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行山和黃河之間,是中國最低調的省份,都說百年中國看上海,千年中國看北京,三千年中國看陝西,五千年中國看山西。歷經了五千年,沉澱了一種大氣與詩意。也是我們必去一次的理由。
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簡稱「晉」,又稱「三晉」,省會太原市。「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古長城,與河北、河南、陝西、內蒙古等省區為界」柳宗元稱之為「表裡山河」。
山西總面積15.67萬平方公裡,東有太行山,西有呂梁山,山區面積約佔全省總面積的80%以上。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稱。
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的造像氣勢宏偉,內容豐富多彩,堪稱公元5世紀中國石刻藝術之冠,被譽為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寶庫。按照開鑿的時間可分為早、中、晚三期,不同時期的石窟造像風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曇曜五窟"氣勢磅礴,具有渾厚、純樸的西域情調。中期石窟則以精雕細琢,裝飾華麗著稱於世,顯示出複雜多變、富麗堂皇的北魏時期藝術風格。晚期窟室規模雖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適中,是中國北方石窟藝術的榜樣和"瘦骨清像"的源起。此外,石窟中留下的樂舞和百戲雜技雕刻,也是當時佛教思想流行的體現和北魏社會生活的反映。
雲岡石窟是石窟藝術"中國化"的開始。雲岡中期石窟出現的中國宮殿建築式樣雕刻,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出的中國式佛像龕,在後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廣泛應用。雲岡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裝飾,更加突出地展現了濃鬱的中國式建築、裝飾風格,反映出佛教藝術"中國化"的不斷深入。雲岡石窟前後一共用了64年來搭建,不禁感嘆古代工匠的智慧。它是山西比較硬核的景點,是世界文化遺產,非常值得看。
五臺山
五臺山據傳擁有寺廟128座,現存寺院共47處,臺內39處,臺外8處,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來參拜。著名的有: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南山寺、黛螺頂、廣濟寺、萬佛閣等。2009年6月26日在西班牙塞維亞舉行的第3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五臺山是中國佛教寺廟建築最早地方之一。自東漢永平(58年~75年)年間起,歷代修造的寺廟鱗次櫛比,佛塔摩天,殿宇巍峨,金碧輝煌,是中國歷代建築薈萃之地。雕塑、石刻、壁畫、書法遍及各寺,均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這是中華十大名山,風景秀麗,寺院廟宇林立,大大小小寺廟應該有上百座之多。菩薩頂是五臺山必去的地方,紅色的牆,黃色的瓦,搭配藍天白雲,清新又神聖。
九龍壁
九龍壁主要使用琉璃、彩繪、磚雕等材質製作完成,整體有著極高的藝術價值,這幾種裡面尤其數琉璃製作的九龍壁最為有氣勢,色彩也更加豔麗,是中國影壁、照壁建築藝術的一大發展。
龍圖騰在中國又有消災彌禍、鎮宅、平安、吉祥,財運等含義。象徵富貴,升騰發達。政府禮品,寓意升遷,發達,機遇。
九龍壁設計與裝飾或明或暗地蘊藏著象徵皇權和天子之尊的九五之數。因為九是陽數的最高數,五是陽數的居中數,所以九五之數就成了皇權和天子之尊的代表。九龍壁的主體有九條龍,廡殿頂設有五條脊,當中正脊上也有九條遊動的行龍;鬥拱之間採用五九四十五塊龍紋墊拱板;整個壁面用的塑塊270塊,也是九五的倍數。
全國共有三塊九龍壁:大同、北京北海、北京故宮。山西大同的九龍壁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建築年代最早的一座。
王莽嶺
王莽嶺是太行山脈中的一段,也是豫晉兩省的分界點。懸崖之上是王莽嶺景區,懸崖之下是萬仙山。王莽嶺最壯觀的是雲海日出,不遜於泰山。
壺口瀑布
黃河最波瀾壯闊的地方,就在壺口瀑布。瀑布寬達50米,深約50米,最大瀑面3萬平方米,是中國僅次於貴州省黃果樹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春季,為瀑布落凌期,河道裡冰層斷裂,"壺口"內冰凌墜落。
夏季,壺口瀑布進入汛期,由於壺口以上水流的變化,出現3條叉流,壺口附近形成3個主要瀑布:一個位於龍槽頂端,落差約10米;另外兩個分別從龍槽西岸和東岸跌入龍槽,落差分別為15米和7米。這種觀察常常在不斷的變化著,有時大雨後,槽端滿溢,還會形成多股瀑布。
秋季,紅葉夾岸,瀑布高懸30餘米,水簾掛入雲端,景色壯觀。
冬季,秦晉長峽冰封雪凍,不少河段成為天然冰橋,往日飛瀑高懸處,掛滿冰凌
恆山
恆山是「五嶽」中的北嶽,一般遊客去恆山指的是遊玩天峰嶺景區。在恆山一定要看看恆山松,根部懸於石外,傲然挺立。
懸空寺
在中國眾多的寺廟中,這座懸空寺稱得上是奇妙的建築。一般寺廟都建在平地上,但這座懸空寺卻是名副其實,建在懸崖峭壁上,懸在半空之中,其設計思想可謂真絕,其建築藝術可謂真高。這裡山勢陡峻,兩邊是直立百餘米、如同斧劈刀削一般的懸崖,懸空寺就建在這懸崖上,或者說像是粘貼的懸崖上似的,真有凌空欲飛之勢,驚險奇特,別具一格。遠遠望去,只見神樓仙宮,凌空危掛。
寺中丹廊朱戶,傍崖飛棲,仿佛是玲瓏的雕刻鑲嵌在萬仞峭壁間。遊人登臨,鑽天窗,穿石窟,跨棧道,步長廊,如臨仙境。這些建築都集中一個凹進的龐大崖龕裡,每逢暴雨傾盆,雨水從寺頂突出的巖頭上飛流直下,瀉入谷底,便給這瓊樓仙閣掛上了一排排晶瑩的水簾,蔚為奇觀。給人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覺。
懸空寺修建在恆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峰的懸崖峭壁間。共有殿閣四十間,利用力學原理,樓閣懸空、結構巧奇。這不是歷史的偶然,而是建築的奇觀。
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
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位於山西省洪洞縣,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是全國以「尋根」和「祭祖」為主題的唯一民祭聖地,是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祭祖習俗收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園區分為「移民古蹟區」、「祭祖活動區」和「民俗體驗區」三大主題區域,有碑亭、二、三代大槐樹、千年槐根、祭祖堂、廣濟寺、石經幢、移民浮雕圖、牌坊、一代大槐樹(仿)、中華姓氏苑等50餘處風景文化景點。
景區堅持多元化發展,已形成為景區、民俗飯店、旅行社三大經營版塊,成為了集吃、住、行、遊、購、娛為一體的綜合旅遊服務區,為大槐樹移民後裔營造了老家的氛圍,同時滿足了廣大移民後裔尋根祭祖、旅遊觀光、休憩、餐飲、購物的需求,是廣大移民後裔進行深度文化體驗,了解老家民俗的最佳選擇。
應縣木塔
它可是與義大利比薩斜塔、巴黎艾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全塔都是純木的,但凡見過它的人,無不被中國工匠爐火純青的手藝所折服!
北武當山
這是三晉第一名山,山體為整體性花崗巖組成,四周幾乎都是懸崖峭壁。
只有西邊唯一的登山臺階,登頂要走1455個臺階。
綿山
綿山在介休東南,是霍山的支脈。綿山風景名勝區的仿古建築群風格多樣,成為綿山風景區中最靚麗的風景線,無愧於馳名中外的旅遊勝地。
在綿山綿山風景名勝區建築群體中宗教建築有殿廟、宮觀;園林建築有亭、臺、樓、閣、軒、廊、榭、牌樓;古留遺蹟建築有古營門、城池、營寨等,可為古建築博物院(園),展現在遊人眼前的是一個華夏現代仿古建築群隆起在大道之行的巍巍綿山。主要景點有龍頭寺、抱腹寺、空王殿、千佛殿、介推祠、石佛殿等。
這裡山勢陡峭,蒼松翠柏,景色優美。除了風景,綿山還有很多寺院,走起來不那麼驚險,反倒覺得滿心安寧。
喬家大院
喬家大院位於山西省祁縣喬家堡村。它又名在中堂。曾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是一座具有北方漢族傳統民居建築風格的古宅。
寧武萬年冰洞
山西寧武縣藏著一個世界級的奇觀——擁有300萬年歷史的冰洞,神奇的是,冰洞後面還有一座千年不滅的火山。
雁門關
雁門關是一個「地標建築」,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南控中原,北扼漠原,進是遼闊草原,退是千裡關中。
磧口古鎮
被譽為「九曲黃河第一鎮」的磧口古鎮,是一座活著的古鎮。漫步在五裡長街上,腳下是石板路,兩邊是高圪臺,一切都那麼深沉、古樸。
平遙古城
在山西所有的古民居裡,最有代表的當然是平遙古城。濃鬱的晉商文化氣息,深宅灰牆、淳樸的民風、令人垂涎的美食,都讓人感到無比的閒適和愜意。
大同古城
大同古城還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千年的歷史為這裡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特別有皇城氣象!
山西的八大文化品牌:「華夏之根、黃河之魂、佛教聖地、晉商家園、邊塞風情、關聖故裡、古建瑰寶、太行神韻」。這就是山西,一個隱藏無數傳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