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哈爾民族服飾傳承人陳進忠:讓民族服飾走進現代生活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圖為陳進忠在製作察哈爾民族服飾。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烏蘭察布7月7日電 題:察哈爾民族服飾傳承人陳進忠:讓民族服飾走進現代生活

中新網記者 張林虎

「讓傳統服飾『牽手』現代元素,從服飾發展、演變的歷史中提取獨具特色的元素,才能讓民族服飾走進現代生活。」7日,52歲的察哈爾民族服飾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陳進忠如是說。

圖為陳進忠在傳授技藝。受訪者供圖

地處中國北疆的內蒙古自治區地域遼闊,因自然環境、經濟狀況、生活習慣不同,形成了察哈爾、科爾沁、鄂爾多斯等數十種各具特色、豐富多彩的服飾。

陳進忠是內蒙古烏蘭察布人,從1992年開始,他揣著對蒙古族服飾的極致熱愛,開始著手學習製作察哈爾服飾。在他眼裡,民族服飾體現的是一個民族的智慧和精神,精美的蒙古族服飾,是蒙古族人民世代相傳、不斷融合發展的精神創造,察哈爾服飾就是其中的「瑰寶」之一。

「當時和妻子開了一個小店,憑著興趣和對蒙古族文化的熱愛,開始接觸察哈爾服飾。學設計、學製作,有事沒事還喜歡繪圖,按照圖紙的樣子完成自己的設計。」陳進忠說,那時候的生意並不景氣,每個月店裡的收入不足千元,生活甚至一度難以為繼,但憑著這份熱愛,他堅持了下來。

圖為陳進忠設計製作的蒙古族服飾。受訪者供圖

陳進忠告訴記者,為了衣服上的一個細節,他經常跑到偏遠牧區走訪牧民,拜訪老一輩大師。「想要製作出好的民族服飾,必須要了解這個民族的文化,這就需要大量的走訪調研,像察哈爾服飾中,一個頭巾的朝向,我就請教了數十人。」

從尺寸測量到用料裁剪,從縫紉技藝到製作設計,陳進忠每一個環節都要親自試驗無數遍。在他看來,察哈爾服飾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時間越久越捨不得放下,越要精益求精。

為了實現夢想,陳進忠創建了自己的民族服飾品牌,為顧客進行私人定製的同時,還積極推廣、傳承察哈爾服飾的文化和精髓。

20多年來,陳進忠不僅為春晚、那達慕大會、農牧民運動會等大型演出提供演出服裝,還設計製作了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開幕式禮儀服飾,還為電視劇《國家的孩子》設計製作了服裝。

由於設計獨到、製作精美,陳進忠製作設計的服飾受到很多人的追捧,慕名而來的顧客也越來越多,但制約民族服飾發展的因素還有很多。

「和其他的服飾不同,蒙古族服飾從布料飾品到製作工藝都沒法量化,機械化代替不了,全部都是手工製作,有時候製作一件衣服可能需要幾個月,成本相對較高。」陳進忠說。

在陳進忠的民族服飾品牌店內,獨具特色而又飽含創意的蒙古族服飾讓人眼前一亮,不同風格、樣式的服飾讓人感受到了濃濃的蒙古族文化氛圍。

圖為陳進忠和身著察哈爾民族服飾的模特。受訪者供圖

作為烏蘭察布市的新一代弄潮兒,陳進忠坦言,要將察哈爾傳統民族服飾融入時尚元素。「2015年之前,整個烏蘭察布設計察哈爾服飾的就我自己,我有責任繼承傳統。現在,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在設計上也要偏時尚化,符合流行的趨勢。只有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才能讓民族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

在陳進忠看來,蒙古族服飾不僅包含著蒙古族文化,也包含著一種地域特色文化,蘊含著獨特的魅力。

「讓傳統服飾變得時尚起來,對蒙古族傳統服飾文化進行現代化演繹,才能為蒙古族服飾注入新的活力。」陳進忠說,在很多人的心裡,內蒙古天高雲淡、遼闊壯麗,事實上,內蒙古的民族服飾更是讓人回味無窮。(完)

相關焦點

  • 非遺|察哈爾蒙古族服飾
    服飾,對於任何一個民族,永遠是一個重要的精神載體和文化符號。察哈爾蒙古族服飾是我國北方遊牧民族服飾中最具代表性的服飾之一,作為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是察哈爾部的形象標誌,是察哈爾古老文化的縮影。察哈爾蒙古族服飾歷史淵源,積澱深厚,它反映了察哈爾蒙古人的心理素質、自然環境、民族節慶、婚喪嫁娶、宗教信仰、禮儀習俗、審美追求。它是察哈爾蒙古人特殊智慧、特殊技巧創造出來的生活必需品,是草原文化的集中展示,蘊含著蒙古族歷史、文化、風情、禮儀,似一部原生態的百科全書,是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察哈爾蒙古族服飾是正藍旗蒙古族服飾的典型代表。
  • 霓裳|察哈爾服飾 - 內蒙古文化和旅遊廳
    服飾,對於任何一個民族,永遠是一個重要的精神載體和文化符號。察哈爾蒙古族服飾是我國北方遊牧民族服飾中最具代表性的服飾之一,作為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是察哈爾部的形象標誌,是察哈爾古老文化的縮影。察哈爾蒙古族服飾歷史淵源,積澱深厚,它反映了察哈爾蒙古人的心理素質、自然環境、民族節慶、婚喪嫁娶、宗教信仰、禮儀習俗、審美追求。它是察哈爾蒙古人特殊智慧、特殊技巧創造出來的生活必需品,是草原文化的集中展示,蘊含著蒙古族歷史、文化、風情、禮儀,似一部原生態的百科全書,是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察哈爾服飾有自己的獨特風格,各旗之間也有差異。察哈爾男女均穿開衩長袍。
  • 弘揚民族文化,關注土默特阿勒騰蒙古服飾
    為此,土默特歷史文化研究會、土默特左旗阿勒騰文化推廣有限公司共同與呼和浩特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土默特蒙古服飾傳承人……朝樂夢老師深度合作,拓展我旗民族文化產業領域,傳承民族服飾文化。公司的經營理念是:弘揚民族文化,傳承民族服飾,發展民族事業,服務社會各界。主要項目有:會議及展覽服務、禮儀服務及文化演藝活動策劃、設計製作蒙古族婚禮服飾、各種舞臺表演服飾、蒙古文化元素生活裝等具有民族文化特點的裝飾品。
  • 周素林:傳承創新雲南民族服飾文化 培養傳統與現代結合的新型匠工
    在設計過程中,始終以雲南刺繡千年文化為基石,運用現代的表達方式,結合服裝材質的特性,將雲南民族服飾素材和精美的雲南刺繡工藝巧妙融入到每一件衣飾當中。讓更多人喜歡它,穿上它,熱愛它。「我們所有的產品是流行與雲南民族服飾進行融合設計,涉及到有彝族、傈僳族、佤族等。」公司的產品有簡潔民族風女裝、時裝設計定製、出口服裝設計,民族服飾圍巾等。
  • 首屆壯美廣西民族服飾展演落幕 展示民族服飾文化保護成果
    張重勝 攝來自主辦單位的領導嘉賓和廣西全區十四個市的代表、設計師、院校師生、社會各界民族文化和服裝設計愛好者齊聚一堂,共同欣賞壯美霓裳,感受廣西民族服飾風華,一同見證了獲獎作品的揭曉。展演現場。 張重勝 攝本次展演活動,展示了廣西在保護傳承優秀民族文化,引領服飾時尚,推動服飾向產業發展方向作出的努力和成果。
  • 民族服飾設計師專訪: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對於民族服飾文化,孫秀琴有著自己的理解,她說,民族服飾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積澱和表現。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服飾,代表著不同的文化,代表著各個民族對美的追求。這種來自民族大眾、多年積澱的服飾文化,經過千百年的提煉升華,具有豐富的內涵和持久的生命力。「民族服飾文化具有強大的市場生命力」,多力空·胡加合麥提說,其實,傳統就是昨天的時尚。
  • 絲路雲裳·民族服裝服飾設計大賽 見證民族時尚大賞
    錯落有致的階梯、溫暖輕柔的陽光、一件件傳承中華民族之美的服飾伴隨著模特們自信大方的步伐緩緩映入眼帘。12月24日,「絲路雲裳七彩雲南2019民族賽裝文化節」系列活動——「時尚民族,潮流融合」的民族服裝服飾設計大賽複賽於七彩雲南·花之城舉行,在激烈的角逐下,最終30件創意滿滿的服飾設計脫穎而出。
  • 廣西統戰部門舉辦民族服飾文化傳承創新專題講座
    中新網廣西新聞11月25日電(韋曉玲)由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統戰部、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共同主辦的廣西統一戰線視頻學院第37講——民族服飾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專題講座近日在南寧舉行。廣西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廣西民族大學知名專家和廣西民族服飾文化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到會作報告和現場交流。
  • 民族風服飾美不勝收,我被一個民族服飾驚豔了!你喜歡哪個民族?
    據統計,中國的少數民族族群約有55個,分布在各個地區有的地區的民族習慣被同化,有的依舊保持著以往的風俗。今天我們就走進部分民族地區,去欣賞不一樣的服飾美。衣著漢服之美第二個:蒙古族 蒙古族是我國的少數民族,主要活動在在我國北方的草原和沙漠上,受到所在地域的影響,因此,蒙古族人的生活方式都非常具有草原特色,而蒙古族服飾就是代表草原文化的最主要的表現之一。
  • 民族服飾 炫酷南寧
    首屆壯美廣西民族服飾展演活動自2020年1月開始面向社會各界徵集民族服飾設計作品,共收到474組設計師作品,禮儀裝作品242個系列847套,生活裝作品306個系列1108套,經過評選,廣西靖西市壯錦廠選送的作品「錦韻生香」奪得金獎。
  • 非遺與時尚穿越時空的「愛戀」,清遠民族服飾T臺秀亮眼
    專門策劃上演清遠民族服飾T臺秀近年來,清遠非遺與時尚結合越來越緊密。本次非遺季專門策劃上演清遠民族服飾T臺秀,並邀請廣州的服飾專業展演團隊執導與走秀。秀場以瑤族傳統服飾、壯族傳統服飾、民族風時裝展示為「線」,把清遠的眾多非遺項目,通過巧妙的手法串「珠」成「鏈」,50餘套博物館館藏級別的瑤、壯服飾及「非遺+時尚」創意服飾登臺亮相,與「00後」大學生最新潮的「非遺」背包等,形成對比鮮明的搭配;精緻的刺繡、斑斕的色彩,結合流暢的線條、獨特的少數民族圖騰元素,帶來視覺衝擊;瑤族阿哥阿妹身穿盛裝,演繹古老的傳說,別有一番韻味。
  • 蒙古族服飾的非遺「匠心」:將民族文化呈現給世界
    圖為蒙古族服飾首次登上中國國際時裝周舞臺 馬健荃 攝中新網呼和浩特11月11日電 題:蒙古族服飾的非遺「匠心」:將民族文化呈現給世界中新網記者 張瑋「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蒙古族服飾,應當適當生活化,吸引優質的設計師、運營商、製作商,共同將民族文化推向世界舞臺
  • 廣西民族服飾饕餮盛宴在邕圓滿落幕
    >緊接著,全區14個設區市搜集、整理、製作的廣西12個世居民族原生態民族服飾和現代民族服飾一起,由組委會邀請的超模和各市選派的演員,共同向觀眾呈現了一場盛大的民族服飾文化盛宴,>國家民委文宣司一級巡視員、 副司長鍾廷雄為金獎作者頒獎(攝影 夏文寧)本次原生態民族服飾和現代民族服飾表演,將民族服飾、生活習俗與藝術表演相結合,
  • 56個民族服飾——哈尼族服飾!
    婦女是否已經結婚在服飾上有明顯的區別,有的以單、雙辮區分,有的以垂辮和盤辮區分,有的以圍腰和腰帶的花色區分等等。哈尼族服飾文化哈尼族服飾無論在原料、色彩、款式、裝飾手法等,無不與梯田農耕生產密切相關。以梯田農耕生產和梯田文化為主體的社會意識形態和社會生活方式決定了其服飾的改良、發展均以反映梯田文化內涵、適應梯田生產需要為原則。
  • 盤錦:讓民族手工奇葩滿族服飾和刺繡綻放異彩
    滿族服飾和刺繡的文化元素,既是昨天歷史的、生活的實錄,同時也是今天生活的現實。因此,在新時期,對其保護、傳承、開發意義深遠。  藝術奇葩在盤錦  滿族是盤錦人數眾多、歷史影響最為顯赫的少數民族之一。滿族民間服飾和刺繡在本地區曾一度佔據主導地位,可以說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是本境最具影響力的傳統文化。
  • 民族常識|56個民族服飾——朝鮮族服飾!
    2008年6月7日,朝鮮族服飾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朝鮮族服飾歷史淵源中國的朝鮮族大部分是東北淪陷時期時期陸續被日本從朝鮮半島作為政治移民強制遷徙至東北逐漸形成的一個少數民族。服裝是一個民族文化的象徵。
  • 歷代民族服飾表演7日在南非開幕
    11月7日,火紅的太陽悄悄地消失在好望角以西的地平線,身穿龍袍的「中國皇帝」、雍容華貴的「皇后」、穿著鮮紅色旗袍的中國少女走進了桌山腳下的開普敦劇場——「中國歷代民族服飾表演」7日晚在開普敦拉開帷幕。
  • 「壯美廣西 服飾風華」——民族服飾設計作品欣賞(十一)
    「壯美廣西 服飾風華」——民族服飾設計作品欣賞(十一) 2020-11-06 20: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國傳統服飾文化,民族服飾設計,民族服飾傳統手工藝的時尚運用
    傳統工藝作為靈感,目的是發現根植於生活中的手工藝帶來的美感,原始地呈現中國美。民族傳統服飾了解民族服飾傳統手工藝民族服飾,傳統手工藝,指服飾材料製作技術、服飾製作工藝和服飾裝飾工藝,包括服裝製作工藝、服裝定型工藝、百納布工藝、扎染、蠟染、印染、刺繡、補花、織錦
  • 民族常識|56個民族服飾——景頗族服飾!
    景頗族男性服飾 景頗族的小夥子的民族服裝也很漂亮,特別是他們的頭上裹著潔白的包頭,在包頭布的一端裝飾著紅色的繡球,掛在耳邊格外的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