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德老人展示自己的宮燈
◆「宮燈製作工序複雜,共需要39道工序才能完成。其中包括剪花樣、糊龍頭、添流蘇等,樣樣都靠手工作業。要求製作精細,技藝全面,雕、鏤、刻、畫,缺一不可。」
◆「我們開發的宮燈,完全恢復以前皇家的工藝,採用楸木、紅木等珍貴木材,榫卯結合,渾然一體。同時宮燈上雕龍刻鳳,裝裱有名家字畫,是藝術的結合體、集合體,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 馬天河 焦興田 肖中利
宮燈在中國有上千年的歷史,已經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符號。「嶧縣宮燈」,因產於嶧縣,由嶧縣人製作而得名,據傳當年曾得到皇家極大的眷顧和青睞。近期,嶧縣宮燈已成功申報為棗莊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嶧縣宮燈是個什麼樣子,這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如何?筆者近日走訪了我省當前唯一掌握宮燈製作技藝的非遺文化傳承人、今年81歲的劉成德老人。
製作複雜——
39道工序方可完成
「宮燈式樣繁多,正統的宮燈造型為八角、六角、四角形,而嶧縣宮燈主要是『六方宮燈』。尺寸一般為高70釐米,寬60釐米。六個面,各面畫屏圖案多為日月龍鳳、祥雲海濤以及嶧縣的風土人情、嶧縣名人、嶧縣八景和嶧縣石榴等圖案,取龍鳳呈祥、福壽延年、吉祥如意之意。」通過劉成德的介紹,筆者對嶧縣宮燈有了個初步輪廓。
「你看,嶧縣宮燈就是這個樣子。」在棗莊市嶧城區「省級文化遺產專項傳承人」、嶧城區壇山街道原文化站站長邵明思的引導下,筆者在壇山街道非遺文化傳承園培訓教室內看到了劉成德從家裡帶來的自己親手製作的嶧縣宮燈。該宮燈是個典型的六角宮燈,六個稜上方各鑲嵌著一個形象逼真的龍頭,龍嘴大張,吐著紅紅的舌信,龍鬚細長,雙眼如琉球;同時六稜各懸掛一條絲穗,起到裝飾美觀的作用;六個面各成長方形,分別繪有嶧縣石榴、嶧縣名人等字畫。整個宮燈看上去美觀大方,製作精美。
據劉成德介紹,宮燈製作看似容易,其實工序複雜,共需要39道工序才能完成。這其中包括剪花樣、糊龍頭、添流蘇等等,樣樣都靠手工作業。製作要求精細,技藝全面,雕、鏤、刻、畫,缺一不可。完整地製作一盞宮燈,大概需要四五天的時間。現在,在山東省已經很難看到用傳統工藝製作的宮燈了。
多項工藝——
不識字傳承人無師自通
壇山街道民主街的一座老式宅院,就是劉成德的家。劉成德家客廳東面的牆上,掛有劉成德親手剪的徐悲鴻《八駿圖》的剪紙,緊挨著懸掛的是老人的書法作品,作品手法看上去行雲流水,瀟灑有氣度。
「其實,他不識字,是個睜眼瞎。」劉成德的老伴指著桌椅上擺放的老子、孔子、關公等栩栩如生的泥塑說道。這些都是看戲、看電視時默默記住,反覆臨摹學會的。劉成德的作品曾多次在各項比賽中獲獎,還被多次展覽、展出,泥塑作品《嶽飛》還被收入《書畫奇石盆景民間工藝作品集》。
聽完老伴白井英對自己的打趣,鬍鬚花白的劉成德哈哈大笑:「這都是我平時的一點愛好,幹什麼事情,首先要喜歡,喜歡了才能幹好。」
環顧劉成德的家,擺滿、掛滿了他製作的宮燈、捏的泥塑、寫的書法、閒來無事做的根雕。
據劉成德介紹,劉氏家族曾在明代擔當「侍御」一職,專為皇家進獻貢品。宮燈製作工藝,是老輩傳下來的,劉成德的祖父劉學星、父親劉玉啟都是宮燈製作高手。生於民國年間的劉成德,自小受父輩們的薰陶,心靈手巧,酷愛民間工藝,從16歲就開始製作宮燈。
「當時,嶧縣有很多從事宮燈製造的人家,但隨後陸續都消亡了,只剩我們一家傳承下來。宮燈就是我的興趣愛好,平時沒事就扎個,就這樣做了一輩子。」
如今,已81歲的劉成德老人仍然眼不花,耳不聾,笑聲爽朗,有著一顆「老頑童」的心。劉成德平時喜歡遛鳥,沒事就擺弄擺弄泥塑、畫個花樣剪剪紙等,活得灑脫、逍遙自在。
老人心願——
向公眾免費培訓技藝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族藝術的瑰寶,一旦失傳,這項藝術可能就會永遠消失。
「在我四個孩子中,只有大兒子大體掌握了做宮燈的技藝,但也因為忙於生計,顧不上宮燈藝術的製作和傳承。我最大的心願,就是要把這項技藝能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永不失傳。」
為了把劉成德掌握的宮燈製作工藝傳承下去,嶧城區壇山街道非常重視,不僅積極為其申報了區級、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還在全市首創了非遺文化傳承園,在園區內開設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培訓班,由政府出資購買原材料、邀請傳承人親自授課,面向公眾免費開放。首期培訓班已於今年6月25日開班,聘請了劉成德老先生,免費對第一批以大學生村官為主體的13名學員,進行了嶧縣宮燈、嶧縣剪紙、泥塑等三項市級項目傳承培訓。
「老人非常認真,這麼熱的天,他都準時到,對技術毫無保留,傳授可以說做到了手把手。我們對劉老的這種精神,非常欽佩,所以我們一定會盡心盡力,全面學習和掌握好劉老傳授的各項技藝,並將它傳承下去。」來自牌坊社區的大學生村官蔣露瑩,對於自己能參加傳承班的學習機會,很是看重。
作為劉成德徒弟之一的費紅磊,在基本掌握劉成德嶧縣宮燈製作工藝的基礎上,打算把宮燈做成精品、收藏品,共世人欣賞、品味。
「我們開發的宮燈,完全恢復以前皇家的工藝,採用楸木、紅木等珍貴木材,榫卯結合,不用釘,不用膠,渾然一體。同時宮燈上雕龍刻鳳,裝裱有名家字畫,應該是一個藝術的結合體、集合體,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十幾位學員已基本掌握宮燈製作技術了,嶧縣宮燈不會失傳了。」劉成德難掩非遺工藝得以傳承的喜悅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