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銀行成收罰單「大戶」,新規之下「王牌」消費貸業務面臨調整

2020-12-14 每日財報網

被譽為城商行「消費貸之王」的上海銀行,為何年內連收多張大額罰單?

出品|每日財報

作者|郜融蓮

近日,上海銀行在一天之內接到了上海銀保監局的5張罰單,罰沒原因分別為:績效考評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未按規定延期支付2017年度績效薪酬、員工私售理財產品等行為,合計罰沒18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名直接責任人被終身禁止從事銀行業工作。而這並不是上海銀行今年第一次被罰了,該行曾在今年8月份接到過監管一張1652萬元的巨額罰單。

上海銀行除了連續遭受罰款的重擊,而且其王牌業務——個人消費貸業務也因為政策的變化遭受了打擊。

一天內連接5張罰單,內控管理亟需提升

據銀保監會官網11月25日消息,上海銀保監局對上海銀行及其分支行和直接責任人連開五張罰單,罰沒金額合計為180萬元。

其中,上海銀行因在2014年至2018年間,績效考評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以及2018年未按規定延期支付2017年度績效薪酬,被上海銀保監局責令改正,並處罰款共計80萬元。

上海銀行上海自貿試驗區分行因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間,該分行下屬支行某員工私售理財產品,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被上海銀保監局責令改正,並處罰款50萬元。

上海銀行浦三路支行因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間,該支行某員工私售理財產品,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被上海銀保監局責令改正,並處罰款50萬元。

與此同時,池惠萍對上海銀行浦三路支行某員工私售理財產品、該支行員工行為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負有直接管理責任,被處以警告。陸遊對上海銀行浦三路支行員工行為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負有直接責任,被禁止從事銀行業工作終身。

理財業務一向是銀行罰單的「重災區」。此次上海銀行員工私售理財產品的行為,業內稱之為「飛單」,這一直是監管部門重點嚴懲的對象。此前,建行、工行和平安銀行都曾因此類原因受過罰。

值得一提的是,這並不是上海銀行今年第一次被罰了。三個月前,該行還接到了來自銀保監會的一張大額罰單。

8月14日,上海銀保監局對上海銀行在2014年至2019年存在的23項違法違規行為作出處罰,合計罰沒約1652.16萬元。其中被沒收違法所得27.16萬元,被罰款1625萬元。

上海銀行2016年11月在主板上市,截至目前,按總資產、收入、淨利潤排序,在A股上市城商行中排名第二,僅次於北京銀行。這樣一家綜合實力強悍的城商行一年之內接到多張大額罰單,這也說明其亟需提升內控管理水平。

不良規模達30億,消費貸業務面臨調整

聯合貸款業務是兩家或多家銀行經過商談後一起對某項目或企業提供貸款,分別承擔貸款金額,即能組成聯合貸款。該業務曾在城商行中興起一時,以螞蟻集團的借唄為代表的聯合貸款成為各大城商行的「座上賓」。

早些年,上海銀行與螞蟻集團、京東數科等均合作開展聯合貸款後,個人消費貸由此迎來了一段時間的爆發式增長,2018年上海銀行個人消費貸款同比增幅高達127%,該行也依靠聯合貸款業務迅速擴大資產規模。

2015年,上海銀行與微眾銀行合作推出聯合貸款,這是該行首次推出聯合貸款業務。到了2017年,與上海銀行合作推出聯合貸款的網際網路金融企業分別有螞蟻集團、京東數科和唯品金融等。

自2017年起,上海銀行開始在年報中披露個人消費貸款餘額。2017年-2020年上半年,上海銀行個人消費貸款餘額分別為693億元、1575億元、1751億元、1611億元。

在個人消費貸款業務急速增長的同時,個人消費貸產生的不良貸款規模也從2018年末的8億,增加到2019年的20億,截至2020年上半年,上海銀行的消費貸不良貸款規模已超過30億。

2018年,個人消費貸款不良貸款率僅為0.51%,而到了2019年,這一指標已升至1.89%。

得益於該項業務的高速發展,上海銀行的規模在2014年-2016年內高速發展,總資產從1.2萬億元增至1.76萬億元,三年時間總資產增長5600億元。到了2020年第三季度末,上海銀行的總資產已增加至2.44萬億元,成為第2家總資產跨過2萬億元的城商行。

或許是聯合貸款的擴張勢頭引起了監管的注意。今年7月,央行開展線上聯合消費貸款調查,調查對象為各法人銀行機構。在調查裡,銀行需要填列的指標主要是一定時間段內銀行的消費貸餘額、利率、不良率等。

此外,今年11月2日,央行、銀保監會聯合發布小貸新規,梳理和明確了網絡小貸監管規則和經營規則,對網貸公司在經營過程中的單戶上限、信息披露、聯合貸款出資比例等問題作出詳細規範。

小貸新規頒布後,表面上受影響的是螞蟻集團等其他金融科技公司,其實這也會對銀行業務造成一定的影響。上海銀行作為聯合貸款「受益人」,個人消費貸款業務之王,相關業務也面臨著調整。

三季報差強人意,新行長任職獲批

上海銀行1996年1月成立,2016年11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註冊資本142.07億元。該行的第一大股東為上海聯合投資有限公司,持股14.68%。

此外,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西班牙桑坦德銀行有限公司、TCL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股超5.00%,分別為8.30%、6.54%、5.58%。近期上海銀行交出了一份並不能讓股東們滿意的三季報。

2020年1-9月,上海銀行實現營收375.36億元,同比略降0.91%;實現淨利潤150.52億元,同比下降7.99%。上海銀行表示,淨利潤下降主要是加強風險形勢應對,主動加大撥備計提力度,計提金額同比增長19.84%。

從收入結構來看,前三季度上海銀行利息淨收入為260.95億元,同比增長18.50%;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為53.21億元,同比增長7.32%。其他收入合計同比減少47.83億元。

總體來看,上海銀行利潤增下行壓力加大,前三季度累計利潤增速為-8%,增速比中報下降12個百分點,低於市場預期。主要是因該行高達145.94億元的巨額信用減值拖累淨利潤至負增長。

截至2020年9月末,上海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22%,較2019年末上升0.06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為328.07%,較2019年末下降9.15個百分點,該行的資產質量已經連續兩年下降。

上海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也呈下降的趨勢。截至2020年9月末,該行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3.17%、10.71%、9.53%,分別較2019年末下降0.13、0.21、0.67個百分點。

不過該行有200億元可轉債待證監會核准,發行轉股後將有效夯實核心一級資本。此外10月24日,上海銀行發布公告稱,上海銀保監局已核准朱健行長、副董事長、董事的任職資格。

據悉,原行長胡友聯已於2020年8月31日辭任,不知新行長朱健是否能為上海銀行帶來新的生機,《每日財報》將持續關注。

相關焦點

  • 聯合貸款管控收緊 上海銀行相關業務行向何處?
    ,在監管加強聯合貸管理的態勢下,上海銀行的相關業務受到一定衝擊。如某大型互金巨頭出資比例極小,甚至不及1%的貸款資金,卻分走了超三成利潤;而與此同時,銀行仍是最終兜底方,需承擔較大風險。 無需投入過多人力、物力,即可做大規模,銀行看似乘上了金融科技的順風車,一本萬利,實則面臨著多重的資金風險。監管部門也注意到了這些問題。今年7月,央行開展線上聯合消費貸款調查,調查對象為各法人銀行機構。
  • 上海銀行收千萬元罰單背後:監管質疑其內控,副行長黃濤曾遭舉報
    在過去的2019年,上海銀行及其支行(分行)也合計被銀保監部門、央行等罰款超過1300萬元。其中,最大的罰單超過350萬元。 貝多財經了解到,2019年11月14日,央行上海分行公布的處罰信息顯示,因違反支付業務規定,上海銀行被央行上海分行罰沒共計約352.56萬元。同時,該行相關高級管理人員也一併受罰。
  • 5年猛增10倍後 上海銀行個人消費貸正走下「C位」
    作為個人消費貸布局的激進者,上海銀行個人消費貸業務存在哪些問題?有怎樣的轉型舉措?值得探究。個貸結構轉向消費貸餘額首降,重扶住房抵押貸紮根上海,背靠長三角,憑藉突出的區位優勢,上海銀行在資產規模上一直穩居城商行第二位。至2020年6月末,上海銀行資產總額為23,882.29億元,該資產規模僅次於北京銀行同期的28836.15億元,居城商行第二位。
  • 摸底銀行消費貸:中介暗中包裝,難控資金流向
    摸底銀行消費貸:中介暗中包裝 多數能取現難控資金流向近期,銀行消費貸再度引發市場熱議,有消息稱,監管嚴查消費貸資金流嚮導致銀行收緊消費貸,同時,根據央行最新披露的6月金融數據顯示,住戶部門新增短期貸款回落明顯。就銀行是否有收緊消費貸、門檻如何、在資金流向方面如何進行監控,記者近日實地走訪了京城多家銀行網點。
  • 上海銀行連收5張罰單:員工私售理財產品、違反審慎經營規則
    來源:券商中國原標題:兩萬億大行連收5張罰單!員工私售理財產品、違反審慎經營規則…一人被終身禁業上海銀保監局重拳出擊!上海銀行連收5張罰單11月25日,上海銀保監局公布的行政處罰信息顯示,上海銀行及兩家分行因績效考評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員工私售理財產品等違法違規行為,合計處以罰款180萬元,其中,一名直接責任人終身禁止從事銀行業工作,另一名直接責任人被處以警告。
  • 開年第一周收9張罰單 長安銀行減值損失佔營收超四成
    2021年開年第一周,長安銀行就收到9張罰單,合計被罰近300萬元,在同期城商行罰單總數中佔比超1/3。此外,2020年前三季度,該行的資產減值損失在營收中佔比超四成,卻沒能抵擋其不良率上升的趨勢,作為陝西省級城商行的長安銀行,何以如此?
  • 徽商銀行收11張罰單被罰419萬 同業業務成銀行處罰高發區
    徽商銀行總行及合肥分行因同業業務違規被監管批量處罰。2020年12月25日,安徽銀保監局一連公布11張罰單,對徽商銀行(03698.HK)、徽商銀行合肥分行及相關負責人處以不同程度的處罰,其中,徽商銀行總行及合肥分行共計被罰330萬元,另有9名相關責任人共被罰89萬元。
  • 宣稱3%實際6% 部分銀行消費貸分期手續費現"套路"
    業內人士表示,多家銀行消費貸分期手續費出現打折的現象,不過只針對部分優質客戶,且實際貸款利率並非客服宣傳的年利率3%,而是在6%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從近期監管方面開出的罰單來看,監管部門也在加大對銀行消費貸違規現象的查處力度。罰單主要涉及個人消費貸款被挪用於支付購房首付款或限制領域。
  • 持牌消金年內最大罰單出爐!興業消費金融違規放貸被罰
    從被處罰的消費金融展業情況看,有知情人士透露,罰單背後可能涉及消費金融公司信貸資金流向不合規,未能按照監管要求有效監控借款人貸後資金使用,資金流向房地產、股市、以貸還貸等領域。 興業消費金融還表示,家庭消費貸主要由線下營銷團隊拓展,通過親核、親訪核實客戶的申請意願及還款能力,有效防範客戶欺詐風險和信用風險,並在確認貸款用途後發放。然而,罰單表明興業消費金融的貸款用途監管做得並不到位。
  • 2天領21張罰單!南京銀行被罰超1400萬 合作放貸機構近20家
    來源:科技金融在線頻繁遭遇監管處罰已成南京銀行一塊心頭之病。近年來,南京銀行持續發力消費信貸層面,但同時也暴露出了年化利率過高、消費信貸管理不審慎等諸多嚴峻問題。信貸違規頻遭處罰,2日收21張罰單6月5日,江蘇銀保監局本級對南京銀行一連開出9張罰單,列出其13宗罪,具體包括:1.未將部分銀行承擔風險的業務納入統一授信管理;2.同業投資資金違規用於支付土地出讓金;
  • 上海銀行「23宗罪」:三年半吃2300萬罰單,陷多起訴訟糾紛
    「23宗罪」多項與貸款業務有關,上海銀行兩責任人被警告上海銀保監局公布的這份罰單顯示,單位名稱為上海銀行,法定代表人金煜。根據罰單信息,2014年至2019年,上海銀行存在23項違法違規行為。另外,該行併購貸款管理、經營性物業貸款管理、個人貸款業務、流動資金貸款業務、委託貸款業務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上海銀行還有票據業務、同業資金投向管理、理財業務、內保外貸業務、衍生品交易人員管理、押品估值管理多項業務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關聯交易管理嚴重不審慎。
  • 3個月內38張涉房罰單 監管密集規範房地產業務
    浦發、溫州銀行涉房等多業務違規被罰最重7月22日,雲南銀保監局公示了四張罰單,其中兩張罰單事由指向銀行房地產業務違規。一是工行雲南省分行因「個人消費貸款違規流入房市、股市、購買理財產品」被罰25萬元,一是浦發銀行昆明分行因「個人消費貸款流入房市、股市」等六事由被罰沒277.296萬元。作出處罰決定的日期均是6月26日。
  • 上海銀行200億元可轉債計劃獲批,頻收罰單內控有效性遭質疑
    資料顯示,2017年至2020年6月底上海銀行合計受到36筆行政處罰,處罰金額合計2351.49萬元。證監會要求上海銀行說明是否構成重大違法違規行為,相關內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彼時上海銀行表示,上述行政處罰所涉行為不屬於重大違法違規行為。"本行積極配合相關監管部門進行整改,並已在規定期限內按監管部門要求繳清該等罰款。"不過,上海銀行收罰單卻是剎不住車。
  • 如何客觀地解讀網絡小貸新規?
    以近期的《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為例,本來是強化屬地經營、合理限制槓桿等監管精神的一貫體現,一旦戴上濾鏡,就產生了種種過度悲觀的解讀。 網絡小貸還有空間嗎?對於網絡小貸新規,最普遍的一個解讀是:行業巨頭遭遇重大衝擊,整個行業沒了明天。
  • 交通銀行陷入信用卡糾紛又頻收罰單 被摩根大通下調A股評級丨銀行
    8月14日,上海一位叫梁本祿的人收到法院傳票,原因是與交通銀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起訴其的一起信用卡糾紛案,該案將於12月22日開庭審理。在交通銀行信用卡中心起訴用戶的同時,也在面臨用戶對其的起訴,近日,中國裁判文書網披露了《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太平洋信用卡中心、張某銀行卡糾紛二審民事判決書》,在此案件中交通銀行被判敗訴。
  • 銀保監會鐵腕整肅影子銀行,招行等四家銀行或領數千萬元級罰單
    具體而言,包括招商銀行、華夏銀行以及兩家國有商業銀行在內四家全國性銀行將被處以數千萬元級的罰單。上述權威人進一步表示,這四家銀行被罰的原因主要在於違規開展具有影子銀行特徵的業務,近期銀保監會將會正式公布相關處罰公告。
  • 上海銀保監局一日開11張罰單,上海銀行、工行上海分行等在列
    其中,上海銀行收到兩張罰單,共計被罰350萬元,涉及包括掩蓋不良貸款、授信管理混亂、貸後管理嚴重不審慎等諸多問題;工商銀行上海分行的兩家支行則存在未發現借款人違背借款合同約定的資金使用情況;平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資金運營中心存在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招銀金融租賃、浦銀金融租賃兩家則存在違規提供政府性融資的違法行為;德國商業銀行上海分行存在以貸收費的行為、中泰信託存在對某業務合同未能做到全過程
  • 螞蟻集團暫緩上市背後:網絡小貸新規究竟有多大影響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將拆解網絡小貸新規中的具體條例,對應螞蟻集團的業務,看看新規究竟會對螞蟻集團產生多大的影響。設置融資槓桿上限將消減螞蟻的主要利潤來源首先,《意見徵求稿》限定了網絡小貸機構的融資槓桿上限。
  • 消費貸「穿馬甲」變身購房首付貸 嚴查之下仍有漏網之魚
    分析人士指出,短期消費性貸款的爆發式增長,或多或少與消費貸流入房地產市場有關。尤其是在今年一二線城市陸續推出房地產市場限購政策之後,雖然消費貸用做房貸被政策明令禁止,銀行也有較為嚴格的風控手段,但從結果上看,依然存在「漏網之魚」。
  • 2017銀監會罰單最全分析,避免違規必看!
    1月2日,根據中國郵政儲蓄銀行(01658.HK)昨晚公告,2014年10月,郵儲銀行分四筆投資了由廣東惠州僑興集團下屬公司作為融資方,上海國際信託有限公司作為受託人的單一資金信託計劃,金額合共為22億元,投資期限均為3年。廣發銀行惠州分行為上海信託上述信託貸款出具四份擔保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