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像獎最難忘的15部最佳影片 從警察故事到無間道 從臥虎藏龍...

2020-12-15 Mtime時光網
網站地圖
首頁
電影
新聞
新片
熱映
排行榜
影評
專題
電影查詢
電視
新聞
新劇
熱播
排行榜
電視劇查詢
人物
新聞
八卦
人物訪談
排行榜
視頻
圖片
博客
電影電視
明星時尚
文化生活
相冊
會員
群組
我的同城
活動
熱門話題
群組分類
群組人氣榜
遊戲
問答遊戲
圖片評分
電影院
北京影訊
上海影訊
廣州影訊
深圳影訊
成都影訊

香港金像獎最難忘的15部最佳影片

從警察故事到無間道 從臥虎藏龍到一代宗師

今年是香港回歸20周年,恰逢今天晚間六點半又是金像獎頒獎禮,本期從過去35屆的最佳影片中挑選了15部佳作,共同回顧那些年我們遇到的好時光。

2017-04-09 07:57:54 來源:Mtime時光網

前言

回歸20年,香港電影金像獎也走到了第36屆。過去35年間,它見證著香港電影業的高潮低潮,更是見證著一部一部,曾經影響過無數人的優秀港產片。無論是以成龍等人為首的諧趣功夫片,或是杜琪峯的警匪片,或是墨鏡王「無劇本」的意識流,或是許鞍華走心的文藝片,或是周星馳式的悲喜劇……幾代香港影人的努力打造了港產片的種種神話。恰逢又一年頒獎禮,本期從過去35屆的最佳影片中挑選了15部佳作,共同回顧那個美好的年代。

警察故事 1985年12月14日上映

香港電影金像獎於1982年正式創立,四年後的1986年,金像獎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這一年,成龍導演並主演的《警察故事》獨攬7項提名,一舉拿下最佳影片和最佳動作指導兩項大獎。《警察故事》結合了英雄主義、喜劇元素和動作場面,開創香港電影的全新局面。

其實早在1980年,成龍就拍攝了影片《殺手壕》進軍好萊塢,成績並不理想。成龍並未放棄進軍美國市場的野心,1985年決定拍攝香港風味的《警察故事》。成龍堅持不用替身,所有高危動作真身出演。整個拍攝過程,成龍多處受傷,在完成翻越陽臺撞碎玻璃的特技時失去呼吸,不得不接受急救治療。這部「玩命」拍出來的影片,奠定了成龍硬漢功夫喜劇之路。

英雄本色 1986年8月2日上映

吳宇森說過:「我不很像華人,無論從技巧、主題,還是電影語言來看,我都不屬於華人傳統。」在《英雄本色》裡,吳宇森便表現出了不同於當時一般港片的獨特氣質。拍《英雄本色》時,不管是吳宇森還是主演狄龍、周潤發在事業上都頗不得意,經濟拮据的狀況下,幸有張國榮的助力,才完成了影片的拍攝。片中的兄弟情也讓人聯想起拍攝過程的艱辛與情誼。

在2015年韓國熱播劇集《請回答1988》中,有向《英雄本色》系列致敬的片段。《英雄本色》上映時在整個亞洲掀起風潮,周潤發的風衣墨鏡形象,讓韓國人競相模仿。《英雄本色》裡濃烈的父子情、兄弟情、朋友情、男女情,是那個時代香港人活得瀟灑熱烈的證據。

阿飛正傳 1990年12月15日上映

時至今日,我們對於王家衛的電影仍無法釋懷。我們重複地翻閱那些影像裡的香港,想描述出那些具體的味道,唯一的結果是繼續沉浸其中。《阿飛正傳》的背景是上個世紀60年代的香港,香港文化評論人李照興曾提出「30/20」理論,認為所謂的懷舊潮流,是指每個年屆三十的一代,書寫過去二十年來的愛恨。90年代的電影對60年代的追尋,恰如今天我們對《阿飛正傳》的重溫。

阿飛對自己「無根鳥」的比喻,生母在人生中的缺席,都是香港人的身份隱喻。阿飛不能停留在任何一處,無論是蘇麗珍還是舞女咪咪,都只是阿飛的一段逸事。不能停留的60年代,不知所向的90年代。王家衛是那個時代香港的精神標本。

籠民 1992年11月19日上映

90年代初,香港頗受眷顧,經濟文化高度繁榮。在這背後,香港承受著發展的陣痛。《籠民》中,一群弱勢群體住在條件極為艱苦的籠屋裡,無法共享城市發展帶來的利好。影片身處香港電影景象的另一面,關注城市的偏僻角落,這也是言說了香港文化的包容性。

1992年,《審死官》《家有喜事》等商業片顯示了香港電影產業的稟賦,《籠民》的風格多少算是一個異類。因為題材的特殊性,張之亮沒有過度渲染情緒,自然呈現「籠民」的日常生活。大量的長鏡頭在當時也是一種有力的嘗試,拍出了濃厚的紀實味道。片中角色毛仔說出「你們每個人都只顧自己,要出力的時候又依賴別人」,這是導演的一種成熟的批判態度。

 

甜蜜蜜 1996年11月2日上映

從1985年《中英聯合聲明》生效開始,香港人對於回歸就有著複雜的情愫。對於未來的不確定,很多香港人開始移民。1996年香港回歸前夕,又因為對香港前景的改觀,香港出現了第一波移民回流潮。張曼玉飾演的李翹本是內地人,心懷理想來到香港,一心成為「喝著維他奶長大的香港人」,後又輾轉紐約,她的漂泊狀態是港人命運的真實描寫。

那個時候,港人對於回歸還是有各自的理解,陳可辛的這部影片是一次溫情的表達。兩個內地人到香港打拼,他們在「異鄉」獲得感情,這也是港人在嘗試融入的一種體會。無論如何,作為港人,香港才是他們留駐的居所。儘管時代在變遷,個人生活依然有固守的機會。

香港製造 1997年10月9日上映

陳果是個大器晚成的導演,34歲才執導第一部作品。第二部,即是1997年的「回歸三部曲」之一《香港製造》,這是陳果第一次做獨立製片人。影片籌備時資金嚴重不足,陳果找到了劉德華,最終拿著別人拍片剩下的8萬英尺膠片和籌集的50萬元資金,完成了這部影片。

青春是倉皇的、混沌的、失序的。李燦森演的「中秋」是個江湖小混混,浪蕩在華麗的都市叢林裡尋找存在感。他想保護弱智男孩阿龍,愛上絕症少女阿屏,最後都被命運嘲弄。影片在香港回歸之際上映,是對「逝去」的香港的一次懷念和重塑。「年輕時死去,便永遠年輕」。那個時候香港需要一個宣洩的出口,她會迎來第二次年輕,去理解回歸之後新的命運。

千言萬語 1999年4月10日上映

《千言萬語》是許鞍華首次介入政治題材的影片,講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香港的一次社會運動,回顧了香港本土知識分子自覺向港英挑戰的歷程。許鞍華為了這部影片的最終呈現籌備了很長時間,一度因為資金不足而自掏腰包。

真實事件本身太沉重,許鞍華安排的愛情線讓故事看上去輕了一些。但是作為年輕人,愛情和理想何嘗不是同樣的負重前行?年輕,是最需要表達的成長階段,哪怕這次行動是付出生命的代價!片中甘神父說:「有沒有用明天是看不到的,有些東西,我想到我死的那天也看不到。」年輕人總是勇敢的,他們不明白社會運轉背後的殘酷真相,在歷史面前跌跌撞撞。但,這不正是可能仍然年輕著的香港嗎!

臥虎藏龍 2000年7月7日上映

2001年,李安的電影《臥虎藏龍》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等四項大獎,成為華語電影史上最濃墨重彩的一筆。無論是對於英語世界還是華語世界來說,影片都有前所未見的功夫片氣質。影片展現的並不是傳統武俠片的豪氣,而是以內斂含蓄的講述探尋江湖的生存法則。

《臥虎藏龍》的上映引來了爭議,尤其在華語世界,很多人認為這是一部討好西方的影片。但是李安打造武俠片意境的嘗試卻值得稱道,藝術家總是需要表達自己對於事物的理解,並以影像呈現給觀眾。李安其實一直在尋求中西方融合的表達方式。第一次打入美國市場的《臥虎藏龍》可能只是一次不成熟的嘗試,但這種態度也許是華語片導演應該做的嘗試。

少林足球 2001年7月12日上映

90年代後期,香港電影票房低迷不振,「兩周一成」(周星馳、周潤發、成龍)成了當時的票房保障。而剛剛跨過千禧年的2001年,睽違三年的周星馳帶著《少林足球》大獲票房上的成功,被認為是重新樹立了香港電影人的信心。影片前所未有地將功夫和足球整合起來的表現方式,也是千禧年後港片帶給港人的驚喜。

周星馳擅長構築平民英雄夢。作為一個平民家庭出身,和沒有輝煌成長經歷的人來說,周星馳的理想更切實際。《少林足球》秉承了一貫的草根英雄路線,他們沒有那種拯救世界的虛幻夢想,而是要贏下一場球賽,帥氣地活一回。這種觸手可及的樂觀態度也許正是香港人面對千禧年的一劑良方。

無間道 2003年9月5日上映

2006年《無間行者》在北美上映後斬獲近兩億美元票房。這部改編自《無間道》的美國電影,從一個側面印證了香港電影的優良基因。《無間道》在02年上映之時,獨特視角、角色深度、故事張力便使它註定成為香港電影的一部裡程碑作品。《無間道》更是囊括了第22屆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七項大獎。

《無間道》一改往日香港警匪片注重場面的做派,以人物關係、性格的轉變來推動劇情發展,力道更勝。生死存亡一瞬之間,卻不比內心糾纏來得激蕩。人生,難以從一而終按照自己的意願生存,生活總會給你安排各種角色,塑造你的姿態。這是每一個人都會面對的宿命,是生活的無奈,也是每一個人都會經歷的人生風浪。

功夫 2004年12月23日上映

搭上優秀動作戲和特效之後,周星馳如虎添翼,帶來了全新力作《功夫》。《功夫》的大片氣場是周星馳的一次全新的冒險,畢竟大片需要更強的掌控力。這一次,周星馳依然年輕,玩著玩著又玩出一部天馬行空、華麗恣意的無釐頭喜劇大片。阿星和包租婆的「高速公路」追逐,斧頭幫的群毆以及如來神掌等等,都成為影迷無法忘卻的經典。

早在1999年《喜劇之王》裡我們就看到周星馳強烈的個人經歷色彩。在《功夫》中,周星馳也坦言帶著濃厚的個人成長痕跡。在電影院看著功夫片長大的周星馳,從小就夢想成為武功高手,《功夫》「就是一部小人物的成長史」。周星馳總是可以把電影玩得風光無限,又保持一顆樸素的內心。

黑社會 2005年10月20日上映

2005年的《黑社會》有兩個版本,香港版本叫《黑社會》,內地版本叫《龍城歲月》。兩個版本的時長也各有長短,分別是100分鐘和85分鐘。杜琪峯和金像獎一樣,一直堅持港產影片的本土化表達,《黑社會》中可以看到港片一直堅持的創作態度。影片在線索鋪排、人物刻畫、對白設計方面突破了傳統香港黑幫片的套路,在金像獎和臺灣金馬獎上都獲得肯定。

杜琪峯的《黑社會》拍得腔調十足,給全片奠定了文戲的基調,幾場暴力戲都拍得頗為克制。影片講的是香港最大的傳統幫會「和聯勝」準備舉行兩年一屆的大佬選舉,杜琪峯把幫派中不同勢力的角力拍得暗潮湧動,以文雅的外皮包裹黑幫的火併,不失為一種高妙的手法。

投名狀 2007年12月12日上映

陳可辛一向以文藝片見長,經典的《金枝玉葉》、《甜蜜蜜》都精於刻畫細膩的人物情感。從未執導過所謂大片的陳可辛在拍攝《投名狀》的時候,因為缺乏大場景拍攝和打戲經驗,中途幾欲扔下導筒。當時正在香港拍戲的吳君如親自飛到北京鼓勵老公完成拍攝。拿下金像獎的《投名狀》更是在臺灣擊敗現象級影片《海角七號》,斬獲金馬最佳影片。

陳可辛的文戲經驗為《投名狀》帶來了火花。陳可辛在母版故事《刺馬》的基礎上,加入了亂世對人性的摧折。三兄弟的盟誓和分崩,並不是一己之願可以左右的,各自的選擇也都符合戰爭的現實。這種人性的掙扎,在陳可辛營造的殘酷真實的戰爭氛圍下,更顯悲壯。

桃姐 2012年3月8日上映

拍《桃姐》的時候,許鞍華感嘆:我也老了。64歲,單身,開始擔心孤獨,怕老得太潦倒。許鞍華是80年代香港電影新浪潮的旗幟性人物,1979年的電影處女作便拿下了臺灣金馬獎。64歲,許鞍華也和普通人一樣,開始擔憂善終的問題。在遇到李恩霖的劇本的時候,許鞍華就決定要把《桃姐》拍出來。

《桃姐》是源於編劇李恩霖的親身經歷,故事主人公桃姐就是他家的老傭人,少女時送入李家,一生照顧了五代人。故事直擊老齡化問題,沒有責問也沒有煽情,許鞍華在拍攝電影的時候,代入感很強,「老去」這件事應是平靜接受的現實,最終呈現出來的影片也就是一個自然的狀態。這就好像電影終場,人總會散去。

一代宗師 2013年1月8日上映

《一代宗師》是王家衛從2001年開始籌備的電影,到最終開拍花了10年時間。其間,王家衛花了3年時間到全國各地拜訪各派武功宗師,最終完成電影從「一條街」到「一個時代」的講述。王家衛還是那個為精緻的古典主義而生的導演,只是這次更為厚重。

講整個逝去的武林,一部影片多少有些困難。所以,王家衛還是用他的標誌性手法來講武林的精神面貌和人情世故。「不如說它是一部有武打場面的時代言情片,呼吸它的情懷就已相當享受」。電影可作消費品也可作藝術品,王家衛已然是一種現象,在追求速朽的時代,他始終保持著匠人般的耐性和品格來做電影。觀眾連同精緻的故事和畫面一起品味的,還有時間的味道。

結語

今年恰逢香港回歸20周年。在香港人,或者關注香港的人眼裡,通常會用「前97」和「後97」兩種角度來看香港和香港文化。通過對金像獎的這一次梳理我們發現,香港電影人做電影的態度一直沒變,對表達技巧的追求,對自由表達的包容,這是香港電影很重要的傳承。回歸後的香港人,與內地有更多的交流合作。往積極的方向看,「回歸」這一大的時代背景,也會豐富電影表達的層面,給香港電影帶來更多可能。

相關焦點

  • 香港最賣座10部金像獎最佳影片,劉德華佔了4部,但最牛的卻是他
    香港電影金像獎,從1982年創辦至今,已經嘉獎了39部最佳影片。最新一屆最佳影片得主是曾國祥執導,周冬雨、易烊千璽主演《少年的你》。《少年的你》是現象級佳作,中國內地上映時斬獲了15.58億票房。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它在香港市場上映遇冷,票房僅100多萬港幣,成績相當慘澹。
  • 香港金像獎獲獎最多的10部電影:周星馳創造了歷史,至今無人打破
    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很快將要揭曉,《無雙》擁有17項提名(雙男主),最終到底能斬獲幾項呢?趁此之際,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香港電影金像獎史上獲獎最多的10部影片。2、《寒戰》:提名12項,獲獎9項當年一出來,被譽為《無間道》之後最好的香港警匪片,和《無間道》不一樣,它表面上是警匪犯罪片,其實主要矛盾還是在警局內部他們相互較量的過程。最大看點就是梁家輝和郭富城相互飆戲,到了第二部格局更大了點,同時也埋下了更多的坑,目前期待第三部,儘早填坑。
  • 從《無間道》到《明月幾時有》盤點香港金像獎提名的經典影片
    創立於1982年的金像獎到屹今為止,將舉行到第37屆,且就在本周日4月15日晚上在香港文化中心進行頒獎典禮,作為「華語三大電影獎」之一的金像獎,眾星雲集,一眾老戲骨角逐影帝影后,第36屆金像獎最佳男女主角林家棟、惠英紅也將出席活動,此次《明月幾時有》獲最佳電影、最佳女主角、最佳導演等11項提名
  • 5部香港電影中的香港電影,看了之後再無香港電影!您都看過嗎?
    香港被稱為東方好萊塢、華人娛樂碼頭及華人夢工場。香港電影問到你最喜歡的香港電影,你可能會說是張國榮的《英雄本色》,可能是周星馳的《大話西遊》,也可能是劉德華的《賭神》。一千個觀影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有一點是公認的,以下5部堪稱香港電影中的香港電影,可以說看了之後再無香港電影,因為它們是難以超越的經典。
  • 歷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獲獎名單
    最初只設立了五項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劇本獎」、「最佳男、女演員獎」,以後又陸續增設了「最佳男、女配角獎」、「最佳新演員獎」、「柯達特別大獎」、「最創新意獎評判團大獎」、「有特別表現影片評判團大獎」等,1990年,又設立了「終身成就獎」,以上獎項全部授予香港攝製的影片。另外,為了擴大金像獎的影響和規模,評判團還設立了「十大華語片獎」和「十大外語片獎」。
  • 《無間道》餘熱未消 香港銀幕十大理想警察揭曉
    去年年底《無間道》紅極一時,現在還有餘熱未退的架勢,我們看到了四大影帝同臺競技,黃秋生的表現,個人認為,首屈一指。黃秋生演如此鮮明的正面角色的機會不多,先前在《野獸刑警》一片中,黃秋生演警察,但是一個缺乏紀律性的散漫便衣頭頭,連名字都叫做「爛鬼東」,精湛的表演讓黃秋生贏得了當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 香港電影金像獎歷屆最佳導演,許鞍華獨得6屆,碾壓眾神
    【史無前例】在一周前的第3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古天樂眾望所歸的獲得了最佳男主角獎,成為了金像獎史上首位70後影帝,成為整個金像獎頒獎禮上最耀眼明星。只是很少有人注意到,當時最大的贏家是導演許鞍華,她導演的文藝抗戰電影《明月幾時有》獲得了最佳電影,而自己也獲得了最佳導演,而且這是她第6次獲得這個獎項,成為金像獎史上獲最佳導演最多的導演,而且是女導演。
  • 香港電影金像獎10部最佳影片:第3部被譽為梟雄傳記片豐碑之作
    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將於4月14日舉行頒獎典禮,《無雙》17項提名成為最大亮點,不過在最佳影片這個獎項上還真有點困難,和《無雙》一起提名最佳影片的有《三夫》《紅海行動》《淪落人》《逆流大叔》,之前《三夫》已經在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上斬獲過最佳影片。
  • 香港警匪片巔峰之作《無間道1》
    《無間道》是寰亞電影發行公司於2002年出品的一部警匪片,由劉偉強、麥兆輝執導,劉德華、梁朝偉、黃秋生、曾志偉等主演。該片講述的是兩個身份混亂的男人分別為警方和黑社會的臥底,經過一場激烈的角鬥,他們決心要尋回自己的故事。
  • 《無間道》幕後故事:陳冠希被導演掌摑,電影被好萊塢翻拍!
    《無間道》幕後故事!1.片名無間道來源於佛經,佛曰:受身無間永遠不死,壽長乃無間地獄中之大劫。又稱無間地獄,舊譯為「阿鼻地獄」。影片的靈感源於吳宇森的《變臉》,但麥兆輝認為「交換面孔」是現實中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他想講一個故事,讓兩個角色只在身份和內心上互換,在麥兆輝和莊文強的合作下,歷時五年最後完成了《無間道》的劇本。
  • 香港電影《無間道》,那些精彩的二三事
    2002年梁朝偉、劉德華兩人的合作,造就了香港警匪片的巔峰之作——《無間道》。 2002年《無間道》在香港上映,以5505萬港幣的票房成績成為香港電影票房冠軍。橫掃了第22屆香港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最佳編劇等在內的7個重量級獎項。
  • 金像獎怪事:周星馳一年七部電影大賣,僅一部入圍「最佳影片」
    香港金像獎在周星馳最輝煌的年代,一直忽視其存在,以至於星爺在其作品《大內密探零零發》裡,還戲謔了一番金像獎,片中羅家英以金像評委的口吻,稱周星馳的表演「表情做作,略顯浮誇」。香港金像獎全面肯定周星馳,要等到2001年的《少林足球》,而彼時的香港電影,差不多也已到了窮途末路之時了。
  • 香港電影金像獎「雙雄」之爭,劉德華遇上梁朝偉、李連杰都敗了
    香港電影金像獎迄今為止只有一個雙黃蛋,第二屆洪金寶和麥嘉同時獲封影帝。後來的金像獎雖然沒有雙黃蛋,不過經常出現同一部電影有兩個提名「影帝」的情況,有的時候其中一個贏,有時候兩個都輸,而劉德華遇到梁朝偉、李連杰都失敗了。
  • 《無間道》厲害了!繼美國好萊塢之後,印度也要翻拍了
    2003年,無間道的版權就非常搶手,美國電影《超人》的導演裡查德·唐納 和 羅伯特·德·尼羅的製作公司都希望購買《無間道》的重拍版權。五家公司競標後,華納兄弟以175萬美元的價格勝出。2006年《無間道》被翻拍成好萊塢電影《無間道風雲》 。
  • 《無間道》是香港電影中的經典,因為這三個亮點,被國外多次翻拍
    《無間道》系列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完整的故事。第一部的時間點居中,第二部是第一部的前傳,講述陳永仁的身世,對於第三部個人認為不說多餘嘛,但也有生湊的嫌疑,主要說劉建明怎麼受身無間,卻用插敘的方式把陳永仁一起展現。
  • 《衛報》評21世紀100部最佳影片,竟僅有3部華語片?
    9月13日,《衛報》評選出21世紀最佳影片100部,其中2008年上映的劇情片《血色將至》力壓群雄奪冠,第86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為奴12年》、歷時12年拍攝的影片《少年時代》分獲得2、3名。然而,令人頗為驚訝的是,100部最佳影片之中,只有三部華語影片上榜,分別是:李安《臥虎藏龍》No.51;楊德昌《一一》No.26;王家衛《花樣年華》No.5。
  • 金像獎女主角袁詠儀共有4部獲獎影片,你是哪部獲獎的
    說到袁詠儀,我們常說這個女人是人生最大的贏家,從袁詠儀獲得香港小姐冠軍的到金像獎正式進入娛樂圈的連續兩年,沒有人能超越這個至高無上的榮譽。我想看一看香港最美的四個獲獎作品,看看你被哪個扇子圍住了。。影片以其先進的情節設置和厚重的故事內核,成為一部炙手可熱的金像作品,在劇中袁詠儀以其細膩的情感,塑造了一個難忘的女孩,同時,以榮獲「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為題的角色,絕對可以稱得上名利雙收。
  • 金像獎最佳影片《無雙》,究竟誰才是畫家?
    歡迎來到百家號(夢之影畫),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2018年金像獎最佳影片《無雙》,該片票房口碑雙豐收,同時還獲得了金像獎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攝影等七項大獎,可見其被視為港片重回黃金時代的代表作,實至名歸。有著《無間道》系列,《竊聽風雲》系列的珠玉在前,莊文強導演這次同樣沒有讓觀眾失望。發哥和郭天王的表演更是高手過招,精彩絕倫。
  • 《無間道》第一部,可能是21世紀最好的香港電影
    《無間道》依靠的是警察和黑社會的戲劇性對抗,感覺有點像經典的羅伯特·德尼羅-阿爾·帕西諾在麥可·曼的《盜火線》中的對峙。但在我看來,這部電影比麥可·曼的成就更加複雜而難以捉摸。或許正是這種氣質讓他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劉德華則完全不同。這位香港大牌的動作明星的臉在電影中表現得異常犀利、兇猛,近乎野性,眼睛、鼻子和下巴都像某種武器。當他微笑的時候,他看起來就像一個漫畫或電腦遊戲中的人物,帶著一種難以琢磨透的惡意的微笑著。
  • 《帝國》評選最佳外語片(非英語電影),無間道,猛龍過江等上榜
    英國《帝國》雜誌評選出了最佳外語片(即非英語電影),包含義大利新現實主義、法國新浪潮佳作,到日本吉卜力的動畫,再到香港電影以及內地電影。該片是一部24小時的實錄電影,講述了三個生活在巴黎底層的青年與警察之間衝突不斷、憤怒躁動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