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機構做的就是「買賣」錢的生意,特別是銀行,在我們印象中,就是金光閃閃的金庫。自然的,掌管銀行的高層們就像「財神爺」,大筆一揮就是成萬上億的資金在流動。
當然,銀行高管權力再大,也是打工的,這在全世界都一樣,畢竟銀行裡的錢絕大部分都是儲戶的資產。很多人好奇,銀行裡的這些超級打工者,年薪幾何?相比起超級發達的美國,中國單個銀行的資產規模不落下風,高管的薪酬會不會也更高一些?
今天,就跟大家扒一扒,比一比。
先說說美國。
美國也有四大銀行,分別是摩根銀行、花旗銀行、美國銀行和富國銀行。
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披露的數據,具體如下:
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執行長傑米·戴蒙(Jamie Dimon)的2018年的薪酬為3100萬美元,2019年增加了50萬美元,為3150萬美元(約2.2億人民幣)。
花旗集團執行長麥可·科巴特(Michael Corbat)的薪酬在2018年和2019年都保持在2400萬美元,相比2017年增加了4.35%。基本構成包括基本工資150萬美元,現金獎金為675萬美元,遞延薪酬接近1575萬美元。
美國銀行執行長布萊恩-莫伊尼漢(Brian Moynihan)2018年獲得2650萬美元薪酬,相比2017年增加15%,創下該行歷史之最,這得益於當年美國銀行淨利潤54%的增長率。2019年的數據尚未披露,據估計還會比2018年增長5%左右。
富國銀行儘管資產規模不及以上三家,所以高管薪酬也略低一些,去年9月份剛從紐約梅隆銀行挖過來的CEO查爾斯·沙夫(Charles Scharf)因為尚未足年,沒有數據,不過他的前任斯隆在2018年的薪酬是1740萬美元。
除了這四大銀行,「華爾街六巨頭」中的另外兩家,投行高盛執行長的戴維-所羅門(David Solomon)2018年的薪酬是2300萬美元,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執行長詹姆斯·高曼(James Gorman)的2019年的薪酬為2700萬美元。
再來看看我們中國的。
因為2019年剛剛過去不僅,很多銀行的數據尚未公布,所以我們選擇2018年作為比較基年。
根據各大上市銀行披露的年報中顯示的各大高管的薪資,有媒體進行了整理,具體如下:
從表格上看,中國上市銀行中年薪最高的是浙商銀行行長,555.16萬人民幣,超過500萬的四位也全都是浙商銀行高管。另外相比起其他股份制商業銀行,六大行(四大行+郵政+交通)高管的年薪更低些,比如宇宙行的董事長和行長的年薪只有67.29萬,農行、建行和交行的董事長或行長公布的年薪也只是70萬出頭,甚至更低。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是因為「限薪令」的影響。
除了以上表格數據,還找到了四大行中一些其他高管年薪數據:
建行財務長許一鳴年薪99.24萬元;
農行首席風險官李志成年薪116.39萬元;
工行董事會秘書官學清年薪114.84萬元;
工行首席風險官王百榮年薪113.56萬元。
需要說明的是,上面顯示的高管年薪中,除了浙商銀行是一次性披露之外,其他銀行的高管薪資數據都屬於部分披露。也就是說,這些顯示的數據只是他們收入的一部分,而且是薪酬收入的一部分。
但不管怎麼說,中國銀行高管的年薪和美國銀行高管相比,差距還是不小的,就拿兩者所顯示出來的最高薪酬來說,摩根銀行CEO的3100萬美元和浙商銀行行長的555.16萬人民幣,差距就達到了40倍之多。
這是非常令人難以置信的,究其原因,一方面和兩國銀行企業的薪酬體制有關,另一方面中國的銀行高管披露出來的收入數字與其權力產生的效益相比,存在更多的不確定因素。
正如有網友所說:如果給我在中國擔任銀行高管,寧願不要工資。
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歡迎點擊關注!
「戲說金融」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