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男人都想不明白,一邊是自己的母親,一邊是自己的妻子,兩個人怎麼就是相處不好,甚至鬧翻臉呢?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而婆媳經正是大家公認最難念的一本,不知多少恩愛夫妻因為婆媳不和而最終離婚。
究其原因,問題的起源往往在於身份失衡導致的兩人地位不對等。
在夫妻倆相識相愛之前,婆媳只是彼此的陌生人,還是隔了代的陌生人,婚後卻被強行拼合在一起。
若是一方頤指氣使,一方憋氣窩火,就難免要出現問題。
小芸和她婆婆的矛盾也大抵如此,問題是積年累月攢下來的,而月子期間的齷齪則是問題惡化的導火索。
公公走得早,小芸夫妻倆婚後就自然而然地和婆婆一起生活,為了維持家庭的和睦,至少是表面上的和睦,小芸一直就沒少受氣。
婆婆愛嘮叨,小氣執拗又斤斤計較,可注重的都是無用之事,如吃飯碗筷必須從她的位置擺起,不然就是不尊重長輩云云。
可對於真正需要注意的細節,婆婆又不甚關注,買菜買到蟲眼菜還說這是沒農藥無公害,洗衣服為了省水不分內衣外衣一起洗,小芸勸她又不聽,還總說小芸是矯情。
作為晚輩,小芸每每讓步忍耐,可月子期間婆婆的做法卻讓她忍無可忍了。
月子期間,早上小芸的丈夫一出門,婆婆就換了臉色,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
出門買菜,一去幾個小時過了飯點也不見人影,逼得小芸只能自己煮麵吃,回來還要抱怨小芸吃完面不知道洗碗,語氣冷漠態度生硬,白眼都要翻到天上。
偶爾做個飯,辣椒味精隨便放,鹹菜大醬也上桌,甚至總用剩飯剩菜打發小芸,還以「菜蔬漲價」為由找小芸要錢!
更要命的是,婆婆對自己的孫子也是極盡糊弄之能事,孩子哭了竟拿擦桌子的抹布給他擦臉,氣得小芸不顧自己還坐著月子,一把將孩子搶過來,從此再也沒讓婆婆照顧。
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時間流逝,婆婆的年紀越來越大,一次發病住進醫院,小芸明確說自己絕對不會去照顧婆婆。
「媽病了,你為什麼不肯去照顧?是月子之仇不共戴天?」
「還真是!」
月子是女人一生中最虛弱的一段時間,而這種虛弱又是為了給丈夫生兒育女而落下的。
在這段時間裡,女人就像一個放大鏡,丈夫、婆婆對自己的關懷與刁難都記得一清二楚,並在心中放大無數倍,刻骨銘心。
作為婆婆,無論是出於一個過來人的同理心,還是作為長輩作為家人的親情,都應該照顧好坐月子中的兒媳。
而作為兒媳,在平時也要擺正姿態,尊重自己的婆婆,這樣無論是誰也說不出毛病,若婆婆善待自己則皆大歡喜,若婆婆苛責刁難自己也心中無愧。
凡事有因有果,希望婆媳都能明白這一點,維護好彼此之間的關係,共同營造一個美好的家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