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將太平天國的忠王李秀成處決,只是因為李秀成要投降嗎?

2020-12-19 向日葵愛歷史

1864年,太平天國的軍隊節節敗退,南京已經被曾國藩的湘軍圍的是水洩不通,洪秀全在圍城中逝去,他的兒子洪天貴福繼承王位,不久城破,太平天國最後一位新崛起的優秀將領李秀成,為了保護洪天貴福突圍,將快馬交予幼天王騎用,但是被湘軍衝散,幼天王也失蹤了,李秀成也被曾國藩擒獲,李秀成被附後偽裝屈服,親筆寫了一篇萬言書,要求曾國藩派他去中國南方各地招降太平軍的殘餘部隊,但是曾國藩顯然不願跳進這個圈套,所以毅然而然殺害了李秀成。

第一,李秀成效仿姜維詐降,這種把戲,被老奸巨猾的曾國藩早早已經看透。

——首先,曾國藩這個人,為什麼能有這麼大的成就,被世人稱為半個聖人,就是因為他飽覽群書,從經典上找尋為官,為政,用兵的方法,所以他不可能不知道三國的姜維和唐代的黃巢這些人的典故,他們都有過詐降的經歷,因此,李秀成說要歸順自己,曾國藩是相當警惕的,他對李秀成的投誠誠意是持很大的懷疑的。——其次,如果李秀成要歸降的話,為什麼在圍城的時候不投降,現在趕在這個節骨眼,城破國亡的時候,才知道來投誠,他的這個這個投誠有點投機的成分在裡面,並且在城破的時候,李秀成還是負隅抵抗的,他殺了很多湘軍將領,最終使因為寡不敵眾,才被俘的,從他的種種表現看,李秀成的投誠的目的不純,使的曾國藩又在一步加深了對李秀成的懷疑。——最後,李秀成寫了一篇萬言書,向曾國藩表達歸降之心,希望曾國藩派他去南方城市,招降太平軍餘黨,曾國藩一聽怎麼可能同意,讓你李秀成去,豈不是放虎歸山,讓你回到南方,振臂一呼,天下響應,到時候的局勢,可不是好收拾的,因此,曾國藩再三考量,還是決心殺掉李秀成,以絕後患。

所以說,曾國藩殺掉李秀成的一個目的,是因為李秀成詐降的詭計,被曾國藩一一識破,曾國藩不想因為此人夜長夢多,因此,果斷的除掉了李秀成。

第二,太平天國的國庫被曾國藩洗劫一空,所以曾國藩要殺掉所有的知情者,

——首先曾國藩和清政府之間的關係,是微妙的,曾國藩打仗的銀子和軍需物資基本是靠自己自籌的,他要是指望清政府的錢,這個仗無法打,清政府只會給予曾國藩高官而已,錢財基本沒有,曾國藩這邊還好說,但是他手下的湘軍將士可不是好糊弄的主,湘軍不可能白白為你清政府賣命送死,這邊清政府又經常打白條子,發「空餉」,使的湘軍將士不滿,因此,曾國藩為了凝聚自己湘軍的士氣,洗劫了太平軍國庫,將得到的銀兩和財務全部分發給湘軍將士。——其次,曾國藩率軍洗劫了太平軍國庫,這一幕被天京的老百姓和太平軍俘虜看到了,曾國藩因此害怕走漏風聲,所以將這些人全部當作負隅頑抗的敵人,全部屠殺殆盡,向朝廷稟告的時候,也是以「誅殺叛賊」為名向清廷請賞。並且記載太平軍國庫的筆錄記載,全部被曾國藩一把燒毀。——最後,曾國藩屠盡天京居民和太平軍降將之後,還要把一個最重要的知情者除掉,他就是獄中的李秀成,李秀成在自己的萬言書裡詳細地寫下了太平天國的情況,其中就有太平天國的財政情形,這是曾國藩極為害怕的,恰在此時,清廷要求將萬言書和李秀成一起押解到京城,曾國藩害怕事情敗落,因此率先除掉了李秀成,解決了後顧之憂。曾國藩這件「殺良冒功」屠殺天京城居民的事情,成了曾國藩一生的汙點,他曾剃頭的惡名也是由此事得來的,而李秀成之死,也是曾國藩洗劫太平天國國庫的一個插曲。

第三,李秀成殺了太多湘軍將士,為了維護軍心,必須殺他

——首先,李秀成在二破江北大營、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營等大戰中,指揮太平軍殺掉了太多的湘軍,而湘軍是曾國藩的命根子,曾國藩從湖南起兵,組建團練,建立了這支湘軍,這些人都是曾國藩從湖南帶出來的子弟兵,通過幾次大戰,死了那麼多,曾國藩因此要向家鄉父老和死去的湘軍有所交代,所以必須要殺李秀成。

——其次,曾國荃的弟弟曾國華在與李秀成的作戰中,身死人手,曾國荃在抓住李秀成後,對他進行瘋狂的報復,他「置刀錐於前,欲細割之「又「叱勇割其臂股」,而李秀成「殊不動」,惱羞成怒的曾國荃親自動手,「短衣握錐,獨身走出」「遍刺以錐,血流如注」。曾國藩本來在對李秀成是殺是留的問題上,有點猶豫,但是因為拗不過曾國荃的報仇之心。《清史稿》曾國華,字溫甫,國藩弟。鹹豐五年,國藩兵困於江西,國華請於父,赴湖北乞師。胡林翼令劉騰鴻,吳坤修、普承堯率五千人往援,以國華領其軍。攻克鹹寧、蒲圻、通城、新昌、上高,以達瑞州。騰鴻戰城南,國華偕承堯戰城西北,屢破賊。國藩至,乃合圍,掘塹周三十裡,斷賊接濟。會丁父憂,偕國藩奔喪去軍。與李續賓姻家,招佐軍事。當連克四縣,軍勢銳甚,國華以常勝軍家所忌,時與續賓深語,並書告國藩。及軍敗,從續賓力戰死,贈道銜,予騎都尉世職,諡愍烈。

——最後,曾國藩在弟弟曾國荃和湘軍將士的雙重逼迫下,考慮到軍心和士氣,只好殺掉李秀成。所以說,李秀成之死,也是曾國荃和湘軍將士雙方共同作用下的結果。

第四,李秀成勸誡曾國藩自立為王,曾國藩後續怕事情敗露,提前殺人滅口。

——首先,曾國藩可以自立為王嗎?回答是可以的,畢竟曾國藩坐擁幾十萬湘軍,又有太平軍國庫裡的銀兩作為後援,並且佔據了江蘇省這個戰略要地,因此,曾國藩可以隨時振臂一呼,率軍起義。——其次,曾國藩的胞弟曾國荃多次暗示和勸誡他,自立為王,建立基業,曾國荃因為朝廷的封賞問題和兄弟曾國華戰死沙場的問題,對於清廷相當不滿,心中已經有了反心,而曾國藩因為顧全大局,並且知道清廷政府已經開始懷疑他們曾氏幾兄弟有不臣之心,並且在天京周邊派了左宗棠和李鴻章分別率軍屯兵,表面是給湘軍撐場面,實則是為了防止湘軍就地叛亂,所以按住了曾國荃,讓他冷靜下來,而李秀成在獄中,竟然提出了讓曾國藩起兵造反,曾國藩聽了能不驚出一身冷汗,並且他還害怕李秀成把曾國荃說動了,曾國荃一下子腦袋發熱,起兵造反,那就得不償失了,這個時候的,曾國藩已經對李秀成產生了殺心。——最後,朝廷的書信也來了,要去將李秀成押解到京城,這些曾國藩慌張起來了,好怕李秀成為求自保,胡說八說的,說曾國藩要謀反,那豈不是使曾國藩一家遭到滅頂之災了,曾國藩這下下定了決心,必須要除掉李秀臣,因此,李秀成成為了曾國藩的刀下亡魂。

所以說,李秀成的生死也是因為自己在勸誡曾國藩自立為王的時候,曾國藩害怕事情敗露,禍及自己,所以提前殺人滅口,這可以從他刪減李秀成的萬言書裡就可以看出他的真實目的。

綜上所述,李秀成被殺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詐降、太平天國國庫、湘軍的軍心等都是懸在李秀成頭上的「尖刀」。

相關焦點

  • 忠王不忠?李秀成真的是投降變節的叛徒嗎?
    李秀成作為太平天國後期政治軍事核心人物,一直以來頗受爭議。有的人認為他戰功彪炳,同時又宅心仁厚,是太平天國諸將領中難得的人才。而有的人卻認為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叛徒,對不起「忠王」的封號。戚本禹就在長文中寫道「忠王不忠。歷史的事實遮蓋不住」,作者認為,李秀成是一個「投降變節」的叛徒。
  • 太平天國的忠王李秀成被俘真相
    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 李秀成,廣西藤縣人,太平天國金田起義時參加了太平軍,是太平天國後期的兩大軍事支柱之一,被封為忠王,但這位忠王卻因後來的變節投降,被史學界稱為「忠王不忠」。
  • 曾國藩為何要迅速處決忠王李秀成
    天京變亂後,他與陳玉成、李世賢等力撐危局,取得了二破江北大營、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營等軍事上的勝利,並建立蘇福省、天浙省,中興了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封李秀成為忠王,稱&34;。1864年6月,湘軍攻陷天京,李秀成被俘後在獄中寫下數萬字的自述,追述自己的經歷和太平天國的歷史。8月7日被曾國藩以大清律法處死,年僅四十二歲。
  • 忠王李秀成被俘後,曾國藩為何立即下令處決?
    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7月19日,湘軍(由清朝名臣曾國藩創建的部隊)攻破太平天國首都天京(今南京),太平天國滅亡。就在湘軍衝入南京之時,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率領一群親信士兵,帶著幼天王洪天貴福突出重圍。為了掩護幼天王逃跑,李秀成親自斷後,結果導致無法及時脫身,最終被湘軍俘虜。
  • 曾國藩在抓到忠王李秀成後,為什麼只是斬首,而沒有凌遲李秀成?
    李秀成遇到了曾國藩,算是不幸,也算是幸運。不幸的是他最終被曾國藩的湘軍擊敗,落得個兵敗身死的結局。幸運的是,李秀成有機會將他所知的太平天國歷史詳細地寫了下來,最後還躲過了凌遲酷刑,僅僅是被斬首。他相比石達開、陳玉成等太平天國的高級將領,死前少了很多痛苦。
  • 李秀成死亡謎團,為什麼曾國藩要迅速處死李秀成
    上篇文章提到了太平天國,今天咱們來看看太平天國的忠王李秀成死亡謎團?大家都知道李秀成是太平天國著名的將領,參加太平軍以後,因為作戰很機智勇敢,很快就從一個普通的士兵晉升為將領。尤其是在天京事變,翼王石達開率部出走之後,李秀成和陳玉成等人是力撐危局,在一定程度上等於是中興了太平天國。所以洪秀全封李秀成為忠王,稱「萬古忠義」。
  • 李秀成投降了嗎?曾國藩後人公開《李秀成自述》原稿,請您來判斷
    反過來痛責太平天國運動是「忽(屈)悞英雄」、「悞死世民」,「違犯天命」、「害民害眾」,「先機之定數」、「世人之劫數」。因為這份《自述》,曾國藩、李鴻章、趙烈文等人由原來對李秀成的仇視轉化成了鄙視和可憐。
  • 李秀成有沒有投降清朝?李秀成為什麼沒被凌遲?
    太平天國後期支柱忠王李秀成,在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後四天被俘,在俘虜期間,李秀成寫出了數萬字的所謂《李秀成自述》的「供狀」。該「自述」或者稱「供狀」,引起了對李秀成極大的爭議,認為「忠王不忠」,李秀成向鎮壓太平天國最大的敵人湘軍首領曾國藩投降了。而更具有爆炸性的是,有人稱李秀成曾勸諫曾國藩造反,曾國藩不得已才殺掉已經投降的李秀成。
  • 李秀成已經被曾國藩說服歸順朝廷,為何曾國藩還是將其就地處決?
    太平天國的頂級將領中,在忠王李秀成心中,最能打的只有三人,第一個是翼王石達開,第二個是英王陳玉成,第三個就是他自己,而李秀成也是太平天國的最後一根支柱。天京被攻破之時,李秀成為了保護幼天王洪天貴福逃走,將自己的馬匹讓給了幼天王,自己則在徒步逃跑的途中,遭人出賣被俘。
  • 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叛變」之謎:《李秀成自述》真偽考辯
    不久,曾國藩以「各處索閱逆供者多」為由,將處理過的忠王親供在安慶刊刻,印成《李秀成供》一冊,分送軍機處備查和各地方大吏閱讀,計27818字,即世傳「九如堂本」。至於李秀成親供手跡,曾國藩卻諱莫如深,一直秘不示人,從而留下許多懸念。
  • 乞活而不得活,看曾國藩違背上諭將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立刻處死
    一、李秀成是什麼人李秀成於1851年9月28歲時參加太平軍,他作戰勇敢,屢立戰功,從一名普通士兵逐步向上升遷。加入太平軍兩年後,即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天京,李秀成被東王楊秀清保舉為右軍帥,不久升為後四監軍。李秀成聰明有悟性,不久因為跟隨石達開去安徽辦事,又被翼王石達開看中。
  • 忠王李秀成被捕後,沒等被押解到京城,為何立馬被曾國藩處決?
    洪秀全的軍隊正好路過李秀成的家鄉藤縣,李秀成立即報名參軍,正式參與太平天國運動,1858年,李秀成被提拔為一名主帥,又過了一年,李秀成被封為&34;。天京陷入困境後,天王洪秀全就服毒身亡了,李秀成將洪秀全的長子繼承了洪秀全的位置。
  • 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後,忠王李秀成的結局怎樣
    1864年11月,扶王陳得才兵敗,大批部將陸續向清軍投降,陳得才勢孤力弱,又聽聞身邊有將士正在策劃把他擒送清軍,遂服毒自殺。 1864年11月,祜王藍成春潰敗,被叛徒甘懷德縛送清營,遭殺害。 1865年6月,啟王梁成富城陷被俘,於06月26日在成都英勇就義。
  • 太平天國歷史之謎之忠王李秀成自述是真是假?
    李秀成出身貧寒,起初只是太平天國一個普通的士兵,但是他智勇過人,戰功顯著,曾攻破清軍的江北、江南大營,三次進軍上海,打敗華爾洋槍隊,逐漸成長為太平天國後期最重要的領導人物。太平天國這一場浩浩蕩蕩的農民運動,將李秀成推上了歷史潮流。太平天國後期,由於內部存在的弊端,逐漸衰退。
  • 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的英雄末路——甘願投降,仍然被殺
    洪秀全本人名字中有個「秀」字,賜李秀成之名而不用避「聖諱」,可以說是莫大的榮耀。李秀成28歲時參加太平軍,知書達禮,字寫得不錯,文化程度雖然不高,但在太平天國起義初期的高官中算是佼佼者了。太平軍攻克南京後,因軍功卓著,李秀成受封「右後四軍軍帥」。1856年,李秀成因為軍事指揮才能高,被提升為「地官副丞相」。
  • 李秀成說石達開是太平天國走向失敗的罪人,其實李秀成才是一小人
    文/小冷眾所周知,洪秀全、楊秀清、石達開等人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是清朝末年,農民起義軍反抗清朝統治的一次影響深遠的運動,太平軍南徵北戰,打的清軍節節敗退,若不是曾國藩得到重用,清政府就會亡在太平軍手中。
  • 曾國藩的孫女曝出,曾國藩迅速處決李秀成,有著不可告人的目的
    天京動亂之後,李秀成與陳玉成、李世賢等力挽狂瀾,先後取得了二破江北大營、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營等軍事上的勝利。建立了蘇福省、天浙省,中興了太平天國,李秀成因此被天王洪秀全封為忠王。1864年6月,當湘軍攻陷天京後李秀成被俘,李秀成被俘後在獄中寫下數萬字的自述,追述自己一生的經歷和太平天國的歷史。在8月7日被曾國藩以大清律法處以死刑,年僅四十二歲。
  • 1962年曾國藩曾孫拋出重磅史料,揭開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被俘真相
    談到太平天國最難評價之人物,恐怕非忠王李秀成莫屬。作為太平天國後期的頭號戰將,李秀成多次挫敗清軍和前來支援的洋槍隊,為天國立下了巨大的戰功。但太平天國滅亡後,議者卻往往將李秀成視為向清軍屈膝投降的小人。而他之所以被認為叛變,是因為其被俘後,寫了一份自供狀。
  • 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忠王李秀成,誰的軍事才能更厲害?
    太平天國後期,洪秀全見大廈將傾,於是,大膽啟用陳玉成和李秀成等青年將領,封陳玉成為英王,李秀成為忠王,其中,李秀成的忠王意為「萬古忠義」,這兩位後起之秀,力挽狂瀾。
  • 李秀成到底在供詞中說了什麼,致使曾國藩火速將其處決?
    李秀成是太平天國後期的擎天之柱。在太平天國的諸多將領中,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在往來書信中,多以「狡」、「悍」之賊稱呼,唯獨李秀成,他們都稱其為「大將」。梁啓超尤其尊崇李秀成,說李秀成的氣度風採不讓李鴻章,其軍事、外交、政治方面的才能是太平天國諸將中少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