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100歲時,楊虎城的後代去看他,少帥顫抖後,僅說了四個字

2020-12-04 梔沫說歷史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辛棄疾《永遇樂》中這句詞看起來用詞簡潔,讀來卻總有著一股無法抹去的悲哀和感傷,英雄遲暮一向是人間最傷心的事情。

生老病死是不能逃避的自然規律,哪怕曾經八面威風,徵戰沙場的英雄也終究不能逃過垂垂老朽的那一天,就好像張學良一樣,曾經東北地區意氣風發的少帥,曾經西安華清池旁大義無畏,逼蔣抗日的民族英雄,最後卻在異國他鄉成為了一個步履蹣跚,意識含混的垂暮老人,時間的力量總是強大的,時間的力量也總是無情的。

楊虎城將軍的後人楊瀚遵循先輩醫囑,曾經飛去夏威夷看望這個曾經與楊虎城將軍一起挽救民族危亡的老人,但是,當楊瀚見到張學良之時,後者身上已經全然看不見當初的英雄虎氣了,只是拉著楊瀚的手,說了簡單的四個字:「你好,你好」。

其實,張學良與楊虎城的故事,還得從上世紀三十年代說起。

一、張楊的「西安往事」

西安的華清池一共經歷了兩次中國的政治格局的變化,一次是在唐朝,帝王和貴妃華清池內春宵苦短,纏綿悱惻,最終招來安史之亂,一次是在近代,華清池旁,兩位將軍兵諫蔣介石,為風雨飄搖中的國家博得了一線生機。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對於中國而言,是一段戰火紛飛的歲月,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歷史,日本人的鐵騎侵入中華錦繡江山,日本人的槍刀在屠戮中國無辜的平民,但是當時的國民政府卻置來勢洶洶的外來侵略者於不顧,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眼看著五千年舊山河就要一朝傾敗,張學良和楊虎城坐不住了。

1936年12月12日,這是註定要載入中華民族史冊的一天,在西安華清池旁,少帥張學良與楊虎城將軍一起為了國家民族的利益,棄個人的安危於不顧,決定用兵諫的方法逼迫固執己見的蔣介石考慮整個民族的存亡,這也就是歷史上的「雙十二事變」,這叫做「西安事變」。

最後的結果我們都很清楚,西安事變得到了和平解決,蔣介石同意合作抗日,民族的命運就此轉折,但是,我們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在西安事變結束之後,作為兵諫發起者的楊虎城和張學良卻遭到了蔣介石的瘋狂報復。

在西安事變之後,楊虎城將軍為了躲避報復,不得不借著考察的名義出國避禍,但是隨著抗日戰爭越來越膠著,身為將士的楊虎城忍不住回國了,然而,楊虎城將軍在回國之後,還沒有來得及為抗日做出貢獻,便被蔣介石秘密抓捕了,隨後楊虎城和他的家人連同秘書都被殘忍殺害了。

楊虎城將軍慘死,少帥張學良的處境也同樣不好,由於忌憚張學良的影響力,蔣介石不敢像對待楊虎城將軍一樣處死張學良,但是他卻囚禁了張學良半個多世紀,當少帥再次獲得自由的時候已經變成了衰朽的老者,物是人非,未語淚流。

總之,西安事變對於民族而言,是一個命運的轉折點,西安事變之後,合作抗日成了時代的主流,為危亡中的中國搶來了一線生機,對於張楊二人來說,西安事變同樣是一個命運的轉折點,事變之後,兩人的大好前途徹底沒了,一人慘死黃泉,一人被囚半生。

但是,楊虎城將軍雖然犧牲了,但是張楊之間的情誼卻並沒有消失,而是傳給了後代。

二、楊拯民與張學良

楊虎城將軍的犧牲,令無數愛國的仁人志士悲痛不已,但是不幸中的萬幸,楊虎城將軍的後代並沒有全部死在屠刀之下,他的長子楊拯民活了下來。

「拯民」就是拯救萬民,從名字上就能夠看出楊虎城將軍對長子寄予厚望,而楊拯民也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他從小就十分聰穎,喜歡跟著父親到處跑,因而較早地結識了與楊虎城情誼深厚的張學良。

後來,楊家慘遭橫禍,楊拯民僥倖逃過了一劫,他繼續投身革命事業,並且做出了突出貢獻,在新中國成立之後,也擔任過要職,而且,他也一直在牽掛因為與父親一起發動西安事變而被蔣介石報復囚禁的張學良。

1900年,被囚禁半個多世紀的張學良終於擺脫牢籠,再一次呼吸到了自由新鮮的空氣,得知這個消息的楊拯民也很高興,馬上就要準備要去看望張學良,但是事不湊巧,楊拯民臨時患病,因此沒有成行,而這也成為了楊拯民的一塊心病。

在臨死之前,楊拯民依舊沒有忘記張學良,他殷勤囑咐守在身邊的子女,讓他們有機會的話一定要去看望張學良。楊拯民的兩個兒子都把這話記在了腦海之中,準備以後有時間就去完成父親未了的遺願。

總之,戰友之間的情誼總之是深厚而長久的,哪怕已經過去了半個多世紀,哪怕楊虎城將軍的屍骨已經永埋地下,但是張楊之間的情誼卻並沒有隨風飄散,反而一代代傳了下去,在時光的醞釀中,越發醇厚。

那麼,楊拯民的後人去看望張學良之後,又發生了什麼呢?

三、英雄也有垂暮時

張學良在重獲自由之後,就以探親訪友的名義來到了美國,隨後定居在美國的夏威夷,然而,在1999年的一天,張學良卻迎來了一位意料之外的客人,他就是楊拯民的兒子楊瀚。

自從父親臨終前囑咐自己一定要去看望張學良之後,楊瀚就一直把這件事掛在心頭,終於有了足夠的空閒時間,楊瀚便飛往夏威夷看望已經接近的百歲的張學良,但是,在見到張學良的那一刻,楊瀚卻感覺有著意外。

站在自己面前的張學良已經不是西安事變時的少帥了,而是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現在張學良的面前,楊瀚清楚地感知到了這一點,張學良在有生之年能夠再次看到楊虎城的後人也非常激動,但是他已經年邁到不能夠清楚地表辭達意了,只是拉著楊瀚的手,顫抖著說:「你好,你好」。

第二年,張學良過百歲生日,楊瀚再次來到了夏威夷為老人慶生,這一次,張學良同樣沒有多的表達,只是簡簡單單說了四個字,「你好,謝謝」,後來,楊瀚推著張學良在沙灘上漫步,張學良也始終沒有說什麼話。

「你好,謝謝」,再簡單不過的禮節性用語,從百歲高齡的張學良口中說出來卻總有一股無法言說的悲傷,從來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但是,不過美人也好,名將也罷,都會有衰朽遲暮的一天,有時候,人在自然面前就是這麼無力。

結語:

近代史的一百年時光,對於我們而言不過是一段過去的歲月,高中歷史課本上的幾頁紙,但是,對於真正經歷過那段歲月的人而言,那卻是他們的一生。

就好像張學良一樣,在那段戰火紛飛的崢嶸歲月之中,他是意氣風發的青年,逐浪而出的英雄,但是若干年過去,狼煙靖了,烽火滅了,同樣,英雄也老了,哪怕面對當年戰友的後代,哪怕心中激動,從口中說出來的,卻也只是簡簡單單的四個字。

英雄暮年,讓人感傷,卻也同樣讓人敬佩,因為現在的衰朽並不能掩蓋曾經的輝煌,老去的只是身體,而永存的是精神。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張學良100歲時,楊虎城的後人去看他,少帥顫抖後,只說了四個字
    我先後兩次在夏威夷面見張學良老人。當時,他將近百歲。他老人家聽說楊虎城的後人前來探望時,表現得有些震驚,身子不禁顫抖了一下,只說了四個字。我面前的張學良確實是老了。說上述這番話的人名叫楊瀚,他是楊虎城將軍之孫。楊瀚的父親是楊拯民,楊拯民是楊虎城將軍的長子。
  • 張學良100歲時,楊虎城的後代前去探望,少帥顫抖後只說了四個字
    蔣介石雖留下了張學良的性命,但是少帥的輝煌生涯,從他被軟禁後就戛然而止了。張學良重獲自由的時候,都已經是九十歲高齡的遲暮老人了。他曾希望自己能夠回到自己最熟悉的東北,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他還是選擇前往美國。先去遊歷一下世界各地,感受曾經無法體會的自由,以及世界各處的美好風光,最後再選擇安心養老。
  • 張學良100歲時,楊虎城的後人去看望他,少帥顫抖後,說出四字
    小時候的他家境很貧寒,後來父親因殺人被絞殺,也正是如此,在武昌起義爆發後便加入了陝西民兵,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楊虎城將軍還與張學良少帥一起發動過「西安事變」,扣留了老蔣逼他抗日。可也就是在西安事變結束後,老蔣對他倆展開了報復,他把張學良少帥囚禁了起來,在1990年時才恢復了自由身,但楊虎城將軍卻沒有這麼幸運。
  • 張學良100歲時,楊虎城的後人去看他,少帥顫抖著,只說了四個字
    」這是張學良寫的一首詩,他通過這首詩總結了自己的一生。而從這句詩來看,他似乎覺得自己的人生被耽誤了,似乎總是被虛名所累,充分表明了少帥的態度與晚年時對於自己一生的審視。事實上回想當年的大風大浪,張學良的確是一個很尷尬的人,他是一位長壽的傳奇人物,為了達到一致抗日的目的,民國時期與楊虎城將軍在西安發動「兵諫」,史稱「西安事變」。
  • 張學良100歲時遇見一人,此人一說來歷,少帥驚得不敢說話
    在張學良100歲時,有一天,他遇見一人,此人報出身份後,少帥一驚,一陣顫抖,不敢說話,一語不發!在檀香山,晚年時期的張學良除了看書、誦經之外,還口述歷史,將他叱吒風雲而又坎坷不平的一生留給後人。對少帥來說,他的人生留下了太多的遺憾,而在西安事變後楊虎城將軍的處境,就是其遺憾之一。
  • 張學良100歲時遇見一人,此人道出來歷,少帥一驚,不敢說話
    張學良100歲時遇見一人,此人道出來歷,少帥一驚,不敢說話 在民國的歷史上有這麼一個風雲人物,他因西安事變而被人們所牢記,他就是東北軍的少帥張學良將軍。該事變後張將軍也被蔣介石父子軟禁了長達半世紀之久,這樣一個人就這樣平平談談的走過了他的一生。
  • 楊虎城嫡孫楊瀚,探望百歲張學良,為何張學良只顫抖吐出四個字
    引言楊瀚曾兩次去到夏威夷拜訪張學良,年進百歲的張學良聽說是楊虎城的後人來看望他,感到非常震驚,甚至身體都微微顫抖,對楊瀚說了四個字。楊虎城將軍想必大家略有耳聞,他的所做可以說直接改變了歷史的進程,稱得上是一位風流人物。
  • 張學良100歲時遇見一人,此人道出來歷,少帥大吃一驚,不敢說話
    當他在100歲的時候卻遇見了一個人,這個人一道出自己的身份,就狠狠的讓我們少帥大吃一驚,渾身顫抖,一句話也不敢說出來。 並分別對這兩個人展開了瘋狂的報復,先是把張學良關押軟禁,後又迫使楊虎城離開中國去歐洲考察。楊虎城將軍因為抗戰的爆發心繫祖國,就偷偷回國,結果被蔣介石的人發現,知道消息後的蔣介石下令將其和他的秘書等人統統都囚禁起來。
  • 張學良100歲時遇到一位年輕人,得知他身份,少帥一愣,一語不發
    一次,楊拯民隨父親和張學良乘車去軍營視察,張學良負責開車,楊虎城則坐在其旁邊,楊拯民坐在後排兩位副官中間。張學良見狀,開玩笑說:「哈哈!小傢伙,將門虎子啊。今天在車中的人算你的官最大,我親自給你當司機,你父親和我的副官給你當保鏢。你派頭不小呢!」 楊拯民深受父親的影響,很早就參加革命,為解放事業作出過重要貢獻。
  • 張學良百歲壽辰,楊虎城的孫子赴美看望,少帥見後顫抖著說了4字
    張學良是我國近代史上中非常有爭議性的一個人物,他出身好,相貌佳,35歲之前風光體面,但後來卻遭軟禁了54年,即使張學良被軟禁時,每年差不多要開銷一個團的經費,但老蔣就是不放張學良自由,而且臨終前還要交代自己的兒子蔣經國不要放出張學良。
  • 1990年,張學良被釋放後,楊虎城孫子問他爺爺死因,他說了4個字
    1990年6月3日,這一天是張學良的89歲生日,也正是在這一天,被敵高層秘密關押52年之久的少帥,終於迎來了出獄恢復自由的機會,但在5年後,張學良就與愛妻趙四小姐旅居美國夏威夷的檀香山,而在1999年時,楊虎城的孫子楊瀚曾去拜訪101歲的張學良,可張學良的態度卻非常冷漠,只說了4個字
  • 楊虎城去世50年後,孫子去見張學良,張學良說了四個字,字字戳心
    楊虎城與張學良那時私交甚密,他們二人當初幾乎是無話不說,楊虎城和張學良見面時,還經常帶著兒子。張學良是個愛開玩笑的人,但楊虎城是個很嚴肅的人,時常是張學良給父親講故事。楊拯民一直有個心願,要在有生之年見見爺爺楊虎城的世交。另外,父親當時做統戰工作,一直想搞清楚張學良究竟是否要回來。
  • 楊虎城孫子拜訪張學良,張學良態度冷淡,開口僅說了四個字
    楊虎城和張學良是近代中國不可遺忘的兩個人。他們為促進中國抗日統一作出了重大貢獻。然而,二人的命運卻在這件事之後發生了轉折,雖然難逃牢獄之災,但楊虎城卻早在1949年去世,而張學良卻活到21世紀。張學良99歲時,楊虎城的孫子楊瀚來看望他,沒想到,兩人見面時,張學良的態度很冷淡,他只開了一次嘴,卻只說了四個字。楊虎城,1893年生父親楊懷福,母親孫一蓮,以農業為主,父親兼做木匠活。由於家境貧寒,他只學了兩年就被迫輟學。12歲時,他被介紹到一家餐館做雜工,掙的錢很少,只夠吃。1908年,他的父親被清廷殺害,14歲的楊虎城借了一輛獨輪車,步行200裡回到家鄉籌錢埋葬他的父親。
  • 楊虎城遇害50年後,其長孫赴美探望張學良,張學良僅說4個字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東三省淪陷,張學良的不抵抗命令也讓他背負上了千古罵名。但日軍的野心並不止於此,日本政府還想把整個中國變為其殖民地,從而稱霸東亞大陸。在1936年的10月份到12月份,張學良多次勸蔣介石聯共抗日,但是蔣介石此時根本就聽不進去,他正在醞釀第六次「圍剿」紅軍的計劃。12月11日晚,張學良和楊虎城召集了東北軍和17軍的主要將領,宣布進行兵諫。第二天一大早,在張學良的命令下,東北軍在華清池活捉了蔣介石,楊虎城的17軍也扣押了衛立煌、陳誠等國民黨高級將領。
  • 楊虎城孫子拜訪張學良,張學良只說了四個字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張學良楊虎城發動「兵諫」逼蔣抗日,我黨立即出面調停,蔣介石迫於形勢同意第二次國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西安事變最終和平解決,而發動這場事變的張學良和楊虎城卻成為了蔣介石的眼中釘,肉中刺。
  • 楊虎城孫子拜訪99歲張學良,張學良態度冷淡,只說了4個字
    楊瀚說,爺爺的出身很苦,16歲時父親就被滿清政府殺害。出身僱農的爺爺,參加政治活動就是為了改變社會的不公平,後來信仰了三民主義,追求更大的政治目標。 在爺爺的生活照片中,很多都是他到工廠、農村等地視察,為百姓解決問題。在任陝西省主席期間,他親自勘探水利線路。回老家和老鄉一起照的相片中,光著屁股的孩子都有。 楊瀚說,爺爺家裡一直沒有固定的住所,在當了省主席後,為母親和弟弟等家裡人租了一套房子,但是他仍然住在兵營裡。每天要看部隊出操,給軍人講政治。
  • 張學良晚年見到楊虎城後人,態度非常冷漠,全程只說了4個字
    1995年張學良被軟禁54年之後終於恢復了自由之身,他離開臺省晚年和趙四小姐定居在美國,雖然此時的他已經九十多歲,但是依然精神矍鑠神採奕奕,曾經風流不羈的少帥,如今已經成為白髮蒼蒼的老人,也許是被軟禁的時間太久,所以他到美國之後非常好奇和興奮,每天都把生活安排得非常充實和精彩。
  • 楊虎城的孫子在夏威夷見到99歲的張學良,張冷漠的說了4個字!
    楊虎城的孫子在夏威夷見到99歲的張學良,張冷漠的說了4個字!西安事變以後,國共兩黨重新開始第二次合作,這次事變停止了內戰,我中華兒女開始槍口一致對外,展開了可歌可泣的抗日救國戰爭。這次事變的主角張學良和楊虎城,從這一點講無疑是千古功臣。
  • 楊虎城犧牲多年,孫子去見張學良,張學良為何只說四個字?
    說到楊虎城,應該很多人都知道吧,西安事變的發起者之一。但是就在1949年9月6日,勝利的距離不到一個月,楊虎城將軍被暗殺,一個將軍,一個為國家和民族做出巨大貢獻的將軍,就這樣,隕滅了!楊虎城將軍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童年的艱辛使他深深地感受到了這個國家的貧窮和軟弱,從那時起,他決心為國家的變革做出貢獻。之後,楊虎成率領軍隊,南北戰爭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後來,西安事變成功地促進了國共兩黨的合作,楊虎城成了一個人盡皆知的人物了。
  • 張學良晚年兩次見到楊虎城後人,為何態度冷淡,只說了4個字?
    楊虎城和張學良發動了「西安事變」,逼蔣抗日。在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之後,張學良被長期囚禁,而楊虎城也失去了對西北軍控制,被迫去歐洲「出國考察」。在七七事變後,楊虎城多次致電要求回國抗戰。不久之後,他偷偷回國,但他與家人、秘書等人在南昌被逮捕軟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