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六代導演的成長之殤——兩次「七君子事件」(下)

2020-12-16 光與影的三分之二

時間走到上世紀90年代後期,中國電影的整體形勢已經非常嚴峻。以97年的《鐵達尼號》為代表,好萊塢大片對中國電影市場的衝擊,中國電影幾近全軍覆沒。國產電影的票房逐年下降,1991年尚有23.6億,1992年19.9億,到了2001年,就只有8.7億。而根據計算,維持國產電影再生產的票房臨界線是10.5億的年度票房。國產電影1994年有148部,到了1997年只有88部,其後的幾年一直都在80部左右徘徊。而隨著中國成功入市,電影市場的開放也擺上了桌面,時間越來越少,形勢卻越來越嚴峻。

但中國的電影人被沒有放棄,將市場拱手讓給好萊塢。

王小帥

北京電影製片廠的新任廠長韓三平率先行動,大膽啟用了一批新導演,試圖挽救日益低迷的國產電影市場。就這樣,第六代導演的三位代表人物王小帥、路學長、管虎都得到機會,拍攝了新作《夢幻田園》、《非常夏日》和《古城童話》。遺憾的是,這三部作品不但在商業沒有取得成功,在藝術上也備受指責。評論界普遍認為他們的新作不如之前的作品「是不是身份的改變,也一起改掉了這些年輕導演身上的銳氣和深度?」。

賈樟柯

第六代導演極其尷尬,甩掉了枷鎖,反而不會拍電影了?王小帥就說:「妥協的大一點,反而自己更難受「。於是轉過頭繼續與境外資金合作,拍攝了《十七歲的單車》。可惜的是,這部佳作再次因為發行上的違規,未能在國內公映。而管虎則轉向了電視劇製作。何建軍的《蝴蝶的微笑》,儘管有葛優的加盟,但仍然遭遇了票房上的冷遇。而在有關方面的默許下,1998年,張元重新復出,接連拍攝了《過年回家》、《我愛你》《綠茶》。雖然關注的視點沒變,技巧更為嫻熟,但是藝術價值同樣不如之前,並且受到了市場的冷遇,在張元的家鄉南京出現了」零票房「的情況。

婁燁

實際上,由於長期個人化的創作,第六代導演對觀眾心理的把握和商業電影的製作方法,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同時,電影管理部門對題材管控、主題導向和具體製作環節仍然限制太多,也越來越束縛了年輕導演的創作熱情。

到了2003年,形勢的變化越來越微妙,媒體和業內人士對電影分級的討論越來越頻繁。電影節也開始主動約談了一些著名的獨立導演,態度也有了明顯的轉變。

雎安奇

這一年的11月初,電影局打電話給王小帥導演,讓他通知賈樟柯、婁燁等導演,一起參加一個會議。11月13號,這個「神秘「的會議在北京電影學院的會議室召開。與會的人主要有四個部分:電影局的領導、北電的領導、獨立電影人、北電的師生。

這次第六代導演首次與「權力「人士直接對話,也是在中國電影史上極其重要的一次會議。時任電影局局長的童剛親自出席,還有其他局領導、製片處處長、藝術片處處長等,可以說,掌握第六代導演生殺大權的人都來了。第六代導演的主要成員基本都來了,還有一大批參與獨立製片的電影人也參加了會議。同時,與以往會議都在電影局不同,這次會議是在北電這個民間機構召開的。從這些方面看,國家的態度、電影局的態度都發生了明顯變化。

張獻民

會議上,北京電影學院的教師張獻民在會議主持人不知曉的情況下,代表大家念了一份事先起草的倡議書,這份倡議書有四條明確的意見,其中三條和審查制度有關。該倡議書有七人籤名,分別是賈樟柯、婁燁、王小帥、何建軍、雎安奇、張獻民和張亞璇。實際籤名者人數更多,後來因為各種原因撤銷了籤名。因為該事件的歷史意義,他們隨後被稱為「獨立電影七君子」。這也是第二次「七君子事件「。

張亞璇

面對這次突然襲擊,電影局的領導並沒有感覺受到冒犯,反而在隨後的會談中和這些獨立電影人形成良好的交流。儘管電影分級制度到目前仍未出臺,但那次會議之後,中國電影大環境確實寬鬆了很多,國家也出臺了很多有利於中國電影發展的政策,對電影立項和審查制度進行了改革。最直接的成果就是,第一是2004年初賈樟柯被恢復了導演身份,第二是王小帥的《十七歲的單車》改名為《自行車》,成為第一部被解禁的地下電影。

何建軍

隨後,中國電影大環境的改善,在2006年取得了初步成績,賈樟柯的《三峽好人》獲得了第63屆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獎,王全安的《圖雅的故事》獲得了第57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而且投資僅600萬元的《三峽好人》靠版權費就收入4000萬元。《三峽好人》拿了金獅獎後,賈樟柯開始計劃和上影廠合作拍攝一系列電影。

《三峽好人》和《圖雅的故事》的獲獎,對整個第六代群體來說,都是一件好事。從第一次「七君子事件「後,整個第六代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壓,媒體也不怎麼宣傳。06年之後,這種局面得到了整體改觀。也就是說,整個第六代群體開始成為主流,成為中國電影崛起的中堅力量。

兩次「七君子事件「,是中國電影發展史中重要的一頁,也是第六代導演回歸體制、走上公眾大舞臺的重要階梯,中國電影的意識形態和文化形態也都發生了相應的巨大變化。從那以後,中國電影開始逐步走上與好萊塢電影抗衡的道路,甚至在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壓制住了好萊塢電影。

相關焦點

  • 第六代導演的禁與解禁——把電影還給電影
    第1頁:禁與解禁:第六代導演的生存困境   雖然在中國內地,拍攝出來的電影作品被禁,並非是第六代導演們的「專利」(在此之前如張藝謀(在線看影視作品)的《活著》也被禁),也並非所有的第六代導演都被禁過(如路學長、張楊等,在賈樟柯(在線看影視作品)、張元等人被禁時還可以通過正規的電影製片廠製作電影,而章明也是體制內創作的代表),但在不少人的眼裡,第六代導演,幾乎都是「被禁」或者曾經
  • 第六代導演:在市場與權力之間,獲救還是屈服?
    出現這樣的現象,自然和1990年代中國整體的文化環境與經濟環境有關,某種意義上說,第六代導演都是深受1980年代文化熱影響的一代人,當時的各種思潮深深影響了這批導演的創作。1978年後,中國在短短幾年間出現的電影界三代更迭的情況。尤其是「第五代」在國際上產生的影響,讓影壇對「第六代」的出現頗為期待。
  • 賈樟柯、婁燁、王小帥的30年 從邊緣到主流的第六代導演 – Mtime...
    與張藝謀、陳凱歌為代表的「第五代」導演在鄉土、歷史與文化中重塑民族心理不同,第六代導演從誕生之初,就選擇了一種「離經叛道」的方式來呈現他們眼中的現實中國。這似乎從一開始就註定了這代導演的命運,前15年與審查制度糾纏,後15年則在電影市場掙扎。
  • 第六代導演今年兩人被捕:張元涉毒 王全安嫖娼
    導演協會會長李少紅表明態度  因為王全安屬於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會員,記者就此事聯繫會長李少紅,但李少紅並未做出正面回應,只表示「我們五大協會(中國電影製片人協會、導演協會、演員協會、文學協會、發行放映協會)之前聯合發了公告,這次希望再次重申,那就是我們的態度」。
  • 「七君子事件」真相
    背後有日本的壓力 在上海「七君子」銅像揭幕儀式結束後,鄒韜奮的女兒、中國韜奮基金會秘書長鄒嘉驪透露,從日本友人提供的1936年日本駐華外交人員給日本陸海軍頭目的八封密電中可以發現,日本軍國主義者是「七君子事件」的幕後黑手,正是他們的施壓,才造成了「七君子事件」。
  • 電影導演婁燁,在第六代導演中的定位
    電影導演婁燁,在第六代導演中的定位每一個代際的形成和命名,其實有其自然形成的過程,他們身處於不同的時代和生活環境之中,受到不同思潮和事件的影響,用電影發出了時代的最強音。自 1905 年中國電影誕生以來,從以張石川、鄭正秋為代表開創的「第一代導演」開始,中國的電影導演們不斷的進行著各自的電影創作。到如今,經常被人們提到的是號稱「第五代導演」的張藝謀、陳凱歌們,他們從 80 年代中期開始,成為中國電影的執牛耳者,在探索民族大歷史與民族心理的結構上,成就了自己的風格。
  • 《今日影評·鴻論》尹鴻、賈樟柯談中國電影第六代導演
    導讀: 在《今日影評·鴻論》中,尹鴻指出通常把出生在上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的一批導演稱為「第六代」,而代際劃分的成因在於創作上的共通性。其要點在於電影藝術作者化、個人化的明確,導演開始關注自我個體。   而賈樟柯第六代導演代表之一,代表作《三峽好人》《二十四城記》《山河故人》《江湖兒女》,第六代導演以貼近生活、關懷大眾的創作理念,不斷地在電影藝術創作中前行,為中國電影多樣化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11月23日,《搜今日影評今日影評·鴻論》特邀導演賈樟柯帶領觀眾回顧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第六代導演個人化風格確立的心路歷程。
  • 歷史今日11月23日:「七君子」事件
    在關係到民族存亡的嚴重形勢下,中共中央於1935年8月1日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國同胞書》,提出了停止內戰、全國一致抗日的主張,在中國共產黨的號召和領導下,北平學生發動了「一二·九」愛國運動。「一二·九」運動的爆發,在全國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各地群眾性的愛國救亡組織紛紛成立。
  • 歷史今日11月23日:「七君子」事件
    在關係到民族存亡的嚴重形勢下,中共中央於1935年8月1日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國同胞書》,提出了停止內戰、全國一致抗日的主張,在中國共產黨的號召和領導下,北平學生發動了「一二·九」愛國運動。「一二·九」運動的爆發,在全國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各地群眾性的愛國救亡組織紛紛成立。1936年5月,「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在上海成立,全國20多個大城市,50多個團體的代表出席了成立大會。
  • 「第六代」導演作品的新現實主義論
    中國真正意義上的新現實主義電影則是第六代導演的作品。本文從現實主義的相關理論、義大利與中國當時的歷史背景、出現此電影流派的歷史環境以及「第六代」作品的本體角度,對整個「第六代」作品從新現實主義角度進行分析討論。
  • 「七君子事件」的幕後真相
    於是,國民黨上海當局夥同法租界巡捕房、公共租界巡捕房,在1936年11月22日深夜,悍然拘捕救國會常務理事沈鈞儒、章乃器、李公樸、鄒韜奮、沙千裡、王造時和史良等七人,罪名是所謂「危害民國」。史稱「七君子」事件。
  • 「七君子事件」中的當事人都有誰?
    沈鈞儒、章乃器、鄒韜奮、史良、李公樸、王造時、沙千裡是「七君子事件」中的七位當事人,這是一個著名的歷史事件,從中可以折射出當時的歷史畫卷,雖然已經過去了八十多年,但我們還是有必要了解那一段歷史以及七位當事人,他們的人生命運都具有完全不同的走向,而了解歷史也有助於當下。
  • 鉤沉|「七君子事件」的幕後真相
    於是,國民黨上海當局夥同法租界巡捕房、公共租界巡捕房,在1936年11月22日深夜,悍然拘捕救國會常務理事沈鈞儒、章乃器、李公樸、鄒韜奮、沙千裡、王造時和史良等七人,罪名是所謂「危害民國」。史稱「七君子」事件。「七君子」事件發生後,海內外人士大為震驚和憤慨,中國共產黨通電全國,宋慶齡發表營救「七君子」的聲明,且親自跑到蘇州與國民黨當局說理。
  • 現實主義題材 第六代導演的迷茫 從《心迷宮》看獨立電影的兩難
    《心迷宮》以原片名《殯棺》徵戰各影展,可說是先在華語影壇繞了一圈,最開始在第八屆FIRST青年電影展上大放異彩,一舉拿下最佳劇情片與最佳導演。值得一提的是,FIRST青年電影展歷經多年磨練後,在推廣優秀的中國獨立青年導演上已愈發有份量,比如兩次獲獎的郝傑或更之前的《到阜陽六百裡》。
  • 教父3將推新導演剪輯版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劇照發布
    02艾倫·索金(《新聞編輯室》《社交網絡》)導演的豪華陣容新片《芝加哥七君子審判》發布新劇照,10月16日Netflix上線埃迪·雷德梅恩、薩莎·拜倫·科恩、傑瑞米·斯特朗、麥可·基頓、約瑟夫·高登-萊維特、葉海亞·阿卜杜勒-邁丁二世、馬克·裡朗斯、艾利克斯·夏普等出演,靈感來自美國歷史上著名的大選暴亂事件和隨後的
  • 【鉤沉】日本軍令部檔案揭秘:「七君子事件」背後,日本外交官和...
    上海市政府以「危害民國」罪逮捕了救國會領導人,釀成七君子事件,中國共產黨立即發起營救運動。出於蔣介石意料之外的是,因為七君子事件引發的營救運動及20天後發生的"西安事變",最終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
  • 美國歷史上總統選舉真實七君子事件改編電影,發布劇照即將上映
    艾倫·索金(《新聞編輯室》《社交網絡》)導演的豪華陣容新片《芝加哥七君子審判》真的要來了,Netflix發布該片劇照,並宣布上線日期:今年10月16日。小雀斑、科恩、斯特朗、夏普依次出演「芝加哥七君子」其中之四:Tom Hayden、Abbie Hoffman、Jerry Rubin、Rennie Davis。
  • 中國第二代導演:(一)梁祝之師——桑弧
    中國第二代導演:(一)梁祝之師——桑弧前面兩篇文章七藝聊了中國第一代導演當中的兩位,第一代導演是中國電影的開荒者,隨著時間的推移,政策和人情的變化,第一代導演漸漸的退出了電影的舞臺,緊接著的是第二代優秀導演。如果說第一代導演使得中國電影翻出沉睡的墓穴,將心中積壓的氣肆虐噴吐在國人臉上,以此開啟中國電影事業,那麼第二代導演就是在巨人肩膀上的巨人。
  • 第六代導演張元的女兒當導演啦,讓「方槍槍」和「陳南燕」又同框
    由寧元元自導自演並擔任聯合編劇的電影《小事兒》在第四屆平遙國際電影展進行全球首映,並成為了「藏龍」單元的入圍影片,21歲的寧元元也成為影展競賽單元最年輕的入圍導演。2006年,寧元元在父親張元導演的電影《看上去很美》中出演陳南燕,而董博文則出演方槍槍,如今,那兩小無猜的童稚之氣已經褪去,二人正值青春年華,寧元元在國外留學後考入了中戲音樂劇表演系,而董博文則正在英國讀書。兩人此番合作,將一同演繹成長中早戀這件「小事兒」,聚焦一段成長之痛。
  • 借古諷今之作《芝加哥七君子審判》,還原了美國最可笑的一場審判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以下簡稱《七君子》)由美國歷史上發生的真實事件改編而來,講述了「芝加哥七君子」被控陰謀罪並遭到不公審判的驚悚故事。影片從創作到上映,前後一共歷時13年。早在2007年,艾倫·索金就完成了該片的劇本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