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城商行「消費貸之王」的上海銀行,為何年內連收多張大額罰單?
出品|每日財報
作者|郜融蓮
近日,上海銀行在一天之內接到了上海銀保監局的5張罰單,罰沒原因分別為:績效考評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未按規定延期支付2017年度績效薪酬、員工私售理財產品等行為,合計罰沒18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名直接責任人被終身禁止從事銀行業工作。而這並不是上海銀行今年第一次被罰了,該行曾在今年8月份接到過監管一張1652萬元的巨額罰單。
上海銀行除了連續遭受罰款的重擊,而且其王牌業務——個人消費貸業務也因為政策的變化遭受了打擊。
一天內連接5張罰單,內控管理亟需提升
據銀保監會官網11月25日消息,上海銀保監局對上海銀行及其分支行和直接責任人連開五張罰單,罰沒金額合計為180萬元。
其中,上海銀行因在2014年至2018年間,績效考評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以及2018年未按規定延期支付2017年度績效薪酬,被上海銀保監局責令改正,並處罰款共計80萬元。
上海銀行上海自貿試驗區分行因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間,該分行下屬支行某員工私售理財產品,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被上海銀保監局責令改正,並處罰款50萬元。
上海銀行浦三路支行因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間,該支行某員工私售理財產品,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被上海銀保監局責令改正,並處罰款50萬元。
與此同時,池惠萍對上海銀行浦三路支行某員工私售理財產品、該支行員工行為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負有直接管理責任,被處以警告。陸遊對上海銀行浦三路支行員工行為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負有直接責任,被禁止從事銀行業工作終身。
理財業務一向是銀行罰單的「重災區」。此次上海銀行員工私售理財產品的行為,業內稱之為「飛單」,這一直是監管部門重點嚴懲的對象。此前,建行、工行和平安銀行都曾因此類原因受過罰。
值得一提的是,這並不是上海銀行今年第一次被罰了。三個月前,該行還接到了來自銀保監會的一張大額罰單。
8月14日,上海銀保監局對上海銀行在2014年至2019年存在的23項違法違規行為作出處罰,合計罰沒約1652.16萬元。其中被沒收違法所得27.16萬元,被罰款1625萬元。
上海銀行2016年11月在主板上市,截至目前,按總資產、收入、淨利潤排序,在A股上市城商行中排名第二,僅次於北京銀行。這樣一家綜合實力強悍的城商行一年之內接到多張大額罰單,這也說明其亟需提升內控管理水平。
不良規模達30億,消費貸業務面臨調整
聯合貸款業務是兩家或多家銀行經過商談後一起對某項目或企業提供貸款,分別承擔貸款金額,即能組成聯合貸款。該業務曾在城商行中興起一時,以螞蟻集團的借唄為代表的聯合貸款成為各大城商行的「座上賓」。
早些年,上海銀行與螞蟻集團、京東數科等均合作開展聯合貸款後,個人消費貸由此迎來了一段時間的爆發式增長,2018年上海銀行個人消費貸款同比增幅高達127%,該行也依靠聯合貸款業務迅速擴大資產規模。
2015年,上海銀行與微眾銀行合作推出聯合貸款,這是該行首次推出聯合貸款業務。到了2017年,與上海銀行合作推出聯合貸款的網際網路金融企業分別有螞蟻集團、京東數科和唯品金融等。
自2017年起,上海銀行開始在年報中披露個人消費貸款餘額。2017年-2020年上半年,上海銀行個人消費貸款餘額分別為693億元、1575億元、1751億元、1611億元。
在個人消費貸款業務急速增長的同時,個人消費貸產生的不良貸款規模也從2018年末的8億,增加到2019年的20億,截至2020年上半年,上海銀行的消費貸不良貸款規模已超過30億。
2018年,個人消費貸款不良貸款率僅為0.51%,而到了2019年,這一指標已升至1.89%。
得益於該項業務的高速發展,上海銀行的規模在2014年-2016年內高速發展,總資產從1.2萬億元增至1.76萬億元,三年時間總資產增長5600億元。到了2020年第三季度末,上海銀行的總資產已增加至2.44萬億元,成為第2家總資產跨過2萬億元的城商行。
或許是聯合貸款的擴張勢頭引起了監管的注意。今年7月,央行開展線上聯合消費貸款調查,調查對象為各法人銀行機構。在調查裡,銀行需要填列的指標主要是一定時間段內銀行的消費貸餘額、利率、不良率等。
此外,今年11月2日,央行、銀保監會聯合發布小貸新規,梳理和明確了網絡小貸監管規則和經營規則,對網貸公司在經營過程中的單戶上限、信息披露、聯合貸款出資比例等問題作出詳細規範。
小貸新規頒布後,表面上受影響的是螞蟻集團等其他金融科技公司,其實這也會對銀行業務造成一定的影響。上海銀行作為聯合貸款「受益人」,個人消費貸款業務之王,相關業務也面臨著調整。
三季報差強人意,新行長任職獲批
上海銀行1996年1月成立,2016年11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註冊資本142.07億元。該行的第一大股東為上海聯合投資有限公司,持股14.68%。
此外,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西班牙桑坦德銀行有限公司、TCL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股超5.00%,分別為8.30%、6.54%、5.58%。近期上海銀行交出了一份並不能讓股東們滿意的三季報。
2020年1-9月,上海銀行實現營收375.36億元,同比略降0.91%;實現淨利潤150.52億元,同比下降7.99%。上海銀行表示,淨利潤下降主要是加強風險形勢應對,主動加大撥備計提力度,計提金額同比增長19.84%。
從收入結構來看,前三季度上海銀行利息淨收入為260.95億元,同比增長18.50%;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為53.21億元,同比增長7.32%。其他收入合計同比減少47.83億元。
總體來看,上海銀行利潤增下行壓力加大,前三季度累計利潤增速為-8%,增速比中報下降12個百分點,低於市場預期。主要是因該行高達145.94億元的巨額信用減值拖累淨利潤至負增長。
截至2020年9月末,上海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22%,較2019年末上升0.06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為328.07%,較2019年末下降9.15個百分點,該行的資產質量已經連續兩年下降。
上海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也呈下降的趨勢。截至2020年9月末,該行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3.17%、10.71%、9.53%,分別較2019年末下降0.13、0.21、0.67個百分點。
不過該行有200億元可轉債待證監會核准,發行轉股後將有效夯實核心一級資本。此外10月24日,上海銀行發布公告稱,上海銀保監局已核准朱健行長、副董事長、董事的任職資格。
據悉,原行長胡友聯已於2020年8月31日辭任,不知新行長朱健是否能為上海銀行帶來新的生機,《每日財報》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