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的李秀成,幼年時期和父母一起"尋食度日",過著十分艱難的生活。後來李秀成在金田起義加入了太平軍,李秀成作戰機智勇敢,很快就從一名普通的士兵晉升為青年有為的將領。天京動亂之後,李秀成與陳玉成、李世賢等力挽狂瀾,先後取得了二破江北大營、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營等軍事上的勝利。建立了蘇福省、天浙省,中興了太平天國,李秀成因此被天王洪秀全封為忠王。
1864年6月,當湘軍攻陷天京後李秀成被俘,李秀成被俘後在獄中寫下數萬字的自述,追述自己一生的經歷和太平天國的歷史。在8月7日被曾國藩以大清律法處以死刑,年僅四十二歲。
曾國藩為何速殺李秀成,而不是招降為己所用?在當時有著幾種傳言:
一、李秀成是假投降:
李秀成當時想效仿三國時期的姜維,準備偽降曾國藩之後,再利用太平軍的舊部東山再起。可惜被曾國藩洞悉了李秀成的奸計,所以才殺了李秀成。
二、李秀成勸曾國藩稱帝:
這一說法是得到過曾國藩後人的證實,這在羅爾綱先生也在他的權威巨著《太平天國全史》中提到過。曾國藩無心稱帝,但他怕李秀成被解送京師之後,會亂說話對自己不利,索性殺了免除後患。這個傳聞,是曾國藩的孫女曾廣珊,在晚年時期與子女們閒談時所提到的,曾廣珊的女兒俞大縝就提到過這事。
不管怎麼說,這個說法還是有一定的可信度的。
曾國藩儒家出身,受到傳統的儒家道德約束,可以說曾國藩幾乎是沒有稱帝的念頭,也沒有以湘軍自重的心思。如果李秀成對曾國藩說的這翻話一旦傳開,不管曾國藩有沒有那想法,做與不做,都會讓朝廷產生忌憚之心。
三、為了遮掩湘軍的暴行:
有人認為,曾國藩的湘軍在打破天京後,在城內大肆燒殺搶掠天京諸王府所積存的大量財富,而這些財富早就被朝廷和地方上的封疆大吏覬覦。
曾國藩為了獨佔破城之功以及搶奪天京城中財富,不惜把來自朝廷的猛將多隆阿逼走,曾國藩進城後便搶佔了大量的金銀財寶,這些財寶的具體數額沒人知道。後來上交給朝廷的,只是很小一筆,曾國藩自己佔據了大量財寶。如果李秀成到了京城,朝廷一旦從李秀成嘴裡得到點什麼,對曾國藩是很不利的。因此,從這點上考慮,殺了李秀成是勢在必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