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書生
清朝末年,我國飽受外國人欺辱,被逼籤下了大量不平等條約,甚至連非洲國家都敢來踩上一腳,逼著我國籤訂不平等條約,這個非洲國家就是剛果(金)。
剛果(金)也就是現在的剛果民主共和國,位於非洲中部,與盧安達、烏幹達、坦尚尼亞等國家接壤,領土面積約234萬平方公裡,是非洲2、全球第11大國,現有人口約8130萬人,不論是人口還是面積在非洲都是數一數二的,目前仍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
在700多年前,剛果(金)曾經是剛果王國的一部分,1885年西方列強在德國柏林召開柏林會議瓜分非洲,剛果(金)被劃給了比利時,被稱之為「剛果自由邦」,1960年獨立後改名為剛果共和國,1964年改成現在的剛果民主共和國。
清朝末期,剛果(金)還屬於比利時,《天津專章》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簽訂的。1898年迫於西方國家的壓力,李鴻章在天津和剛果(金)全權大臣餘式爾籤訂了《天津專章》,內容只有兩條:
第一,剛果(金)享有清政府和各國籤訂條約規定的人身、財產以及審案等所有權利。簡而言之就是,美國、英國等洋人在中國的特權,剛果(金)人也要有,清政府必須給予高出本國百姓一等的特殊待遇。
第二,中國人可以前往剛果(金)定居、做買賣,而且可以享受最惠國待遇,清政府不能阻攔。
這一條看起來好像是對我國有利,但當時的情況是比利時需要大量的勞動力開採礦石以及種植農作物,剛果(金)的勞動力已經不足夠了,因此才盯上了我國勞動力,歡迎中國人移民。一旦條約籤訂,清政府很可能會流失大量青壯年勞動力,甚至會出現販賣人口等惡劣情況。
如果僅僅只是一個剛果(金),清政府自然不會放在眼裡,可是它背上站著的是比利時,是西方列強,清政府不敢得罪他們,所以只能籤訂了《天津專章》這個不平等的條約,剛果(金)也是唯一一個和清政府籤訂不平等條約的非洲國家。
後來剛果(金)還提出想派一支軍隊進駐中國,以保護在華剛果(金)人的安全,像英國、德國等國家設立租界,不過這個要求被清政府無視了,剛果(金)一直到最後也沒能往中國派出軍隊。
連剛果(金)這樣的非洲窮國都敢逼著清政府籤訂不平等條約,在中國人頭上作威作福,可以想像當時的清政府是多麼的若軟無能,落後就要挨打,拳頭硬才能被人尊重,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