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和鄧艾的偷渡陰平相比,誰更具備優勢

2020-12-14 騰訊網

在三國演義中,魏延可以說是蜀國後期最閃亮的將星,也正是魏延一死,才有蜀國無大將,廖化當先鋒這一典故。

魏延,字文長。魏延早期在長沙跟隨韓玄,因為自己比較傲,被黃忠出手教訓,後來便一直以黃忠作為偶像,一直跟隨。

後來關羽帶著五百校刀手徵長沙,與黃忠打的難分高下,逼得黃忠射箭,關羽自知不敵,佩服其忠義便放他一馬。

落敗後的黃忠回去後遭韓玄猜忌,又因底下謀士蠱惑,想要殺了黃忠,這時便逼的魏延造反,解救黃忠,撲殺韓玄,舉城投奔劉備。

演義中的諸葛亮說魏延此人腦後有反骨,但又想留下魏延作為打西川的馬前卒。

便和劉備唱雙簧,假意要殺他,實際想讓他不敢有異心,一心一意為主公效力。

魏延的實力毋庸置疑,劉備帶領魏延龐統打西川,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劉備夷陵之戰兵敗後,魏延就穩穩的鎮守漢中,武力方面在蜀國後期堪稱第一。

後來跟隨諸葛亮北伐時,就曾提出子午谷奇謀,意圖拿下長安,與諸葛亮匯合於潼關,但被諸葛亮拒絕。

無獨有偶,鄧艾卻為何能成功偷渡陰平卻拿下了蜀國,逼得劉禪投降。

我們今天來討論下子魏延的午谷奇謀得以採用,與偷渡陰平相比,究竟誰更有優勢。

首先,長安是魏國的重要防禦中樞,城中必定有不少兵力駐紮。

以5千人馬想拿下,可以說非常難,大家都知道,想要攻下城池,兵力必數倍於它。

如果稍有僵持,魏國必派兵支援,沒有糧草的魏延則會陷入非常尷尬的局面。

正是因為這個任務危險性太大,魏延作為北伐的主先鋒,諸葛亮是萬萬捨不得讓他冒險的。

雖說魏延有時經常頂嘴,說諸葛亮壞話,但個人的辦事能力還是讓諸葛亮非常喜歡。

打西川,守漢中等等交代他做的事,都很出色的完成任務。

而鄧艾這邊呢,他是繞過了姜維重兵駐守的劍閣,一下子就兵臨成都牆下。

此時的蜀國兵力悉數部署在劍閣,成都只剩些老弱殘兵。

而且一個關鍵點是劉禪以為前線已然潰敗,考慮到要為蜀國留下一點血脈,於是只能舉國投降。

其次,民心所向也是非常重要的問題,蜀國多次舉洪荒之力北伐,資源早已空虛。

百姓們紛紛苦不堪言,蜀國內部可說是離心離德了,而劉禪投降,正好可以讓百姓休養生息。

而曹魏這邊呢,採取的是先安內再攘外的策略,百姓安居樂業。

再加上前線不斷迎來捷報,給了國內人民信心,故而蜀國的凝聚力已不如魏國。

最後,則是他們路線的不同,鄧艾是在本沒有路的荒山野嶺裡開出一條路來。

可以說鄧艾的隊伍是直接空降到蜀國臉上的,魏延的辦法是走近道。

只要大部隊一出現,魏國就能做好準備反打,魏延則岌岌可危,從這點來說,鄧艾比魏延更具備出奇兵的優勢。

今天的這節課就就上到這了,如果你有不同的看點,歡迎文章底部留言,我們下一期再見。

本文由作者歷史風聲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鄧艾偷渡陰平比魏延子午谷奇謀到底高明在哪裡?
    但鄧艾一心要立奇功,他吃定昏庸的劉禪一定不會在陰平駐軍,他覺得雖然很冒險,但值得一試,因為一旦偷襲得手,成都就在眼皮底下了。這誘惑,太大了。最後,他創造了奇蹟,立下了不世之功。鄧艾的「偷渡陰平」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就出奇制勝,兵行險招來說,這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堪稱三國史上的兩大奇謀。
  • 鄧艾既能偷渡陰平,為何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不見用?
    鄧艾偷渡陰平,乃是魏滅蜀漢之關鍵。那麼,同樣是兵行險招、奇謀偷襲,魏延的子午谷奇謀為何卻不見用呢?有人將之歸根於諸葛亮過于謹慎、穩重的行事作風。雖說「以正治國、以奇治軍」,兵法之道最重一個「奇」字。然而,奇招通常也是險招,並非奇招就能取得奇效。
  • 為何魏延子午谷奇謀很荒謬,而鄧艾偷渡陰平卻能成功?原因很簡單
    先來說鄧艾的偷渡陰平,先看三國志鄧艾傳的記載:冬十月,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裡,鑿山通道,造作橋閣。山高谷深,至為艱險,又糧運將匱,頻於危殆。艾以氈自裹,推轉而下。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先登至江由,蜀守將馬邈降。
  • 子午谷奇謀和陰平偷渡 諸葛亮聽魏延的會不會改變三國歷史?
    秦嶺地勢西高東低,子午谷圍在其中,子午道處處懸崖絕壁,棧道無數,其山勢之險峻可想而知。二、陰平。冬十月,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裡,鑿山通道,造作橋閣。山高谷深,至為艱險,又糧運將匱,頻於危殆。艾以氈自裹,推轉而下。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
  • 蕭武:鄧艾偷渡陰平成功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謀能否成功?
    子午谷道路非常艱難。所以魏延說的給他一萬精兵,他從子午谷直取長安,可以一舉拿下關中。這是一個看上去很美的計劃,但也等於是用這一萬精兵去冒險。實際上,就是把這支部隊置於死地,又希望能夠僥倖取勝。這需要兩個條件。
  • 鄧艾可以偷渡陰平滅亡蜀漢,諸葛亮為何不敢採用魏延子午谷奇謀
    下面我們要討論的是,鄧艾可以偷渡陰平滅亡蜀漢,諸葛亮為何不敢採用魏延子午谷奇謀? 魏延的打法和韓信比較相似,魏延喜歡用奇招,是個冒險主義者。
  • 同樣是偷襲,為何鄧艾偷渡陰平能成功,子午谷奇謀卻不敢實施?
    三國時期,諸葛亮率軍伐魏,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即率五千精兵奇襲長安,若成功則雍涼地區唾手可得。諸葛亮認為除非雍涼都督夏侯楙是草包一個,否則難以成功,因而拒絕了魏延的建議。後世某朝太祖的評價一針見血,也認為「此計太懸危」。
  • 鄧艾偷渡陰平與子午谷奇謀相比,兩者都是兵行險招,前者高明在哪
    蜀漢中後期,有兩個計謀屢屢被提及,一是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襲,二是鄧艾偷渡陰平。大家都知道,子午谷奇襲因諸葛亮反對而夭折,關於這條計策在執行時是否能成功,在後世引起了巨大的爭議。可有一點是肯定的,子午谷奇襲對於當時的蜀漢來說,不失為一條計策,可惜未被採納。然而,鄧艾偷渡陰平確實是成功了,它直接造成了蜀漢的滅亡。兩者相比都是兵行險招,勝負在轉瞬之間。於是,有人拿鄧艾的成功來貶低諸葛亮在軍事上的平庸,顯然這是不正確的。「偷渡陰平」和「子午谷奇襲」,兩者有著本質的差別。
  • 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諸葛亮棄而不用,子午谷奇謀可行嗎?
    -《魏略》子午谷奇謀的可行性奇謀隱蔽性奇謀最重要的就是隱蔽性,子午谷奇謀和偷渡陰平都是同一時期的事情,我們先對比一下兩者的隱蔽性有多高。首先曹魏和蜀漢交戰那麼多年,雙方互相滲透這件事是不可避免的,細作不可不防。
  • 魏延子午谷奇謀與鄧艾偷渡陰平的勝算對比
    喜歡三國的朋友都知道魏國鄧艾偷渡陰平小路滅亡蜀漢的經典偷襲戰例;同時有些朋友因為諸葛亮沒有採納可能起到相同作用的魏延翻秦嶺出子午的計劃感到惋惜。 其實比較一下兩者會發現,魏延的計劃即使實施了,成功的機率也幾乎為零。 先看一下為什麼鄧艾可以成功。
  • 鄧艾陰平小道偷襲,魏延子午谷奇謀,是真的很相似嗎?
    鄧艾陰平小道偷襲,魏延子午谷奇謀,是真的很相似嗎?原創 |小聶說動物 ,圖片 | 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拋卻孔明為人、做事過于謹慎這樣的主觀因素不提。魏延鄧艾偷渡陰平帶了至少三萬人,魏延想帶五千精兵過子午谷,偷渡陰平成都當時沒有一線戰將,而北伐時魏國曹真,司馬懿什麼的就算長安被奪走,帶兵五萬也足夠在諸葛亮支援過來之前在奪回魏延五千人頂多在加上一群人心惶惶
  • 鄧艾偷渡陰平,與子午谷詭異計謀相提並論,前者高明在哪
    一個是魏延提出的奇襲子午谷,一個是鄧艾偷渡陰平。眾所周知,奇襲子午谷因諸葛亮的反對而流產。這一計劃能否順利實施,在後世引起了很大爭議。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子午谷奇襲是當時蜀漢的一個伎倆,可惜沒有被採納。但鄧艾偷渡陰平果然得手,直接造成了蜀漢的滅亡。兩者相比,都是軍人的險招,勝負在一瞬間。當然,戰場上的戰鬥機變化很快。
  • 魏延子午谷奇謀沒被採納,鄧艾陰平偷襲成功,所以蜀漢滅亡了
    為此,羅老先生開始把精力從魏蜀吳三國轉移到諸葛亮六次北伐、姜維九次北伐上,且繪聲繪色地描述每次北伐的鬥智鬥勇的過程,讓我們看到了諸葛亮和姜維的智謀以及對蜀漢的忠誠。描述上也是偏向蜀漢正統,極盡所能地褒蜀漢而貶曹魏,即便諸葛亮打了敗仗,有時也讓人感到失敗不是無能而是天意,簡直雖敗猶榮。
  • 別再吹子午谷奇謀,看看鄧艾的偷渡陰平,你就知道魏延有多蠢了!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鄧艾和魏延的預期目標鄧艾:【劍閣之守必還赴涪,則會方軌而進;劍閣之軍不還,則應涪之兵寡矣。軍志有之曰:'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虛,破之必矣。"】鄧艾的目標是自己率軍走陰平繞到姜維後方,這樣姜維得知此事必然會回軍,那樣鍾會大軍就能突破劍閣了。
  • 鄧艾能夠偷渡陰平成功,只靠他自身的本事?有兩點原因特別重要!
    魏軍西路指揮官鄧艾在攻佔沓中後,向鍾會建議從陰平偷越,直逼涪城,劍閣守敵必定回救涪城,大軍即可乘勢前進;如果劍閣守敵不撤,涪城空虛,定能攻下。鍾會接受這一建議,令鄧艾實施。陰平與劍閣相隔百餘裡,是氐羌民族居住區,崇山峻岭,很難行走,蜀軍也沒有設防。鄧艾從沓中出發,通過了陰平小道,直撲涪城。涪城守將馬邈不戰而降,魏軍從而迅速攻下涪城和綿竹,等魏軍逼近成都,劉禪投降,蜀漢亡。
  • 魏延出子午谷襲長安,戰略思想是正確的,只是風險太大
    魏延的目的不是說一定要攻克長安,本人覺得魏延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讓諸葛亮在正面戰場快速取得優勢。有很多人對子午谷奇謀的可行性大加批判,其實仔細想想會覺得他們的理由很牽強。任何軍事行動都是有風險的,再偉大的軍事家也沒辦法保證所有細節萬無一失,影響戰爭因素有很多。
  • 《虎嘯龍吟》提出子午谷奇謀的魏延之死的真相是什麼?
    而《三國演義》的說法,魏延頭後生有反骨,諸葛亮預料自己死後魏延必反,所以諸葛亮在五丈原瀕死之時,就提前安排好了魏延的滅亡之路,魏延因造反而死的說法因為《三國演義》而深入人心。然而,歷史上魏延之死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呢?
  • 鄧艾偷渡陰平成功覆滅蜀國,是運氣使然還是歷史的必然?
    陰平石碑是作者羅貫中對諸葛亮的高度神化,使演義更具有戲劇效果。正史中並無諸葛亮在陰平留言的記載,但是,鄧艾滅蜀卻是不爭的事實。同樣是出奇兵,為什麼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謀就被諸葛亮扼殺在搖籃中,而鄧艾的偷渡陰平卻異常順利呢? 自古成大事,無疑具備三種要素: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 從子午谷奇謀看司馬懿諸葛亮軍事水平:誰指揮魏延,能攻取長安?
    魏延和馬謖的軍事水平誰高誰低,那是不言而喻的,咱們要聊的,是從子午谷奇謀看司馬懿諸葛亮軍事水平:誰指揮魏延,能攻取長安?在戰前軍情通報會上,司馬懿對諸葛亮有一番評價,雖然不知道魏延曾經向諸葛亮獻上子午谷奇謀,但是司馬懿還是想到了子午谷這條戰略要道,所以他對張郃說:「諸葛亮平生謹慎,未敢造次行事。若是吾用兵,先從子午谷逕取長安,早得多時矣。」
  • 諸葛亮首次北伐,為啥不接受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有一個話題在三國迷圈中一直被討論,就是魏延的「子午谷奇謀」。為啥當初諸葛亮會不採納這個十分冒險可是又不失為奇計之謀呢?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計謀的可行性分析,比如魏延的子午谷奇謀真的會成功嗎?或者鄧艾偷渡陰平能夠成功,魏延的子午谷奇謀為什麼僅僅只是一種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