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亞東縣邊境小康村建設堅持規劃引領突出產業強村

2020-12-15 中國西藏網


圖為亞東縣帕裡鎮

  中國西藏網訊 亞東縣是西藏自治區著名的邊境縣之一,2017年,亞東縣順利通過國務院第三方評估驗收組的考核,成為西藏自治區首批脫貧摘帽縣之一。

  脫貧摘帽以後,亞東縣把「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率先實現小康」作為深化鄉村振興戰略和邊境小康村建設的重要內容,著力解決穩定脫貧和率先小康的問題。

  近年來,西藏亞東縣順利地打造了具有西藏特色亞東特點的邊境小城鎮,反覆的實踐證明,任何時候規劃先行。在此基礎上,亞東縣邊境小康村嚴格按照西藏自治區邊境小康村建設規劃和實施方案的要求,立足實際編制了《亞東縣邊境小康村建設規劃(2017-2030)》。

  此次規劃突出因地制宜與整齊劃一相結合。亞東縣南北地理差異巨大,房屋設計和使用習慣上略有差異,土地可利用率不同。在北部鄉鎮儘量考慮到農牧生活習慣,對每個房屋都預留50㎡-100㎡的院落,方便北部牧民曬草;在南部鄉鎮預留10-20㎡的農家庭院,方便林區居民養花種菜。在功能服務上統一建設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統一配備村委會、衛生室、文化活動室等公共服務設施。

  此次規劃著重傳統民居與現代工藝相結合。邊境小康村的民房採用裝配式鋼結構進行施工建設,既防寒保暖又提高了抗震設防等級。在房屋構造上充分考慮到牧民的傳統生活習慣,外觀廣泛應用傳統藏族房屋元素,內部結構上廚房、臥室、客廳、倉庫等一應俱全,既整齊美觀又簡潔方便。這種相互結合的模式還充分應用到規劃區內的所有公共服務設施中。

  據了解,亞東縣緊緊圍繞十大產業基地建設,重點打造五大產業,形成了突出一個特色、打造一個基地、壯大一個龍頭、帶動一片發展、富裕一方群眾的產業發展格局。亞東縣南北經濟發展差異大,農牧特色產業資源、旅遊資源、邊貿資源分布不均且各有側重。亞東縣根據村居區域特點、產業優勢進行分類,重點打造了十大產業基地,實現了鄉鄉有特色產業、村村有利益聯結、戶戶有增收門路的目標。

  
亞東鮭魚

  亞東縣突出產業基地示範引領作用,著重打造亞東鮭魚、帕裡犛牛等具有地域特點的農牧特色產業,建設產業基地,發揮示範帶頭作用。依託亞東鮭魚的自然生態資源,帶領農牧民群眾,參與鮭魚繁育、養殖,投資4680萬元新建1處鮭魚繁育基地和3處鮭魚養殖基地,直接受益群眾408戶;依託帕裡犛牛產業,整合農牧民手中閒散犛牛資源,大力發展犛牛育肥和集體飼養產業,延伸犛牛產品鏈條,綜合發展肉、奶、毛等製品為一體的綜合產業。

  
亞東帕裡犛牛

  亞東縣通過公司經營專業運作,採用「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2016年,亞東縣成立了第一家國有獨資公司-瑪曲公司,對全縣範圍內產業投資進行市場化運作。公司積極與各大商超、電商平臺合作,積極宣傳推廣產品,帕裡犛牛鮮肉已試駐各大商超平臺,讓內地的顧客可以品嘗到來自雪域高原的美食佳品。(中國西藏網 記者/趙二召)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西藏日喀則市亞東縣推進邊境小康村建設
    近年來,西藏日喀則市亞東縣堅持把邊境小康村建設作為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發展產業,真抓實幹,確保實現群眾安居樂業。目前,亞東縣啟動了包括古汝村在內的9個村(居)的邊境小康村建設,實施了以十大產業基地為主的農牧特色產業項目。
  • 吳英傑在日喀則市亞東縣調研
    帶著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親切關懷,8日下午,區黨委書記、西藏軍區黨委第一書記吳英傑在日喀則市亞東縣實地調研了邊境小康村建設情況,親切看望慰問各族群眾,他強調,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著眼大局
  • 「新時代·邊疆行—西藏篇」 西藏亞東養魚人貢布:規模化養殖亞東...
    養魚池內的亞東鮭魚(央廣記者普布次仁 攝)野生的亞東鮭魚屬西藏自治區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由於該魚種生存區域面積小,數量極少,即將到瀕臨滅絕的境地。為更好保護與開發利用亞東鮭魚資源及生態資源良性循環,亞東縣發展鮭魚產業並每年向亞東鮭魚棲息流域進行增殖放流,2020年投放魚苗3萬尾。
  • 亞東縣古汝村:神女峰下安居樂業奔小康
    古汝村是亞東縣推進邊境小康村建設的縮影。近年來,亞東縣大力推進邊境小康村建設,層層壓實責任,做好房屋建設、產業發展、基礎設施配套等工作,讓邊境群眾有房住、會發展、能致富。就在此時,他聽聞古汝村要建設邊境小康村的消息。對商機敏感的他知道機會來了,便提前辦齊了開砂場的所有手續。2015年,古汝村開始大規模建設基礎設施,對砂石的需求量大大增加。白瑪頓珠主動找到工程負責人,與他們溝通。通過砂石質量檢測,白瑪頓珠的砂石場產出的砂石完全符合要求,施工方便把建築所用的砂石料承包給了他。這一年,白瑪頓珠賺了40萬元,並吸納了村裡3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
  • 吳英傑:切實加快邊境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進一步增強邊境群眾...
    本報亞東12月10日電(記者 蔣翠蓮)帶著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親切關懷,8日下午,區黨委書記、西藏軍區黨委第一書記吳英傑在日喀則市亞東縣實地調研了邊境小康村建設情況,親切看望慰問各族群眾,他強調,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
  • ——上海海洋大學組團攻堅助推西藏亞東縣脫貧摘帽形成特色支柱產業
    2017年11月,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城關區、亞東縣、乃東區、巴宜區、卡若區五個貧困縣(區)率先實現脫貧摘帽,亞東是五個區縣唯一的一個脫貧摘帽縣。亞東縣委書記舒成坤表示,人口僅有1.3萬人的亞東縣能成功脫貧,以鮭魚為代表的產業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條魚帶動了南部三鄉鎮156戶442人脫貧。
  • 西藏亞東:邊境產業興 邊民喜脫貧
    海拔4360米的日喀則市亞東縣帕裡草原是西藏最肥沃的草場之一。當地農牧民草上掘金、水中尋寶,積極發展鮭魚、犛牛、藏雞等產業,走上了脫貧致富路。亞東鮭魚養殖基地魚池裡的鮭魚。新華社記者張汝鋒攝今年49歲的達瓦過去靠養牛和打零工為生,年收入約1萬元。今年初,他用家裡的6頭犛牛做股本,入股帕裡犛牛產業發展有限公司。
  • 吳英傑:把偉大祖國的邊疆建設好鞏固好 讓邊境地區人民生活越來越...
    他要求相關部門要以人民為中心,既要捨得為老百姓花錢,又要把錢用到刀刃上,花出最大效益,加大邊境地區交通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持續改善邊民生產生活條件;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開拓思路,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利用周邊有利的地形、氣候等條件,大力發展「飼草 畜牧 加工」一體化產業進程,確保邊民群眾搬得來,能就近就便融入產業發展,實現持續穩定增收致富。
  • ...西藏自治區推動邊境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綜述_《中國民族...
    他強調,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必須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堅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升發展質量,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強黨的組織和政權建設,確保國家安全和長治久安,確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確保生態環境良好,確保邊防鞏固和邊境安全,努力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
  • 中國邊境成立首個行政村,距離洞朗僅9公裡,令印度強烈不安
    據中國官方11月19日消息稱,在今年9月份,西藏地區亞東縣的牧民自願搬遷到龐達村,而龐達村是我國在洞朗地區成立的第一個行政村,距離洞朗僅有9公裡的路程。據中國官方機構於11月19日宣布,今年9月,西藏亞東縣的27戶,124名農牧民「自願」從現在居住的堆納鄉尚堆村搬遷到上述龐達村。尚堆村距龐達村直線距離近90公裡,官方稱這些村民開啟了「守邊固邊興邊」的新徵程。
  • 十一世班禪囑託亞東村民:把生活過好,守好邊境每一寸國土
    圖為十一世班禪與三崗村村民尼瑪頓珠一家親切交談 攝影:鄭朔近日,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佛教協會西藏分會會長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傑布一行走進亞東縣,深入農牧民群眾家中,關心生產生活、寄予熱切希望。
  • ...長房集團富湘建築公司:「雪域高原」寫忠誠 「老西藏精神」永流傳
    編者按:近年來,長房集團堅持把黨建工作品牌作為激發創新活力、促進轉型發展的強大動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攻堅克難,形成了黨建引領與業務發展同頻共振、齊頭共進的良好格局。各基層黨組織品牌創建成效顯著。紅網長沙站聯合長房集團推出《強黨建 促發展》系列報導,記者探訪長房集團旗下的黨支部,展現長沙國有企業——長房集團在黨建引領下的強大凝聚力。前往隆子縣小康村的道路。紅網時刻記者 彭超 長沙報導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氣,最寶貴的是精神。
  • 【高原生態村變遷記】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亞東縣三崗新村:綠色發展...
    陳林 楚武幹 攝  日前,經地方推薦和專家審核,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亞東縣三崗新村被農業農村部推介為2018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很難想像,7年前的廢墟,如今華麗轉身為最美鄉村。  近年來,三崗新村依託獨特的資源優勢,緊握髮展機遇,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重點瞄準亞東木耳、亞東鮭魚等優勢項目,精準發力、下足功夫,鮭魚養殖基地、木耳種植基地、旅遊休閒山莊……一批產業項目投產,這裡的百姓實現了安居樂業,開啟了全新的美好生活。
  • 志丹縣義正鄉寨子窪村新農村建設側記
    志丹縣義正鄉寨子窪村,以「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不斷開拓思路,突出科學發展觀。近幾年,在村支書樊海偉的帶領下,新農村建設成績斐然。  寨子窪行政村轄五個村民小組,三個川道隊,兩個山嶺隊,人口居住分散,南北相距八公裡。過去多年裡,缺電少水,交通不便,面貌落後。
  • 白瑪赤林在亞東縣視察災情:儘快解決災區突出問題 積極生產自救...
    白瑪赤林在亞東縣視察災情時要求儘快解決災區突出問題積極生產自救 重建美好家園亞東縣中學的操場上,整齊地排列著一頂頂藍色的救災帳篷,這是學生們的臨時宿舍。幾位高三學生正坐在帳篷前複習。白瑪赤林親切地對同學們說:「你們都是高三的學生了,這是人生的重要時期,叔叔阿姨們一定會為你們創造良好的條件,希望你們自強自立,好好學習,成人成才,將來把家鄉、把祖國建設得更好。」白瑪赤林隨後來到亞東縣藏醫院看望群眾和醫護人員。
  • 步履鏗鏘踏歌行_扶貧_中國西藏網
    5年來,山南市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完善基礎、產業立市、統籌城鄉、新區引領」經濟工作思路,奮力推進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呈現出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大局持續穩定、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生態環境保持良好的可喜局面。
  • 上海海洋大學組團攻堅助推西藏亞東縣脫貧摘帽
    人口僅有1.3萬人的亞東縣能成功脫貧,以鮭魚為代表的產業發揮了重要作用,「多虧了上海遊來『一條魚』。」亞東縣委書記舒成坤感慨萬分。  4年前,上海海洋大學和亞東縣籤署合作協議,著力加快亞東鮭魚產業化、規模化進程。同年4月底,王成輝領銜的科技服務團隊奔赴亞東,牽起了一段「滬藏情緣」。  科技服務團隊在亞東的出現,就像拿著一把金鑰匙,開啟了當地人民的致富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