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時代沒黃金?為何民國的黃金十年會成為民國時期唯一的亮色?

2020-12-06 靜夜史言

人教版教科書表示:「我沒有,我不是,別亂說啊」!湘教版和蘇教版等也表示壓根沒有這回事。

作為一個深受人教版薰陶的學生,靜夜史看到這個問題,趕緊翻出了當年的歷史教科書,發現課本雖已泛黃,但更加確信了這一點:

民國黃金十年不僅在歷史上沒有存在,而且中學教科書也並未這個黃金十年進行大讚,連普通的贊也沒有,因為這節課是選學,高考壓根兒就不考。

那為什麼會有民國黃金十年的說法呢?靜夜史想到一個有趣的故事。

有一個笑話是這麼講的:當你見到朋友閨女的時候,如果她長得不漂亮,你就誇她長得高;如果個子也不高,那你就誇她身材勻稱;如果身材也不勻稱,那你誇她這個人善良。而民國就屬於這樣一個比較善良的時代。

從1912年民國建立到1949年全面退出大陸,民國給我們最深的印象就是一個字:亂!除了亂,就是無窮的戰爭帶給我們民族深重的災難,實在是沒有什麼閃光點可言。

我們知道在我國歷史上,幾乎每個王朝都有自己的盛世,那麼作為我國歷史上一個比較重要的過渡時代,民國也必須有它的閃光點,因此黃金十年的概念被提了出來。

雖然這個黃金十年比較勉強,但是相比於民國短暫的38年時間的其他時段。這十年確實和其他時代稍有不同,用黃金十年來形容確實也不算太過分。

民國的黃金十年,指的是1927年蔣介石建立南京國民政府,到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共十年時間。

那麼為什麼會被稱為黃金十年呢?因為這十年相比於民國的其他時間有以下幾個不同:

國家相對統一國家統一意味著內亂頻率的減少。在這一時期內,隨著張學良宣布改旗易幟,國民政府完成了全國形式上的統一。戰爭的頻率相比於北洋政府時期已大大減少。在沒有外敵大規模幹擾以及內亂較少的情況下,民國獲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環境;

社會相對安定雖然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但是民國的黃金十年,資產階級獲得了一定的發展,這使得我國的民族工業也出現了一定的繁榮,國民政府的綜合國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強。

國際環境相對有利民國的黃金十年,國民政府與外國的溝通日益密切,由於蔣介石藉助英美的勢力上位,因此國民政府和美英等國的關係相對較好;又因為國民政府和德國各取所需建立了相對友好的貿易聯繫,因此這十年時間又被稱為中德關係的蜜月期。除了和日本的關係相對惡劣,國民政府和其他列強的關係相對緩和。

不過雖然說叫黃金十年,但是和之前靜夜史分析的關於我國歷史上封建時代盛世本質的問題一樣,所謂的黃金十年不過是以蔣介石為首的統治階級的黃金十年,對於廣大受壓迫的底層民眾而言,這個所謂的黃金十年和軍閥混戰時期的顛沛流離並沒有本質的區別,對於民族資產階級也差不多。為什麼這麼說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民族危機日益嚴重

相比於北洋軍閥,以蔣介石為首的新軍閥同樣沒有放棄窮兵黷武的打算。因此在國民政府建立後,中原各地仍然爆發了多次戰爭,其中以1930年的中原大戰最為規模宏大。

在戰爭中,蔣介石為了取得最後戰爭的勝利,不惜借用英美德等外國勢力的支持,同時引張學良入關,最終取得了勝利,而戰爭的影響是中原大地再次生靈塗炭。

在蔣介石取得中原大戰的勝利後,緊接著1931年9月18日就爆發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瘋狂入侵,蔣介石選擇了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

在日本帝國主義加緊侵略東北時,蔣介石寄希望於國聯的國際調停,而將主要的兵力用於圍剿國內紅軍。在國聯難以制止日本侵略的情況下,我國的民族危機更加嚴重。

而在日本帝國主義佔領東北全境建立偽滿洲國之後,又加緊了對熱河、察哈爾等地的侵略,並在1935年侵入華北地區,我國的民族危機進一步加重。

可以說這個所謂的黃金十年,也是我國民族危機日益嚴重的十年。

2、獨裁統治變本加厲

隨著1928年張學良改旗易幟,宣告了國民政府完成對全國形式上的統一。不過國民政府的統一也意味著以蔣介石為首的獨裁統治階級的形成。

完成全國形式上的統一之後,為鞏固統治,國民政府在全國實行了一系列措施。這其中包括整頓稅務、控制金融、改革幣制、開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等。

不過由於國民政府內部的腐敗性質,導致這些改革基本上都是雷聲大雨點小。特別是幣制改革,雖然藍圖很宏偉,但是因為蔣介石獨裁政權的窮兵黷武,導致幣制改革成為國民政府掠奪民族資本主義和底層民眾的一個獲利工具。

由於只是名義上的全國統一,因此國民政府所提的宏偉藍圖,並沒有在全國範圍內予以開展,這使得很多改革確實是虎頭蛇尾,沒有收到預期效果。

但是這些改革卻在客觀上促進了壟斷資本主義的誕生和壯大。民國黃金十年,也是以蔣介石為首的四大家族形成和壯大的黃金十年。四大家族控制了國民經濟的命脈,成為民國的實際統治者,時人有雲「蔣家天下陳家黨,宋家姊妹孔家財」。

因此民國的黃金十年,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勉強的黃金十年。對於蔣介石為首的統治階級而言,這一時期確實是其勢力膨脹的最佳時期,但是對於民族資產階級以及廣大人民群眾而言,這十年和其他軍閥混戰的時期並沒有什麼本質區別。

在民國的黃金十年,雖然我國的經濟產值以每年超過9%的速度在增長,但是由於我國長期積貧積弱,經濟基數太過微小。使得我國的綜合國力始終沒有得到顯著增強,尤其是和我國的鄰國日本國力差距越拉越大,這也使得日本敢於在1937年全面擴大侵華戰爭,使我國陷入更加深重的民族災難中。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相關焦點

  • 民國時期的黃金十年,「黃金」在哪裡?是否名副其實?
    民國黃金10年指的是1927年到1937年間,由常凱申領導的國民政府對於全國大部分地區統治的一段時間,中華民國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多領域有了不小的發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因此,這段時間被稱之為民國黃金10年。
  • 為何民國黃金十年不搞重工業?
    網上流傳著這麼一個說法——「黃金十年」,這指的是1927年-1937年這段時期,有一種說法是這是中國近代史上水準比較高的一個時期。民國黃金十年沒有搞什麼重工業,是按照經濟本來應該有的規律發展經濟的,才在那麼困難的前提下有了黃金十年。
  • 民國真有「黃金十年」?
    具有戰略意義的鐵路、公路幹線例如平漢,粵漢,浙贛等鐵路都是在這一時期完成的。1928年北伐完成後,國民政府特設鐵道部,積極發展鐵路交通,總計,在黃金十年建國期間,國民政府共修鐵路3793公裡(東北三省修築的1600公裡未計在內),使中國本土(東三省未計在內)鐵路共達1.2萬公裡。  公路方面1935年後,國府將原來的公路網作了加修和延長。
  • 如何評價民國黃金十年?
    答:在三十八年光怪陸離的「中華民國歷史」裡,一樁常至今「圈粉」的建設成就,當屬「民國黃金十年」。民國黃金十年,即1927年至1937年,南京國民政府治下的「中華民國」,那叫多少「民國粉」仰慕不已的十年高速發展時期。
  • 為何中學教科書中會大讚民國黃金十年?
    民國雖然在形式上取代了清王朝,但是並沒有改變社會的大框架,只是多方勢力妥協後的產物,根本不可能對整個中國環境進行天翻地覆的改造。工業化本來是彌合各方勢力最好的工具,與民國同時期蘇聯利用工業化來強化各加盟共和國之間的關係,從而達到了強化國家統一的目的。而中國呢?政府也想搞重工業,但是政府沒錢,有錢的那些財團卻對此沒興趣。
  • 民國的黃金十年真的是黃金十年嗎?為何不乘機發展重工業呢
    民國有個時期,那就是民國的黃金10年,但是,在民國的黃金10年中為什麼國民黨沒有大力發展重工業,在當時這種事情很難嗎?蘇聯在20年代到30年代的社會主義建設,正好是西方經濟危機的十年時間,當時的經濟危機讓工業減產工廠倒閉,當時只要是有訂單,西方企業的業主會打破頭,蘇聯利用工農剪刀差獲得有限的資金和幾千家大型工廠,最具體的例子,蘇聯二戰的標誌t34坦克。它的懸掛就是從美國購買的樣車和專利。
  • 民國「黃金十年」經濟飛速發展,為何重工業卻沒有起色
    文/寂寞的紅酒黃金十年,又稱南京十年,是對1927-1937年南京國民政府執政時期的統稱。由於在這一時期裡,國民政府逐漸統一全國,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使得國民經濟獲得飛速發展,中國各方面獲得大發展,因此被稱為「黃金十年」。
  • 抗戰十大謠言之民國軍工「黃金十年」
    黃金十年」,看看它是否為八年抗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民國的「黃金十年」指1927年「東北易幟」,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名義上「統一全國」開始,到1937年抗戰爆發的這十年。根據百度百科「黃金十年」條目引用據稱是臺灣的說法描述道:「1930年-1936年間……中國工農業產值達到了清朝末期、民國肇建以來的最高水平。
  • 民國「黃金十年」真的美好?其實只是資本家、官僚和軍閥的狂歡
    民國時期的「黃金十年(Golden Decade)」,是指1927-1937年間所謂的中國發展「高光時刻」,因為這一時期的中國是由中國國民黨領導的國民政府執政,所以又稱「南京十年」。
  • 為什麼我們不趁民國黃金十年的時候大力發展重工業?當時很困難嗎
    首先,我們要來談談民國的「黃金十年」,看看它是否為八年抗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民國的「黃金十年」指1927年「東北易幟」,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名義上「統一全國」開始,到1937年抗戰爆發的這十年。那為何會有人做出如此匪夷所思的決策呢?原因很簡單:經手人可以從中得到百分之二三十的回扣……民國啊……關於你的話題為什麼總是繞不開「回扣」這兩個字呢?1920年,劉鴻生開辦上海水泥廠。
  • 民國"黃金十年"與老百姓的生活無關
    國民政府抗戰前十年(1927-1937)到底算不算是黃金十年,這是個撕扯了幾十年的問題,至今網絡上仍有較大爭議。其實"黃金十年"一說,最早是美軍駐華指揮官魏德邁提出來,後被臺灣史學界廣泛引用,專指1927-1937年間建都於南京由中國國民黨領導的國民政府執政時期。
  • 民國「黃金十年」:危機中的發展與發展中的危機
    以「黃金十年」來描述國民政府南京建政後十年間發展的歷史,已經成為學界一種比較流行的表達。這種說法認為,這一時期中華民國在政治、經濟、基建、文化、教育、社會政策、邊疆民族政策、外交以及軍政建設各方面均有新的取向和建樹;但現代化工業的推進及其成就,無疑構成其所謂「黃金十年」的根基。經濟史學者的研究提出,1912—1936年間,中國工業年增長率9.4%。
  • 民國的「黃金十年」:都市舞廳紙醉金迷,農村裡卻餓殍遍野
    「黃金十年」這個概念最早由是駐華美軍指揮官、青天白日勳章獲得者、國民黨的好朋友魏德邁提出的,他在一次演講中提到: 「1927年至1937年之間,是許多在華很久的英美和各國僑民所公認的黃金十年。
  • 民國「黃金十年」的真實面相:農村陷入「總崩潰」
    以「黃金十年」來描述國民政府南京建政後十年間發展的歷史,已經成為學界一種比較流行的表達。這種說法認為,這一時期中華民國在政治、經濟、基建、文化、教育、社會政策、邊疆民族政策、外交以及軍政建設各方面均有新的取向和建樹;但現代化工業的推進及其成就,無疑構成其所謂「黃金十年」的根基。
  • 傳說中的民國「十年黃金時期」:1927年-1937年到底是什麼情況?
    一直以來,關於民國時期,網上流傳著這麼一個說法——「黃金十年」,這指的是1927年-1937年這段時期,有一種說法是這是中國近代史上水準比較高的一個時期。首先說說起始點,「黃金十年」的起始點通常是是指國民政府從1927年4月18日定都南京,到1937年11月20日遷都重慶期間,這段時期國民政府幹了什麼呢?首先是努力統一中國,1926年7月9日,國民政府成立國民革命軍,以蔣介石擔任總司令,開始北伐,擊敗各軍閥後,國民革命軍於1928年6月攻克北京。
  • 民國「黃金十年」真相:鄉村衰敗,生活在赤貧之下
    民國的「黃金十年」,一般用來指民國1927年到1937年間,經濟社會「相對」發展的十年。究竟是否能冠以「黃金」,學術界並未形成共識,只是部分學者有此一家之言。 一些「國粉」、「國吹」沉迷於這段歷史的虛幻繁榮,以為旗袍、闊少、洋樓就是生活的常態。
  • 分析:民國工業的「黃金十年」,堪稱四大發展時期的巔峰!
    人們熟知的都是工業運動時的工業發展,然而很多都不知道在民國時期的民族工業的發展情況。當時甚至有「黃金十年」的說法。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來介紹一下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而其曲折發展主要分為四個板塊。然而,在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發展的過程中,也必定具有一定缺陷:發展不均衡,同時主要以輕工業為主。儘管如此,小編認為還是很大程度上有了發展的。
  • 為什麼民國黃金10年的時候不大力發展重工業?
    首先,我們要來談談民國的「黃金十年」,看看它是否為八年抗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民國的「黃金十年」指1927年「東北易幟」,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名義上「統一全國」開始,到1937年抗戰爆發的這十年。那為何會有人做出如此匪夷所思的決策呢?原因很簡單:經手人可以從中得到百分之二三十的回扣……民國啊……關於你的話題為什麼總是繞不開「回扣」這兩個字呢?1920年,劉鴻生開辦上海水泥廠。
  • 民國「黃金十年」,確有其事還是國民黨自吹?
    國民政府戰前十年(1927-1937),到底算不算"黃金十年"?這是一個從論壇時代,一路撕吵到微信時代的歷史話題。一方面,魏德邁支撐"黃金十年"說法的三項事務,確有很大成績"黃金十年"這個說法,最早見於魏德邁將軍1951年9月19日在美國國會的演講。魏德邁說:"1927年至1937年之間,是許多在華很久的英美和各國僑民所公認的黃金十年。在這十年之中,交通進步了,經濟穩定了,學校林立,教育推廣,而其他方面,也多有進步的建制。
  • 民國「黃金十年」的兩張面相 | 短史記
    問:我希望作者能寫一篇文章,介紹一下民國黃金十年,很多人指責沒有發展重工業和軍工,我希望能夠介紹一下。1927-1937年,也就是全面抗戰爆發的前十年,究竟算不算「黃金十年」,是一個人言人殊的歷史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