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網商記者 姜雪芬)初秋九月,雲如棉風微涼,紅榴掛滿枝頭,又是一年豐收季。
南陽淅川,吃石榴不吐石榴籽,突尼西亞軟籽石榴當紅出道,小縣城在豐收號拖拉機的轟鳴中熱鬧起來。
淅川縣是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河南省深度貧困縣。這裡是「商聖」範蠡的故鄉,因交通不便被稱「小西藏」。
剛下過雨的一處18000畝突尼西亞石榴莊園裡,果農正忙著進行第一期採摘。他們腳踩長靴在泥濘小道上往返,選出顏色鮮紅、圓潤飽滿的石榴,一筐筐排好,運到不遠處的石榴工廠。
1
57歲的淅川張河村村民王承漢,每年都會加入幾百人的石榴採摘隊伍。
「八月十五月兒圓,石榴月餅拜神仙。」中秋過後,王承漢便會投入到為期一個多月的豐收季大作戰中。忙碌幾小時後,他們採摘的石榴,當天被集中送到工廠加工間,由工作人員挑揀,根據個頭、形狀等分出商品果、精品果等不同級別,接著進行包裝,約五小時便能從莊園直接發貨。
9月17日,當地開園首日。截至9月21日,天貓上已售出淅川石榴240噸。因為果樹長勢不同,成熟度不同,這些石榴將分3-4次(周)採摘。
而對於手速快的前兩萬名買家,第二天或就能吃上首批採摘的,產地直供的新鮮石榴。
從1998年告別鄉村教師工作,王承漢靠著12畝地謀生。2014年之前,他種過紐西蘭的青皮豆,日本品種的南瓜,河北的大辣椒等,靠天吃飯,旱澇不均,年景不好時收成也不景氣。
2
說起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和突尼西亞石榴的緣分,還要追溯到張騫出使西域。
石榴原產波斯(今伊朗)一帶。公元前119年,張騫出使西域,來到安石國,帶回了石榴種子。從此,從驪山腳下御花園到尋常百姓門前簷下,石榴廣受喜愛,活躍於民間風俗、文人墨客筆下。
石榴象徵多子多福,唐代,流行結婚贈石榴的禮儀。石榴是美麗女子與純潔愛情的象徵。
李商隱寫詩:榴枝婀娜榴實繁,榴膜輕明榴子鮮。可羨瑤池碧桃樹,碧桃紅頰一千年。意思是碧桃雖美結果要經千年,石榴每年都能帶來農家小院的笑聲。
宋代人用石榴果裂開時內部的種子數量,佔卜預知科考上榜的人數,「榴實登科」一詞寓意金榜題名。
1986年,突尼西亞與中國建交贈送石榴樹苗。突尼西亞軟籽石榴因籽軟可食,果大粒甜,受食客們喜愛,被奉為「石榴界的貴族混血兒」,「不用一粒一粒吃,可以大口吞的紅寶石。」
2014年,淅川縣開始種植突尼西亞石榴。軟籽石榴喜光,較耐瘠薄和乾旱。淅川地處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季風性氣候區,溫和溼潤,光照適宜,是突尼西亞軟籽石榴的次宜生長區。
這裡的石榴晶瑩剔透,色澤均勻。並且,淅川縣是南水北調中線核心水源地和渠首工程所在地,為國家重點生態區、國家一級水源保護區,水清石榴甜,成熟度9成以上時,糖分可達15以上。
目前,淅川縣突尼西亞石榴種植面積近5萬畝,千畝以上基地8個,500畝以下大戶46個,今年產果量預計達270萬斤。
3
在石榴市場上,突尼西亞軟籽石榴口感佳,但產量低,供不應求。每年的中秋前後,是果農們最忙碌的季節,新鮮石榴上市時間往往為一個多月。
下雨天及氣溫變化大,果農擔心未完成著色的石榴受影響。若採摘時間提前,著色度低,果子達不到最佳賞味時的甜度口感。如果摘晚了,花麻、跳斑,機械外傷、開裂等影響外觀,也不利於消費者體驗。
王承漢將12畝地承包給了當地企業,由後者統一進行種植、管理、採摘、銷售。
在我國,突尼西亞石榴產地分布在雲南、河南、安徽、山東、江西等地。河南產地緯度較高,果子成熟晚。若儲存得當,甚至在春節前一個月,皮幹了也一樣吃。
但為了讓食客們吃到應季鮮果,王承漢和村民們,這段時間尤其關注天氣和企業動態,準備投入到採摘石榴工作中。
和他們一樣忙碌的,還有企業上百名員工。他們負責種植技術和果園管理,要用10個多月的呵護,才等來這場豐收。
突尼西亞石榴要經過4-5年的生長,才能等到結果期。仁和康源集團創始人張棕仁記得,有一年氣溫低,400多畝原木種植的石榴苗沒能扛過寒冬,全部凍死。
但這是一場值得等待的戰役。
企業剛來第一年時,只承包了5000畝地。幾年過去,村民通過土地流轉紛紛將土地承包給企業,石榴種植面積也擴大到了18000畝。
對於王承漢等村民來說,石榴承載著一年到頭的全部希望。平時,他們就經常到石榴莊園裡做打枝葉、修建、施肥、除草等零活,生活有了改善。
石榴將村民和企業關係變得更緊密。當地政府還出臺了系列政策、措施,支持石榴產業。石榴長勢好,通過多種渠道銷售出去,村民也能獲得部分利潤。
4
據介紹,當地村子裡,老人、留守婦女居多。「這個年紀,出去也找不到活了。」王承漢和老伴兒在家帶孫子,兒子在周邊打工。
依靠在家門口的石榴莊園基地,通過打零工,他的零花錢多了,更有底氣給孫子買好吃的、好玩的。這幾年,看著村裡的路也修得更暢通了,更好走了,家裡蓋起了新房子,他感慨豐收季節「覺得很幸福。」
22年前,因為沒有編制,他離開了心愛的講臺。由跟學生打交道變成跟土地打交道,面對著生存等壓力,他也迷茫過。
村裡鼓勵村民轉型,將土地承包給企業時,有村民不理解:憑什麼,我就靠著這幾畝地活,給你了咋辦。王承漢沒有猶豫,順勢而變,「我要起帶頭作用。」
以前種地時,每到農忙季,在外打工的年輕人回來,來不及休息便到田間幫父母幹起農活。不少父母既欣慰又心疼。
自打種了石榴,每年一畝土地承包就有800元,每人月打工收入在2000元左右。一年下來,石榴能為當地家庭帶來5萬多元收入。並且孩子省心也省力,逢年過節,家人能享受難得的團聚了。
小村莊、縣城的面貌慢慢發生了變化,這兩年,還吸引了外地人到石榴企業找工作。
隨著標準化的種植技術、果園管理、物流運輸等配套設施日趨完善,當地計劃擴大規模,用3~5年時間,爭取在20萬畝土地上種植石榴。日前,還通過原產地直播、產地溯源等形式,讓石榴加速飛出貧困縣。
5
過去,石榴多通過傳統批發渠道,流向商超、精品水果店等場所。精品果、商品果之外的其他等級的石榴,則多被收購送往石榴汁工廠等。
以村民們的傳統經驗,種水果,每年價格、銷量不穩定,要經過層層收購,有風險。但如今,通過和企業合作,石榴還沒採摘,就在天貓商家珍果季旗艦店,通過預售,被消費者追搶。
店裡在售的石榴分為禮盒裝和散裝,其中4斤裝5-8個的石榴售價39.6元,豐收季則打出了29.6元的活動價,目前已售出1.5萬筆訂單。
旗艦店負責人表示,去年,天貓正宗原產地等在當地舉辦了豐收季,石榴通過電商,直接走上了更多消費者的餐桌。
在更懂消費者基礎上,當地正在研究、籌備建設冷庫等設備,以期未來規模化發展石榴產業,長期為食客提供鮮美水果,打造地域品牌。
天貓數據顯示,自9月17~9月21日,淅川石榴已銷售600000個,這些石榴可裝滿44節車廂。
石榴別樣紅,人間至味濃,等你赴一場饕餮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