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果糧田 你都可通過網絡共享認養 涪陵區大順鄉探索鄉村旅遊新出路

2020-12-18 華龍網

  ▲新興村改建的農家樂

   新興村的「共享農莊」 受訪者供圖

  這幾個月,涪陵區大順鄉新興村的村民們很好奇。他們發現,村裡的稻田、菜園和果園旁,都架起了高高的攝像頭。

  為什麼立起攝像頭?村民們滿是疑惑。

  直到新興村黨支部書記冉瑞勇跟他們擺起龍門陣,這個疑惑才得以解答。「這些都是搞鄉村旅遊用的,立攝像頭的區域叫『共享農莊』,安攝像頭是為了讓城裡人能看到自己認養的地,等果子成熟了,城裡人來採摘,還可以在咱們村上的農家樂住幾天。」

  位於涪陵區西南的大順鄉新興村,距重慶主城70公裡,全村總人口1800餘人。待南川至兩江新區高速公路開通後,該村將進入重慶「一小時經濟圈」。2018年以來,該村圍繞盤活農村閒置資產資源做文章,著力打造鄉村旅遊,建立村資管會收儲回購村裡閒置資產,引進城市資本建產業,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走出了一條村集體與農戶合作共贏的致富之路。

  暢通城市資本下鄉

  今年65歲的陳祿高是新興村的一位居民,他和妻子種著6畝地,同時餵豬、養雞鴨維持生計,老兩口一年的收入除去家用及贍養老人,只能剩下幾千元錢。

  自從去年新興村開始打造鄉村旅遊後,陳祿高把宅基地和部分土地轉讓給村集體經濟,得到補償款,搬進場鎮上的新房。現在,他的老房子被改成了一家農家樂,他轉讓出去的田地成為了村裡鄉村旅遊的項目之一,而陳祿高也成了項目的工作人員,一年增收兩萬餘元。

  「村資管會把城裡的公司引進來,建設家鄉,還給了我工作,讓我們老兩口輕鬆多了,掙得也多了。」陳祿高黝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感。

  陳祿高口中的「村資管會」全稱為村集體資產管理委員會,是新興村以村集體為載體、農民為主體的新型集體經濟運管組織。

  新興村黨支部書記冉瑞勇給記者講起「村資管會」的運營模式,村資管會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各村民小組長、群眾代表等組成。「對村集體所有的土地、森林、荒地、水域等自然資源,村民閒置資產等進行收儲回購,統一建立閒置資源資產預收儲臺帳,再結合本村特色,通過對外招商引入城市資本開發特色產業項目。」

  保底+分紅連結農民利益

  村裡正在開發的體驗農莊,就是新興村村資管會引進的城市資本開發項目之一。這個叫天寶都市農莊的項目,約有450畝土地,項目的實施方是重慶正億和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我們採取『村資管會+企業+宅基地置換』和『村資管會+企業+農戶土地入股』兩種模式,農戶可有『一次性補償款+二次分紅』,或者『保底+二次分紅』兩種收益方式。」冉瑞勇說。

  「第一年,我們會有保底的收入,等到項目正式運營起來,每年還會給我們分紅。」以土地入股天寶都市農莊的陳玉發說,今年村裡的項目陸陸續續開起來了,周末經常有遊客來。

  冉瑞勇說,2018年8月至今,新興村成功引進項目9個,盤活利用閒置宅基地4230平方米、土地656畝,預計農戶享有村資管會綜合收益預計二次分紅4.9萬元,戶均收益2萬元。

  打造共享農莊

  陳祿高平時務工的地方,就在村口的稻田。遠遠看去,一片綠油油。走近稻田,記者才發現不同,旁邊有一個「共享農莊」的牌子,四周剛剛安上了攝像頭。

  「這是我們公司做的共享農莊,以全程可監控、可體驗有機農產品為主題,發展訂單農業+鄉村旅遊,今年我們剛種上第一季有機水稻。」項目負責人廖鴻鳴說,他們迎合城市群體對高品質有機食品的市場需求,推出「有機米種植+鄉村民宿」旅遊套餐。

  他介紹,該共享農莊採取會員制,會員每年繳納3000元年費就可「擁有」一塊田,稻田交給農戶託管,由共享農莊項目方支付薪水,待收成後,會員享有300斤有機大米。另外,會員下載APP後,可以實時監控稻田土地情況,還享有每年4天新興村的免費住宿。

  「擴大訂單農業市場的同時,也拉動了村裡旅遊消費。」廖鴻鳴估計,今年該項目可增加農戶勞務收入18.5萬元,入會會員直接消費有機米19.5萬元,預計拉動城市遊客到村「過夜遊」2000餘人次,其他農產品消費60餘萬元。

  「除了已開放的共享稻田,我們正在打造共享菜園、共享果園、共享民宿等。」冉瑞勇說,通過網絡認領、租賃的方式,讓村裡的土地、房屋、果蔬,甚至是家禽都可共享認養,讓遊客在這裡體驗田園生活,再通過電商平臺,讓本地的特色農產品走出去,實現遊客「住院子、找樂子、提籃子」一體化體驗。

  重慶晚報-上遊新聞記者 韋玥

相關焦點

  • 大順鄉「三變」改革 共享農莊開啟鄉村新業態
    近年來,革命老區涪陵區大順鄉黨委、政府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立足農村、農業優勢資源,因地制宜,在該鄉新興村以「三變」改革為主,著力打造新興天河寨共享農莊示範點,精準發力抓好鄉村旅遊,以鄉村旅遊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助力村民精準脫貧共同致富奔小康,繪就了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
  • 涪陵大順鄉「三變」改革 共享農莊開啟鄉村新業態
    近年來,重慶市涪陵區大順鄉黨委、政府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立足農村、農業優勢資源,因地制宜,在該鄉新興村以「三變」改革為主,著力打造新興天河寨共享農莊示範點,精準發力抓好鄉村旅遊,以鄉村旅遊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助力村民精準脫貧共同致富奔小康,繪就了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
  • 新華社:利益聯結強產業 打通城鄉促振興——重慶涪陵大順鄉鄉村...
    記者在重慶涪陵區大順鄉調研發現,通過發掘自身生態優勢,打通城鄉要素資源,創新搭建多樣化利益聯結機制,有力促進了特色農業、鄉村旅遊快速發展,帶動農戶加快增收。利益聯動催生高效特色農業涪陵區大順鄉地處中海拔地區,森林覆蓋率達68%,水源豐富,空氣品質優於一級。過去,由於缺少投資帶動,產業發展滯後,農民增收緩慢。
  • 涪陵區一書法創作基地落戶大順鄉
    10月30日,由涪陵區文聯牽頭,區書法家協會聯合大順鄉大順村村委會打造的「涪陵區書協大順創作培訓基地」掛牌成立。「涪陵區書協大順創作培訓基地」 掛牌成立該創作培訓基地設立於大順村李家祠堂,該祠堂是革命先烈李蔚如故居,涪陵區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在此設立創作培訓基地能推動涪陵區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助力大順村構建鄉村文化,建設美麗鄉村
  • 利益聯結強產業 打通城鄉促振興——重慶涪陵大順鄉鄉村振興觀察
    記者在重慶涪陵區大順鄉調研發現,通過發掘自身生態優勢,打通城鄉要素資源,創新搭建多樣化利益聯結機制,有力促進了特色農業、鄉村旅遊快速發展,帶動農戶加快增收。(小標題)利益聯動催生高效特色農業涪陵區大順鄉地處中海拔地區,森林覆蓋率達68%,水源豐富,空氣品質優於一級。過去,由於缺少投資帶動,產業發展滯後,農民增收緩慢。
  • 涪陵作協會員進革命老區大順鄉採風
    巴渝傳媒網訊 近日,涪陵區作家協會的部分詩人、散文作者一行近30人,到革命老區涪陵區大順鄉採風,了解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獲取謳歌新時代鄉村振興文學創作的新素材。大順鄉依託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水利、旅遊、森林資源,被列入全區重點打造的革命老區和文化旅遊鄉鎮之一。
  • 涪陵區大順鄉更新小學校 讓農村孩子「看見」幸福的樣子
    核心提示在這裡有一間「3D電影院」,那是全校最「豪華」的地方;在這裡有許多個「功能教室」,那是學生最喜歡去的地方;在這裡有一大片勞動實踐基地,孩子們可以與蔬菜水稻「親密接觸」;在這裡,師生們一起享受著幸福快樂的校園生活;這是大順鄉更新小學校定格在記憶裡的教育縮影,讓人感受到迎面而來的幸福的樣子
  • 涪陵區大順鄉新興村:把輸血變「造」血,實現精準脫貧
    怎樣才能有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使脫貧攻堅可持續?這都是各級黨委、政府需要考慮的問題。扶貧要把輸血變為造血,提高貧困戶的自力更生能力。那麼應該如何給貧困戶創造機會,讓他們通過自己的雙手致富呢?涪陵區大順鄉新興村的做法不失為增強內生動力、實現精準脫貧的典範。該村結合農村「三變」改革,引入城市資本,利用農村閒置資源發展特色產業。
  • 重慶涪陵最繞腦的兩個地方:明家、大順,大順鄉駐地卻在明家
    但這只是常規情況,今天來看看重慶市涪陵區一個鄉,它的命名就有點繞腦筋了。在涪陵區西南部原本有兩個鄉,即明家鄉、大順鄉,兩個鄉彼此相鄰,各有各的場鎮,明家鄉有明家場,大順鄉有大順場。到了1992年,撤銷了明家、大順兩個鄉,合併設立了新的明家鄉,鄉行政中心駐明家場。這就是常規操作了。
  • 重慶613個建檔立卡貧困村被納入鄉村旅遊扶貧工程
    重慶日報訊(記者 何欣)近日,記者從國家旅遊局規劃財務司獲悉,重慶市613個建檔立卡貧困村被納入鄉村旅遊扶貧工程。    據了解,這項工程由國家旅遊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部、國家林業局、國務院扶貧辦、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共同推進,主要任務是通過鄉村環境綜合整治專項行動、旅遊規劃扶貧公益專項行動、鄉村旅遊後備箱和旅遊電商推進專項行動、萬企萬村幫扶專項行動、百萬鄉村旅遊創客專項行動、金融支持旅遊扶貧專項行動、扶貧模式創新推廣專項行動
  • 重慶鄉村旅遊又添新去處,去年新增111家星級農家樂
    重慶鄉村旅遊又添新去處。1月7日,上遊新聞記者從重慶市農家樂和鄉村旅遊協會獲悉,去年,重慶新增111家星級農家樂(鄉村酒店),其中五星級農家樂(鄉村酒店)一家,四星級農家樂8家,三星級75家,二星級24家,一星級3家。
  • 用寫生奉獻優秀作品 黨員主題寫生活動在涪陵大順鄉舉行
    華龍網11月4日20時50分訊(記者 劉思然)2日,由重慶市文藝志願者協會、重慶市油畫學會、長江師範學院美術學院、涪陵區大順鄉人民政府主辦,重慶市涪陵區美術家協會協辦的「到人民中去——重慶市油畫學會、長江師範學院美術學院黨員主題寫生活動」啟動儀式在重慶市涪陵區大順鄉簡約山居籃球場舉行。
  • 扶貧印記丨涪陵大順鄉新興村:打造中藥材種植基地「仙草苑」
    ▲2020年8月13日,涪陵區大順鄉新興村中藥材種植基地「仙草苑」,在基地務工的村民陳祿高開心地展示自己親手栽種的靈芝。特約攝影 鍾志兵早在2015年,夏一中就有來大順鄉發展中藥材種植產業的想法。▲2020年8月13日,涪陵區大順鄉新興村中藥材基地,村民惠榮學(前)等正採集靈芝粉。特約攝影 鍾志兵「仙草苑」種植基地佔地面積1000畝,現如今已開發20畝土地,進行靈芝、石斛、仙茅等中藥材種植。
  • 「公益崗」助大順鄉扶貧戶穩增收
    4月7日一大早,在革命老區涪陵區大順鄉大田村的村道路上,該村建卡扶貧戶李廷友拿著配發的手套、簸箕和掃把,認真清掃村裡街道上的落葉和垃圾。「益崗讓我每月有了固定收入,為村裡環境做點貢獻心裡踏實,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李廷友高興地對記者說。
  • 太極集團為大順鄉捐贈防疫物資
    {"title":"太極集團為大順鄉捐贈防疫物資", "url":"https://www.cqcb.com/county/fuling/fulingnews/2020-02-14/2175169.html", "image":"", "smalltext":"來自上遊新聞客戶端", "id":"2175169
  • 農民變股東、農產品現貨變期貨…共享農莊激活吉陽紅花村
    共享農莊「底子好」,到底怎麼建?吉陽區不斷探索新路,借鄉村振興戰略東風,紅花村鄉村振興工作隊先後撰寫《紅花村全域旅遊開發總體設想》,在紅花村現有開發基礎上,想方設法盤活資源、招商引資,力爭在集體經濟成長、特色項目開發、致富產業挖掘上打開突破口。共享農莊讓大家看到了其中的機遇——既盤活閒置集體土地,又能增加農民收入。
  • 大順鄉志願者清理河道垃圾
    12月9日,涪陵區大順鄉黨委、政府組織100名志願者開展大順鄉河道及沿岸垃圾清理整治活動。
  • 藥材飄香產業興 大順鄉四千畝中藥材喜獲豐收
    隆冬時節,進入中藥材採挖季,在革命老區涪陵區大順鄉柏坪村,藥農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1月2日,記者在柏坪村2組村民遊顯英種植的中藥材基地看到,村民張中友、代世貴等人正忙著幫遊顯英家採挖金蕎麥,一股濃濃的藥香味兒撲鼻而來。
  • 尋找70年左右下鄉到涪陵大順鄉新華九隊知青朋友陳仁秀、胡興蓮
    陳仁秀、胡興蓮,你們1970年前後下鄉到四川省涪陵縣龍潭區大順鄉新華村九生產隊(現在是重慶市涪陵區大順鄉清風村六組)勞動鍛鍊,和我們幾個社員陳福安、唐光志等關係非常好,當時的生產隊隊長叫楊其林,你們在我們生產隊呆了三年左右。後來你們返回重慶城,返回後你們還來看過我們一次,給我家大娃娃買過一套衣服。
  • 廈門生態第一鎮 同安汀溪鄉村旅遊引領鄉村振興
    探索創新  鄉村旅遊走出新路子  差異化發展,這一思路或許我們可以從近期變化巨大的古坑村中窺見一二。  位於西源溪畔的古坑村以三角梅聞名。近日記者來到古坑村,卻發現這裡的三角梅更多了。蔡志宏說,汀溪從未停止探索:頂村村探索以村合作社為引領,由村級合作社進行自治,目前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前格村今年通過村級合作社與國企合作,由國企帶動;古坑則是「合作社+國企」模式,合作社和國企各有側重。  思路決定出路。這個「廈門生態第一鎮」,正以在鄉村旅遊領域的不斷探索,為鄉村振興提供一個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