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四小龍「是一個久違的稱呼,它指的是上世紀70至90年代的新加坡,韓國,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如今這些地區都已經躋身發達經濟體,是亞洲為數不多的富裕地區。從70年代至今,已經整整過去半個世紀,此後再也沒有國家能達到它們曾經的高度,即在短短的二十年時間,通過幾代人的努力,持續的經濟高速增長,發展成為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經濟奇蹟。不過四小龍之後,亞洲再也沒有出現一個像」亞洲四小龍「這樣的經濟體。
工業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於大多數西方國家來說,這一過程持續了將近一百年時間,而韓國,新加坡,中國臺灣和香港在短短的二,三十年時間,就完成了這一歷史進程。根據統計數據,上世紀60至80年代,」四小龍「的平均經濟增長速度達到了9%,香港地區最早以玩具,成衣等加工貿易起家,很短時間內就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其後隨著勞動密集型產業向珠三角一帶轉移,香港逐漸發展出前店後廠的運營模式,確立了香港國際貿易,金融中心的地位。
韓國則優先發展重化工業,以大型企業集團為先導,重點投資鋼鐵,石化,汽車等產業,建立起完整的工業體系,1976年,浦項鋼鐵廠建立,成為韓國重化工業的象徵,三星,LG,現代等成為世界級知名品牌,韓國的鋼鐵,輪胎,汽車,造船等產業位居世界前列,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漢江奇蹟「。新加坡和臺灣同樣推行出口導向戰略,大力吸引外資,取得了較快的經濟增長。
香港地區,新加坡,韓國和臺灣地區在很短時間內先後成為發達經濟體,而在此後,亞洲卻再也沒有出現類似的經濟奇蹟。曾經也有過」亞洲四小虎「的說法,指的是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一度被認為是最有希望接替」亞洲四小龍「的國家。從這些國家歷年的經濟增長速度來看,這些國家地區曾經非常有希望,不過最終都沒有下文。
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印尼都是東南亞國家,也都是東協成員國之一。根據2019年的數據,馬來西亞的人均GDP為1.14萬美元,泰國為7800美元,印尼為4135美元,菲律賓為3485美元,距離初等發達國家人均2萬美元標準都有較大的差距。上世紀90年代,這些國家保持了較快的經濟增長速度,像馬來西亞在90年代前半期,GDP增長速度一直維持在9%上下,大有趕超四小龍之勢,因此有了」亞洲四小虎「的稱呼。
從經濟發展模式來看,東南亞四國與亞洲四小龍都以外向型經濟為主導,大力吸引外資,發展出口加工貿易,參與國際分工。像泰國吸引了日本及歐洲汽車企業建立工廠,逐漸發展成東南亞汽車製造中心,2005年泰國汽車產量首次突破100萬輛,其中出口量達44萬輛(數據引自《泰國汽車製造業》)。
馬來西亞的主導產業為電子製造和半導體,在電子組裝產業,包括松下,索尼之內的數千家日本企業在此設立生產基地,馬來西亞也因此成為日企全球最重要的生產據點之一。在半導體領域,聚集在這裡的有英特爾,英飛凌,AMD等50多家國際知名晶片企業,在馬來西亞檳城等地已經建立起完整的晶片產業鏈,發展成為著名的半導體產業中心。
儘管90年代,東南亞四國發展前景不錯,不過卻最終沒有成為四小龍那樣的國家,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本土企業的成長性。從韓國,臺灣地區的經驗來看,本土企業一直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韓國用國家政策推動,在每一個行業扶持一,兩家大型企業集團,形成競爭優勢,參與國際競爭,像電子領域有三星,LG;煉油化工領域有SK集團和LG;半導體領域有三星和海力士,汽車製造方面有現代和起亞(後來合併),雙龍等,造船領域有現代重工,大宇造船。
臺灣地區則採用了另一種模式。臺灣缺少大集團發展的土壤,某種程度上為中小企業的成長創造了空間。工研院是一家半官方的研究機構,同時也是初創企業的孵化器。經工研院孵化的企業包括臺灣第一家半導體公司聯電,晶圓代工巨頭臺積電等,而聯電又先後分離出聯發科,聯詠等著名晶片公司。多年以後,這些初創企業有的已經成長為行業巨子。
相比之下,泰國汽車工業雖然發達,不過卻沒有形成韓國現代集團那樣的大型汽車製造商,馬來西亞是重要的國際半導體產業基地,不過就缺少臺積電,聯發科那樣的領軍企業。同樣在世界500強企業數量方面,根據《財富》500強的數據,韓國和臺灣地區都有不少企業上榜,而馬來西亞,泰國各自僅有一家企業,分別是馬石油和泰國石油,而這兩家企業都是各自的國家石油公司。
當然東南亞四國經歷了亞洲金融危機,對各國經濟的衝擊都比較大。進入本世紀,這些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放緩,距離亞洲四小龍也越來越遠。除了東南亞四國,中國,印度經濟增長令人矚目,不過,以這兩國的經濟體量,顯然不會成為」四小龍「這樣國家。
最近幾年,有一個國家逐漸引起關注,這個國家就是越南。從經濟增長速度來看,越南已經連續兩年超過7%。就吸引的外資總額來看,2019年越南吸引的外資超過380億美元(《越通社》數據)。此外,越南本土企業成長迅速,Vin Group等一批本土企業相繼進軍智慧型手機,汽車製造等領域,在經濟增長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影響。不過鑑於越南起步比較低,人均GDP僅為三千美元左右,能否成為亞洲下一個小龍還言之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