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順鄉「三變」改革 共享農莊開啟鄉村新業態

2020-12-18 上遊新聞

大順鄉新興天河寨共享農莊

大順鄉新興天河寨共享農莊美麗景色

開欄語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的大臺階。十三五期間,成渝雙城經濟圈、三大攻堅戰、八項行動計劃、「一區兩群」協調發展……我們切身感受到磅礴時代拼搏奮鬥的步伐,不忘初心、踐行使命的時代風採;我們切身體驗到一切為人民謀福祉的民生惠澤。即日起,本報推出「十三五·我們的故事」欄目,以百姓視角,讓一個個我們銘記於心的故事,生動展現「十三五」期間的發展成就和幸福生活情景,滿懷豪情,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共建美好家園、共享幸福生活闊步邁進。

近年來,革命老區涪陵區大順鄉黨委、政府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立足農村、農業優勢資源,因地制宜,在該鄉新興村以「三變」改革為主,著力打造新興天河寨共享農莊示範點,精準發力抓好鄉村旅遊,以鄉村旅遊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助力村民精準脫貧共同致富奔小康,繪就了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

先行先試 喚醒資源謀求大發展

9月18日,隨著打造後的大順鄉新興天河寨共享農莊正式開園,越來越多的市民們從四面八方驅車來到大順鄉,感受自然的舒暢,體驗樸素、恬靜的生活,過一個愜意的周末。

遊客不僅能更便捷暢遊農莊,還能體驗到不一樣的特色共享農莊民宿,買到心儀的特色農副產品,為旅途增添一份不一樣的色彩。「來天河寨共享農莊旅遊不但感受到大自然裡田園風光優美環境,而且體驗到特色共享農莊與城市不一樣的農耕文化,真是一個休閒旅遊觀賞體驗生活樂趣的好地方。」來自重慶主城的市民彭先生樂呵呵地說。

新興村自然風光優美、生態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高達68%,早晚氣候涼爽,一年四季分明,有高山流水,也有小橋人家,儼然一個世外桃源;文化底蘊深厚,旅遊資源富集,坐擁李蔚如故裡、周煌墓、「洋房子」、天寶大寨以及天寶寺等名勝古蹟。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傳統的民居文化使新興村散發出獨特的魅力。

由於地處偏僻、交通不暢、信息閉塞和產業空心,青壯年勞動力持續外流,2014年,新興村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貧困村,全村精準識別貧困戶75戶、貧困人口256人,貧困發生率達14.14%;常住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僅5250元,為全市平均水平的50%。村集體經濟只是個「空殼」,沒有分毫經營收益。

如何發揮和利用優美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優勢?如何喚醒「沉睡」的宅基地和撂荒的耕地資源,變廢為寶?如何吸引並用好社會資本,帶動村民增收,村集體壯大?

面臨這一系列的困境,新興村黨支部、村委會在該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委託重慶根創規劃設計公司於2018年與大順鄉政府一道先後編制了《大順鄉鄉村振興總體策劃及發展規劃》和《新興村鄉村振興詳細規劃》,明確新興村發展總體定位,發展方向及實施路徑;編制新興村、大田及天寶寺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規劃設計,針對村域發展的各類工程配套需求以及用地指標需求進行詳細設計和落地實施,並與鎮村一道根據總體規劃的實施路徑,先行先試,點上探索與示範,共同實施運營「根創新興天河寨共享農莊」,指導和推進整體規劃的落地。

「三變改革」

撬動鄉村振興合力發展

據大順鄉新興村黨支部書記冉瑞勇介紹,由村委會發起,組建以村集體為載體、農民為主體的新型集體經濟運管組織——村集體資產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資管會),資管會以宅基地為核心要素和第一抓手,對村內閒置宅基地、閒置危房、閒置土地等進行收儲、整合,建立閒置資源資產「預收儲」臺帳。農戶以資源資產入股,企業以資金技術入股,村集體以管理服務職能入股,明確農戶資產股、企業資金技術股、村集體管理股的股權佔比和分配原則,實現農村資產和企業資本雙向流通。在鎮、村引導下,企業通過資管會平臺投入資金,以宅基地為核心要素,通過租賃、自營、共建等多種方式,盤活閒置資源資產,打造「宅基地 承包地」「宅基地 魚塘」「宅基地 果園」等「宅基地 」式的套餐化運營模式,吸引社會資本,激活村域「沉睡」資產。

新興村在抓「三變」改革中,堅持鎮村主導,村民積極參與,搭建「村集體 城市資本 村民( X)」的收益分配機制,具體按村集體佔10%、城市資本佔49%、村民( X)佔41%,構建村集體管理服務、企業發展產業項目、村民佔股分紅的合作共贏新格局。「X」就是由村民根據實際,選擇以閒置宅基地置換或土地入股等具體方式參與合作,獲取收益。村民每年除從企業獲得土地入股保底分紅和務工收入外,還可獲得資管會綜合收益的二次分配:村集體每年享有每畝土地50元的固定分紅,另參與企業盈利的分紅收益;企業則專心做市場,將管理服務和協調職能交由村集體代做,從而實現了專事專管專辦、高效高質運轉、平等合作共贏。

打造共享農莊

示範發展新路徑

大順鄉黨委書記潘登錫說,該鄉把根創新興天河寨共享農莊納入重點打造,作為全鄉的「三變」改革示範點,按照《新興村鄉村振興詳細規劃》的「一心、一軸、兩帶、五組團」的規劃布局,先行先試建設以「根創新興·天河寨共享農莊」為核心的一心「天河生態頤養公社」。共享農莊總面積約1200畝,涉及盤活建設用地3800平方米,流轉周邊耕地600畝,林園地500畝。打造以「一屋、一院、一田園」的特色休閒「田養」民宿,根據周邊地形地貌以及農業產業,配套梯田觀光、中藥材觀賞、荷塘觀光植入觀養、農耕文化體驗等項目,打造田養共享農莊。

共享農莊採用「農戶 集體 企業」託管式聯合運營模式。農戶以田土入股,村集體(資管公司)以參與項目的生產、經營、成本控制、工作協調等管理服務入股,根創集團(農莊企業)以最低成本資金和市場訂單入股,三方共同構成一個利益共享體。以全程可監控可體驗的有機農養生農產品為主題,發展共享鄉村經濟,實現各方共贏。

據初步統計,今年1月初以來,著力重新打造了天河寨共享農莊,以高起點規劃設計、高標準建設,打造成為涪陵區旅遊標誌性項目和鄉村振興示範性項目,助推鄉村振興綜合試驗示範鄉的發展,並於9月18日全面對外開放,以嶄新的姿態迎接四方遊客。該農莊建築面積760平方米,民宿11間,可供住宿、餐飲、會議、農耕體驗、休閒觀光等服務,可提供有機大米、農家土雞(蛋)、特色土酒,季節時蔬等農產品以及綠色靈芝、黃精、石斛等名貴養生中藥材。自從開園以來,截至目前,該農莊接待來自重慶主城、涪陵、南川等區縣遊客達2000餘人,實現創收達4萬餘元。

鄉村新業態

展現美麗鄉村新畫卷

「再也不用擔心年紀大找不到工作了……」65歲的陳祿高是新興村村民,因為年齡大,最近幾年找工作時處處碰壁。今年4月回鄉後,到鄉裡一家中藥材種植基地打工,每個月收入有2500元,全家經濟條件得到明顯改觀,生活有了保障。

陳祿高長期以務農為生,2018年,村裡引進這家企業在村裡進行共享農莊建設,村裡把陳祿高家以前比較破舊的房屋進行收儲交由企業。陳祿高得到補償金17萬多元,他在村裡新建的居民點購置了一套125平方米的住房、一間40多平方米的門面,徹底改善了家裡的居住條件。同時,陳祿高將自家的5畝承包地交由村裡轉租給這家企業經營,除獲得每畝600元租金外還享受二次分紅。「『三變』改革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好處,不但使我們家住上了新房子,而且還就近打工每月按勞取酬,生活越過越好了。」陳祿高樂呵呵地說。

近年來,大順鄉新興村通過閒置宅基地和土地的收儲和招租,搭建社會資本進入平臺,截至目前,入駐企業9家,投資1200萬元,帶動3000餘畝農戶土地入股。農戶、集體和企業達成經濟利益共同體,推動特色民宿、共享農莊、有機農業等新興業態發展,企業資本盈利水平顯著提高。

2018年以來,有108戶農戶423人的閒置宅基地資源和土地資源得以整合、盤活利用。通過「宅基地 」式的套餐化運營,參與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200元。通過閒置宅基地置換和收儲、土地入股等,截至目前,村集體將近50%的閒置用地納入盤活利用工作。經過入駐企業對宅基地舊房及周邊環境的改造,全村已累計消除危房49戶,規範化整治農村院落12處,「髒亂破敗」的普通農房已變為環境怡人的鄉村民宿。還通過收儲宅基地23戶6080平方米、聯營託管土地800餘畝,村集體經濟規模快速增長,不僅還清了負債,還盈餘70餘萬元。

如今,山水相連、綠樹成茵,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正隨著大順鄉村旅遊發展的腳步,徐徐展開。

文/記者 徐華東 圖/吳鑫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涪陵大順鄉「三變」改革 共享農莊開啟鄉村新業態
    近年來,重慶市涪陵區大順鄉黨委、政府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立足農村、農業優勢資源,因地制宜,在該鄉新興村以「三變」改革為主,著力打造新興天河寨共享農莊示範點,精準發力抓好鄉村旅遊,以鄉村旅遊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助力村民精準脫貧共同致富奔小康,繪就了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
  • 蔬果糧田 你都可通過網絡共享認養 涪陵區大順鄉探索鄉村旅遊新出路
    新興村的「共享農莊」 受訪者供圖  這幾個月,涪陵區大順鄉新興村的村民們很好奇。他們發現,村裡的稻田、菜園和果園旁,都架起了高高的攝像頭。  為什麼立起攝像頭?村民們滿是疑惑。「這些都是搞鄉村旅遊用的,立攝像頭的區域叫『共享農莊』,安攝像頭是為了讓城裡人能看到自己認養的地,等果子成熟了,城裡人來採摘,還可以在咱們村上的農家樂住幾天。」  位於涪陵區西南的大順鄉新興村,距重慶主城70公裡,全村總人口1800餘人。待南川至兩江新區高速公路開通後,該村將進入重慶「一小時經濟圈」。
  • 新華社:利益聯結強產業 打通城鄉促振興——重慶涪陵大順鄉鄉村...
    記者在重慶涪陵區大順鄉調研發現,通過發掘自身生態優勢,打通城鄉要素資源,創新搭建多樣化利益聯結機制,有力促進了特色農業、鄉村旅遊快速發展,帶動農戶加快增收。利益聯動催生高效特色農業涪陵區大順鄉地處中海拔地區,森林覆蓋率達68%,水源豐富,空氣品質優於一級。過去,由於缺少投資帶動,產業發展滯後,農民增收緩慢。
  • 利益聯結強產業 打通城鄉促振興——重慶涪陵大順鄉鄉村振興觀察
    新華社重慶8月6日電題:利益聯結強產業 打通城鄉促振興——重慶涪陵大順鄉鄉村振興觀察新華社記者李勇、張桂林、陶冶怎樣引來資本做強產業?如何實現農戶、集體和工商資本共贏?記者在重慶涪陵區大順鄉調研發現,通過發掘自身生態優勢,打通城鄉要素資源,創新搭建多樣化利益聯結機制,有力促進了特色農業、鄉村旅遊快速發展,帶動農戶加快增收。(小標題)利益聯動催生高效特色農業涪陵區大順鄉地處中海拔地區,森林覆蓋率達68%,水源豐富,空氣品質優於一級。過去,由於缺少投資帶動,產業發展滯後,農民增收緩慢。
  • 蘭州黃河三江口小農莊大文章 網紅鄉村原始部落小茨溝
    永靖縣結合鄉村振興戰略,鼓勵和引導鄉鎮以「三變」改革為突破口,深入實施鄉村旅遊扶貧工程,積極推進專業旅遊村莊創建,不斷提高建檔立卡貧困戶和貧困人口在鄉村旅遊發展中的參與程度和受益水平。
  • 共享農莊的建立誤區、成功案例及3個發展階段!
    多年管理諮詢和休閒農業諮詢經驗,對休閒農業區域發展模式、休閒農莊盈利模式、共享農莊盈利模式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致力於中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的創新發展研究, 為破解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的盈利難題,推動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智慧。   在共享經濟領域,尤其是在出行領域,我們看到了一些負面新聞。
  • 海南共享農莊投資發展交流會在三亞南田鴻洲共享農莊開幕
    」創建之初,增進聯盟新、老會員間交流,學習項目實操經驗,尋求資金合作機會,充分發揮聯盟共享農莊資源平臺作用。 海南共享農莊聯盟理事長周公卒在當天的開幕大會上致辭 人民網記者枉源 攝 三亞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韋迪偉在致辭中表示,三亞市人民政府對鄉村振興戰略格外重視,尤其是以海南共享農莊為抓手的美麗鄉村建設項目,三亞市人民政府更是格外關懷
  • 農民變股東、農產品現貨變期貨…共享農莊激活吉陽紅花村
    共享農莊「底子好」,到底怎麼建?吉陽區不斷探索新路,借鄉村振興戰略東風,紅花村鄉村振興工作隊先後撰寫《紅花村全域旅遊開發總體設想》,在紅花村現有開發基礎上,想方設法盤活資源、招商引資,力爭在集體經濟成長、特色項目開發、致富產業挖掘上打開突破口。共享農莊讓大家看到了其中的機遇——既盤活閒置集體土地,又能增加農民收入。
  • 馬越垠深入紅堡鎮調研督查精準脫貧及「三變」改革工作
    7月23日,清水縣委副書記、縣長馬越垠帶領政府辦、農工部、農業局、畜牧局等部門負責人深入紅堡鎮調研督查精準脫貧、農村「三變」改革工作。副縣長張軍、縣檢察院檢察長杜彥群一同調研。  調研中,馬越垠先後來到紅堡鎮餘川村、康順養殖場等地,詳細了解相關單位和鎮村兩級「三變」改革工作進展情況。
  • 海南省獲批的61個共享農莊名錄!
    農莊採取「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通過收購村民農副產品、打造特色農莊餐廳,建設專門供村民飼養文昌雞的雞舍等多項措施,豐富村裡的產業業態。 43 茄新椰子谷共享農莊 茄新椰子谷共享農莊,位於萬寧市禮紀鎮茄村委會後邊村和外村
  • 海南共享農莊聯盟代表團實地考察南田鴻洲共享農莊
    代表團到達南田鴻洲共享農莊項目現場 人民網訊 3月22日下午,海南省共享農莊聯盟代表團來到南田鴻洲共享農莊項目現場進行考察,南田鴻洲共享農莊董事長彭隆榮、總經理張波向代表團詳細介紹南田鴻洲共享農莊項目。
  • 綿陽梓潼:農村集體「三變」改革 助力鄉村振興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楊明 通訊員 段曉輝):2020年以來,綿陽市梓潼縣通過實施農村集體「三變」改革,整合項目資金,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帶動農旅融合發展。黎雅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閆海均介紹相關情況 攝影 段曉輝  梓潼縣黎雅鎮蘭花村作為梓潼縣農村集體「三變」改革的四個試點村之一,成立了蘭花村油菜制種合作社,與四川綿邦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全縣範圍內率先引進了油菜制種
  • 涪陵作協會員進革命老區大順鄉採風
    巴渝傳媒網訊 近日,涪陵區作家協會的部分詩人、散文作者一行近30人,到革命老區涪陵區大順鄉採風,了解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獲取謳歌新時代鄉村振興文學創作的新素材。大順鄉依託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水利、旅遊、森林資源,被列入全區重點打造的革命老區和文化旅遊鄉鎮之一。
  • 鄉村旅遊發展新方向——鄉村度假農莊
    鄉村度假農莊是鄉村旅遊發展的必然趨勢,綠維文旅從特徵、產品構架、開發要素及開發模式等方面對度假農莊提供打造思路,以期為中國掀起的度假莊園建設熱潮提供經驗與借鑑。我國的鄉村旅遊已經走過了兩個發展階段:農家樂、漁家樂階段和統一管理、統一規劃階段,目前已進入了第三個發展階段,即鄉居和鄉村度假階段。
  • 哈爾濱首家共享農莊成立 共享田園、農產品……這都不是事
    東北網6月10日訊(記者 王亮) 10日,哈爾濱市首家共享農莊試點村推進會在平房區工農村舉行,在建設美麗鄉村和探索如何最大限度利用空閒農房方面上,工農村邁出了重要一步。到2020年,哈爾濱市要打造50個共享農莊。共享農莊成立現場。
  • 「三變」改革「變」出強村富農新天地
    「多虧『三變』改革激活了村裡的資金,發展起了產業,讓村子看到了希望。」桑土營子村村書記韓松林說。  新華社記者 姚劍鋒 攝  為破解農民增收渠道少、村集體經濟弱等問題,從2018年8月開始,義縣在全域內推進「三變」改革——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  韓松林是村裡的能人,做過煤炭生意,倒騰過牲口,為此村民們一致讓韓松林回家帶頭致富。「剛接手時,村上不光沒有集體經濟,還負債140多萬元。」韓松林說,「要想致富,就得把村上的產業搞起來。」
  • 含山縣仙蹤鎮五裡村:推進「三變」改革 促進民富村強
    今年以來,含山縣仙蹤鎮五裡村加快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通過「三變」改革(即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來強筋骨,確保如期實現民富村強的高質量脫貧奮鬥目標。目前,全村現有貧困戶73戶199人已全部實現脫貧。黨建引領定方向。
  • 藥材飄香產業興 大順鄉四千畝中藥材喜獲豐收
    目前,中藥材示範基地建設成效初現,太極集團自建中藥材良種繁育示範種植園400畝;全鄉建成100畝以上的前胡、金蕎麥村級示範種植基地13個,新培育中藥材股份專業合作社12個、適度規模經營種植大戶25個、家庭農場26個,帶動3896戶農戶參與中藥材種植,帶動貧困戶324戶,帶動村民實現每畝年收入2000元以上。
  • 幾經波折,活下來的共享農莊,鄉村民宿過得怎麼樣!
    疫情之下,根據途家數據和愛彼迎數據顯示,2020年的這個五一長假,鄉村民宿火的一塌糊塗。有多少生態園的老闆和景區的老闆「望假興嘆」!「假如我們的項目沒有拆的話……」美好家園在過去的3年裡一直助力景區度假房屋,農業生態園度假房屋,美麗鄉村及民宿建造,加起來有20多個項目,分部在西北五省多個市區。單個項目少的蓋有3、5套移動房屋,多的有10幾套移動房屋,可惜的是大部分項目在建設完後經營不到2年時間就因土地政策被拆除了,有些甚至不到半年。
  • 共享農莊,換個馬甲我就不認識你了?
    更有不少專家「比葫蘆畫瓢」,列出幾大類農莊可以共享的項目。但是,當我們審視這些項目後,難免心生疑慮:這就是所謂的共享農莊嗎?它真能解決農莊遇到的難題嗎?農莊的「共享」,多是老瓶裝舊酒自今年海南省提出打造「共享農莊」後,這個概念就正式「登堂入室」,成為業界討論的熱點。農莊怎麼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