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科書表示:「我沒有,我不是,別亂說啊」!湘教版和蘇教版等也表示壓根沒有這回事。
作為一個深受人教版薰陶的學生,靜夜史看到這個問題,趕緊翻出了當年的歷史教科書,發現課本雖已泛黃,但更加確信了這一點:
民國黃金十年不僅在歷史上沒有存在,而且中學教科書也並未這個黃金十年進行大讚,連普通的贊也沒有,因為這節課是選學,高考壓根兒就不考。
那為什麼會有民國黃金十年的說法呢?靜夜史想到一個有趣的故事。
有一個笑話是這麼講的:當你見到朋友閨女的時候,如果她長得不漂亮,你就誇她長得高;如果個子也不高,那你就誇她身材勻稱;如果身材也不勻稱,那你誇她這個人善良。而民國就屬於這樣一個比較善良的時代。
從1912年民國建立到1949年全面退出大陸,民國給我們最深的印象就是一個字:亂!除了亂,就是無窮的戰爭帶給我們民族深重的災難,實在是沒有什麼閃光點可言。
我們知道在我國歷史上,幾乎每個王朝都有自己的盛世,那麼作為我國歷史上一個比較重要的過渡時代,民國也必須有它的閃光點,因此黃金十年的概念被提了出來。
雖然這個黃金十年比較勉強,但是相比於民國短暫的38年時間的其他時段。這十年確實和其他時代稍有不同,用黃金十年來形容確實也不算太過分。
民國的黃金十年,指的是1927年蔣介石建立南京國民政府,到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共十年時間。
那麼為什麼會被稱為黃金十年呢?因為這十年相比於民國的其他時間有以下幾個不同:
國家相對統一國家統一意味著內亂頻率的減少。在這一時期內,隨著張學良宣布改旗易幟,國民政府完成了全國形式上的統一。戰爭的頻率相比於北洋政府時期已大大減少。在沒有外敵大規模幹擾以及內亂較少的情況下,民國獲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環境;
社會相對安定雖然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但是民國的黃金十年,資產階級獲得了一定的發展,這使得我國的民族工業也出現了一定的繁榮,國民政府的綜合國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強。
國際環境相對有利民國的黃金十年,國民政府與外國的溝通日益密切,由於蔣介石藉助英美的勢力上位,因此國民政府和美英等國的關係相對較好;又因為國民政府和德國各取所需建立了相對友好的貿易聯繫,因此這十年時間又被稱為中德關係的蜜月期。除了和日本的關係相對惡劣,國民政府和其他列強的關係相對緩和。
不過雖然說叫黃金十年,但是和之前靜夜史分析的關於我國歷史上封建時代盛世本質的問題一樣,所謂的黃金十年不過是以蔣介石為首的統治階級的黃金十年,對於廣大受壓迫的底層民眾而言,這個所謂的黃金十年和軍閥混戰時期的顛沛流離並沒有本質的區別,對於民族資產階級也差不多。為什麼這麼說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民族危機日益嚴重
相比於北洋軍閥,以蔣介石為首的新軍閥同樣沒有放棄窮兵黷武的打算。因此在國民政府建立後,中原各地仍然爆發了多次戰爭,其中以1930年的中原大戰最為規模宏大。
在戰爭中,蔣介石為了取得最後戰爭的勝利,不惜借用英美德等外國勢力的支持,同時引張學良入關,最終取得了勝利,而戰爭的影響是中原大地再次生靈塗炭。
在蔣介石取得中原大戰的勝利後,緊接著1931年9月18日就爆發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瘋狂入侵,蔣介石選擇了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
在日本帝國主義加緊侵略東北時,蔣介石寄希望於國聯的國際調停,而將主要的兵力用於圍剿國內紅軍。在國聯難以制止日本侵略的情況下,我國的民族危機更加嚴重。
而在日本帝國主義佔領東北全境建立偽滿洲國之後,又加緊了對熱河、察哈爾等地的侵略,並在1935年侵入華北地區,我國的民族危機進一步加重。
可以說這個所謂的黃金十年,也是我國民族危機日益嚴重的十年。
2、獨裁統治變本加厲
隨著1928年張學良改旗易幟,宣告了國民政府完成對全國形式上的統一。不過國民政府的統一也意味著以蔣介石為首的獨裁統治階級的形成。
完成全國形式上的統一之後,為鞏固統治,國民政府在全國實行了一系列措施。這其中包括整頓稅務、控制金融、改革幣制、開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等。
不過由於國民政府內部的腐敗性質,導致這些改革基本上都是雷聲大雨點小。特別是幣制改革,雖然藍圖很宏偉,但是因為蔣介石獨裁政權的窮兵黷武,導致幣制改革成為國民政府掠奪民族資本主義和底層民眾的一個獲利工具。
由於只是名義上的全國統一,因此國民政府所提的宏偉藍圖,並沒有在全國範圍內予以開展,這使得很多改革確實是虎頭蛇尾,沒有收到預期效果。
但是這些改革卻在客觀上促進了壟斷資本主義的誕生和壯大。民國黃金十年,也是以蔣介石為首的四大家族形成和壯大的黃金十年。四大家族控制了國民經濟的命脈,成為民國的實際統治者,時人有雲「蔣家天下陳家黨,宋家姊妹孔家財」。
因此民國的黃金十年,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勉強的黃金十年。對於蔣介石為首的統治階級而言,這一時期確實是其勢力膨脹的最佳時期,但是對於民族資產階級以及廣大人民群眾而言,這十年和其他軍閥混戰的時期並沒有什麼本質區別。
在民國的黃金十年,雖然我國的經濟產值以每年超過9%的速度在增長,但是由於我國長期積貧積弱,經濟基數太過微小。使得我國的綜合國力始終沒有得到顯著增強,尤其是和我國的鄰國日本國力差距越拉越大,這也使得日本敢於在1937年全面擴大侵華戰爭,使我國陷入更加深重的民族災難中。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