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6月4日,張作霖乘坐火車返回奉天,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炸彈炸中,身受重傷,隨後去世,享年53歲,一代梟雄就此隕落。
張作霖的去世,同時也給很多人帶來了不解:明明齊恩銘已經發電報提醒張作霖,日本人在皇姑屯一帶幹工事,不許人通行,讓給他小心為妙,為何張作霖還是義無反顧的坐上了那趟「死亡列車」?
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張作霖非走不可。
當時張作霖靠著與日本人巧妙的周旋,沒少空手套日本關東軍這個白狼,尤其是與犬養毅處得不錯,所以那些少壯派的士官們也不敢拿他怎麼樣。
後來張作霖日益壯大,還成了北洋政府的陸海軍大元帥。而此時日本人已經意識到張作霖是在戲耍他們,絲毫都沒有兌現諾言的樣子,於是想要武力攻佔東北,但是日本仔細一想又怕打不過,於是這件事又被撂下了。
但好巧不巧,咱們家裡打的正熱鬧,北伐軍氣勢洶湧,奉軍節節退敗,這邊張作霖不退守東北可能被北伐軍抓住,那邊齊恩銘又說日本人在搞小動作。
張作霖進退兩難,前有狼後有虎,最終只能選擇相信被他糊弄那麼多次的關東軍不會對他下狠手,畢竟如果張作霖沒了的話,日本當時與他互相許諾的口頭協議,就更無法兌現了,所以說當時的張作霖就是欠錢的大爺,有恃無恐。
誰成想,這次張作霖大意了,少壯派的人竟會猖狂到對他下死手。
奉天是必須要回的,但回的方式有很多種:汽車、火車、飛機。為啥張作霖汽車、飛機都不選,偏偏要選日本人已經在搞小動作的火車回去呢?
首先,這個汽車最不安全,如果日本人一心想除掉張作霖,那坐在車中的他就成為獨立目標,不管是走深山老林還是走康莊大道,他都是個活靶子。再說,咱也沒有人印度的本領,一個車生擠硬擠也就能裝5個人,怎麼保護被日本人死盯的大帥?
張作霖當時也不是年輕小夥了,舟車勞頓必然耗費心神,身體也吃不消。
所以汽車並不是個好選擇。
其次是飛機,當時的飛機安全係數不能說低,但也不高,想想徐志摩想想戴笠,在想想我們的四位開國元勳,都是在飛機失事中去世。
而且對於一個沒坐過飛機的人來說,離開地面是一種需要克服的恐懼。
飛機也不是個合適之選。
最後就剩下火車了。
張作霖乘坐的那節車廂還大有來頭,是當年慈禧的花車,不經舒適還十分嚴密,防彈能力超強。
為了以防萬一,張作霖還做了多層準備,首先就是迷惑日本人做假動作,連續兩天佯裝出發,最後在第三天被張學良護送上火車。
鐵路旁也是三步一哨五步一崗,護衛線可謂也是一場相當壯觀的景色。
下午四點,張作霖收到前車安全抵達的消息,終於把自己懸著的心放了下來,還與山海關上車的黑龍江總督吳俊升談笑風生,打牌聊天不亦樂乎。第二天早上火車到達皇姑屯,大帥府近在咫尺,所有人都認為這次危機躲過去了。
但,越是風平浪靜越是暗藏殺機,奉天無數政商大佬在火車站等著迎接張作霖,卻永遠也沒有等到。
列車在經過京奉與南滿鐵路交叉口的三洞橋時,被炸彈襲擊,張作霖的專列被炸飛,六夫人與吳俊升當場死亡,張作霖身受重傷被齊恩銘帶回大帥府,因喉嚨處創口嚴重,幾個小時候不治身亡。
張作霖晃了日本人三次,卻依舊難逃一死,為何日本消息如此精準?而必經的日本戒嚴路段皇姑屯與老道口從未排查過,為何就敢貿然經過?
這次意外好像一切都是必然的,北伐軍的激進,日本人的野心,都在逼迫著他做選擇,拿命做賭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