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太平天國的軍隊節節敗退,南京已經被曾國藩的湘軍圍的是水洩不通,洪秀全在圍城中逝去,他的兒子洪天貴福繼承王位,不久城破,太平天國最後一位新崛起的優秀將領李秀成,為了保護洪天貴福突圍,將快馬交予幼天王騎用,但是被湘軍衝散,幼天王也失蹤了,李秀成也被曾國藩擒獲,李秀成被附後偽裝屈服,親筆寫了一篇萬言書,要求曾國藩派他去中國南方各地招降太平軍的殘餘部隊,但是曾國藩顯然不願跳進這個圈套,所以毅然而然殺害了李秀成。
第一,李秀成效仿姜維詐降,這種把戲,被老奸巨猾的曾國藩早早已經看透。
——首先,曾國藩這個人,為什麼能有這麼大的成就,被世人稱為半個聖人,就是因為他飽覽群書,從經典上找尋為官,為政,用兵的方法,所以他不可能不知道三國的姜維和唐代的黃巢這些人的典故,他們都有過詐降的經歷,因此,李秀成說要歸順自己,曾國藩是相當警惕的,他對李秀成的投誠誠意是持很大的懷疑的。——其次,如果李秀成要歸降的話,為什麼在圍城的時候不投降,現在趕在這個節骨眼,城破國亡的時候,才知道來投誠,他的這個這個投誠有點投機的成分在裡面,並且在城破的時候,李秀成還是負隅抵抗的,他殺了很多湘軍將領,最終使因為寡不敵眾,才被俘的,從他的種種表現看,李秀成的投誠的目的不純,使的曾國藩又在一步加深了對李秀成的懷疑。——最後,李秀成寫了一篇萬言書,向曾國藩表達歸降之心,希望曾國藩派他去南方城市,招降太平軍餘黨,曾國藩一聽怎麼可能同意,讓你李秀成去,豈不是放虎歸山,讓你回到南方,振臂一呼,天下響應,到時候的局勢,可不是好收拾的,因此,曾國藩再三考量,還是決心殺掉李秀成,以絕後患。
所以說,曾國藩殺掉李秀成的一個目的,是因為李秀成詐降的詭計,被曾國藩一一識破,曾國藩不想因為此人夜長夢多,因此,果斷的除掉了李秀成。
第二,太平天國的國庫被曾國藩洗劫一空,所以曾國藩要殺掉所有的知情者,
——首先曾國藩和清政府之間的關係,是微妙的,曾國藩打仗的銀子和軍需物資基本是靠自己自籌的,他要是指望清政府的錢,這個仗無法打,清政府只會給予曾國藩高官而已,錢財基本沒有,曾國藩這邊還好說,但是他手下的湘軍將士可不是好糊弄的主,湘軍不可能白白為你清政府賣命送死,這邊清政府又經常打白條子,發「空餉」,使的湘軍將士不滿,因此,曾國藩為了凝聚自己湘軍的士氣,洗劫了太平軍國庫,將得到的銀兩和財務全部分發給湘軍將士。——其次,曾國藩率軍洗劫了太平軍國庫,這一幕被天京的老百姓和太平軍俘虜看到了,曾國藩因此害怕走漏風聲,所以將這些人全部當作負隅頑抗的敵人,全部屠殺殆盡,向朝廷稟告的時候,也是以「誅殺叛賊」為名向清廷請賞。並且記載太平軍國庫的筆錄記載,全部被曾國藩一把燒毀。——最後,曾國藩屠盡天京居民和太平軍降將之後,還要把一個最重要的知情者除掉,他就是獄中的李秀成,李秀成在自己的萬言書裡詳細地寫下了太平天國的情況,其中就有太平天國的財政情形,這是曾國藩極為害怕的,恰在此時,清廷要求將萬言書和李秀成一起押解到京城,曾國藩害怕事情敗落,因此率先除掉了李秀成,解決了後顧之憂。曾國藩這件「殺良冒功」屠殺天京城居民的事情,成了曾國藩一生的汙點,他曾剃頭的惡名也是由此事得來的,而李秀成之死,也是曾國藩洗劫太平天國國庫的一個插曲。
第三,李秀成殺了太多湘軍將士,為了維護軍心,必須殺他
——首先,李秀成在二破江北大營、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營等大戰中,指揮太平軍殺掉了太多的湘軍,而湘軍是曾國藩的命根子,曾國藩從湖南起兵,組建團練,建立了這支湘軍,這些人都是曾國藩從湖南帶出來的子弟兵,通過幾次大戰,死了那麼多,曾國藩因此要向家鄉父老和死去的湘軍有所交代,所以必須要殺李秀成。
——其次,曾國荃的弟弟曾國華在與李秀成的作戰中,身死人手,曾國荃在抓住李秀成後,對他進行瘋狂的報復,他「置刀錐於前,欲細割之「又「叱勇割其臂股」,而李秀成「殊不動」,惱羞成怒的曾國荃親自動手,「短衣握錐,獨身走出」「遍刺以錐,血流如注」。曾國藩本來在對李秀成是殺是留的問題上,有點猶豫,但是因為拗不過曾國荃的報仇之心。《清史稿》曾國華,字溫甫,國藩弟。鹹豐五年,國藩兵困於江西,國華請於父,赴湖北乞師。胡林翼令劉騰鴻,吳坤修、普承堯率五千人往援,以國華領其軍。攻克鹹寧、蒲圻、通城、新昌、上高,以達瑞州。騰鴻戰城南,國華偕承堯戰城西北,屢破賊。國藩至,乃合圍,掘塹周三十裡,斷賊接濟。會丁父憂,偕國藩奔喪去軍。與李續賓姻家,招佐軍事。當連克四縣,軍勢銳甚,國華以常勝軍家所忌,時與續賓深語,並書告國藩。及軍敗,從續賓力戰死,贈道銜,予騎都尉世職,諡愍烈。
——最後,曾國藩在弟弟曾國荃和湘軍將士的雙重逼迫下,考慮到軍心和士氣,只好殺掉李秀成。所以說,李秀成之死,也是曾國荃和湘軍將士雙方共同作用下的結果。
第四,李秀成勸誡曾國藩自立為王,曾國藩後續怕事情敗露,提前殺人滅口。
——首先,曾國藩可以自立為王嗎?回答是可以的,畢竟曾國藩坐擁幾十萬湘軍,又有太平軍國庫裡的銀兩作為後援,並且佔據了江蘇省這個戰略要地,因此,曾國藩可以隨時振臂一呼,率軍起義。——其次,曾國藩的胞弟曾國荃多次暗示和勸誡他,自立為王,建立基業,曾國荃因為朝廷的封賞問題和兄弟曾國華戰死沙場的問題,對於清廷相當不滿,心中已經有了反心,而曾國藩因為顧全大局,並且知道清廷政府已經開始懷疑他們曾氏幾兄弟有不臣之心,並且在天京周邊派了左宗棠和李鴻章分別率軍屯兵,表面是給湘軍撐場面,實則是為了防止湘軍就地叛亂,所以按住了曾國荃,讓他冷靜下來,而李秀成在獄中,竟然提出了讓曾國藩起兵造反,曾國藩聽了能不驚出一身冷汗,並且他還害怕李秀成把曾國荃說動了,曾國荃一下子腦袋發熱,起兵造反,那就得不償失了,這個時候的,曾國藩已經對李秀成產生了殺心。——最後,朝廷的書信也來了,要去將李秀成押解到京城,這些曾國藩慌張起來了,好怕李秀成為求自保,胡說八說的,說曾國藩要謀反,那豈不是使曾國藩一家遭到滅頂之災了,曾國藩這下下定了決心,必須要除掉李秀臣,因此,李秀成成為了曾國藩的刀下亡魂。
所以說,李秀成的生死也是因為自己在勸誡曾國藩自立為王的時候,曾國藩害怕事情敗露,禍及自己,所以提前殺人滅口,這可以從他刪減李秀成的萬言書裡就可以看出他的真實目的。
綜上所述,李秀成被殺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詐降、太平天國國庫、湘軍的軍心等都是懸在李秀成頭上的「尖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