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文學名著《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最早的手抄本在清代康熙年間就已經在民間流傳很廣了。最諷刺的小說《畫皮》又稱《鬼畫皮》、《畫皮鬼》,是《聊齋志異》中的經典篇目之一。這篇小說講的是一個面目恐怖的惡鬼,披掛上用彩筆繪畫成的人皮,裝扮成一個楚楚動人的美女,耍弄各種欺騙招數,愚一好色書生,以達到撕裂人腹、掏取人心的目的。後來,這個惡鬼被一個道士識破了騙術,被道士用木劍逐擊之下,逼得她最終退去了虛偽的「畫皮」,露出真實的面目,並且被一劍除掉。這篇小說的寓意深刻,耐人回味。小說尾部以異史氏之口道出寓意:愚哉世人!明明妖也而以為美。迷哉愚人!明明忠也而以為妄。然愛人之色而漁之,妻亦將食人之唾而甘之矣,天道好還,但愚而迷者不悟耳。哀哉!由此明了,作者這篇《畫皮》的意圖是勸誡「愛人之色而漁之」的「愚而迷者」。教育世人看問題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不要被事物的表面假象所欺騙,我們常說的「戮穿畫皮」,就是由這篇小說演變而來,這是這篇怪誕小說的積極正面的意義。我手裡的這本《聊齋》全書共有短篇小說517篇,有些篇章是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如《促織》《夢狼》《梅女》等;有些則是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朽如《葉生》《司文郎》《於去惡》《王子安》等都是這類名篇;有些是寫古人如何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追求幸福的故事如描寫愛情主題的作品名篇有《蓮香》《小謝》《連城》《宦娘》《鴉頭》等,這類內容在全書中數量佔比最多,它們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禮教的精神,具有極其豐富的思想內涵。《聊齋》吸引人的是其中許多作品,通過花妖狐魅和人的戀愛,表現了作者理想的愛情,引起讀者經久不衰的好奇心。作者蒲松齡出生書香門第,早年藉助科舉入仕,遺憾的是屢試不第,不得已才以教書為計。自幼蒲松齡對民間的鬼神怪誕之事興致非常濃厚,記載蒲松齡為了搜集鬼怪的故事,在自己家門前開了一家茶館,喝茶之人都可以用故事換茶喝。因此,蒲松齡搜集了無數離奇怪誕甚至荒謬的故事、傳說、個人經歷,後來他用了大量的時間將這些資源整理潤色,編成了《聊齋志異》一書,取之民間,流傳至今。《聊齋志異》,一直是我放在手邊消遣的書,因為書中每篇小說篇幅短小,卻寓意深刻,閒暇時讀一小短,這些奇異、離奇、怪誕的故事特別吸引人,其中許多的故事對當時的社會富有諷刺意義,對現在的人們也有借鑑意義,並且趣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