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1840年,清朝的國門被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後,一個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被籤訂,國土被割讓,白銀外流,晚清的人民生活遭受了極大的壓力。有學者統計,晚清籤訂的不平等條約一共三百四十多個。
那清政府籤訂過平等條約嗎?籤訂過,例如我們熟悉的《尼布楚條約》,是康熙帝和沙俄籤訂的,在清朝強盛的時期。
尼布楚條約
那晚清有沒有呢?有,《蒲安臣條約》。蒲安臣條約是清朝大臣和美國國務卿西華德籤訂的。那蒲安臣是誰呢?是不是蒲松齡的後人?我們慢慢來說。
蒲安臣1820年出生於美國紐約,1846年畢業於哈佛大學法律系,之後開始擔任律師,並投身政治活動。蒲安臣是一位堅定的廢奴主義者。蒲安臣姓「蒲」,但是這是他的中文名,他的本名是安德魯·詹森。
1854年,蒲安臣和一些其他廢奴主義者共同建立一個新的政黨,就是今天的美國共和黨,1856年他發表的著名演說「麻薩諸塞州的抗辯」對美國解放黑奴運動有很強的推動作用。之後他進入美國國會,擔任了美國國會議員,直至擔任駐華大使。
1862年7月20日,美國駐清政府大使蒲安臣到達北京,開始他的六年大使之路。根據《北京條約》,各國可以派遣大使前往北京,蒲安臣大使被美國總統林肯派來中國,成為第一批來中國的西方國家大使。
蒲安臣
蒲安臣作為西方國家的大使,很是「另類」。他在中國期間實行溫和的政策,對待中國這個戰敗國跟對待英法等主權國家一樣,開展公正平等的外交活動,在通商口岸不要求也不佔領租界,尊重大清帝國的凌辱完整。
蒲安臣的行為與英法列強的粗暴蠻橫,巧取豪奪形成鮮明對比,他還幫助清政府對付在關稅上逼清政府吃虧的英國人李泰國。蒲安臣的行為使得他和美國獲得了清政府的好感和洋務派的信任。
武漢租界
1868年2月25日,一個三十餘人的使團從上海出發,前往西方各國。這個使團是被清政府派往西方進行交流訪問,這個使團的團長,正是蒲安臣。在1867年,蒲安臣任職期滿,恭親王奕訢為他設宴送別,這位「另類」的西方使節,在宴會上,蒲安臣表示如果清政府與西方國家有紛爭,他願意出面調停,幫助清政府。
此時,恭親王奕欣正想派使團出訪西方各國,但是苦於沒有合適的團長,奕欣一聽蒲安臣這麼說,立馬眼前一亮,這位代表團的大使,不就坐在我面前嗎!
恭親王奕欣,道光皇帝的第六個兒子
蒲安臣在任中國大使期間對清朝十分友好,深得朝廷信任,奕欣的這個建議很快被採納。蒲安臣被任命為中國首任全權使節,代表清政府出訪美國、英國、法國等國家。
經過三十多天的航行,使團到達了美國舊金山,開始對美國訪問。在美國,他以中國政府發言人的形象四處宣傳中國政府,蒲安臣本來就是美國的風雲人物,再加上是一個遙遠東方國度的全權大使,受到了美國政界和民眾的熱烈歡迎。
在美國,他還拜見了自己的前任領導,美國國務卿西華德,向美國總統遞交了中國的首封國書。1868年7月28日,蒲安臣與美國國務卿籤訂中國近代史上首個、清朝唯一一個對等條約《中美續增條約》,史稱《蒲安臣條約》。
蒲安臣條約
《蒲安臣條約》一共有八條,我們這裡重點說一下第七條和第六條。
六、中國對來華的美國人,美國對往美的中國人都給予最優之國所得待遇。
七、中國人或美國人如果願進入對方國家官辦之大小學校學習,對方國家須以最惠國人民應得待遇一體優待。
第六條受惠的主要是在美華工,《蒲安臣條約》籤訂後美國修建太平洋鐵路期間僱傭了大量華工,中國人也因為勤勞、能吃苦、廉價等因素受到美國資本家的歡迎的,但是擠佔了美國民眾的生存空間,為限制華工,1882年,美國政府制定了《排華法案》,這是美國政府第一次將種族歧視寫在了法律內。
該法案限制華工前往美國並且不保障在美華工的利益,該法案在老羅斯福執政期間將這一臨時性的法律變成永久性的,在小羅斯福執政期間因為反法西斯戰爭被廢除。
留美幼童
還有一個影響就是留美幼童,為什麼清朝當時派遣留學生選擇美國而不是當時最強的英國?因為《蒲安臣條約》。
梁啓超盛讚這個條約,說「彼條約實為最自由平等之條約也。」這是晚清與當時南北戰爭結束尚不穩定的美國籤訂的。但實際上,美國是這個條約的受益者,裡面規定屬於美國的權利,美國享受了,但是屬於清政府和中國人的利益,他們卻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