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知否》大火的時候,看到女主角明蘭的站立產子姿勢時,我老公像見到什麼稀奇事物似的大呼小叫,第一次見到還能站著生孩子的。
我剜了他一眼,一邊看一邊稱讚這部劇製作精良,終於有一部電視劇,沒有把女性分娩場景刻畫成千篇一律的「躺在床上使勁喊」。
在所有人的印象裡,一定是要躺在產床上才叫生孩子,哪怕是身邊已經生過娃的寶媽,也都是這麼認為的。直到前段時間女明星謝依霖與大家分享了水中產子的視頻,許多人才知道居然還有這種分娩方式。
其實,分娩方式遠遠不止這兩種,在古代,分娩方式就有坐著生、站著生、躺著生,如今隨著醫療水平的進步,大家對分娩過程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由此開發出許多有助於推進產程的分娩體位。
分娩只能躺著生?花樣百出好像做瑜伽
最常見的主流分娩姿勢當然還是仰面躺著生娃,產婦把雙腿自然打開,便於寶寶娩出,也便於醫護人員進行觀察和處置。
但是一旦寶寶分娩較困難,醫生會根據實際情況教孕婦如何調整體位,幫助減小阻力,一位順產的寶媽曾經和我說,她當時被醫生指揮得團團轉,好似做了一套瑜伽。
在躺臥生子的基礎上,可以隨時變換體位,形成側躺姿勢。
孕婦側躺,蜷縮背部,可以減小對胎兒的壓力,產婦身體也更加放鬆,但是不利於醫護人員進行操作,因此通常在分娩時起輔助作用。
像電視劇中明蘭的分娩體位,就屬於站立體位,在如今也非常常見,在瑞典、美國、德國和日本平均有60%的產婦選擇立式分娩。
這樣生寶寶最大的好處是利用地心引力,引導孩子向下,產道垂直,寶寶娩出更順利,但這項技術需要多名醫護人員全程看護,隨時監測,在我國並未普及。
同樣利用地心引力的,還有前傾跪式,與站立式相比,前傾跪式更為省力一些。
研究表明,當胎兒的重力和產道的方向一致時,可使產道橫斷面增加30%,縮短產程,降低胎兒窘迫概率。
通常對於想要嘗試順產的臀位胎兒的寶媽來說,採用前傾跪式順利分娩的機率大大增加。這種姿勢同樣能減輕產婦撕裂的情況。
不過對於那些情況較為危險的產婦來說,一旦各種分娩姿勢都不能幫助寶寶順利出生,醫生就會考慮實施剖腹產,以免胎兒在腹內時間過長發生意外。
除了這些奇奇怪怪的分娩姿勢,產房裡還會準備一些輔助分娩的器具。
姿勢不夠器具來湊,能順利生娃才是最終目的
在開到十指之前,如果預約了導樂分娩的產婦會有導樂師進行指導看護,醫護人員通常會拿來導樂球幫助產婦放鬆身體。
與普通瑜伽球不同,導樂球大小更符合人體生理結構,下方會有支架結構固定,順產分娩過程中,合理使用導樂球可以有效提高順產率,降低產婦疼痛程度。
我閨蜜的老公陪產時,看到導樂師拿過來導樂球,不懂這是幹嘛的,還奇怪地問:「馬上都要生了,現在才鍛鍊還來得及嗎?」
聽到閨蜜複述的時候,我直接笑到肚子疼,以至於現在我每次看到瑜伽球都能想起他們兩口子。
在一些醫院也會配備特殊的中空的座椅,以坐姿來實施分娩。
產婦坐在上面可以節省很多體力,同時產婦為坐姿時,產道呈垂直狀態,寶寶出生的速度也會相應加快。
與之類似的是輔助蹲姿的特製椅,呈現三面環形,高度與蹲著時的手臂平齊。
產婦以蹲姿分娩,雙手撐在環形器具上,緩解對下肢壓力,充分利用重力作用,從而加快產程。
不論是什麼姿勢,只要適合產婦身體條件,能幫助寶寶順利出生,就都是好姿勢,在分娩時一定保持情緒穩定,聽從醫生指揮。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的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