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銀行200億元可轉債計劃獲批,頻收罰單內控有效性遭質疑

2020-12-06 新華融媒看財經

記者 賀向軍 實習記者 豐鳳鳴 報導

證監會受理上海銀行發行可轉債申請半年後,11月30日,上海銀行公告,證監會核准公司向社會公開發行面值總額200億元可轉換公司債券。

記者注意到,7月3日,證監會披露的反饋意見中,上海銀行的行政處罰情況是監管部門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資料顯示,2017年至2020年6月底上海銀行合計受到36筆行政處罰,處罰金額合計2351.49萬元。證監會要求上海銀行說明是否構成重大違法違規行為,相關內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彼時上海銀行表示,上述行政處罰所涉行為不屬於重大違法違規行為。"本行積極配合相關監管部門進行整改,並已在規定期限內按監管部門要求繳清該等罰款。"

不過,上海銀行收罰單卻是剎不住車。11月25日,上海銀行及其分行支行再收5張罰單,違規問題涉及員工私售理財產品、員工行為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等行為,合計處以罰款180萬元。另有一名直接責任人終身禁止從事銀行業工作。再不久前的8月14日,上海銀行因23項違法違規行為,被上海銀保監局責令改正,合計罰沒1652.15萬元。這是上海銀行登陸上交所以來收到的最大罰單。處罰信息顯示,上海銀行的個人貸款業務、理財業務等均存在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的問題。

官網資料顯示,上海銀行成立於1995年12月29日,總部位於上海,是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截至2020年9月末,上海銀行總資產24439.68億元,較上年末增長9.25%;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50.52億元。這樣一家極具市場影響力的頭部城商行近來卻是頻收罰單,不得讓外界對其內控管理水平再打問號。

再融資遭證監會11問,關注處罰及內控

5月12日,上海銀保監局同意上海銀行公開發行A股可轉換公司債券方案。5月29日,證監會受理上海銀行發行可轉債申請。7月3日,證監會披露對上海銀行再融資申請反饋意見,一連提出了11項問題。其中既包括關聯交易和公司治理、理財業務風險、同業業務相關風險、表外業務相關風險等幾類常見問題,也包括行政處罰事項、整改情況等。

申請文件顯示,報告期內,上海銀行及其分支機構受到的行政處罰合計32筆,涉及罰款金額約2122.89萬元。證監會要求上海銀行補充說明並披露,上市公司及其合併報表範圍內子公司最近三十六個月內受到的行政處罰情況,是否構成重大違法違規行為,是否符合《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第九條的規定,相關內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

根據上海銀行的回覆公告,2017年至2020年6月上海銀行及分支機構合計受到36筆行政處罰,處罰金額合計2351.49萬元。處罰來自銀保監局、央行分支機構和外管局等多個金融監管部門。

記者梳理發現,上述罰單涉及的違規行為主要涉及銀行日常經營業務,包括貸後資金監控不到位導致資金被挪用,違規向關係人發放信用貸款,採用不正當手段吸收存款等等。其中處罰金額最高的一張罰單由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開出。資料顯示,上海銀行因違反清算管理規定,與無證機構籤訂渠道合作協議,為其提供支付通道,被沒收違法所得約176.28萬元,並處以同等金額罰款,罰沒共計約352.56萬元。

從處罰決定書文號來看,36筆行政處罰中,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和2020年上半年該行分別收到了6張、10張、16張、4張罰單。其中2019年被處罰數量是之前2年的總和,單年罰單數量幾乎佔了總數的一半。

對於處罰情況,上海銀行回復表示,該行自 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所受行政處罰的內容主要包括警告、罰款、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等,不涉及停業整頓、吊銷經營許可證或營業執照等處罰,處罰行為未對本行持續經營造成重大不利影響。此外,上述行政處罰金額佔該行淨資產的比例較低,未對該行經營業績造成重大不利影響。"本行積極配合相關監管部門進行整改,並已在規定期限內按監管部門要求繳清該等罰款。"上海銀行表示,因此,上述行政處罰所涉行為不屬於重大違法違規行為,不構成本次發行的實質性障礙。

同時,對於證監會對上海銀行"相關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的質疑,上海銀行表示,該行建立了健全有效的內部制度,能夠保證運行的效率、合法合規性和財務報告的可靠性,內部控制制度總體健全有效。

又見千萬級天價罰單,內控有效性再遭質疑

上海銀行的發行可轉債申請最終獲批。11月30日,上海銀行公告稱,於2020年11月30日收到中中國證監會出具的《關於核准上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的批覆》,核准公司向社會公開發行面值總額200億元可轉換公司債券,期限6年。據了解,此次可轉債在換股後將按照相關監管要求計入該行核心一級資本。

不過,監管部門對上海銀行的處罰卻沒有停手。今年下半年,上海銀行收到了上市以來的最大一張罰單。

8月14日,上海銀監會向上海銀行開出的一張天價罰單顯示,上海銀行在2014~2019年存在貸款業務違規等23項違法違規行為,決定對其處罰款1625萬元,沒收違法所得27.15萬元,合計罰沒1652.15萬元。處罰信息顯示,上海銀行的個人貸款業務、流動資金貸款業務、票據業務、理財業務、委託貸款業務、內保外貸業務均存在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的問題。違規向關係人發放貸款,並且"監事會履職嚴重不到位。"

11月25日,上海銀保監局一口氣公布8張罰單,其中5張開向上海銀行。主要違法違規事實包括績效考評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員工私售理財產品、員工行為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等,共計被罰沒180萬元。

具體來看,其中上海銀行因2014年至2018年績效考評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2018年未按規定延期支付2017年度績效薪酬,被予以責令改正,並處罰款共計80萬元。

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上海銀行上海自貿試驗區分行、浦三路支行的員工私售理財產品,員工行為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被分別罰沒50萬元。員工池某某被處以警告處罰,員工陸某被禁止從事銀行業工作終身。

據悉,財富管理和零售業務、養老金融一起,同是上海銀行重點打造的特色業務。零售戰略推進轉型的同時,也要提升相關業務水平。某國有大行從業人士向記者介紹,所謂員工私售理財產品在行業內被稱為"飛單",是銀行員工在向客戶推薦理財產品時,銷售業務範圍之外的第三方機構理財產品,從中賺取高額的佣金提成。這類非銀行理財產品在收益方面高出銀行理財不少,但同時具有高風險,有些甚至涉嫌非法集資。"近年來監管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銀行理財飛單事件不再多見。此類違規與銀行員工的道德風險有關,治理關鍵還是在銀行提高內控水平上。"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修改建議稿)》(以下簡稱"修改建議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這是人民銀行承擔擬訂金融業重大法律法規草案的職責後第一次牽頭的重大法律法規修改,其中傳遞出的政策信號值得關注。可以看到,修改建議稿新設第三章"商業銀行的公司治理"中,在風險管理方面,要求健全內部控制,規範激勵約束機制、信息披露與關聯交易管理。明確商業銀行"董事會、高級管理層分工負責內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執行,並對內部控制失效造成的損失承擔管理責任"。對商業銀行問責機制進行了完善。

同時,修改建議稿還明確提高罰款上限,增強立法執行力和監管有效性。例如,將罰款限制從違法所得的1倍至5倍放寬至1倍至10倍。行業人士認為,這一修改將有效緩解過去機構違法、違規成本過低的問題。預計下階段監管層對金融機構違法違規行為將繼續持嚴厲打擊態度。各機構需加快完善內部治理,提高內部管控水平。

本文由新華融媒·看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上海銀行收千萬元罰單背後:監管質疑其內控,副行長黃濤曾遭舉報
    因存在多項違規行為,銀保監會對上海銀行(SH:601229)開出多張罰單。8月14日,上海銀保監局披露的罰單顯示,上海銀行因在2014年至2019年的23項違法違規行為,被罰沒1652萬元。 同時,上海銀行還有兩名負責人被警告。
  • 上海銀行獲批發行不超200億元可轉債 監管額外提出兩條要求
    財聯社(北京,記者 李願)訊,日前,上海銀行(601229.SH)獲批公開發行不超過200億元A股可轉換公司債券。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批覆與其他銀行獲批發行可轉債不同,監管部門還額外提出了兩條要求。額外提出兩條要求5月15日,上海銀保監局批覆信息顯示,同意上海銀行此次在境內A股證券市場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不超過人民幣200億元,並在換股後按照相關監管要求計入核心一級資本。
  • 上海銀行發行200億元可轉債獲證監會審核通過
    11月9日,據證監會披露,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第十八屆發行審核委員會2020年第161次發審委會議對上海銀行、浙江英特集團(000411,股吧)、浙江新澳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發行可轉債事項進行審核。根據審核結果,3家公司均獲審核通過。
  • 上海銀行連收5張罰單:員工私售理財產品、違反審慎經營規則
    內控有效性再打問號理財業務一向是銀行罰單的「重災區」。此次上海銀行涉及的員工私售理財產品行為,即俗稱的「飛單」,因可能導致投資者購買非銀理財產品後資金受損,一直是監管部門重點管控的對象,建設銀行、工商銀行、平安銀行等大行都曾因發生此類行為受到處罰。
  • 上海銀行成收罰單「大戶」,新規之下「王牌」消費貸業務面臨調整
    一天內連接5張罰單,內控管理亟需提升據銀保監會官網11月25日消息,上海銀保監局對上海銀行及其分支行和直接責任人連開五張罰單,罰沒金額合計為180萬元。這樣一家綜合實力強悍的城商行一年之內接到多張大額罰單,這也說明其亟需提升內控管理水平。不良規模達30億,消費貸業務面臨調整聯合貸款業務是兩家或多家銀行經過商談後一起對某項目或企業提供貸款,分別承擔貸款金額,即能組成聯合貸款。
  • 華夏銀行連吃罰單驚現內控漏洞,不良率高企淨利潤增速墊底同行
    原標題:華夏銀行連吃罰單驚現內控漏洞,不良率高企淨利潤增速墊底同行來源:每日財報無論是業績表現還是創新能力,華夏銀行都顯得乏善可陳。今年以來,該行還連續吃到罰單,內控管理問題持續受到市場質疑。6月23日,中國銀保監會浙江監管局公布的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顯示,華夏銀行杭州分行因貸款管理不審慎,個人貸款資金違規流入房市;貸後資金管控不嚴,貸款資金違規轉為本行銀承保證金,被罰款人民幣60萬元。而這已經是華夏銀行一個月內吃到的第三張罰單。
  • 近2億元巨額罰款!銀保監會一口氣開出21張罰單!包括工商銀行、郵儲...
    來源:CCTV交易時間1月8日,銀保監會一口氣公布了21張罰單,這是今年銀保監會公布的首批罰單。圖片來源:銀保監會網站包括國家開發銀行、國銀租賃、工商銀行、郵儲銀行、長城公司、長城新盛信託、長城華西銀行在內的多家金融機構及相關責任人,合計被處罰1.995億元。銀保監會表示,將繼續大力整治各種金融亂象,營造風清氣正的金融環境,強化對實體經濟的金融支持,切實維護金融安全,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 樂山市商業銀行三季度營收淨利雙降 內控薄弱問題需進一步加強
    原標題:樂山市商業銀行三季度營收淨利雙降 內控薄弱問題需進一步加強 來源:中國網財經中國網財經11月24日訊(記者 常實 曾薔)近日,樂山市商業銀行披露其2020年三季度信息報告,報告期內該行營業收入、淨利潤均下滑,中間收入虧損擴大。
  • 10月21日四大證券報精華摘要:年內1659億元可轉債獲批覆 86家上市...
    來源:證券日報【證券日報】年內1659億元可轉債獲批覆86家上市公司「搶道」融資今年以來,證監會批覆可轉債數量、規模大幅增加。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截至10月20日,年內獲得證監會批覆的可轉債數量達86個,發行規模為1659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加批覆30家,發行規模同比增加220%。
  • 可轉債上市第二天遭清倉式減持 順豐大股東操作真溜
    來源:中國證券報原標題:上市第二天遭清倉式減持!1.75億到手,順豐控股大股東這波操作真溜,原來是市場「標準手法」上市第二天即出貨,順豐控股大股東實施減持,一張不留!不過,減持的不是股份,是可轉債。從公告披露的信息來看,在12月10日,也就是順豐轉債上市第二天,明德控股就拋掉了獲配售的可轉債,一張不留。約1.75億元到手中證君粗略算了下,從參與配售到上市後第二天出貨,一個月不到,明德控股在順豐轉債身上賺到約1.75億元。
  • 鵬華可轉債 : 鵬華可轉債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更新的招募說明書...
    (五)基金管理人的內部控制制度 1、內部控制的原則 基金管理人的內部控制遵循以下原則: (1)健全性原則:內部控制應當包括公司的各項業務、各個部門或機構和各級人員,並涵蓋到決策、執行、監督、反饋等各個環節; (2)有效性原則:通過科學的內控手段和方法,建立合理的內控程序,維護內控制度的有效執行;
  • 民生銀行因30項違規被罰超億元:年報信息披露不真實在列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民生銀行因30項違規被罰超億元:年報信息披露不真實在列 來源:澎湃新聞中國民生銀行在2017年風險管理及內控有效性現場檢查中,收到中國銀保監會的超億元罰單。9月4日,銀保監會公布的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銀保監罰決字〔2020〕43號)顯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第四十六條第(一)、(五)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第四十條、第五十五條、第七十四條規定和相關審慎經營規則,給予中國民生銀行行政處罰決定沒收違法所得296.47萬元,罰款10486.47萬元,罰沒合計10782.94
  • 監管持續整治金融亂象 銀行業內控不足首當其衝
    《中國經營報》記者梳理發現,截至4月25日,本月銀保監會共披露罰單181張,其中銀行業123張,保險業58張。單從銀行業金融機構來看,內控不足、制度執行不到位是大部分違規事件的根源。據統計,123張罰單中涉及貸款業務及由貸款業務衍生出來的交叉性業務違規問題最多;其次,同業業務、理財業務、票據業務以及相關責任人的行為不當等也是受罰的「重災區」。
  • 平安銀行再收反洗錢罰單 兩責任人同時被處罰
    9月30日,中國人民銀行長沙中心支行發布處罰信息顯示,平安銀行長沙分行因個人銀行結算帳戶未及時備案、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2項違規行為被罰60.5萬元,同時兩位責任人被罰合計3.5萬元。據統計,自2020年以來,平安銀行已多次因反洗錢不力遭央行處罰。
  • 開年第一周收9張罰單 長安銀行減值損失佔營收超四成
    《投資者網》 丁琬瓔來自銀保監會官網的數據,2021年開年第一周,長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長安銀行")可謂罰單"大豐收":9張罰單,合計被罰近300萬元。實際上,在1年內,該行共收到29張罰單,而同樣總部位於西安、資產規模接近的上市城商行,西安銀行,同期收到11張罰單。
  • 浦發銀行驚爆775億大案背後:浦發內部近200人被問責
    銀監會2018首張億元罰單來了,這一次,矛盾直指銀行掩蓋不良貸款問題。「讓套利者無利可圖,讓違法違規者得到應有懲處。才能讓銀行樹立『合規創造效益』的理念。」 監管部門人士強調。   言猶在耳。1月19日晚間,銀行業再現億元罰單。
  • 南京銀行百億定增終於獲批!計劃向3家機構發行15.25億股非公開股票
    這意味著,歷經被否、重啟、調整等坎坷之路後,南京銀行116億定增終於落地。據此前公告,此次定增資金將用於補充核心一級資本,而定增獲批也預示著南京銀行資金本壓力將可得到緩解。數據顯示,自2016年以來,南京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直在8%左右,貼近監管紅線(7.5%)。
  • 銀行周報(12月7日)
    長沙銀行:與長沙市財政局籤署股份認購協議之解除協議廈門銀行:公司內外部經營環境未發生重大變化工商銀行:擬派發境外歐元優先股股息4000萬歐元浙商銀行:王建等三人董事任職資格獲監管機構核准上海銀行:200億元可轉債計劃獲批民生銀行:董事會同意核銷河北融投控股集團在公司AC類帳戶項下投資金額4.998億元民生銀行
  • 村鎮銀行經營亂象頻遭罰
    來源:中國經營報社本報記者 郝亞娟 張榮旺 上海報導12月4日,天津銀保監局公布的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顯示,天津濱海揚子村鎮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因違反授信決策程序辦理授信業務,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被處罰款30萬元。
  • 三季報聚焦|龍江銀行關注類貸款增幅近50% 原行長被查罰單不斷
    盈利能力持續承壓的同時,該行資產質量面臨進一步下行風險,截至9月末,該行關注類貸款餘額為106.93億元,同比增幅近50%。  此外,該行屢因內控管理不到位等問題收到監管罰單,根據中國銀保監會網站信息顯示,截至今年11月末,該行共收到的罰單總數為32張,累計罰款總金額超5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