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衙署博物館在保定掛牌成立

2020-11-21 河北新聞網

    《天下衙門——中國古代官衙文化專題陳列》對外開放

    河北新聞網訊(記者徐華、葛西勸)7月31日,中國首個綜合性古代衙署博物館——中國古代衙署博物館在保定正式掛牌成立,並舉行了《天下衙門——中國古代官衙文化專題陳列》展。

    中國古代衙署博物館的掛牌成立經過了一年多的籌備,依託中國現存的唯一最完整的清代省級衙署直隸總督署的資源優勢,以明、清署衙文化為主線,濃縮展示中國古代官衙文化。

    《天下衙門——中國古代官衙文化專題陳列》展在保定市直隸總督署東花廳和外籤押房舉辦,展覽面積400餘平方米,以清代衙署為重點,分為「衙門概觀」、「衙門人物」、「衙門規矩」和「衙門行政」四個部分,通過圖表、文字、圖片、繪畫等傳統手段,運用二維動畫、虛擬實境、視頻播放等現代化展示方法來追溯衙門歷史、展現衙門建築、評說衙門人物、揭示衙門規矩,介紹衙門行政,讓觀眾在參觀中品味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天下衙門——中國古代官衙文化專題陳列》是全國首個官衙文化專題陳列,中國古代衙署博物館將在突出直隸總督署內涵和特色的同時,進一步豐富館藏文物,拓展展陳內容,提升展陳水平,使「中國古代衙署博物館」實至名歸。

【責任編輯:王春銳】中國古代衙署博物館在保定掛牌成立 true

河北新聞網

News

河北新聞網

http://bd.hebnews.cn/2014-08/06/content_4088545.htm

相關焦點

  • 保定直隸總督署博物館 唯一保存最完整的省級衙署
    保定直隸總督署是清朝直隸省最高軍政長官的辦公處所,是我國目前唯一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省級衙署。1988年1月,國務院核准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清政府設立直隸總督。因當時衙署位置偏僻,清帝於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派人選定參將署為總督署新址,經過一年多的改建擴建,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直隸總督署正式遷到這裡辦公,直到清朝滅亡。
  • 老保定的衙門——清河道在保定的三處衙署
    >清河道在保定的第一處衙署在今裕華路天主堂位置在清王朝建立之初,北京南部廣大地區連年大雨,致使九河泛濫,水澇成災。說明在保定的清河道署建立於雍正四年(1726年)。最初的辦公地點在「府治東」,當時的保定府衙在今裕華路保定商場位置,再向東就是今天主教堂位置。這是清河道署的第一處衙署。按1934年《清苑縣誌》載,清河道署於道光十二年(1832年)之前,遷離出今天主教堂位置。這樣,清河道在今天主教堂位置的衙署共存在106年,時間可謂不短。
  • 老保定的衙門——蒙元時的順天路與保定路衙署在何處
    蒙古國和元朝時,今保定先後叫過順天路總管府(簡稱順天府)和保定路,這兩個行政建制的衙署具體在何處?有過什麼變化?本文分別試做些介紹。01順天路總管府總管《元史·張柔傳》中有這樣的時間記載:1227年張柔重修被蒙古所毀的保州城,並將其都元帥衙門移至保州。1232年張柔奉調離開保州去南方伐金。1234年金亡。
  •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掛牌成立
    4月10日上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在太原文廟大成殿廣場掛牌成立。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整合了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省民俗博物館兩家單位和相關職責,今後將負責全省地下文物的考古調查、勘探、發掘、保護和研究工作,承擔中華五千年文明實證、黃河文化、「一帶一路」考古重點課題研究等。
  • 山西古建築博物館掛牌成立 太原純陽宮有了「新身份」
    來源: 山西新聞網山西省古建築與彩塑壁畫保護研究院(山西古建築博物館),4月13日在太原純陽宮掛牌成立。掛牌儀式上,山西省古建築與彩塑壁畫保護研究院院長任毅敏表示,山西古建築數量眾多,時代連續,品類齊全,元以前早期建築佔全國總數80%以上,豐富的地上文物構成了中國古建築史上獨一無二的標本體系。在山西文博事業發展中,山西省古建築保護研究所、山西省藝術博物館、山西省古建築維修質量監督站都做出過重要貢獻。
  •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綦江分館掛牌成立
    重慶綦江網消息(記者 廖靜 包俊)12月7日,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綦江分館籤約授牌儀式舉行,標誌著綦江博物館正式加入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總分館體系的「大家庭」。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程武彥,綦江區政協主席母明江,重慶市委宣傳部原副部長、重慶地方史研究會會長周勇,重慶市社科聯副主席潘勇,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名譽館長、重慶市移民文化研究會會長王川平,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移民與客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陳世松出席授牌儀式。現場,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與綦江博物館籤約並向綦江博物館授牌。
  • 陝西省首座專業水利博物館近日在涇陽縣掛牌成立
    華商報訊(記者 周豔濤)昨日,華商報記者從省文物局獲悉,陝西水利博物館近日在涇陽縣掛牌成立。該館在李儀祉紀念館基礎上建立,是陝西首座水利專業博物館。  李儀祉是陝西蒲城人,畢生以治水為志,創辦了多所水利院校,主持興建了「關中八惠」水利工程和陝南、陝北諸渠,被譽為「中國現代水利先驅」和「亞洲近代水利科技先驅」。
  • 駐保定府的清代直隸各級衙署
    有人說「一座總督衙署半部清史寫照」其言並不為過。1988年1月13日直隸總督署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11月建立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1948年11月保定解放後,這座衙署仍還有部分衙署的雛形。1949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在保定成立後,河北省公安廳以此衙署為辦公駐地。1958年省會再遷天津,此署一度為市委機關駐地;1968年市委機關遷出後,此署一部分為保定市武裝部和郊區公安分局分駐,另一部分已改為市直機關家屬宿舍。
  • 河北將建首座水利博物館這些遺址博物館值得一逛!
    ●首座水利博物館將展出保定水利成就清河道署作為華北地區唯一現存較好的古代水利管理衙署修繕後的清河道署古建築面積為1840平方米,其中1500平方米將作為水利博物館展區,以保定市自古至今的水利建設歷程、科技成就及其與當地經濟、社會、生態、環境、文化等的關係為核心內容,利用當前高新展示技術和參與、互動、科普的形式進行布展。保定水利博物館基本定位是河北省首座水利專題博物館,是華北地區首座充分利用古代水利管理衙署建築遺址。
  • 醉美保定·非遺文化研學之旅:有故事又有酒的古城保定
    韓菲/攝活動嚴格按照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相關要求,串聯直隸總督署、古蓮花池、易水湖、太行水鎮、易硯博物館、清西陵、京南體育小鎮、世界門窗小鎮、劉伶醉工業文化旅遊景區等文物文化景區和新業態項目,通過展示展演、項目體驗、線路推介等形式,對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廣泛宣傳保定文化、文物、非遺、旅遊資源,提振保定文化旅遊市場起到了積極作用。
  • 保定府的直隸總督署,一座全國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省級衙署
    >說到保定的城市原點,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在哪,可說起保定的直隸總督署,那應該是聞名遐邇了吧。我來告訴你,保定的城市原點,就在直隸總督署!直隸總督署(又稱直隸總督部院),始建於元,明初為保定府衙。也是全國唯一一所省級衙署保存最為完好的。
  • 重慶發現衙署遺址 中國古代完整戰略要地
    重慶發現衙署遺址 中國古代完整戰略要地時間:2016-02-03 21:53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 原標題:重慶發現衙署遺址 中國古代完整戰略要地 2014年底,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考古工作人員在合川區釣魚城範家堰遺址,發現一座總面積1.5萬至2萬平方米的四合院形衙署建築
  • 保定為什麼是歷史文化名城?
    作為有著3000年建城史的古城,在保定主城區,有始建於元代的全國十大名園之一的古蓮花池,有建於金元時期的鐘樓和大慈閣,有我國現存最為完好的清代省級衙署——直隸總督署;在轄區,有聞名全國的戰國「燕下都」遺址,享譽世界的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墓和清西陵,有國家級風景區野三坡和白石山等自然名勝,有諸如冉莊地道戰遺址、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等革命紀念地,還有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規陸軍學校
  • 河北省首座水利博物館將於明年年底建成
    儘管沒有直隸總督署的威嚴和名氣,但清河道署作為華北地區唯一現存較好的古代水利管理衙署,曾在清代九河肆虐直隸省時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也是由雍正皇帝十三弟怡親王允祥建議設立的。到了北洋軍閥當政時期,袁世凱部下王佔元駐守保定,兼保定留守軍司令。王佔元看中了清河道署決定改建為王佔元公館,其公館是在清河道署基址上增建而成,佔地1.4公頃,總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七套院落,與一座小花園毗鄰。這座建築群雖曾冠以「王佔元公館」,但從整體定位上仍是一座中國典型的道臺衙署建築。
  • 河北的美之保定直隸總督署,一座總督衙署,半部清史寫照!
    直隸總督署位於古城保定市繁華地段,是清朝直隸省的最高軍政長官的辦公處所,是我國唯一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省級衙署,具有濃鬱的時代風採和豐富的歷史內涵。直隸總督署坐北朝南,為小式硬山建築,具有典型的北方衙署建築風貌。其格局是嚴格按照清朝關於省級衙署的規制修建的。
  • 記者走訪中國清代省級衙署直隸總督署
    保定直隸總督署正門    河北新聞網訊(記者馬哲)5月21日下午,由京津冀及周邊五省主流媒體、旅行商組成的80餘人考察團在參觀完保定清苑縣冉莊地道戰紀念館之後,繼續走訪中國清代省級衙署——直隸總督署。    據講解員介紹,直隸總督署是中國一所保存完整的清代省級衙署。原建築始建於元,明初為保定府衙,明永樂年間改做大寧都司署,清初又改作參將署。
  • 山西省古建築博物館成立
    4月13日上午,山西省古建築與彩塑壁畫保護研究院(山西古建築博物館)在原山西省古建所掛牌成立。掛牌儀式由山西省古建築與彩塑壁畫保護研究院副院長李強主持。山西省古建築與彩塑壁畫保護研究院的組建是圍繞古建築、彩塑、壁畫保護加強展示利用工作進行的組建,我們整合了三家單位的人財物及場地空間,從橫向上加強了隊伍力量,從縱向上延伸了古建築及彩塑壁畫的保護、研究、展示的職能;變藝術博物館為山西古建築博物館,為山西豐富的古建築文化遺產展示利用創造了條件。
  • 老保定的衙門——保定為何曾稱「四衙同城」
    「四衙同城」的老保定清朝地方行政機構分為省、道、府、縣四級,四級衙門同時共處一城,謂之「四衙同城」。保定城歷史上曾經有過200多年「四衙同城」的時期,這期間保定城曾是直隸省、道、府、縣四級衙署所在地。四級衙署同處一城,這在今天的河北省各地級市中是惟一的。
  • 我國現存最為完好的一座清代省級衙署,被稱為「半部清史寫照」
    提起河北,就不得不提起直隸;提起保定,就不得不提起直隸總督署。今天,就讓我來帶大家一起來縱覽這座承載了一個王朝興衰的衙署吧!這座衙署初建於元朝,明朝得到擴建,而在清朝發揮了極大的作用。曾駐此署的直隸總督共59人66任,其中還包括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等著名人物。
  • 一座總督衙署,半部清史寫照。河北保定直隸總督府與古蓮花池
    保定歷來是北方軍事重地,因為此地重要。直隸總督府,始建於明洪武年間,初為保定府署,永樂年間為大寧都司衙署。自清雍正八年(1730)直隸總督駐此,至清朝滅亡(1911)。至今保存完好。千萬不要小看了這總督府,"一座總督衙署,半部清史寫照",從清雍正開始,這裡變得極為重要,看看曾駐此署的直隸總督共59人66任都是誰,你就知道每一個名字都影響著現代中國的發展,如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方觀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