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在的,說到這個就要咬牙切齒,每回外地辦事,人家一聽說我是福建人就要發笑,自從被央視春晚黑過之後,被黑的情況就更嚴重了,一朋友聽說我「h」「f」不分,竟然叫我笑笑看,看「哈哈哈」是不是笑起來變成「發發發」,把我給氣的。
福建人普遍存在的發音差異:
1、不會翹舌,如:吃(chi)說成ci;
2、沒鼻音,「n」說成「l」,如:牛(niu)說成(liu)
3、「f」念成「h」,如:發(fa)說成(hua)
類似這些現在聽起來好像很搞笑的發音問題,其實是正宗古代漢人的發音,古代各個時期大部分福建人從北方中原遷徙而來,因此保留了大量的古漢語發音方式,語言專家也說,閩南話、客家話基本接近於唐宋的官話,翹舌音和兒音是清朝滿人帶進來的漢語發音,「f」念成「h」只是說明了福建人的唐宋腔調,現在的標準普通話都是帶有元朝蒙人和清朝滿人的口音的,不信,讓我們來聽聽宋朝人是怎麼念詩詞的吧。
蘇軾《水調歌頭》
1000年前的宋代發音,是不是很像福建話
浸在醬油裡,拌上切細的新鮮小米辣、蕪荽,多了點甜味,少了些酸味脆味;據說這種吃法可以去甜膩助消化,簡直不要太不可思議。
福州人的摯愛之一,老福州的生活習俗是,在處暑的時候要吃龍眼配稀飯,因為夏天的時候天氣比較熱,人體消耗了很多的熱量,吃龍眼能補充熱量,將新鮮龍眼泡在米粥裡,龍眼清甜,米粥雖清淡卻回味無窮。
肉柱紫赤色,多血,味道鮮美,喜歡吃的人,把它當作廉價的補品。泉州、漳州和其他沿海各地的人,都有吃蚶和以蚶祭祀先人的風尚。
米血糕通常用新鮮的豬血加入糯米、食鹽及其它材料,然後蒸熟成為凝固的塊狀。嚼起來的味道吃不出一點血味,經過油炸的大米,有點淡淡的爆米花的香味。
主要原料是沙蟲,不過口感Q彈冰爽,像果凍一樣。
雞仔胎是經過孵化,但又未能孵出小雞的雞蛋。漳州多有通過吃雞仔胎滋補身體的習慣。
用的是山上的田鼠,閩西八大幹之一,不但美味可口,而且含蛋白質高,營養豐富。有補腎之功,對尿頻或小孩尿床症具有顯著療效。
用童子尿煮肉煮蛋,在永春湖洋,當地人把童子尿看作一味藥,這樣煮出來的肉又酸又香,Q度剛好,尿蛋也並沒有想像中的騷味,蛋心還有點甜味道。
有沒有被這些吃法嚇尿了,這些因為地域風俗造就的食品簡直就是福建人的美食,自古盛產水果的福建,你說水果一年到頭吃不完怎麼辦,當飯吃呀,不行嗎?海灘沙蟲高蛋白多有營養,別浪費,變成果凍,大夏天爽口的不得了。
一個福建人帶你去吃這些,真的不是他想整你,而是在乎你才會帶你去吃這些福建人才知道的本土味最足的奇葩菜!
福建人遇到外地人經常會被莫名奇妙地問,我知道你們的省會是廈門!大部分都不知道我們大虎見的省會是哪裡,我勒個去!去年網上有個最窮十大省會排名,偶們的大虎糾盡然也榜上有名。這不丟大了嗎?理由是因為很多外地人都知道廈門、泉州,甚至晉江、石獅,盡然不知道省會福州在哪裡。
除了福州人以外,福建人也大部分以廈門為榮,以閩南為榮,一般很少以福州為榮的。但是我們要知道,我們福建之所以叫福建,以福為名就是來自於福州啊!
「你是福建人?我會唱愛拼才會贏……」《愛拼才會贏》都被福建人當作「省歌」,那些外地北仔一句閩南語都不會,但是唱這首閩南語歌發音卻吃驚地標準。在他們眼中福建人是最敢拼的,古代從中原遷徙拓荒到原來的蠻夷之地取名為「閩」,然後又一路遷徙到臺灣、南洋、歐美……全世界哪裡有華人的身影就一定有福建人,被人稱為「東方吉普賽人」。
這種彪悍的性格其實是福建人自古的基因,清代學者趙翼說: 「閩中漳泉風俗好名尚氣」、「民多聚族而居, 兩姓或以事相爭, 往往糾眾械鬥, 必斃數命, 當其鬥時, 雖為翁婿、甥舅不相顧也。」清嘉道間的張嶽崧也說: 「閩之漳泉, 粵之潮嘉,其俗尚氣好鬥, 往往睚眥小忿, 恃其族眾, 聚黨至千百人, 執鋌刃火器, 訂期而鬥, 死傷相屬,或尋報復, 世為仇讎」。
歷史記載了福建人數不盡的械鬥史。據說晚閩南人而遷徙來的客家人建土樓就是因為閩客械鬥的原因,後來福建人遷徙到臺灣,在臺灣也也有著名的漳泉械鬥,為了爭奪土地,幾千人拿刀農具直接開幹。福建人歷來都是這種生猛的生命態度,不斷遷徙,是為了要生存下去,敢拼會贏,也是為了要生存下去。福建民風彪悍,千萬不要來惹我們哦!
5宗罪:泡茶!泡茶!一天到晚泡茶!福建人你不累嗎?外地人來福建,最無法理解的就是福建人從一睜開眼睛就開始泡茶,然後從一大早泡到晚上,工作泡茶、開會泡茶、飯前泡茶、聊天泡茶,那個酒後也泡茶!我勒個去!我真想問你們,你們不累嗎?肚子不會不舒服嗎?不會茶喝太多睡不著覺嗎?
每當這個時候福建人都會說,不會啦。福建人這麼愛喝茶,那是有歷史淵源的。海上絲綢之路你們知道嗎?出口什麼?茶!還有泡茶的瓷器!從元朝開始泉州就是東方第一大海運港口,為什麼設在福建?因為福建滿山都種茶,什麼武夷巖茶、福鼎白茶、安溪鐵觀音、小種紅茶……所謂應有盡有。
大幾百年這樣的茶文化浸染,你說我們福建人能不愛喝茶嗎?那不是茶,那是文化!
在福建,你隨便到一條路,都能找到寺廟。有媽祖廟、關帝廟、土地公廟、觀音廟、聖王廟……不計其數,在外地人眼裡,福建人真的太迷信了。而且外地人常常大跌眼鏡,一個廟裡有非常多的神混居在一起,不管你道教還是佛教,連什麼玉皇大帝、齊天大聖什麼都有,他們的阿嬤見神就拜,外地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趙樸初先生曾經評價:「中國佛教看福建,福建佛教看福鼎」,福鼎這樣一個小地方據說有500多個廟。福建人太迷信啦!
可以驕傲的說,福建一定是全國最有信仰的地方,一個有信仰的人才容易感到幸福,容易化解心中的疑惑,這也是因為自古這裡天高皇帝遠,福建人大部分以海為生,長期的遷徙漂泊感需要內心有一種信仰來支撐。他們的男人在外面打拼,他們的女人就在家裡為他們祈福。
我相信沒有人願意背井離鄉,離開家人,隻身闖天涯。過去二十多年來,來自福建的非法移民洪水般湧入紐約市的唐人街,數十萬福建人主動聯繫蛇頭偷渡美國。如果我們把時間拉回到古代,世界上還沒有「非法入境」這個詞的時候,那這個偷渡就叫做遷徙。福建人是「東方的吉普賽人」,為了生活更加幸福,他們會尋求更遠的地方,遷徙,這是福建人漂泊打拼的基因。
我們索性把這種福建人特有的文化叫做「洶hiong」文化,閩南語,意思是「人就像海面上洶湧向前的浪」,美國人可以隨意來中國生活,我們過去討生活就成了「偷渡」。福建人不是愛偷渡,只是愛打拼罷了。
人生海海,虎見洶洶!我是虎見人!
來源:虎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