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建德市紀委市監委幹部到三都鎮羊峨村,與當地黨員幹部一起,宣傳黨紀黨規、引導大家參與村務決策和小微權力執行監督。寧文武 攝
浙江新聞客戶端訊 諸暨市陳宅鎮東蔡村的村民們沒想到,「不翼而飛」的5萬元集體資金經「小微權力監督」APP上報後很快有了結果。陳宅鎮監察辦在收到東蔡村監察信息員上報的相關線索,進一步核查同時又通過「基層公權力監督平臺」向市紀委市監委申請片區聯動調查。短短3天,該村原財務會計馬某某利用職務之便侵吞公款的違法違紀事實便被查清,隨後,馬某某被立案審查,違紀所得款被追繳。
信息共享、上下聯動、快速處置……諸暨市陳宅鎮紀檢監察工作展露的新面貌是我省全面推進監察體制改革向基層延伸的一個「小荷尖角」。近年來,省紀委省監委以監察職能向鄉鎮(街道)延伸工作為契機,通過全面開展鄉鎮(街道)紀檢監察工作規範化建設,讓基層紀檢監察工作「有力量、有規範、有效能」,對基層問題「發現得了、調查得清、處置得好」,為高水平推進省域治理現代化提供有力組織保障。
有力量 打造「家門口」的監委
12月,又到了天台縣平橋鎮監察辦針對各村扶貧領域資金發放情況走訪核查的時間。
「今年我們通過信息對比、數據核實、實地走訪等,進一步增強了扶貧資金的有效正確使用。」平橋鎮紀委書記、監察辦主任羅軼介紹,今年以來,該鎮監察辦督促相關部門退出因死亡、財產超標等原因低保811人,殘聯兩項補貼151人;核實多發9起扶貧領域資金,合計達13879元,追回最大一筆金額為4818元。
這些成效與基層監察辦「沉下來」「動起來」密不可分。
全國監察體制改革縱深推進,我省先行先試,截至2018年7月底,率先實現了全省1389個鄉鎮(街道)監察辦公室全覆蓋。
人員配齊了,如何讓基層監察幹部履職盡責?省紀委省監委負責人認為,鍛造一支一流團隊十分重要。為此,全省建立健全業務培訓機制,把鄉鎮紀檢監察幹部教育培訓納入全省整體規劃,督促市縣紀委監委常態化抓好鄉鎮紀檢監察幹部能力素質提升工程。2018年以來,已完成全省鄉鎮紀檢監察幹部兩輪培訓,接下來將每年對鄉鎮紀檢監察幹部開展輪訓。
縣(市、區)紀委也立足各地實際,知行結合。嘉興部分縣(市、區)紀委監委採取「以會代訓」「實戰帶訓」形式,把線索處置辦理與業務培訓結合起來,通過師傅帶徒「手把手」「全流程」輔導,強化教學效果;青田縣抽調鄉鎮(街道)監察辦幹部到縣監委留置點協助辦案,並分批次從鄉鎮(街道)監察辦抽調幹部到窗口接訪。
在此基礎上,全省各地還相繼出臺聯絡機制、量化考核制度等,規範基層紀檢監察幹部履職,倒逼責任落實。
有標準 統一監察工作「教科書」
「這裡是塘下鎮監察辦公室嗎?我要反映我們村土地出讓金分配方案不合理……」11月18日,瑞安市塘下鎮監察辦公樓正式啟用不久,迎來首位來訪人員。據悉,該監察辦是瑞安市首個擁有規範化、標準化並獨門獨院單設辦公場所的「家門口的監委」,專設了談話室和信訪接待室。在信訪接待室,工作人員邊安撫來訪人員情緒,邊認真傾聽訴求,依規填寫了來訪登記。值得注意的是,該信訪接待過程全程錄音錄像。
「基層監察辦要規範運行,必須突出一個『清』字,即監察對象要清晰,監察權限要清晰,工作規程要清晰。」省紀委省監委負責人強調。
今年1月,省紀委省監委出臺《鄉鎮紀檢監察工作規程》,對鄉鎮紀檢監察組織的工作對象和範圍、職責權限、工作內容、制度及責任追究等方面進行了明確。同時建立日常監督、線索處理、調查處置、案件剖析等工作流程,督促和指導鄉鎮監察辦公室形成工作閉環;健全工作例會、工作調研、學習培訓、檔案管理等工作機制,初步形成了統一規範的鄉鎮監察運行制度體系。
在省紀委省監委的帶動下,各地又進一步細化運行程序,完善了履職細則。餘杭區在全區20個鎮街全面建成了標準化來訪接待場所,同時制定了信訪舉報受理、辦理等制度,充分發揮鎮街在處置信訪舉報的第一道防線作用。蘭谿市制定下發了工作流程及審批流程、政務案件模擬案卷等文件,為鄉鎮街道監察辦精準高效履職提供規範性藍本。
有了規範標準的工作職責和權限,不少鄉鎮監察辦大膽實踐,有力突破了自辦案件較少的瓶頸。以桐鄉市為例,今年1至11月基層自辦案件40件,佔全市總量的31.5%,全市11個鎮(街道)實現了自辦案件全覆蓋。
有效能 廣泛織就「基層監督網」
監督沒有禁區和例外。但如何打通基層監察監督的「最後一公裡」,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我省鄉鎮(街道)監察辦上下聯動、專輔結合,織密「基層監督網」,積極推動「有形覆蓋」向「有效覆蓋」轉變,進一步健全基層監督治理體系。
針對基層「熟人社會」監督難、監督力量分散等實際問題,按照「區域就近整合,統籌開展工作」原則,我省通過集中會商、交叉檢查、協同辦案等加強同一片區內監察工作力量的整合以實現力量統一調度、工作高效運行。紹興市從中受益頗深。自實行片區協作機制以來,紹興全市29個片區協調小組共集體會商191次、開展協作203次、解決重點疑難信訪53件、聯辦案件79件,有力提升了基層監察工作實效。
與此同時,各鄉鎮監察辦公室積極組建監察聯絡員、信息員隊伍,充分發揮監督「前哨」作用,形成了一張廣泛覆蓋的「基層監督網」。以金華婺城區為例,其在各村(居)設立了95000餘個「二維碼」舉報點,進一步激發了群眾參與監督的積極性,有效實現了「全天候」「無死角」監督。
此外,在履職過程中,各地還因地制宜摸索了一系列「自選動作」。寧海縣部分鄉鎮(街道)監察辦探索開展微廉約談制度,規定村級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前,按額度分別由聯村幹部、聯村領導、監察辦主任對非黨村幹部進行約談,取得較好效果。
截至10月底,全省1389個鄉鎮(街道)紀委(紀工委)、監察辦公室運用第一種形態處理20322人次,其中誡勉3655人次,政務處分240人次,提出監察建議1285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