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悔夢歸處,只恨太匆匆
這是方茴離開前留下的最後一句話。
看完《匆匆那年》多年以後,我依然記得方茴在醫院的走廊裡,背著光,那個絕望的背影。
1
陳尋和方茴能在一起,是陳尋一手推動的,他注意到了這個沉默寡言的女孩,開始有意地接近。
從方茴給每個人都畫了一幅畫,包括陳尋,那個時候,他們已經暗暗地互相喜歡。
陳尋用左手在黑板上寫下「方茴喜歡陳尋」,打破了他們之間在感情上的沉默 。
陳尋說:如果你喜歡我,你就說是!我喜歡你,我也說是!
夏天,陽光,林蔭,校園,他們面對面站著,陳尋說是!方茴也說是!
兩個人都笑起來,他們的聲音一聲比一聲大,一聲比一聲勇敢,我想,那大概是愛情最美的樣子。
2
陳尋這樣優秀的男生,得到喜歡女孩子的青睞,簡直太容易,他們互相喊出那聲「是」的時候,陳尋一定是開心的,所以他沒想過,以後會再親手斬斷這段關係。
但我依然不覺得陳尋算是渣男,認真看過這部劇的人,應該都明白,後來的分手,即便沒有沈曉棠的出現,也是必然要發生的。
陳尋是個陽光外向的男生,人緣好,性格好,聰明又大膽。
反觀方茴,一直是圍繞在陳尋身邊那個小心翼翼的悶葫蘆。
如果說他們在愛情初期,方茴的單純青澀吸引了陳尋,但這些在後期是不足夠支撐一段愛情的,新鮮感是每段感情裡必有的追逐。
尤其是兩個人矛盾產生之後,方茴性格裡的缺陷暴露無疑,敏感多疑,缺乏安全感,膽小古板甚至無趣。
方茴其實明白自己的無趣,她曾經問過陳尋:和我在一起是不是很沒意思。
她自己都明白的東西,陳尋怎麼會感覺不到。
3
陳尋是一個極善表達的人,他是喜歡把內心想法表達出來的,和方茴的關係,一直是他在主導,方茴則是默默回應。
而方茴,與陳尋恰恰相反,她把所有心事都憋在心裡,她不說,自己不開心,還讓陳尋不痛快。
這種不痛快持續久了,陳尋在這段關係裡有了疲憊感,兩個人在性格上的不合適逐漸顯現出。
4
陳尋一直是一個多方面都有涉獵的人,他對大學的一切都熱情且好奇,有年強人的追逐和熱烈。
並能順其自然地參與進去,唱歌、話劇、吉他,在不斷地豐富自己的經歷以及交際。
他的生活除了方茴,還有很多其他的東西,無疑,他的生活是精彩的,交際是多元的。
而方茴的性格,一直是安安靜靜上課學習,對其他任何東西都沒有過多的興趣。
在她的世界裡,陳尋佔了很大一部分,至少她在情感上,是緊緊依附於陳尋的。
這便直接導致她在這段感情裡不如陳尋坦然豁達,所以對陳尋有很多的不放心。
當兩個人投入感情的時間不均等,同時面對一個無趣乏味且敏感多疑的女朋友,一個與方茴性格完全不同的沈曉棠出現,爽朗大方,活潑有趣在陳尋眼裡,是一種異樣的色彩。
所以,他們兩人的感情,不需要別人的介入,也會在疲憊中逐漸消耗。
正像劇裡說的那樣:誓言無法衡量堅貞,也不能判斷對錯,它只能證明,在說出來的那一刻,彼此曾經真誠過。
女人們,醒醒吧!這些正在一步一步毀掉你的生活!
90後的朋友圈,沉寂與活躍分別代表什麼?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