表207名,代表全國8913萬餘名工會會員。江澤民、李鵬、朱鎔基、李瑞環、胡錦濤、尉健行、李嵐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了開幕式。胡錦濤代表中共中央致祝詞,張丁華作工作報告。朱鎔基作經濟形勢報告。尉健行致閉幕詞。選舉產生全總第十三屆執委會委員258人、主席團成員37人。尉健行當選主席,張俊九、盧展工、李奇生、劉珩、張國祥、方嘉德、倪豪梅(女)、尤仁、王東進、徐錫澄當選副主席。推選張俊九為書記處第一書記,盧展工、李奇生、張國祥、方嘉德、倪豪梅(女)、徐錫澄、紀明波、周玉清、蘇立清、董力為書記處書記。10月26日,江澤民等中央領導人接見了全總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和部分工會十三大代表並進行座談。
2001年6月,全總十三屆執委會主席團第七次會議推選孫寶樹為書記處書記。2002年1月,全總十三屆四次執委會議選舉孫寶樹、周玉清、蘇立清為副主席。2002年12月,全總十三屆五次執委會議通過了尉健行不再擔任主席職務的決定,選舉王兆國為主席。
2003年9月22日至26日,中國工會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出席大會代表1698名、特邀代表252名、列席人員23名,代表全國1.34億名工會會員。胡錦濤、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曾慶紅、黃菊、吳官正、李長春、羅乾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開幕式。曾慶紅代表中共中央致祝詞,王兆國作工作報告。溫家寶作經濟形勢報告。王兆國致閉幕詞。大會通過了《中國工會章程(修正案)》。選舉產生全總第十四屆執委會委員167人、主席團成員39人。王兆國當選主席。副主席為孫春蘭(2005年12月當選)、張俊九、孫寶樹、周玉清、王東進、蘇立清、張榕明(女)、王瑞祥、徐振寰、陳秀榕(女)、徐德明(滿族)、黃彥蓉(女);主席團委員為王玉峰、尤仁(蒙古族)、白錄堂、劉文、劉玉明、湯維英、陽安江、買買提江·艾買提(維吾爾族)、楊衍銀(女)、宋大涵、張立軍、張宏遵、張鳴起、張春生、張秋儉(女)、陳豪、陳希明、陳榮書、趙永金、祝晏君、賈豔敏(女)、郭永平、黃四川、黃燕明、閻啟俊、散襄軍、董力;書記處第一書記為孫春蘭(2005年12月當選),書記處書記為孫寶樹、周玉清、蘇立清、徐振寰、徐德明(滿族)、黃彥蓉(女)、張鳴起、張秋儉(女)、陳榮書。
2008年10月20日,中華全國總工會第十五屆執行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選舉全總十五屆執委會主席、副主席和主席團委員。王兆國當選為中華全國總工會主席。根據《中國工會章程》規定,中華全國總工會主席團由主席、副主席和主席團委員組成。孫春蘭、喬傳秀、徐振寰、馬培華、孫寶樹、陳秀榕、黃丹華、張鳴起、倪健民、王炯、陳榮書、爾肯江·吐拉洪等12位同志當選為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馬蘭翠等54位同志當選為執委會主席團委員。主席團成員產生後,接著舉行的主席團第一次會議推選了書記處書記:孫春蘭為第一書記,喬傳秀、徐振寰、張鳴起、倪健民、王炯、陳榮書、王瑞生、李世明、喻紅秋為書記處書記。
全總機關內設15個部門和機關黨委。15個部門為:辦公廳、組織部、宣傳教育部、研究室、基層組織建設部、集體合同部、民主管理部、保障工作部、勞動保護部、經濟技術部(加掛中國職工技術協會辦公室牌子)、法律工作部、女職工部(加掛全國總工會女職工委員會辦公室牌子)、財務部、國際聯絡部、全總經費審查委員會辦公室。還有離退休幹部局、事業發展部。
有10個全國產業工會,其中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全國委員會、中國海員建設工會全國委員會、中國能源化學工會全國委員會、中國機冶建材工會全國委員會、中國國防郵電工會全國委員會、中國財貿輕紡菸草工會全國委員會、中國農林水利工會全國委員會為駐會全國產業工會;中華全國鐵路總工會、中國民航工會全國委員會、中國金融工會全國委員會為不駐會全國產業工會。還有中共中央直屬機關工會聯合會、中央國家機關工會聯合會。
全總直屬單位有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工人日報社、中國工人出版社、全總文工團、中國職工對外交流中心/中國職工交流中心、中國職工國際旅行社總社、中國職工之家、全總機關服務中心、中國職工電化教育中心/中國職工音像出版社。
中國工會已同全世界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個全國性工會組織以及國際和區域性工會組織建立了友好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