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付費的崛起讓讀書變現,成為一個新的行業,在這個行業裡最為突出的就是樊登讀書會創始人樊登,得到APP創始人羅永浩 ,他們的先知先覺已經在這個行業裡獲得了極大的成就,網際網路時代衍生出一批新行業,職業讀書人,職業讀書人每年收人在百萬左右。
時代變化太快了,知識每天每秒都在發生迭代,很多人已經沒有時間花費幾個小時幾天的來閱讀一本書,自然就衍生出一些講書人,通過一個小時的書籍解讀,讓聽書者快速的去了解和掌握一本書。
目前不斷湧出一批職業讀書人 ,秋葉大叔、李叫獸、彭小六、帥小冰職業讀書人,他們把看過的書寫成書評,拆書稿,講書稿或者是講書人等讀書產品,銷售給各個讀書平臺,年收入百萬已經不在話下。
讀書變現的門檻是非常低的,頂多一本書的成本價,再加上閱讀花費的時間成本,目前很多人通過副業讀書變現,在各大平臺分享自己的書評及視頻講書。
喜馬拉雅、得到、有書平臺的一篇書評價格是在8000~15,000,在百度百家號、頭條號等平臺,通過書評文章和視頻講書也可以帶來豐厚的收入。
「幫助3億國人養成閱讀習慣」為使命的樊登讀書會創始人樊登老師,讀書點亮生活,每周解讀一本書,短短幾年時間已有會員上千萬。
我們來看一下樊登老師是如何讀書的,模仿他人方法快速成長自己。
一、樊登選書的標準,好書猶如營養大餐
①選擇一些大的出版商,
比如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對書籍的質量要求是非常高的,紙張排版都是非常高。一家好的出版公司對自己產品品牌負責任,在出書的時候已替讀者把了一道關。
②看作者背景
選擇一些教授出版的書籍,一些教授他們一生出版不了幾本書,一旦出版一本書,都是凝聚他們學術研究幾十年的結晶成果,比如《刻意練習》,就是典型教授寫的書,作者多年的研究,大量的實驗跟蹤案例集合而成,這類研究性的書籍屬於理論的源頭書籍,知識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更強。
③知名人物的推薦書,
比如比爾蓋茨做事認真嚴,他推薦的書籍一般質量都是非常高的,知名人物他們對書籍要求的標準相對比較高。
④好書背後的參考書單
一本好的著作,作者會把它中間應用的一些概念觀點出處,在書的結尾會備上一個書單,像《影響力》,很多書籍裡頭都提到過這本書。
⑤看內容,真正解決問題
每本書都有它的使命,這本書是用來解決什麼問題的?書中討論的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而且還給出了很多有效解決方案,論證過程嚴謹完整,有價值的書就值得看。
二、樊登閱讀法,事半功倍
1、閱讀前帶著目的去閱讀,讓閱讀更具有「功利」性
以目的為導向的閱讀,加強閱讀的效率。
沒有目的閱讀會漫無邊際的閱讀,也不知道自己要獲取什麼知識,純屬看熱鬧,看完之後什麼也不記得,也不知道自己想多長時間讀完這本書,沒有個時間計劃的話,一本書半年一年都看不完。
」這本書作者想解決什麼問題?」
「通過哪些途徑解決問題?」
「用三個小時閱讀完這本書」給自己一個時間上的限制。
帶著問題去閱讀,閱讀目的帶給我們一個清晰閱讀的方向,我們在有效的時間內收穫更有價值的內容。
2、專心致志,體驗愉快閱讀心流的讀書過程
閱讀前把手機關機或者是放在其他的房間,避免在閱讀的過程中受到手機和電話的幹擾,
給出自己2~3個小時安靜閱讀時間,讓自己在這2~3個小時沉浸在閱讀的快感當中。
閱讀的過程中不要對書本的任何內容進行劃線,一旦劃線會給頭腦一個潛意識的暗示,就會覺得劃線部分,可以不用去記憶或者下次我在這個地方能找到這部分的內容,有了這個暗示,大腦就不會去吸收和記憶這部分的內容,在閱讀的過程中不用劃線和做筆記,只是靜靜的去體驗閱讀帶給你的那份愉悅和快感。
3、間隔學習,挑戰記憶讓知識牢牢的記住
樊登老師閱讀完一本書,不是接著去開始講書,而是把這本書放上一個星期之後,他會拿出一張a4的紙和筆來畫出該書思維導圖,在畫的過程中他努力回憶書本中的內容,這個回憶的過程就是對書本再次加深理解和記憶的一個過程。
經過一個星期,大腦遺忘了很多的知識,此時他通過努力回憶書本的知識,加強大腦對知識難度的一個挑戰,越是有挑戰的內容越容易在大腦裡留下深刻的印象。
4、畫出思維導圖,整理脈絡
思維導圖的好處是結合了大腦的結構,大腦就喜歡清晰有條理的內容,如果大腦中的知識都呈現出碎片狀,亂七八糟,特別容易被忘記。
思維導圖更容易構建頭腦中的知識體系,可以把已知舊知識和新知識進行一個連接,新知識不容易被遺忘。
三、刻意練習,輸出你的能力
講書提升你4種能力
1、以教為學的高效學習能力,利他利己
美國學者艾德加戴爾提出的「學習金字塔」,對初學者在兩個星期之後的學習效果的試驗和統計,不同的學習方法達到的效果是不相同的,用耳朵聽 ,知識只保留了5%;用眼去閱讀,知識保留了10%;視聽結合,知識保留了20%;演示法,知識保留30%;討論的形式,知識保留了50%;練習操作實踐,知識保留了70%;向別人講授,知識保留了90%。
讀書、學習、閱讀都是一種輸入的方式,光有輸入沒有輸出的話是最低效的一種學習方式,我們就要通過一種高效的輸出,讓自己的學習收穫到最大的成本。
把學習來的知識分享給別人的同時,受益最大的也是自己,在教會別人的過程中,自己需要對知識有一個深度的理解,並且能把它轉換成語言講明白,講不明白的時候,說明你對這個知識點是沒有理解透。
通過講給別人聽的方式會給自己一個反饋,知道自己的知識漏點在哪裡,重新返回去再閱讀。
常言道,你要給別人一瓢水,你必須有一缸水,為了教授別人就會通過大量的主題學習,不斷的給自己的缸裡填水,通過輸出的方式來倒逼自己的輸入。
講書就是一個最好的輸出方式,教會別人的同時也提升了自己的高度。
2、提升邏輯性,提高效率
邏輯能力是當今社會彌足珍貴的一種能力,原因是我們的大腦比較懶,大腦的主要習慣就是能不思考就儘量不思考,能不推理就不推理,能停下來就停下來,大腦的這種惰性導致我們不願意使用評判性思維,不願意去思考問題更多的根源。
講書是一種可以提升我們邏輯思維能力最強的一種工具,要想把一個問題講明白,就必須有來龍去脈,有論、點論據。
整個講書的內容必須是以一定的邏輯框架進行展開講述的。
知識點也必須通過邏輯樹進行整理歸納,才更容易被頭腦記住。
思維導圖就是很好的邏輯樹,把所有的知識點都歸納在一張樹狀的圖表當中。
在關鍵時刻,如果具備了超強的邏輯性,你就可以在眾多的人群當中脫穎而出。
3、提升了語言的表達能力,打造個人影響力
這個時代你會表達你就佔有了大量的流量,一對多地講書,一對多的演講,通過語言和聲音去傳遞你個人的價值,個人影響力和個人品牌。
個人品牌就是自帶流量,流量就是現金。
4、構建大局觀,全方面看事物
大局觀就是你拿起一本書來,首先知道這本書的框架是什麼。
講書要把一本書的重要核心內容分享給他人,必須有一個大框架,拿到一本書之後要進一步的分析「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什麼問題?」
「這本書的使命是什麼?」
「通過一個什麼樣的原理來說明這個使命的?」
「它的推理過程是什麼?」
"最後怎麼獲得這個結論?"
'這個結論對每個人有什麼意義?」
如果你頭腦中能夠清晰地梳理出這些框架的話,擁有了大局觀。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讀書變現是自2019年之後網際網路相當賺錢的職業之一。
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通過不斷的讀書提升我自的閱讀能力,讀書變現門檻非常低,人人都可以嘗試寫成書評、書單、拆書稿、聽書稿,講書人等。
中信書院、阿里閱讀、京東閱讀、喜馬拉雅、今日頭條等千萬級頭部流量平臺超過100多個有聲讀物平臺,競爭開通聽書領讀欄目,長期收購各種書評稿。
絕不要把讀書看成是任務,而是一個令人羨慕的機會。
閱讀不僅會帶來個人的成長,通過知識傳播,你可以成為那一束光,點亮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