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順鄉新興天河寨共享農莊
大順鄉新興天河寨共享農莊美麗景色
開欄語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的大臺階。十三五期間,成渝雙城經濟圈、三大攻堅戰、八項行動計劃、「一區兩群」協調發展……我們切身感受到磅礴時代拼搏奮鬥的步伐,不忘初心、踐行使命的時代風採;我們切身體驗到一切為人民謀福祉的民生惠澤。即日起,本報推出「十三五·我們的故事」欄目,以百姓視角,讓一個個我們銘記於心的故事,生動展現「十三五」期間的發展成就和幸福生活情景,滿懷豪情,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共建美好家園、共享幸福生活闊步邁進。
近年來,革命老區涪陵區大順鄉黨委、政府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立足農村、農業優勢資源,因地制宜,在該鄉新興村以「三變」改革為主,著力打造新興天河寨共享農莊示範點,精準發力抓好鄉村旅遊,以鄉村旅遊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助力村民精準脫貧共同致富奔小康,繪就了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
先行先試 喚醒資源謀求大發展
9月18日,隨著打造後的大順鄉新興天河寨共享農莊正式開園,越來越多的市民們從四面八方驅車來到大順鄉,感受自然的舒暢,體驗樸素、恬靜的生活,過一個愜意的周末。
遊客不僅能更便捷暢遊農莊,還能體驗到不一樣的特色共享農莊民宿,買到心儀的特色農副產品,為旅途增添一份不一樣的色彩。「來天河寨共享農莊旅遊不但感受到大自然裡田園風光優美環境,而且體驗到特色共享農莊與城市不一樣的農耕文化,真是一個休閒旅遊觀賞體驗生活樂趣的好地方。」來自重慶主城的市民彭先生樂呵呵地說。
新興村自然風光優美、生態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高達68%,早晚氣候涼爽,一年四季分明,有高山流水,也有小橋人家,儼然一個世外桃源;文化底蘊深厚,旅遊資源富集,坐擁李蔚如故裡、周煌墓、「洋房子」、天寶大寨以及天寶寺等名勝古蹟。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傳統的民居文化使新興村散發出獨特的魅力。
由於地處偏僻、交通不暢、信息閉塞和產業空心,青壯年勞動力持續外流,2014年,新興村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貧困村,全村精準識別貧困戶75戶、貧困人口256人,貧困發生率達14.14%;常住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僅5250元,為全市平均水平的50%。村集體經濟只是個「空殼」,沒有分毫經營收益。
如何發揮和利用優美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優勢?如何喚醒「沉睡」的宅基地和撂荒的耕地資源,變廢為寶?如何吸引並用好社會資本,帶動村民增收,村集體壯大?
面臨這一系列的困境,新興村黨支部、村委會在該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委託重慶根創規劃設計公司於2018年與大順鄉政府一道先後編制了《大順鄉鄉村振興總體策劃及發展規劃》和《新興村鄉村振興詳細規劃》,明確新興村發展總體定位,發展方向及實施路徑;編制新興村、大田及天寶寺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規劃設計,針對村域發展的各類工程配套需求以及用地指標需求進行詳細設計和落地實施,並與鎮村一道根據總體規劃的實施路徑,先行先試,點上探索與示範,共同實施運營「根創新興天河寨共享農莊」,指導和推進整體規劃的落地。
「三變改革」
撬動鄉村振興合力發展
據大順鄉新興村黨支部書記冉瑞勇介紹,由村委會發起,組建以村集體為載體、農民為主體的新型集體經濟運管組織——村集體資產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資管會),資管會以宅基地為核心要素和第一抓手,對村內閒置宅基地、閒置危房、閒置土地等進行收儲、整合,建立閒置資源資產「預收儲」臺帳。農戶以資源資產入股,企業以資金技術入股,村集體以管理服務職能入股,明確農戶資產股、企業資金技術股、村集體管理股的股權佔比和分配原則,實現農村資產和企業資本雙向流通。在鎮、村引導下,企業通過資管會平臺投入資金,以宅基地為核心要素,通過租賃、自營、共建等多種方式,盤活閒置資源資產,打造「宅基地 承包地」「宅基地 魚塘」「宅基地 果園」等「宅基地 」式的套餐化運營模式,吸引社會資本,激活村域「沉睡」資產。
新興村在抓「三變」改革中,堅持鎮村主導,村民積極參與,搭建「村集體 城市資本 村民( X)」的收益分配機制,具體按村集體佔10%、城市資本佔49%、村民( X)佔41%,構建村集體管理服務、企業發展產業項目、村民佔股分紅的合作共贏新格局。「X」就是由村民根據實際,選擇以閒置宅基地置換或土地入股等具體方式參與合作,獲取收益。村民每年除從企業獲得土地入股保底分紅和務工收入外,還可獲得資管會綜合收益的二次分配:村集體每年享有每畝土地50元的固定分紅,另參與企業盈利的分紅收益;企業則專心做市場,將管理服務和協調職能交由村集體代做,從而實現了專事專管專辦、高效高質運轉、平等合作共贏。
打造共享農莊
示範發展新路徑
大順鄉黨委書記潘登錫說,該鄉把根創新興天河寨共享農莊納入重點打造,作為全鄉的「三變」改革示範點,按照《新興村鄉村振興詳細規劃》的「一心、一軸、兩帶、五組團」的規劃布局,先行先試建設以「根創新興·天河寨共享農莊」為核心的一心「天河生態頤養公社」。共享農莊總面積約1200畝,涉及盤活建設用地3800平方米,流轉周邊耕地600畝,林園地500畝。打造以「一屋、一院、一田園」的特色休閒「田養」民宿,根據周邊地形地貌以及農業產業,配套梯田觀光、中藥材觀賞、荷塘觀光植入觀養、農耕文化體驗等項目,打造田養共享農莊。
共享農莊採用「農戶 集體 企業」託管式聯合運營模式。農戶以田土入股,村集體(資管公司)以參與項目的生產、經營、成本控制、工作協調等管理服務入股,根創集團(農莊企業)以最低成本資金和市場訂單入股,三方共同構成一個利益共享體。以全程可監控可體驗的有機農養生農產品為主題,發展共享鄉村經濟,實現各方共贏。
據初步統計,今年1月初以來,著力重新打造了天河寨共享農莊,以高起點規劃設計、高標準建設,打造成為涪陵區旅遊標誌性項目和鄉村振興示範性項目,助推鄉村振興綜合試驗示範鄉的發展,並於9月18日全面對外開放,以嶄新的姿態迎接四方遊客。該農莊建築面積760平方米,民宿11間,可供住宿、餐飲、會議、農耕體驗、休閒觀光等服務,可提供有機大米、農家土雞(蛋)、特色土酒,季節時蔬等農產品以及綠色靈芝、黃精、石斛等名貴養生中藥材。自從開園以來,截至目前,該農莊接待來自重慶主城、涪陵、南川等區縣遊客達2000餘人,實現創收達4萬餘元。
鄉村新業態
展現美麗鄉村新畫卷
「再也不用擔心年紀大找不到工作了……」65歲的陳祿高是新興村村民,因為年齡大,最近幾年找工作時處處碰壁。今年4月回鄉後,到鄉裡一家中藥材種植基地打工,每個月收入有2500元,全家經濟條件得到明顯改觀,生活有了保障。
陳祿高長期以務農為生,2018年,村裡引進這家企業在村裡進行共享農莊建設,村裡把陳祿高家以前比較破舊的房屋進行收儲交由企業。陳祿高得到補償金17萬多元,他在村裡新建的居民點購置了一套125平方米的住房、一間40多平方米的門面,徹底改善了家裡的居住條件。同時,陳祿高將自家的5畝承包地交由村裡轉租給這家企業經營,除獲得每畝600元租金外還享受二次分紅。「『三變』改革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好處,不但使我們家住上了新房子,而且還就近打工每月按勞取酬,生活越過越好了。」陳祿高樂呵呵地說。
近年來,大順鄉新興村通過閒置宅基地和土地的收儲和招租,搭建社會資本進入平臺,截至目前,入駐企業9家,投資1200萬元,帶動3000餘畝農戶土地入股。農戶、集體和企業達成經濟利益共同體,推動特色民宿、共享農莊、有機農業等新興業態發展,企業資本盈利水平顯著提高。
2018年以來,有108戶農戶423人的閒置宅基地資源和土地資源得以整合、盤活利用。通過「宅基地 」式的套餐化運營,參與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200元。通過閒置宅基地置換和收儲、土地入股等,截至目前,村集體將近50%的閒置用地納入盤活利用工作。經過入駐企業對宅基地舊房及周邊環境的改造,全村已累計消除危房49戶,規範化整治農村院落12處,「髒亂破敗」的普通農房已變為環境怡人的鄉村民宿。還通過收儲宅基地23戶6080平方米、聯營託管土地800餘畝,村集體經濟規模快速增長,不僅還清了負債,還盈餘70餘萬元。
如今,山水相連、綠樹成茵,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正隨著大順鄉村旅遊發展的腳步,徐徐展開。
文/記者 徐華東 圖/吳鑫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