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少時編造魯迅的話和人爭論,他是我這輩子唯一討厭過的作家

2020-12-04 歷史研習室

提起餘華,我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的代表作品《活著》。很多人說:他沒有獲得茅盾文學獎,那是茅盾文學獎"欠"下的。

餘華給人的感覺就是有一種不可替代的冷靜氣質。像一把泛著銀光的柳葉刀,握在一雙飽滿溫度的手上。餘華的語法有著迷人的特點,他能把最直白,簡單的文辭,重新鍛造出風格化的具有疏離感的語境。

但是就是這麼一個人,他曾在一次演講當中說道"我少時編造魯迅的話和人爭論,他是我這輩子唯一討厭過的作家。"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餘華當時正在上小學,有一次他跟他的小學同學進行過一次辯論,關於太陽到底什麼時候離地球近。

當時是餘華輸了,但是他不服氣,於是第二天就把魯迅搬出來了。他為了贏得這個辯論,編造了魯迅說的話。

他在演講中是這麼說的:我們繼續爭論不休,直到有一天我搬出了魯迅,一下子就把他打垮了。我在情急之中突然編造了魯迅的話,我衝著他喊叫:"魯迅先生說過,太陽中午的時候離地球最近!"他啞口無言地看了我一會兒,小心翼翼地問:"魯迅先生真的說過這話?"

"當然說過,"我雖然心裡發虛,嘴上仍然強硬,"難道你不相信魯迅先生的話?"

"不是的,"他慌張地擺了擺手,"你以前為什麼不說呢?"我一不作二不休,繼續胡編亂造:"以前我不知道,是今天早晨在廣播裡聽到的。"他悲傷地低下了頭,嘴裡喃喃地說道:"魯迅先生也這麼說,肯定是你對了,我錯了。"就這麼簡單,他不遺餘力地捍衛了一年的太陽距離觀點,在我虛構的魯迅面前立刻土崩瓦解了。

這是他當時討厭魯迅的原因之一,就是他覺得,為什麼一個人會如此信任魯迅以至於讓一個人直接放棄了自己的觀念?

還有一個原因:魯迅文筆太犀利,太真實了

魯迅先生的文筆有多麼犀利,自然不用咱去解釋過多。很多批判作家往往是一本書、一篇文章具有十分諷刺。

然而魯迅這位作家,是一個片段、一句話乃至一個詞語都是諷刺無比,以至於有些篇章和句子至今讀起來都覺得是在反映當下的社會問題,並且矛頭直接指向那些高官厚祿以及權力之人。

但文章題目也只是說了"討厭過",餘華在人生當中經歷了些許的事情,這讓他轉變為從一開始青年時期對魯迅的誤解到後來的討厭,再到最後的欣賞。

他在不同時期對於魯迅先生的評價的主要段落有這一些:

我曾經無知地認為魯迅是一個糟糕的作家"魯迅的著作堆在最外面,我進出辦公室的時候,雙腳時常會碰到它們,我低頭看看在地上灰溜溜的魯迅著作,不由幸災樂禍,心想這傢伙終於過時了。

有一次我經過時,不小心被地上的魯迅著作絆了一下,差點摔倒在地,我罵了一聲:"TMD,都過時了,還要出來捉弄人。

......

我嚇了一跳,心想這個魯迅有點厲害。

他只用一句話就讓一個人物精神失常了。

讀完了《孔乙己》,我立刻給那位導演打電話,希望他不要改編魯迅的小說,我在電話裡說:"不要糟蹋魯迅了,這是一位偉大的作家。

"魯迅的敘述在抵達現實時是如此的迅猛,就像子彈穿越了身體,而不是留在了身體裡。我當年從文化館辦公室進出時,移動的雙腳時常被魯迅的著作絆住,我覺得可能是命運的暗示,暗示我這些布滿灰塵的書頁裡隱藏著偉大的敘述。"

可以看到,餘華對魯迅的看法發生了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一個"過時的"老書生,到一個被餘華所尊重並且評價為"偉大"的作家。

其實,我們只是光看到了魯迅。餘華文筆犀利,真實的小說也有很多

比如他寫了一本書到現在已經出版了27年,各個版本的銷量都已超過了2000萬冊,更是橫掃了10項大獎,影響了一代中國人。

這本書叫——《活著》

《活著》,是一部表現生命張力的書,所以他寫這本書時候,文筆就充滿了張力,有一種竹子般的柔韌感。

我看著那條彎曲著通向城裡的小路,聽不到我兒子赤腳跑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滿了鹽。

據說餘華寫《活著》一直特別流暢,但是寫到這段就卡住了,卡了兩個月。他不知道怎麼來描寫福貴站在兒子墓前悲痛的心情。直到一天,他突然有了靈感,寫出了"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滿了鹽。"然後就又恢復了順暢。

這是一個極佳的比喻句。月光照在那條他兒子跑過的路上,路好像他的傷口,月光灑在路上,就像是鹽撒在他的傷口一樣。這句只有12個字,沒有一個字在訴說悲痛,但合在一起,卻是無限的悲痛。

餘華寫完這句後,伏在書桌上嚎啕大哭。那一刻,是他寫作的巔峰的時刻。

我挑了一段書中的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坐在我對面的這位老人,用這樣的語氣談論著十多年前死去的妻子,使我內心湧上一股難言的溫情,仿佛是一片青草在風中搖曳,我看到寧靜在遠處波動。

四周的人離開後的田野,呈現了舒展的姿態,看上去是那麼的廣闊,天邊無際,在夕陽之中如同水一樣泛出片片光芒。炊煙在農舍的屋頂嫋嫋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後消隱了。

女人吆喝孩子的聲音此起彼伏,一個男人挑著糞桶從我跟前走過,扁擔吱呀吱呀一路響了過去。慢慢地,田野趨向了寧靜,四周出現了模糊,霞光逐漸退去。

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

這都是餘華在《活著》裡寫下的段落。顯得厚重,文筆犀利而又真實。沒有文採麼?其實太有文採了,他的文採就是找到了最適合這本書的筆調,那一份宛如鄉村原野的恬適和純樸。

書中福貴人生大起大落,家人一個個因為各種原因死去。福貴獨身一個人生活著,養了頭老牛,給它起名字,夕陽西下,回憶過往。

活著,或許有意義,它代表人生起伏跌落,代表得到與失去,見證時代的變遷,代表一個鮮活的生命如何在悲哀的時代掙扎被現實狠狠擊落打敗,最後仍舊馱著老牛長笑在夕陽下。

又或許,活著,只是活著,一種狀態,或喜或悲,或哭或笑,活著只是活著,沒有任何意義。

"人為什麼要活著?"

我想,很多人在心底都問過自己這樣的問題。

為了金錢、為了地位、為了名聲,或是為了家庭、為了親人、為了孩子。

每個人都會為各種各樣的目的而活,但如果這一切都不存在呢?活著還有什麼意義呢?

餘華的這本《活著》或許能給我們答案

看過很多餘華的小說,但沒有一本像《活著》這樣給我這麼大的震撼。

有位網友評價這本書只用了一句話:

這是一本完全不需要書籤的書。一口氣讀完,人的一生,甚至人類的一生便全部鋪開在眼前。

人為什麼要活著?餘華說:活著,只是為了活著本身。

那麼你呢?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商品連結進去看看

相關焦點

  • 餘華「飄了」?吐槽莫言只會吹牛,魯迅是他這輩子唯一討厭的作家
    莫過於寫出《平凡的世界》的路遙,寫出《黃金時代》的王小波,寫出《紅高粱》的莫言,寫出《廢都》的賈平凹以及寫出《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的餘華……暫且不說是怎樣的評價標準,都不可否認這些人的才華,而餘華在這些人中,絕對稱得上數一數二的犀利。
  • 餘華:莫言寫作只會吹牛,魯迅是唯一討厭的作家,晚年他說出原因
    在後來的採訪中,當談到魯迅的時候,餘華說魯迅是他唯一討厭的作家,他說:魯迅能夠走上文學這條道路,其實是一個偶然。讀過魯迅的作品,我相信魯迅還沒那麼幼稚,認為他能夠救國救民,拯救民族的靈魂。誰都拯救不了,民族的靈魂不是一兩個人能夠拯救得了的。
  • 餘華作品破2000萬飄了?說魯迅是唯一討厭的作家,還吐槽莫言吹牛
    餘華,當代著名作家,他的小說《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影響深遠,還獲得過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被中國作家網評為「在國際上最出名的中國作家」、「中國的狄更斯」。而我們也都知道餘華跟莫言做過舍友,在一次採訪中,餘華說到了莫言:因為我跟莫言在一個宿舍住了兩年,他說自己如何創作的那些話,比他創作本身還要虛構,所以不要當真。
  • 餘華:討厭魯迅、韓石山:個矮思想激進,普通人:只記住他的文章
    當然我不認為這是因為我們背誦過這些課文的原因,而是因為魯迅是一位真正偉大的作家,他的筆猶如一把刻刀,能將社會底層人物雕刻進讀者的腦海中。魯迅作品影響著一代代的中國學生,同樣影響著從學生中脫穎而出的文學作者。
  • 餘華卻這麼評魯迅
    因此,我小學和中學的往事裡沒有魯迅的作品,只有「魯迅」這個詞彙。 我小學時和一位同學有過一個爭論:太陽什麼時候離地球最近?這位同學認為是早晨和傍晚,因為那時候的太陽看上去最大。我認為是中午,因為中午的時候最熱。我們兩個人不知疲憊地開始了馬拉松式的爭論,每天見面時,都是陳述自己的理由,然後駁斥對方的觀點。
  • 他被譽為最腹黑作家:瞧不起莫言和魯迅,8部小說29人非正常死亡
    他走了一條反精英之路,又坐穩了精英文學的江山------------餘華評價莫言01他曾經很狂傲,瞧不起莫言和魯迅在一次採訪中,有位作家說這樣的話:當然這是無傷大雅的調侃,但接下來的話更是讓在場所有人驚訝:「魯迅走上文學這條道路,完全是一個偶然因素。」調侃莫言就算了,竟然還公開批評大文學家魯迅,是誰如此狂傲?
  • 餘華:川端康成是我的老師,魯迅是我的朋友(圖)
    小說作者餘華受邀赴日本觀看首演。在接受該報專訪時,他坦言:「川端康成是我的老師,魯迅是我的朋友。」  「川端康成是我的老師,魯迅是我的朋友」  記者:您是第幾次來日本?  餘華:第五次。有兩次是和朋友來旅遊。
  • 遠看是條狗,近看是條東洋狗,魯迅真的這樣罵過郭沫若嗎?
    魯迅,本名周樹人,以戰鬥力強悍聞名於世。魯迅先生罵過很多人。比如,他認為梁秋實見了富人就搖頭擺尾,見了窮人就狂吠,便說他是「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第二,這種直接把人和狗放在一起的罵法實在太過低級,基本和罵娘無異,魯迅罵人向來角度刁鑽,擅長指桑罵槐,這樣的罵法實在找不到可以類比的。第三,魯迅確實提過郭沫若。他在1921年寫給周作人的信中說:「我近來大看不起郭沫若田漢之流。」
  • 繼魯迅後最被日本文壇高度關注的中國作家非莫言、餘華,而是他
    曾經我們的鄰居-日本因為過度崇尚文化發展,確出現了一批優秀作家,並且早在二十世紀的一百年裡,亞洲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儘管僅有三人,其中兩人都出現在日本。印度泰戈爾、日本的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 只是回望自家,這個泱泱大國竟沒有一個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出現,這便成了鄰人的笑柄。然而面對日本人小視,不多年中國本土作家終於衝出新的成績。
  • 餘華稱魯迅作品晦澀陰暗應淡出中小學教材
    帶著疲憊、倦意和微笑,前晚7點,在重慶大學大學城校區圖書館報告廳,餘華坐在講臺上看著臺下原本只能容納300人就坐的地方被學生擠得水洩不通,微微地張了張嘴,不知是吃驚,還是想說點什麼。  作為重慶的女婿,這是他26年來第一次回到重慶。他在重大的演講,沒有像他的外表一樣溫和,而是沿襲了他的文學風格,讓人疼痛。
  • 餘華:作家必須要有同情和憐憫之心
    幾次見到餘華,他都是一身黑,就像其早期作品的色調。選擇黑色和人生態度有關嗎?餘華回答《環球時報》記者,他的深色衣服確實多,但穿黑色衣服跟人生態度沒什麼必然關係,只是因為黑色衣服禁髒,「我80年代末在魯迅文學院進修的時候,一條黑色牛仔褲穿了一個學期都沒洗,看上去還是很乾淨。現在年紀大一點,愛乾淨了,但穿黑色衣服的習慣沒有改變。」餘華用微信語音回復這段話,是十天前在廣州開往貴陽的高鐵上。
  • 當代中國文壇:有沒有哪部文學作品經久不衰,餘華的《活著》?
    莫言儘管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但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並非是我國最大的作家,先不比餘華。就陝派「三駕馬車」中的陳忠實在國內的影響力就不下於莫言,《白鹿原》是大學生必讀書,這一殊榮當代中國作家中好像只有陳忠實,並無莫言。另外就是「陝軍」中的大部頭作家-賈平凹。當代鬼才,賈平凹被譽為近當代活著的作家中最受歡迎的人之一,另外賈平凹是當代少數能進入世界文學史的中國作家。
  • 餘華繼承了魯迅的批判精神?王朔:只是一個高級的模仿者
    每個文學創作者都會有自己獨特的寫作風格和特點,其中也有不少作家的創作風格是相似的。 餘華被人們所熟知之後便有人發現他的創作風格與魯迅先生的創作風格很相似。於是他被人們公認為魯迅精神的「繼承人」,但對此王朔卻說了一句:就數他「跪」得狠。
  • 魯迅小說集《吶喊》《彷徨》最近再版 死忠粉陳丹青為此首次曝光了...
    一直都是常銷書,但銷量一直不算大 本報訊 近日,果麥出了兩本新版魯迅小說,《吶喊》和《彷徨》。這不稀奇,只要是公版書(即公共版權書籍,是指不受著作權法限制的作家、藝術家及其他人士發布的作品,使用不會侵犯作者的版權, 國內版權法規定為作者死亡後50年,由於1936年去世的魯迅,他的作品早已稱為公版圖書),誰都可以重新出。
  • 餘華:萬一反腐敗反到文學獎,起碼我是乾淨的
    我先講了自己的想法,我說我有多麼喜歡餘華,講了一會兒以後,我說你幫我推薦還有哪些好的中國當代作家——其實我的意思是想表達,是否還有類似餘華這樣的好作家。他說我只推薦一個作家給你,我說,誰?他說,餘華。當時我大為驚訝、驚喜。怎麼回事呢,你怎麼跟我一樣的想法?
  • 魯迅先生除了這三部經典小說外,還有一部被莫言、殘雪深深喜愛著
    他們筆下的社會和人民與東方魯迅筆下的人性心理勾勒有異曲同工之處。在《魯迅是我這輩子唯一討厭過的作家》一文中,餘華糾正了學生時代對魯迅的偏見,他對魯迅的文學價值沒有做直觀的表述,而是以自己的「具體行動」證明了魯迅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 德國漢學家顧彬談中國作家:莫言等人雖獲得大獎,但只欣賞魯迅
    餘華莫言不被顧彬看好喜歡講已經講過的故事,他們沒有什麼想像力。餘華就更不用說了,他最近幾年的小說明顯沒有了《活著》的那種人道主義,像《兄弟》血腥又骯髒,包括和孫甘露、格非他們被認為是先鋒派文學代表,其實他們根本不是先鋒,是落後。蘇童也一樣。
  • 莫言殘雪餘華一致這樣認為
    他們認為魯迅的文章頗有趣聞的,曾經在課本裡出現的文章都是精中選精,如果這些文章都要下架的話,將來青少年在上語文課時,家長們擔憂孩子會缺失人文理想。支持「去魯迅化」的理由很多,譬如魯迅文壇地位的聳動,沒有寫過長篇小說,算不得文學家,只是喜歡拿筆桿子與大多數人較勁。那麼魯迅的文章到底值不值得青少年們學習或者值不值得現代人讀呢?
  • 德國學者顧彬說:莫言餘華是落後作家,根本不懂什麼是人
    或許對於這位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中國的民眾心裡都是保護和珍視大於客觀的評判,人們沉浸在同樣都是中國人的驕傲中,覺得揚眉吐氣。但是對於文學圈以外的絕大多數人而言,一個陌生的名字,一個滿臉布滿雕刻般的皺紋的老者,給出了這樣一種評論,「餘華莫言是落後作家,他們根本不懂人是什麼。」這究竟是刁鑽的評價,還是有理有據的深刻評判。
  • 著名作家餘華來濟南啦!去了這所充滿文學氣息的學校!
    2019年11月21-22日,著有《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在細雨中呼喊》等重量級作品的、中國文壇領軍人物餘華,來到濟南。這讓泉城的書迷們興奮不已——這是作家第一次來濟南,難得的與自己喜歡的作家近距離接觸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