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日19:08,南京新街口中央商場某網紅奶茶店,在新冠疫情爆發後客流量大幅度減少。曾經店裡店外要排長隊的景象已不復存在,基本可以實現隨到隨點。
「去年最火的時候可以做到130單/天,最近這段時間只能做到30多單/天。」
「再熬熬吧,現在轉租,以後可能也找不到這麼好的位置了。」
看似已經全部復甦的城市,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買房君實探發現受疫情影響,不少商家都處於暫停營業或轉租狀態,但是更多的仍在苦苦地熬日子……
30萬/年房租也要熬!
熟食店竟成科巷最大贏家
買房君以南京三大客流量較多的區域夫子廟、大行宮、新街口為例。
夫子廟門前的健康路聚集了眾多熱門店鋪,例如「喜姐炸串、瀘溪河、古早萬丹」等,以往下午5:00左右,就開始人頭攢動,但如今卻是門可羅雀。
距離大行宮地鐵站僅百米的科巷,被稱為「南京最好吃的800米」,各種特色美食小吃以及菜市場的加持,無論何時何地都是人潮湧動,更別說飯點,大到火鍋店小到燒餅店,排幾米長隊都是常有之事。
昨天(4月1日)下午6:00左右,買房君來到科巷,整條街已經處於營業狀態,不少門店貼著「已消毒、可堂食」的字樣,店內的人卻屈指可數,完全沒有往日的「煙火氣息」。
相比之下,科巷的熟食店似乎是最大贏家,幾家門店都排滿了人。一家飲品店的店員告訴買房君:「我們店是去年才開的,今年的生意真的很糟糕,整條街都不行,大家都不好做,只有那邊幾家熟食店還行。」
「關門轉租肯定是不行的,雖然這邊房租30萬一年,但是科巷這個位置很難再找到第二家,就看誰能熬到最後了。」買房君一圈走下來發現確實沒有店鋪顯示正在轉租。
作為「中華第一商圈」的新街口似乎也未能倖免於難,不少網紅打卡點異常冷清,之前「每日限量、排隊都搶不到」的奶茶,現在到店就能點。一位消費者打趣道:「去年排了一年的隊都沒吃到,沒想到今年在疫情期間竟然吃到了。」
在去年剛剛完成改造的時尚萊迪,吸引了不少餐飲、美甲店入駐,雖然燈火通明,但顧客少得可憐,平均一家一桌。
(時尚萊迪負一層餐飲店經營狀況)
一條街12家轉租
有店主42萬轉讓費降至8萬
晚上7:30左右,豐富路路口的網紅火鍋店有拈頭裡坐滿了堂食的客人。
但是,與老闆聊天才得知這樣的狀況還不及去年低谷的一半。
「去年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能達130桌,狀態不好的時候也平均70桌左右。而現在每天才20-30桌客人。開門營業也不掙錢。但自己要生活,身後一幫工人也要吃飯,不開業怎麼辦?」老闆無奈地告訴買房君。
「現在誰家店裡坐滿了人,誰就在面子上贏了70%的同行,至於裡子怎麼樣,都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信你沿這個巷子走走,已經有12家店鋪要轉讓。」老闆朝隔壁指了指,一語道出現實的嚴酷。
出門後往巷子裡走個10分鐘左右,炸雞店、小火鍋、美甲店、服飾店......正如有拈頭的老闆所言,目光所及,已經有好幾家店鋪門上貼著「旺鋪轉讓」字眼,與不遠處新街口商圈的燈火輝煌格格不入。
一家開了一年多的鮮魚火鍋店門口停著一輛金杯車,穿著員工服裝的幾個小夥子正在搬東西。買房君上前詢問,「開的好好的,這是到期不做了嗎?」
「還沒到呢,今年難做,準備轉讓了。老闆在江寧還有一家店,這些東西要搬去那邊。今年餐飲不好做,能把這家店轉出去的話,江寧店面的周轉也會好過點。」員工說道。
隨後,買房君聯繫店主,他表示:「這個房子是去年轉租過來,當時轉讓費42萬、房租52萬/年,現在著急出手,8萬的轉讓費還可以再讓步」。
同時店主還承諾,一旦轉租成功,還可以幫忙和房東商量房租半年付。
其實,該店鋪地理位置還算不錯,位於路口第三家,且消防設施、廚房配備全都完好,但360㎡的巨形面積在這樣一個小巷裡完全就是硬傷。
「這時候抄底盤個店鋪要慎重,現在低價轉租的無非就是位置不好或資金不足。還有不要輕易嘗試加盟,除了日常費用支出外,從總部進的半成品還需要一筆開銷。被總部割了「韭菜」,後面賺不賺錢都要看自己的本事。」另一位豐富路的店主向買房君建議。
結語:房租不減、開門後也沒有客流量、工人還等著開工資......所有難題堆在一起,壓垮了一批又一批年輕的餐飲品牌。要麼縮減投資,把雞蛋集中在一個籃子裡;要麼乾脆關門轉讓,及時收手、及時止損。
但為了迎戰危機,南京已經做出不少硬核「救市」動作,首先是領導帶頭自費「下館子」,接著又是發放5000萬元消費券,就為了刺激消費的馬車跑起來。
從實際消費金額來看,也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3月18日至22日,共計330萬元消費券被使用,帶動了消費金額613萬元,總消費金額達到943萬元。也就是說,1塊錢消費券可以撬動近3塊錢的總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