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風風雨雨
作為一個幾十年的老韭菜,雖不敢說自己多懂股市,但是也看過幾次牛熊市場的轉換。
在過去的這些年裡,其實真正的大行情也就出現過二三次,你只要抓住哪怕其中一小段機會,個人財富就能上一個臺階,但事實是這對於普通人來說真的太難了。
首先,我覺得是股市在大部分時間裡市場都表現得非常平庸,牛市如曇花一現,很難把握。
就拿離我們最近的15年那波牛市來說,差不多是從14年10月底才初現牛市的特徵,到第二年6月初上升的態勢就戛然而止,前後不到8個月。
對於普通股民,如果你稍有遲疑,是很容易踏空甚至買在頂部的。
55歲的新晉退休人士於東強早晨遛彎回來,打開電腦,一看滿屏的紅色,嘴角開心地咧到了耳後。
那是7月初,A股大盤直線飆紅,10天內漲了400多點,衝到3400多。
短短一周之內,於東強的股票盈利2萬多塊,「之前疫情跌的全部都漲回來了。」
對這次股市的暴漲,於東強相當興奮,「千金難買牛回頭,中國股市要走牛了!」7月12日,他在賣出了連漲幾天的股票後,重新加碼進入。
於東強是1999年進入股市的,股齡21年。他買的第一隻股票掙了小一千塊。這讓初嘗甜頭的他,「每月一發工資,就往股市裡投錢。」
此後近20年的炒股生涯中,於東強一直短線行動,有賺有虧,但多是賺得多。2015年,於東強達到了他最輝煌的時刻,他的股市資金曾有60多萬元。
同樣股齡不長的散戶也在此輪A股中受益。短短幾天,21歲的李良已盈利5千元。他是暨南大學投資與經濟學專業的學生,父母都是老股民。
但在之前,李良都是被套的那種。2017年高考結束之後,李良開了戶,把自己一萬多元的壓歲錢當了炒股本金。2018年醫藥股漲勢強勁,他挑選了第一隻醫藥股復興。
結果,這隻股賠得很慘,他覺得自己就是一個「韭菜」。之後一年多來,他沒有再買任何股票。這次藉機獲利,他覺得比其他的散戶要強一點,「不再是韭菜了」。
大概只有財富,才能讓全民關注的C位從疫情轉移至別處。
這幾天如果最近你發現同事工作心不在焉,時不時掛起神秘微笑,口中還默念「神秘代碼」,那肯定是在炒股沒跑了。
「大盤瘋了。」社交網絡上,對於近期股市,類似評價並不少見。
股市瘋漲讓散戶狂奔進場、券商APP宕機,一夜之間,所有人都在談論炒股,而這些人裡很多不久前還完全是股市小白;
尤其是年輕人——在生恐錯過時代造富機會的情緒下,沒幾個人能抵擋牛市的誘惑。
對於許多90後來說,這是他們工作賺錢後的第一個牛市,各種漲停消息看得他們眼花繚亂,平日的財富焦慮瞬間轉化為開戶的動力。
在微信群、在辦公室,年輕人不知疲倦地交流炒股心得,所到之處充滿了「渴望暴富」的氣息。
與此同時,熟悉的牛市場景開始輪番上演:
場外的「神秘力量」開始蜂擁入場,券商APP開戶一度要排隊超過300個人,槓桿配資的電話再度開始響起,微博上各路股神又開始集中湧現,大講自己的投資聖經……
A股市場就是個徹頭徹尾的投機市,充滿奸詐,一個屠宰場,絕大多數散戶很難持久盈利,虧錢只是時間問題。
至於小白和韭菜,那就是送來給市場收割的。要想生存,必須學到真本領,而這個過程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
很殘酷的一個事實是,很多散戶在熬出頭之前,心理已經被市場折磨得崩潰。
突破日大家狂熱的氛圍和底部殺跌時候的恐慌何其相似 底部多了肯定也會破位,頂部多試幾次也總會突破,但只有讀懂了箱體才算讀懂了A股。
散戶之所以虧錢,就是因為對箱體的理解不夠透徹,打個比方,某隻股票拉到11元,隨機回落;
但散戶認為即將突破隨即買入,當股票跌到10元,散戶們認為這種下跌的態勢可能繼續延續,即賣出股票,但事情往往都與我們的思維背道而馳;
大多數的人在這個箱體的追漲殺跌中不斷虧損。
其中最核心的原因來源於對大勢以及方向的確認導致在箱體內追漲殺跌,就好比在大盤即將突破新高的時候滿倉殺入;
在大盤下跌到箱體下沿時不敢介入,其恐慌與幻想的心裡都是瘋狂的。
碼字很辛苦,認同觀點的可以點讚,點讚支持一下,謝謝。
大家可以點擊頂部藍色關注兩個字,關注我,有問題也可以給我發消息,我每個交易日都會給大家分享股市解讀!大家有什麼想說的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下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