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亞東縣帕裡鎮
中國西藏網訊 亞東縣是西藏自治區著名的邊境縣之一,2017年,亞東縣順利通過國務院第三方評估驗收組的考核,成為西藏自治區首批脫貧摘帽縣之一。
脫貧摘帽以後,亞東縣把「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率先實現小康」作為深化鄉村振興戰略和邊境小康村建設的重要內容,著力解決穩定脫貧和率先小康的問題。
近年來,西藏亞東縣順利地打造了具有西藏特色亞東特點的邊境小城鎮,反覆的實踐證明,任何時候規劃先行。在此基礎上,亞東縣邊境小康村嚴格按照西藏自治區邊境小康村建設規劃和實施方案的要求,立足實際編制了《亞東縣邊境小康村建設規劃(2017-2030)》。
此次規劃突出因地制宜與整齊劃一相結合。亞東縣南北地理差異巨大,房屋設計和使用習慣上略有差異,土地可利用率不同。在北部鄉鎮儘量考慮到農牧生活習慣,對每個房屋都預留50㎡-100㎡的院落,方便北部牧民曬草;在南部鄉鎮預留10-20㎡的農家庭院,方便林區居民養花種菜。在功能服務上統一建設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統一配備村委會、衛生室、文化活動室等公共服務設施。
此次規劃著重傳統民居與現代工藝相結合。邊境小康村的民房採用裝配式鋼結構進行施工建設,既防寒保暖又提高了抗震設防等級。在房屋構造上充分考慮到牧民的傳統生活習慣,外觀廣泛應用傳統藏族房屋元素,內部結構上廚房、臥室、客廳、倉庫等一應俱全,既整齊美觀又簡潔方便。這種相互結合的模式還充分應用到規劃區內的所有公共服務設施中。
據了解,亞東縣緊緊圍繞十大產業基地建設,重點打造五大產業,形成了突出一個特色、打造一個基地、壯大一個龍頭、帶動一片發展、富裕一方群眾的產業發展格局。亞東縣南北經濟發展差異大,農牧特色產業資源、旅遊資源、邊貿資源分布不均且各有側重。亞東縣根據村居區域特點、產業優勢進行分類,重點打造了十大產業基地,實現了鄉鄉有特色產業、村村有利益聯結、戶戶有增收門路的目標。
亞東鮭魚
亞東縣突出產業基地示範引領作用,著重打造亞東鮭魚、帕裡犛牛等具有地域特點的農牧特色產業,建設產業基地,發揮示範帶頭作用。依託亞東鮭魚的自然生態資源,帶領農牧民群眾,參與鮭魚繁育、養殖,投資4680萬元新建1處鮭魚繁育基地和3處鮭魚養殖基地,直接受益群眾408戶;依託帕裡犛牛產業,整合農牧民手中閒散犛牛資源,大力發展犛牛育肥和集體飼養產業,延伸犛牛產品鏈條,綜合發展肉、奶、毛等製品為一體的綜合產業。
亞東帕裡犛牛
亞東縣通過公司經營專業運作,採用「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2016年,亞東縣成立了第一家國有獨資公司-瑪曲公司,對全縣範圍內產業投資進行市場化運作。公司積極與各大商超、電商平臺合作,積極宣傳推廣產品,帕裡犛牛鮮肉已試駐各大商超平臺,讓內地的顧客可以品嘗到來自雪域高原的美食佳品。(中國西藏網 記者/趙二召)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