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雖然已經過了,但我們對兒童閱讀的關注,不能只停留在兒童節這一天。孫戉 攝
朱永新先生創辦的新閱讀研究所有一項非常重要的研究工作:按學齡劃分研製閱讀書目。不同書目各有特定的標準,但是經典性都是考量的重點因素。
目前兒童閱讀如火如荼,光每年出版的新書就多達數萬種,更加需要幫助家庭和兒童選擇合適的童書。
兒童閱讀有多個關鍵期,在成長的每一個時期,兒童會有不同的精神飢餓感,需要閱讀不同的作品,以滿足內在的精神發育。每個閱讀臺階都有不同的閱讀策略:學前是親子共讀引發興趣,小學是海量閱讀奠定基礎,中學就是經典閱讀,但要根據學業情況張弛有度。無論如何,孩子的閱讀時間是有限的,他們需要閱讀的文字和圖片(包括多媒體產品),卻有無限的空間。作為父母和老師的我們該如何為孩子儲備合適的經典讀物?
小學,孩子們正處於廣泛吸收知識、培養習慣的大好階段,加上學習任務相對較輕,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海量閱讀。大量閱讀浪漫的童話、神話、校園小說、科普作品外,可以逐步開始閱讀更多元化的反映現實的少年小說,依舊充滿好奇和幻想的動物、冒險、偵探和探險小說,甚至是各種學科知識的漫畫作品。也可以開始非虛構作品的閱讀了,比如名人傳記、名家散文等。在這幾類童書中,都不乏已經被認可的經典作品。
如果還沒有讀過下面的這些屬於「中國小學生基礎閱讀書目」中的推薦書,那就抓緊找來讀吧:《長襪子皮皮》《親愛的漢修先生》《我的媽媽是精靈》《夏洛的網》《地心遊記》《我是白痴》《希臘神話故事》《永遠講不完的故事》《安德的遊戲》《不老泉》等等。
名家散文方面,我們沒有選擇公眾熟知的冰心、楊朔、魯迅等大家的散文,而是從李娟、林清玄、汪曾祺、史鐵生、於爾克·舒比格的文字開始的。後一批作品更為輕鬆有趣,容易讓孩子喜愛上散文這個品類。
而百家講壇的系列圖書,很能滿足我們讓孩子輕鬆讀書的同時,也學到知識的願望。
我們還會關心科學素養的閱讀,我要特別推薦《可怕的科學》,那些繁複難以理解的各科知識,在這套書裡簡直是可愛,能吸引學生輕鬆閱讀。這套書已經成為科普「新經典」了。
沒有小學生不喜歡看漫畫書的,除了《丁丁歷險記》《父與子》這樣的經典外,我們還應該知道一些漫畫新經典,比如可以看「我的第一本……系列」,甭管是冒險、國家知識、城市知識、科學實驗,統統是漫畫來表現,正符合學生的興趣。
在經典的選擇中,首先提供給孩子有趣的輕鬆的,當然其中也不乏「有用」的。閱讀過程中,孩子們已經積累足夠的經驗,可以在家庭藏書、學校藏書裡自主選書。不能小看這樣的能力,它會讓孩子在同伴教育中保有自己的堅持。
小學高年級和初中的孩子處於青春期前後,我們應該主動地為他們提供「藥用書籍」,比如我會給家有青春前期女生的家長推薦亦舒或者奧斯汀、勃朗特姐妹的作品,讓孩子在閱讀中知道何為優雅女性魅力、什麼樣的異性是我們可以選擇的。
不要因為孩子可以獨自閱讀了,就放棄跟他們的「共讀」——堅持共讀,就是堅持了一條可以將我們的真善美引領到孩子們面前的通道。我們可以引領孩子閱讀《大林和小林》《格列佛遊記》《海底兩萬裡》《老人與海》《海鷗喬納森》《戰馬》《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文學經典;也可以通過不同的「共讀」方式,為孩子們推薦一些人文類的書籍,以適應更廣闊的文化現狀,提升他們的思維水平和思想層次。不要小瞧我們的孩子,我們以前沒有讀過的《理想國》《論法的精神》《萬曆十五年》《愛的教育》《蘇菲的世界》等,未必他們不願意、不喜歡看。
此時的共讀,不再是父母讀給孩子聽了,而是父母和孩子各自有喜歡的書,制定家庭的閱讀計劃,互相督促。讀完書,可以舉辦家庭的讀書會,和孩子聊書。聊完後可以由家長費心整理成文字,記錄下來,這樣不增加孩子的負擔,他會把注意力放到閱讀上來,不會因為閱讀後的「任務」而退避三舍。
維持孩子的閱讀興趣,與孩子共讀經典,一起享受思想成長的樂趣,經典就會成為大人與孩子的精神密碼。
(李一慢,北京閱讀季首屆金牌閱讀推廣人,新閱讀研究所執行所長、愛閱團發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