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四小龍50年沉浮錄:未來何去何從

2020-11-20 騰訊網

「亞洲四小龍」(The Four Asian Dragons)是我們很熟悉的一個詞,他是指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期間,亞洲的西太平洋地區發展比較快的四個經濟體(由北向南依次為韓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新加坡).

亞洲四小龍,都位於「儒家文化圈」當中,有很多和儒家思想類似的東西,比如勤勞節儉,務實肯幹,重視教育等。

我們知道,儒家文化還是一種講究服從和講究秩序的文化,所以這些地區的社會普遍比較穩定,沒有出現過較大的社會動蕩,這就為經濟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也有利於吸引外資的進駐。

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之前,亞洲四小龍一直是以農業和小型輕工業作為主導的.在1970到1990年代,藉助一些發達國家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機會,加上本土優質廉價的勞動力優勢,施行一種出口導向型戰略.

把發展經濟的重點放在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從而吸引了大批外國的資金和技術,使得本地區經濟在短時間內迅速騰飛,最終成為繼日本之後的發達地區。

本文按照「亞洲四小龍」由北向南的順序,分別對以上四個國家和地區近50年的發展狀況做一個立體臨摹,並對他們未來發展情況從做一點純個人的概括和排名。

勵精圖治的韓國

韓國歷史上曾是我國的藩屬國之一,在上世紀50年代還是一個窮國,經歷了二戰和韓戰以後,韓國當時的經濟發展基礎幾乎是零,40%以上的人口處於失業狀態。

韓國是一個民族自尊心很強的國家,他能一躍成為發達國家,都離不開韓國人這種堅忍不拔的氣質和團結奮進的民族精神。韓國人奮發圖強,一舉進入世界發達國家之列。另外,韓國經濟的騰飛也得利於良好的外部經濟條件。

美國一直比較重視與韓國的關係(目的在於使韓國成為自己在亞洲的戰略合作夥伴),很多科技成果都轉讓給了韓國,這些東西為韓國的經濟發展尤其是電子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比如著名的三星品牌就是在這個時期發展壯大的。

60年代後期,韓國政府實行了出口主導型開發經濟戰略,創建了大量國有企業,並造就了現代,三星、LG等世界著名跨國集團。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韓國又通過加大發展IT產業,使韓國成為科技上的強國。

目前,韓國的鋼鐵生產世界第六。汽車生產世界第五,紡織業世界第四,輪胎製造業世界第三,造船業居世界第二。18年韓國GDP總額世界排名達到了第12位,人均收入超過3萬美元。不過,由於其國土面積太小,始終有發展上的瓶頸制約。

韓國領土面積10萬多平方公裡,跟我國的江蘇省差不多大,2018年江蘇省GDP已達到1.37萬億美元了,相信達到甚至超越韓國的時間為期不遠。

韓國人口老齡化十分嚴重,人口又過於集中。和美國的關係撲朔迷離,韓國的產業和中國重疊的部分越來越大,和體量巨大的中國的競爭也會也會越來越激烈,從長遠來看都有很大的弊端,個人很不看好。

個人預測,韓國在未來亞洲四小龍的發展過程中會不如新加坡和中國香港。

高開低走的中國臺灣

首先糾正一個誤區,臺灣能發展成為四小龍之一,很多人可能會說那是因為委員長敗退臺灣的時候把大陸的黃金都拿走了的緣故。其實運抵臺灣的黃金很少,甚至很多不是純金,那只是政府為安撫民心所做的行動。

當年委員長帶去的黃金,只有三百餘萬兩,而且最終運到臺灣的黃金也不到大陸黃金總量的百分之一。並且這些黃金成色普遍不足,根本達不到那種99%的可用標準。1950年,大陸當時並不發達的廣東一省即收兌黃金7455萬兩,由此可見運抵臺灣的黃金之少。

臺灣成為亞洲四小龍,和以下措施的施行是有很大關係的。進行土地方面的改革,使農民獲得了土地,農民經濟獨立並有餘力受教育。而土地方面的改革,也成為臺灣農業現代化和工業發展的基礎。

在1968年,當時整體經濟還很落後的情況下,委員長決定將國民義務教育延長到9年,當時全世界實施九年以上義務教育的國家不到十個,所以遭到一部分人反對,政府力排眾議,推行此政策,高達80%的臺灣人民因此受益,為臺灣未來發展奠定了人才基礎。

蔣經國主政期間推動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鋼鐵造船等工業的發展。大興土木的結果是使失業率下降,而且培養了很多應用型和管理型的人才。內需拉動國內外的大量投資,也為臺灣工業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七十年代臺灣就開始謀求產業升級轉型。80年代後期,在當時的工業研究院院長張忠謀(也就是後來臺積電的董事長)的提議下,臺灣開始進軍晶片製造業。

張忠謀

長達二十年的不懈努力,臺灣本土的晶片製造企業達到了世界級的水平,以臺積電(TSMC)為代表的臺灣企業成為全球IT製造的龍頭。

臺灣18年實現生產總值5894億美元,人均GDP達到了2.5萬美元。按省份排名的話,臺灣GDP總量約為3.9萬億元人民幣,全國排名第8位。臺灣曾經是亞洲四小龍裡面表現最為優異的經濟體,但如今,臺灣卻失去了昔日的活力,經濟持續衰退,曾經引以為傲的電子產業發展前景不容樂觀。

個人預測中國臺灣在亞洲四小龍的未來發展中會是最差的一個。因為臺灣的問題太多了。政治問題,安全問題,人口老齡化問題,產業萎縮問題。

撥雲見日的中國香港

解放戰爭末期,大陸的很多資本和技術人員怕戰亂沒有選擇去臺灣,而是選擇進入了背靠大陸的香港。

新中國成立以後,當時大陸和西方國家相互封鎖,沒有直接的貿易往來,但是大陸和西方都和香港保持了密切的貿易往來,這也使得香港的中轉貿易繁榮了三四十年。 同為亞洲四小龍的香港與新加坡,兩者有很多的相似性。

比如都被英國殖民統治過,歷史背景和人口結構也比較相近,經濟活動也是以轉口貿易為主,因此兩者經常被用來比較。然而,作為曾經亞洲四小龍之首的香港,如今的發展情勢卻不容樂觀,和新加坡比起來,各種數據都明顯處於下風。

香港18年生產總值為3630億美元,位居亞洲四小龍第三位。18年香港GDP為2.4萬億元。同年深圳市的GDP總量為2.42萬億元。香港被深圳正式趕超。如果按省份排名,香港GDP總量排名全國第18位,在陝西和江西之間。

個人預測,中國香港在亞洲四小龍的未來發展中會成為僅次於新加坡的水平。畢竟是中國的馬甲,靠著轉口貿易還是可以的。有內地的大力支持,也不會讓香港太衰退的。

所以他應該比新加坡略差,但會比韓國和臺灣好。人口也有內地人支援,基本不存在老齡化問題。

得天獨厚的新加坡

新加坡的地理位置是十分優越的。他的北邊與馬來西亞為鄰,中間隔著一個柔佛海峽;南邊與印度尼西亞為鄰,中間隔著一個新加波海峽。同時,它緊鄰的馬六甲海峽,連接著印度洋太平洋這兩大洋。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讓新加坡成為了國際貿易的中轉區和不可或缺的運輸中心。許多國家的貿易都會經過新加坡,或者由新加坡代為轉運,慢慢地這就成為新加坡經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新加坡領土面積是700方公裡多一點,基本只相當於我國的一個三峽水庫的表面積。雖然新加坡的國土不大,人口也不多,但是,他們國家極重視人才的培養。

除了對國內教育的重視和以外,新加坡還面向全球高薪聘請各類精英人才。這種開放的眼光和格局,讓新加坡這樣的小國家迅速成為四小龍之一,因為他們的經濟發展中,有源源不斷的人才作為原動力。

由於對外貿的依存度過高,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新加坡經濟出現最為嚴重的經濟衰退。新加坡政府及時改變政策,在產業結構調整和外部經濟聯繫等方面做出很多有成效的改革措施。如今,新加坡經濟穩健增長。

馬六甲海峽

新加坡的GDP總量為亞洲四小龍的末位,但是經濟增長速度和人均GDP(18年新加坡人均GDP為6.4萬美元,)是亞洲四小龍裡面最高的

個人預測,新加坡在亞洲四小龍的未來發展中必屬於領跑者。原因在新加坡的政局穩定,主體民族有大陸作為補充,人口勞動力不成問題,地處東南亞,體量最小,外交相對獨立,可以背靠東協做東南亞的金融中心,各方面最強。

相關焦點

  • 亞洲四小虎未來20年的GDP總值能超過亞洲四小龍嗎?為什麼?
    ,5年之內即使亞洲四小龍沒有任何增長他們也追不上。 如果再考慮到亞洲四小龍經濟還在穩步增長,而亞洲四小虎經濟增長未來又比較乏力的現狀,個人認為20年之內亞洲四小虎除了人口比亞洲四小龍多的更多之外,經濟上很難會追上亞洲四小龍。 理由: 首先亞洲四小龍這些年經濟還在穩步增長。而這種增長帶來的優勢,其中人口最多的韓國無疑是最為關鍵的。
  • 臺灣,還有臉說是「亞洲四小龍」嗎?
    原標題:臺灣,還有臉說是「亞洲四小龍」嗎?   臺灣已不再是「亞洲四小龍」  臺灣「國發會主委」管中閔19日接受廣播電臺專訪時表示,早就沒有「亞洲四小龍」,這是過去的說法,不適合再強調。他說,臺灣不應該再停留在過去的光榮,要努力追上世界潮流,「臺灣要自己看見面臨的困境」。
  • 「亞洲四小龍」早就沒了?
    臺灣「國家發展委員會」管中閔「主委」日前一席「亞洲四小龍早就沒了」的講話,引發島內媒體的重視與熱議。反對派興高採烈藉此話駁斥馬英九宣稱臺灣前5年經濟成長率為「四小龍第二」的說法;支持者則援引管中閔原意,爭取民眾支持市場開放、解除管制來加速成長。臺灣《經濟日報》21日社論說:然而,到底還有沒有「亞洲四小龍」?
  • 亞洲四小龍是香港、臺灣、新加坡和韓國,那中國四小龍?原來是這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一個有關於亞洲四小龍的稱呼,這是指的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全世界經濟都處於一個相對落後的大環境下,亞洲範圍內由四個不同的地方組成的一個有關於對外出口貿易合作的關係。而亞洲四小龍就是指的中國的香港和臺灣,還有新加坡以及韓國這四個地方,經過這麼多年來的發展這四個地方已經成為了亞洲範圍內最發達的地帶。那麼相對之下中國的四小龍又會是哪一些城市呢?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
  • 2019年亞洲四小龍:中國臺灣、香港以及韓國、新加坡的GDP對比
    不止一次見過有網友在疑惑,為什麼亞洲四小龍中沒有日本。原因就是從20世紀50年末開始,日本經濟發展迅速,再次成為亞洲的主要經濟強國。到了70年代,韓國、新加坡、中國臺灣和香港推行出口導向型戰略,大力引入資本。
  • 亞洲四小龍是哪四個國家或地區
    亞洲四小龍是哪四個國家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亞洲四小龍這個詞」呢?亞洲四小龍指的是亞洲四個國家或地區,分別是中國臺灣、中國香港、韓國和新加坡。為什麼要叫「亞洲四小龍」呢?因為這四個國家或地區在上個世紀60年代,通過推行一系列經濟政策,一躍成為亞洲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
  • 為什麼再無第二個「亞洲四小龍」?
    」亞洲四小龍「是一個久違的稱呼,它指的是上世紀70至90年代的新加坡,韓國,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如今這些地區都已經躋身發達經濟體,是亞洲為數不多的富裕地區。從70年代至今,已經整整過去半個世紀,此後再也沒有國家能達到它們曾經的高度,即在短短的二十年時間,通過幾代人的努力,持續的經濟高速增長,發展成為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經濟奇蹟。不過四小龍之後,亞洲再也沒有出現一個像」亞洲四小龍「這樣的經濟體。
  • 知道亞洲四小龍不算啥,新能源界的「四小龍」,你知道嗎?
    #威馬汽車#眾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許多國家和地區經濟經過高速發展,亞洲四小龍也應運而生亞洲四小龍,很多人都知道,小編也就不再這裡多加贅述了。不過,新能源界的「四小龍」可能大多數人都不曾知曉。它們也是到現在才被不少網友稱之為「四小龍」,分別是蔚來、理想、威馬和小鵬汽車。近年來,新能源汽車領域中湧現出一批造車新勢力,在產品、交付、融資、市場等重重考驗下,有人遺憾離場,也有人熠熠生輝。
  • 臺灣當年是「亞洲四小龍」之首?
    反駁韓國瑜臺灣曾是「亞洲四小龍」之首的說法,加拿大約克大學行政學系助理教授沈榮欽:別說過去二十年了,回溯自1960年開始,臺灣從來未曾是四小龍之首。高雄市長韓國瑜日前在參加一場產業論壇中提到,臺灣曾經是「亞洲四小龍」之首,如今卻沒有任何進步,「整整鬼混了20多年」。但對於臺灣是否曾經是「亞洲四小龍」之首,加拿大約克大學行政學系助理教授沈榮欽提出了自己不一樣的看法。
  • 亞洲「四小虎」能否接棒「四小龍」,如今發展都怎麼樣了?
    亞洲四小龍(The Four Asian Dragons) 要說上世紀最耀眼的經濟明星,非「亞洲四小龍」莫屬了。 2019年亞洲「四小龍」和「四小虎」數據對比 數據對比亞洲「四小虎」與「四小龍」的差距
  • 蔡英文很敢講,臺灣經濟居「亞洲四小龍」第一!
    導讀:日前,民進黨當局又給出了一大「喜訊」,臺灣第三季度的經濟增長率位居「亞洲四小龍」第一位。然而,對於蔡英文的興致勃勃,島內很多網友卻潑了一盆冷水。所謂「亞洲四小龍」是20年前的說法,難道民進黨還活在過去嗎?
  • 亞洲四小龍路在何方?
    1980年代初,臺灣、韓國、香港、新加坡保持每年約10%的經濟增長率,震驚世界,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一時東亞模式、儒家資本主義為世界矚目,成為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效仿的楷模。  近代東亞經濟的發展,是以上海為中心,逐漸向周邊地區波及。1920年,上海已經成為繼倫敦、巴黎、紐約之後世界第四大城市,日本人、朝鮮人、臺灣人、香港人、東南亞民眾紛紛來到上海,尋求發展機會。
  • 「亞洲四小龍」又多了一個 變身「五小龍 」- MBA中國網
    【MBA中國網訊】「亞洲四小龍」是指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亞洲的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新加坡和韓國推行出口導向型戰略,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加工產業,在短時間內實現了經濟的騰飛,一躍成為全亞洲發達富裕的地區。
  • 曾經「亞洲四小龍」之一的臺灣,為何不再輝煌?未來還需內陸支持
    來源:青峰財經臺灣的輝煌是在上個世紀60——90年代,這30年,是臺灣經濟騰飛的30年。自上世紀60年代起,臺灣推行出口導向型工業化戰略,這一戰略的實施,讓臺灣地區社會和經濟發展突飛猛進,締造了舉世矚目的臺灣經濟奇蹟,被列入「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臺灣於90年代躋身發達經濟體的行列,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發達,像半導體、IT、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在全球領先,這些領域的「臺灣製造」是世界名牌產品。
  • 「亞洲四小龍」現在又多了一個 即將開始變身「五小龍」
    核心提示:「亞洲四小龍」是指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亞洲的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新加坡和韓國推行出口導向型戰略,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加工產業,在短時間內實現了經濟的騰飛,一躍成為全亞洲發達富裕的地區
  • 如何評價曾經的亞洲四小龍?其中誰的經濟實力最強?
    「亞洲四小龍」是指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亞洲的韓國、新加坡、我國臺灣地區、我國香港地區,這四個國家和地區推行出口導向型戰略,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在很短的時間內實現經濟騰飛,一躍成為亞洲富裕發達的地區。
  • 2019年亞洲四小龍各項數據對比,臺灣大部分數據列末尾
    亞洲四小龍「亞洲四小龍」是指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亞洲的中國香港特區、中國臺灣省、新加坡和韓國推行出口導向型戰略,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加工產業,在短時間內實現了經濟的騰飛,一躍成為全亞洲發達富裕的地區。
  • 「亞洲四小龍」落寞?中國大陸已經崛起,現在亞洲誰最強?
    可能大家也都能發現,這些年關於亞洲四小龍的消息已經越來越少,甚至連這個稱呼都很少能聽到了,以致於很多人都不知道亞洲四小龍到底是哪四小龍。這裡先來普及一下,亞洲四小龍是上世紀60—90年代亞洲幾個經濟發展迅速的國家和地區,主要包括韓國、新加坡和我國的臺灣及香港地區。
  • 2014年「東協五國」GDP總和有望超過「亞洲四小龍」
    原題:東南亞經濟增長勢頭強勁 2014年「東協五國」GDP總和有望超過「亞洲四小龍」 核心閱讀 東南亞主要經濟體近日接連公布數據表明,這一地區的經濟保持了強勁增長的勢頭。分析認為,由於政策調整帶動內需增加、中國經濟向好的外溢效應和美國經濟回暖等因素的影響,東南亞和中國、印度等亞洲新興經濟體未來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將更加突出。
  • 儒家文化與亞洲四小龍經濟
    國際學術界對亞洲四小龍的崛起作了大量研究。雖然學術界對促進亞洲四小龍騰飛的原因仍未完全達成共識,但有一個觀點卻是基本一致的,即儒家文化是亞洲四小龍乃至整個東亞經濟崛起的精神支柱。一些專家甚至預測:21世紀將是儒家文化圈的世紀。  韓國經濟崛起的原動力是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致富經國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