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醫大一院終身教授張亭棟「砒霜」治療白血病 醫學成就舉世矚目

2020-12-21 中國青年網

  哈醫大一院院長血液科專家周晉教授向榮獲「求是科技基金會」傑出科學家獎張亭棟教授表示祝賀。

  人民網哈爾濱10月10日電(丁洋、通訊員施暘)2015年9月19日,在安徽合肥中國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舉行的2015年度求是獎頒獎典禮上,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83歲的終身教授張亭棟榮膺本年度「求是傑出科學家獎」,獎勵其在使用砒霜(三氧化二砷,ATO)治療白血病上所作出的奠基性貢獻。這一獎項的揭曉,讓公眾的目光再次聚焦到神奇的中藥砒霜上!

哈醫大一院終身教授張亭棟致辭。

  張亭棟與三氧化二砷治療白血病 中醫的神奇魅力被世界矚目

  1971年暮秋,黑龍江省腫瘤防治辦公室接到反映:本省林甸縣民主公社衛生院採用有毒藥物醫治惡性腫瘤,因效果很好引得眾多患者前往求治。當時全省衛生系統正在廣泛挖掘、收集、整理抗癌中藥及民間驗方、秘方的工作。得知這一消息,黑龍江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理事長、原哈醫大一院中醫科主任張亭棟教授被任命為專家組組長、帶隊「採風探秘」,了解實情。

  張亭棟教授帶領的專家組一行來到林甸縣民主公社後,發現這裡沒有任何醫療設備,但的確有很多病人,經了解後果然,此地鄉間一位老中醫有個秘方,是用中藥砒霜、輕粉、蟾蜍等幾味劇毒之物配製的,最初用來下藥捻治鼠瘡——淋巴腺結核,後來被一位藥劑師用此藥治好了自己母親的皮膚癌後改成針劑肌肉注射攻治各種癌症。這個方劑就被命名為「713」。張亭棟教授對患者病情進行一一核實後,詢問了他們的用藥效果,發現子宮癌患者用藥後分泌物明顯減少,肝癌患者用藥後疼痛感消失。還有一位食道癌患者認出了專家組的趙教授,前幾年,他找趙教授看過病,但因為病情太重已經無法醫治了,便回到家中,聽說此種藥後,死馬當活馬醫就來試試看,結果用藥後不但能喝水,還能吃飯,散步了。趙教授回憶後確認了此事,覺得這個改變的確很驚人。張亭棟教授馬上把這位患者帶到了縣醫院進行透視,看看他的食道究竟有怎樣的變化。結果出來後,發現患者食道出現了縫隙,狹窄程度有了明顯的改善,這真是很神奇,看來這種「713」真是有效果的!

  張亭棟是中西醫結合血液病醫生,很想在「血癌」上打開缺口。從鄉下回來後,他開始將原方分成兩組做體外抑瘤試驗,一組由砒霜、輕粉組成,另一組由砒霜、蟾蜍組成,分別命名為「癌靈1、2號」注射液。觀察發現,兩組藥物都有效,但前者連續用藥常出現蛋白尿,說明對腎臟有損害,因為輕粉是汞劑,影響腎功能,所以去掉了輕粉;而後者注射後會使血壓立即升高,病人頭痛劇烈難忍,顯然是蟾蜍在「搗亂」,故而將其除名。單一留下砒霜,仍有顯著作用。

  砒霜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砷或亞砷酸,有劇毒。人們用它內服治哮喘,外塗治惡瘡、頑癬,但歷代醫家啟用砒霜時,均慎之又慎。在已故朝鮮族藥劑師韓太雲的配合和幫助下,張亭棟課題組大膽創新,將砒霜提純,最終精製成亞砷酸注射液。

哈醫大一院終身教授張亭棟接受生命科學成就獎頒獎。

  1974年,22歲的女工董秀芝成為亞砷酸注射液的早批受益者之一。當年已懷有7個月身孕的她,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所擊倒:口腔裡出血,鼻子裡出血,連尿裡都是血,皮膚顏色如白紙一般。送到哈醫大一院後,被確診為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M3型),入院第二天孩子就流產了。但她在靜點4個月後,出現了奇蹟。連身都不能翻的小董,竟慢慢站了起來,並能下地行走了。同年底,小董出院回家,按醫囑吃藥、點滴、複查。1976年她再次懷孕並生下一個男孩,1979年重返工作崗位。到現在一直安然無恙。

  白血病俗稱為「血癌」,兒童和青少年死亡率較高。其中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M3型)是一種伴有特殊染色體異常的急性粒細胞白血病,臨床上以起病急驟、病情兇險、病程短促、易於感染、易伴發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IC)為特徵,且強烈化療往往誘發DIC加重而死亡。

  上海專家發現,砷劑對急性早幼粒細胞有誘導分化作用,並使癌細胞凋亡——即使其走向程序化死亡的「自殺」之路。讓人欣喜的是,1999年,由哈醫大一院伊達藥業公司從中提純的亞砷酸注射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專利期限為20年;同年下半年,該藥被國家藥品食品管理局批准為二類新藥。2000年9月,美國FDA在經過驗證後亦批准了亞砷酸的臨床使用。

  砷劑用藥臨床探索始終向縱深推進,科學的探索永無止境。作為砷劑治療白血病的發源地,哈醫大一院醫生代代傳承,對砒霜研究的「接力棒」始終步步延續。

  隨著全國各地大量的M3型白血病病人慕名湧入哈醫大一院血液科病房,中國醫師協會血液科醫師分會常務委員、黑龍江省醫學會血液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血液科主任周晉教授發現,臨床上有部分患者應用亞砷酸注射液後血管內白細胞異常增多,這就容易加重瀰漫性血管內凝血,易於合併顱內出血,最後危及生命。為此,周教授課題組不斷探索,成功建立了亞砷酸持續緩慢靜脈輸注法及其數學模型,進而精確地控制了亞砷酸靜脈輸注的速度和用藥量,很大程度上糾正了沿用30多年的三氧化二砷常規靜點時發生率較高的「高白細胞血症」,降低了致死性腦血管事件及不良反應發生率。周晉教授的這一發明因此於2004年獲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同時,課題組還在國內率先發現了三氧化二砷對心肌細胞鉀、鈣離子通道、細胞內鈣的影響及其對細胞膜離子通道和細胞內鈣的影響機制,科學揭示了三氧化二砷導致心臟Q-T間期延長的分子藥理學奧秘及對心臟不良影響的根本原因。

  與此同時,周晉教授領銜的另一項課題《單一應用亞砷酸治療初發性兒童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研究》,還以英文形式全文發表在2010年3月出版的國際著名的《血液》雜誌上。此前的研究表明,單用亞砷酸可顯著緩解初發性成人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病情,但對兒童患者是否有效則鮮為人知,且對兒童合理用藥劑量、給藥途徑和血液學完全緩解率、長期用藥效果及相關毒性、安全性等問題尚不明了。周教授課題組給出的答案是,單一使用亞砷酸可使患兒M3型白血病5年總體存活率和無病存活率分別達83.9%和72.2%,與目前公認的維甲酸聯合蒽環類抗生素方案療效相當,且不存在明顯的慢性砷中毒及繼發腫瘤的風險。

  2011年度黑龍江省科技進步獎中,哈醫大附屬第一醫院血液科主任周晉教授領銜完成的課題《亞砷酸抗白血病靶點的新發現與給藥方法創新》獲得了一等獎。此項成果首次「鎖定」了亞砷酸作用的3個細胞膜靶點(HERG鉀通道、L-型鈣通道、PKC激酶)和1個亞砷酸線粒體基因靶點(D-LOOP區),正是這些靶點引起了亞砷酸細胞毒損傷,加重了對心臟血管系統的不良刺激,由此拖了亞砷酸療效的後腿,是亞砷酸在治療M3型白血病中產生不良反應的癥結所在;同時發明了「亞砷酸持續緩慢輸注法」和「數學模型控制下的甘露醇助透法」,前者是通過延長游離砷在循環血中停留的時間和維持促白血病細胞凋亡所需的最低有效血砷濃度,在不增加亞砷酸總劑量的前提下,增強了其抗白血病的療效,減弱了對正常組織細胞的毒性損傷及對心肌組織的影響。後者是藉助甘露醇易於透過血腦屏障的特點,結合數學模型計算的個體化劑量給藥,能明顯提高腦脊液中亞砷酸的含量,使其達到誘導腦脊液中白血病細胞分化的有效濃度水平,高效低毒地扼殺中樞系統白血病。在提高消滅白血病細胞效率的同時,減輕了對正常細胞的損害,達到了減毒增效、擴大適應症的目的。上述兩種新的給藥方法經哈醫大第一醫院及國內10餘家高等醫藥院校附屬醫院臨床統計資料表明,其亞砷酸所致的高白細胞血症發生率降低了40%,繼發腦血管事件和瀰漫性血管內凝血導致的早期死亡率下降了26.7%,長QT症候群的發生率減少了34%,其中致死性長QT事件的發生率為零。此外,新的給藥方式抗白血病直接醫療費用低於傳統用藥方法,處理不良反應的間接醫療支出節約65%左右,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首次用藥達到完全緩解的比率較傳統方法高出11.5%,且對傳統給藥效果不敏感的一部分其他白血病亞型亦呈現出肯定的療效。

  目前,哈醫大一院正繼續擴大亞砷酸抗白血病的臨床樣本,對其長期療效和遠期預後進行追蹤隨訪。同時,該院已將此方法推廣到對癌性胸水和肝癌的動脈內持續灌注等實體瘤的治療中。

  在周晉教授的帶領下,該院血液內科以白血病M3型為主攻方向,陸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省部級科研課題20餘項;獲國際發明專利獎和國家發明專利獎各1項。先後在國內外發表相關學術論文60餘篇,其中SCI收錄20餘篇,影響因子最高達10.555。不僅如此,砷製劑的應用,還被中國科學院《2000年科學發展報告》評為「二十世紀中國十大科技發明」 之一,並在2008年輩評為黑龍江省「改革開放30年十大科技成果」之一。

  砷製劑的應用挽救了數千例患者的生命。來自江西省九江市的6歲小朋友果果,一年前因口腔血泡、牙齦滲血、鼻腔出血並伴發熱而就診,當地兒童醫院診斷為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伴DIC(彌散血管內凝血),經用維甲酸及化療等方法緊急施救,沒有好轉跡象;而且小病人此時還伴有支氣管哮喘,且對地塞米松過敏,生命極度垂危。家人火速將他送往哈醫大血液內科求治。在確診為M3型白血病後,周晉主任立即為孩子制定了治療方案,為其輸注亞砷酸注射液。一個月後,小傢伙終於轉危為安,血象、骨髓象逐漸恢復正常。今年秋天,小果果已在當地上了小學。

  現在,亞砷酸注射液已成為哈醫大附屬一院的一線藥物和「看家寶」。迄今為止,該院血液科已收治全國30餘個省份M3型白血病病患5000餘例,完全緩解率高達91%以上。在對部分病人長期隨訪中,證實5年以上生存期達84%以上,有接近1∕2已存活10年以上。其中最長存活者已37年,堪稱中國白血病領域的奇蹟!

相關焦點

  • 砒霜治療白血病 哈醫大教授張亭棟獲「求是傑出科學家」獎
    日前,在安徽合肥中國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舉行的2015年度求是獎頒獎典禮上,哈醫大一院83歲的終身教授張亭棟榮膺本年度「求是傑出科學家獎」,獎勵其在使用砒霜(三氧化二砷)治療白血病上所做出的傑出貢獻。
  • 砒霜治療白血病 哈醫大教授張亭棟獲頒「求是獎」
    2015年度「求是獎」9月19號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頒發,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教授張亭棟獲得「求是傑出科學家獎」,廈門大學原核表達類病毒顆粒疫苗研究團隊獲得「求是傑出科技成就集體獎」,馬明明、焦雷等10人獲得「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
  • 83歲教授「沉迷」砒霜治癌症:中醫是偉大的寶庫
    83歲的哈醫大一院終身教授張亭棟激動地說。  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之際,人們不由想起另一位中藥西用的科學家——張亭棟,一直致力於中西醫結合治療白血病的研究,在使用砒霜(三氧化二砷)治療白血病上作出了奠基性貢獻,讓公眾再一次感受到中醫的神奇魅力。
  • 哈醫大張亭棟教授榮獲2019年吳階平醫學獎
    東北網12月7日訊(記者 姜姍姍)近日,在廣東中山舉行的第十四屆健康與發展中山論壇暨2019年吳階平醫學獎頒獎大會上,哈醫大一院終身教授、中西醫結合血液病學專家張亭棟,憑藉在砷製劑治療白血病的臨床和基礎研究中所做出的突出貢獻,榮獲2019年吳階平醫學獎。
  • 「砒霜治白血病」世紀懸案
    1牆內開花牆外香砒霜治療白血病,是哈爾濱醫科大學(以下簡稱哈醫大)校史中最值得誇耀的一筆。1970年代初,哈醫大數名藥物研究者、臨床醫生在走訪中,偶然發現了一味治療癌症的良方,挽救了不少命懸一線的病人。哈醫大由此開始探索。
  • 誰發明了「用砒霜治療白血病」?
    三次高潮砒霜治療白血病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7世紀:德國醫生首先發明砒霜治療白血病;之後美國醫生發明砒霜治療粒細胞白血病;再後來,中國哈醫大醫生發明砒霜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1786年,英國湯姆森·福勒醫生發現砷化物是治瘧藥的有效成份,遂發明了福勒藥液(Fowler Solution)治療瘧疾和梅毒等疾病。
  • 83歲教授用砒霜治白血病 曾受老中醫秘方啟發
    83歲教授用砒霜治白血病 曾受老中醫秘方啟發 2015-12-12 09:07:0983歲的哈醫大一院終身教授張亭棟激動地說。  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之際,人們不由想起另一位中藥西用的科學家——張亭棟,一直致力於中西醫結合治療白血病的研究,在使用砒霜(三氧化二砷)治療白血病上作出了奠基性貢獻,讓公眾再一次感受到中醫的神奇魅力。
  • 哈醫大一院張亭棟教授榮獲首屆「以嶺整合醫學獎」
    張亭棟教授在大會現場左起:中國工程院院士樊代明、西安市長李明遠、張亭棟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寶峰、哈醫大校長張學哈醫大校長張學、哈醫大一院院長於凱江與張亭棟教授及醫療保健組合影攝影/張新浩4月28日,在中國西安市舉行的
  • 張亭棟教授榮獲首屆以嶺整合醫學獎在醫學教育界引起強烈反響:「他...
    4月28日,2019中國整合醫學大會以嶺整合醫學獎頒獎典禮上,哈醫大87歲的張亭棟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竺被授予首屆以嶺整合醫學獎,以此表彰他們在世界上首先發現並應用三氧化二砷,成功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型白血病。他們在中醫與西醫整合、基礎與臨床整合、醫學與藥學整合、研究與開發整合方面作出了世界性的、開創性的傑出貢獻。
  • 砒霜等毒藥也能治病 切記毒藥勿亂用
    發現歷程  在黑龍江醫學界幾乎無人不知,張亭棟是全國使用民間偏方--砒霜治白血病的第一人,他和科研人員發明的用三氧化二砷注射液治療白血病取得的成效讓世界刮目相看。  張亭棟畢業於哈爾濱醫科大學,曾任哈醫大一院中醫教研室主任、教授,現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副會長、黑龍江省中西醫結合醫藥學會理事長。
  • 祝賀:哈爾濱醫科大學張亭棟教授獲得未來科學大獎!
    我校第一附屬醫院教授張亭棟獲得了「生命科學獎」 。在今天上午未來科學大獎委員會連線張亭棟時,張亭棟的女兒接了電話,有些驚訝,並表示不知道未來大獎是什麼,哪裡辦的。她請高西慶告訴她這個獎項的名字,並用筆記了下來。
  • 哈醫大一院舉辦2019年感染肝病熱帶病學會暨終身教授於丹萍九十...
    (張威 徐旭)8月30日由黑龍江省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肝病學分會、熱帶病與寄生蟲學分會,黑龍江省感染科醫療質量控制中心,黑龍江省感染病專科聯盟,黑龍江省感染科醫師分會六個學術組織聯合舉辦,哈醫大一院感染科承辦的2019感染肝病熱帶病年會在哈爾濱友誼宮隆重舉行
  • 「砒霜治療白血病」獲未來科學大獎!為什麼「毒藥」也能治癌症?
    核心提示:9月6日,未來科學大獎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的獲獎名單,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教授張亭棟以及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振義,兩人獲得了這一屆的生命科學獎。 張亭棟和王振義的獲獎理由是:他們發現了 9月6日,未來科學大獎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的獲獎名單,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教授張亭棟以及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振義,兩人獲得了這一屆的生命科學獎。張亭棟和王振義的獲獎理由是:他們發現了三氧化二砷(砒霜)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
  • 哈醫大一院14名新冠肺炎患者出院
    記者從哈醫大一院獲悉,2日,該院14名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據悉,14名患者均為4月28日轉入哈醫大一院治療,臨床表現為發熱、咳嗽,並伴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腫瘤等既往疾病。通過國家專家組和省內專家聯合會診,為患者制定了個體化的治療方案。經過一系列的救治措施,患者的病情陸續好轉。
  • 哈醫大一院啟動替莫唑胺聯合放療治療難治性垂體腺瘤前瞻性多中心...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文/邵奇 徐旭 攝影/徐旭)11月12日,哈醫大一院神經外科二病房舉辦「替莫唑胺聯合放療治療難治性垂體腺瘤前瞻性多中心臨床研究」科研項目啟動會。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神經外科王任直教授,哈醫大一院副院長李悅教授,神經外科韓風平教授,科研科科長楊磊教授,神經外科二病房主任王寧教授,腫瘤科主任張大昕教授,腫瘤科二病房主任韓波教授等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 哈醫大一院郝立君教授榮獲中華醫學會第十五次醫學美容學術大會...
    人民網哈爾濱10月29日電 10月18-20日,在中華醫學會第十五次醫學美容學術大會上,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整形美容中心主任郝立君教授榮獲「學術貢獻獎」;郝立君教授碩士學生徐渴鑫(2012級七年制)代表哈醫大一院整形美容中心獲得
  • 哈醫大一院採用「坐位」手術精準治療肝癌患者
    近日,哈醫大一院肝臟外科、腹部超聲室、麻醉科多學科合作,創新思想,破解難題,採用坐位局麻手術,成功為一名病灶位於肝左葉近膈頂的原發性肝癌患者,行超聲引導下肝癌射頻消融治療,精準清除肝癌隱患,為患者的生命贏回了更多的生機。
  • 黑龍江省醫學會產前診斷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在哈醫大一院舉行
    3月30日,為規範黑龍江省產前診斷技術開展,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提高產前診斷質量,黑龍江省醫學會產前診斷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出生缺陷預防與母胎醫學新進展培訓班,在哈醫大一院學術報告廳舉行。黑龍江省醫學會副秘書長張秋濱,哈醫大一院副院長陳力出席會議並致辭。
  • ...中歐專家線上分享頂尖技術 哈醫大一院 北京安貞 貝爾法斯特...
    本報訊(徐旭王定宇)8月27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柳景華教授、哈醫大一院副院長李悅教授和愛爾蘭貝爾法斯特城市醫院Simon J.李悅教授團隊在進行手術演示和交流與會專家包括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呂樹錚教授、吳錚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喬樹賓教授、吳永健教授、錢傑教授,哈醫大一院李為民教授、周立君教授、楊樹森教授和來自中國人民解放軍北部戰區總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廣東省人民醫院,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江西省人民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和空軍醫科大學唐都醫院等數十位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