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蒂媽媽,我家果果放學回來說她們4個因為走路慢被老師罰站了!」看到果媽發來的微信,海蒂媽媽瞬間感覺不太好,細細琢磨感覺有點蹊蹺。
果果跟海蒂是幼兒園小班同學,去年9月份剛入園,至今也才半年的時間。班上3位老師都是科班的學前教育專業出身,園長等管理者綜合素質也很不錯,真的會出現罰站這樣體罰孩子的狀況?
一旁的海蒂爸爸開口了,「不能被別人一煽風點火就著急,先問問自家孩子,搞清楚狀況再說」。
「海蒂,你今天在幼兒園過的怎麼樣呀?開心麼?」海蒂媽媽希望通過聊天的形式引發孩子回憶當天的故事,然後再慢慢扯到「罰站」的事情。
「過得不錯,媽媽,很開心呀」,海蒂邊玩芭比邊扭頭回答。
「今天外邊有霧霾,你們有沒有在樓道裡活動呀?跟我們講講你們玩兒的有趣的遊戲唄?」海蒂媽媽看孩子想不起來,希望用地點來激發她的回憶。
「老師帶我們玩木頭人的遊戲啦,就是一說木頭人就不能動。也在樓道裡玩了一會兒呢。」看著孩子想起來一點,海蒂媽媽順勢問下去,「是班上所有小朋友都站在樓道裡麼?還是有人在裡邊有人在外邊呢?」
「有人在裡邊有人在外邊呀」,小海蒂這個回答似乎越來越接近海蒂媽媽的聯想。後來了解到,海蒂她們四個確實在樓道裡站了很長時間,果果當時還哭了,「媽媽,我覺得很奇怪,不知道果果為什麼要哭呢」。
問及原因,海蒂含糊不清的說可能是老師還沒準備好教室裡的東西,先讓她們在外邊等等。還提到,也有她先進教室看書,其它小朋友在外邊排隊等的情況。
費神了解完,海蒂爸爸和媽媽覺得這件事對海蒂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在她看來似乎很正常。這時,海蒂爸爸分享了他被體罰的故事。
在高一的時候,海蒂爸爸班上有位老師想懲罰一位不遵守課堂秩序的學生,隨手抓起黑板擦扔下去,結果被那位學生成功躲開。老師後來氣又扔粉筆又扔書,紛紛未中。看到這一幕,海蒂爸爸沒忍住,大聲笑出聲來,引得班上其它同學也開始哄堂大笑。
於是呢,海蒂爸爸被作為第二典型,讓老師揪出來要求站在教室外罰站一節課。
反正站著也沒事兒,他索性跑到街上吃了碗面,逛了逛書店,約莫著該下課了才回教室。老師一看他不在教室外邊,頓時急得六神無主。說來也奇怪,之後,他再也沒敢體罰過班上的同學。
「下次,如果老師單獨讓你們幾個孩子在樓道裡等著,爸爸告訴你,可以帶著小夥伴們去一個更好玩的地方!」海蒂爸爸湊到小海蒂耳朵邊說,「你們可以去教室旁邊的睡眠室或者遊戲室,反正站著也沒事做嘛!」
「我知道了,爸爸!你這個主意簡直太好玩了!」海蒂已經有點迫不及待了。
做為家長,我們無法左右孩子身邊的環境,但可以提高孩子應對不同環境的能力,降低敏感度。當孩子反饋在學校經歷的不愉快,以下幾招或許有用:
1、安撫好孩子情緒,疏導孩子的心結
不同年齡、不同性格的孩子在面對老師的負面情緒時,表現出來的敏感度都不一樣。比如,故事裡的果果確實是個比較敏感、容易自責的孩子,海蒂就是一個比較心大的孩子,所以,在跟家長反饋當天故事的時候也出現了不同的版本。
所以,尊重孩子的意願,安撫孩子情緒、疏導敏感孩子的心結最重要。
2、家長不急於下結論,引導孩子客觀描述事件,避免傳播負面情緒
護子心切的家長在聽到孩子可能被體罰,很容易一點就著。在沒有了解清楚事件過程的時候,請不要急於下結論,不要發表類似「老師太過分了」「我明天就去著老師算帳」等結論。
家長需要用平靜的啟發式、詢問式方式,引導孩子儘量客觀的描述事件,幫助自己和孩子都了解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避免冒然找老師對質,傳播負面情緒,讓孩子對老師這一角色有所畏懼。
3、用遊戲的方式,引導孩子思考更多應對辦法
還原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家長可以用情景劇的方式引導孩子去換位思考,看看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究竟該如何改正,培養孩子用自己的智慧去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保護自己的方式。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此外,尊重老師是一種美德,並不意味著老師的言行都正確。家長在面對問題的時候,需要幫助孩子了解,老師也會犯錯,讓孩子能夠思考現象背後的原因。
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在幼兒園發生這樣的狀況,你會怎麼辦?歡迎分享。
圖文來源於網絡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親子百科)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