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愛嗎」?
很多人在面對這個問題時,都會陷入迷茫。有時候我們對對方的,也僅僅是一種責任感,僅僅是一種離不開的依賴,談不上愛和喜歡,可能早就上升為親情和習慣了。而恰恰這種習慣和依賴也最為致命,沒有了當初的衝動,沒有了當初的感覺,很容易讓兩人走散。
就好像《匆匆那年》,陳尋和方茴的感情,無疑是令人羨慕。甜甜蜜蜜恩恩愛愛,大家都以為兩個人會走一輩子的,都以為會愛到最後。
當一個陽光俊朗的大男孩,遇到一個溫柔羞澀的女子,可謂說是絕配。以捉弄人的方式引起對方的注意,以熱切爽朗的性格,俘獲對方的芳心,自此之後,兩個人便開始了甜蜜之旅。當別人都期盼放假時,這二人確實十分害怕放學和放假,因為如此,便要意味著分離。
恨不得時時刻刻都在一起,恨不得長在對方身上。當時的兩個人,都是極其浪漫極其理想的,純真的眼神當中,不含有任何雜質,滿心滿念的也只有對方而已。那時候的愛情很純真,那時候的笑容很純真,那時候的方茴和陳尋,也單純地認為會和對方走到最後。
甚至到了高考的時候,陳尋還特意為了方茴放棄了13分的大題,可以使自己與她進入同一所大學。這便是青春,高考一分之差,便是萬人名次,他放棄了13分,實際上就等於放棄了更燦爛的未來,由此可見,陳尋的確喜歡方茴,方茴也的確喜歡陳尋。
可是大學實在是太大了,亂花漸欲迷人眼,漸漸的,陳尋接觸到其他的女孩子,加上自己的性格本身就開朗活潑,所以便慢慢的厭棄了方茴這種性格。沒過多長時間,直接和沈曉棠走在了一起,見面第二次,便直接發生了關係。
這裡的陳尋,對方茴的絕情程度,簡直是令人咋舌,挽留無果的方茴,萬念俱灰之下,選擇和一個渣男發生關係。企圖用身體上的疼痛,來緩解心理上的壓力,兩人的愛情,也就此變質,就此訣別,就此陌生。
當時多麼相愛的兩個人,到最後就落了這麼一個結果,也當真是令人唏噓。甚至有人表示:「再也不相信愛情了,難道男人真的就按耐不住寂寞嗎?感情到底還能不能相信?」其實,感情還是可以相信,而陳尋對方茴的拋棄,也無非就是一句話:「不夠愛」。
說得再多也終究都是藉口,唯有不夠愛,才是最合理的解釋。細細拋開這句話,你會發現陳尋對方茴,自始至終都沒有那麼喜歡,最後的離別也是必然,原因無非就是這幾點,同時也折射了很多情侶分手的原因。
因為陳尋一開始就沒有那麼愛方茴,所有的一切,不過是佔有欲在作祟
陳尋是何許人物?校園的風雲人物,俊朗大方,性格活潑,有稜有角的五官,著實是引人注目。陳尋身邊的女孩子不少,更是有很多大膽的女孩子,主動去接近,主動去表白,這一切都太膩了,太老套了,根本就吸引不了大男孩的注意。
在眾多熱情似火的女孩子當中,突然出現了一個不愛說話的方茴。這之後,男人最原始的佔有欲開始爆發,你不搭理我,我就要徵服你,你不喜歡我,我就偏偏要讓你喜歡上我。尤其是含有喬燃這個競爭對手在,更是激發了陳尋的佔有欲和徵服欲,而且錯把這種徵服,當成喜歡。
因為後來新鮮感的缺失,所以讓兩個人漸行漸遠,感情也逐漸消磨
不僅如此,兩人分開,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由於新鮮感的缺失。隨著相處的過程漸久,暴露的矛盾不僅越來越多,最讓陳尋受不了的,還是方茴的無趣。
眼前的女子過分羞澀和內向,或許一開始,這是最吸引陳尋的,但是到最後,這也是最讓陳尋厭棄的。和這種女孩子在一起,漸漸的只有無聊,並不會一點一點發現對方的閃光點,久而久之,面對新鮮感的缺失,也讓男生對女生的距離越來越遠,直到走散。
因為第三者的插足,遇到了更優秀更合拍的女生,移情別戀也實屬正常
除此之外,最根源的部分還是由於第三者的插足。在陳尋和方茴暴露矛盾,進入爭吵期的時候,卻發現和方茴有著一個截然不同性格的女子。對方熱情似火,對方明媚開朗,這一切的一切,想貓爪子一樣,讓陳尋的心開始不安分起來。
兩個截然不同的人,一個溫柔,一個火熱,當你厭倦溫柔的時候,自然就會投向火熱的懷抱。陳尋也不例外,約會第二次就直接和對方發生關係,在看方茴的時候,眼裡也早已是滿滿的厭棄。最後的照顧與愧疚,其實也是由於自己的不甘心和責任感而已,其實明眼人早就知道,這其中沒有愛了。
陳尋放開方茴的手,沒有什麼可以讓大家意外的。因為從一開始,他們的感情就是一場錯誤,從徵服欲開始,從新鮮感消散,到最後再以第三者的插入走向破裂,看似震驚,但也的確是在人的意料之中。
總而言之還是一句話:不夠愛。很多人可能因為《匆匆那年》,就開始對感情產生了懷疑,覺得時間久了就一定會新鮮感缺失,對方一定會拋棄自己。實際上只要深愛,這一切的狗血劇情,便都不會上演。
兩個人在一起,凡是能夠分開的,大都還是不夠愛而已。無論經歷多少人,無論失去多少人,我們始終要堅信:凡是生命中能來了又走的,肯定不是對的人,不必挽留,也不必傷感,放他們去走,最合適的人,最好的人,最愛自己的人還在後面等候。
感情其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複雜,愛一個人,就要好好愛,抓住對方的手,餘生慢慢的走。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幸福,收穫深愛自己的那個人,執子之手,與子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