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醫大一院啟動替莫唑胺聯合放療治療難治性垂體腺瘤前瞻性多中心...

2020-12-11 瀟湘名醫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文/邵奇 徐旭 攝影/徐旭)11月12日,哈醫大一院神經外科二病房舉辦「替莫唑胺聯合放療治療難治性垂體腺瘤前瞻性多中心臨床研究」科研項目啟動會。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神經外科王任直教授,哈醫大一院副院長李悅教授,神經外科韓風平教授,科研科科長楊磊教授,神經外科二病房主任王寧教授,腫瘤科主任張大昕教授,腫瘤科二病房主任韓波教授等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哈醫大一院研究項目分中心負責人王寧教授主持會議並致歡迎詞,介紹研究項目背景,垂體腺瘤發病率呈逐年增高趨勢,其中一部分為難治性垂體腺瘤,常規手術無法解決,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國際上也沒有解決方法。為探索難治性垂體腺瘤臨床治療的方法,王任直教授牽頭髮起一項「替莫唑胺聯合放療治療難治性垂體腺瘤前瞻性多中心臨床研究」的科研項目。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作為全國十家分中心之一(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宣武醫院,北京三博腦科醫院,上海華山醫院,天津環湖腦科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武漢同濟醫院,四川華西醫院,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成為東北三省唯一參與該項目的臨床研究中心。此項目為國內首個前瞻性隨機對照臨床研究。

王任直教授通過網絡致辭,充分肯定我院神經外科在垂體腺瘤方面臨床及科研工作,並對哈醫大一院分中心未來的臨床研究工作充滿期待。神經外科韓風平教授作為我省垂體腺瘤疾病臨床工作的先驅,對我院能夠參與此全國性臨床多中心研究表示祝賀。李悅副院長代表院領導班子對我院能夠成為此臨床研究全國十家分中心之一,及本次科研項目啟動會的順利召開表示祝賀,並充分肯定神經外科二病房由王寧主任帶領下在垂體腺瘤方面所做出的工作成效。楊磊教授細緻總結了近些年神經外科關於垂體腺瘤方面的科研學術業績,並對本前瞻性全國多中心臨床研究的啟動表示祝賀。

會議由神經外科戰華副教授及孟祥喜副教授主持。神經外科邵奇主治醫師進行了團隊介紹及方案講解。腫瘤科張大昕教授、腫瘤科韓波教授、腫瘤科閆志鈞副教授、腫瘤科楊麗姝副教授與神經外科團隊針對項目的具體實施進行了充分的討論,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

【來源:東北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哈醫大一院日間手術中心開診
    哈醫大一院全省首家日間手術中心昨天開診,90%日間手術患者可當天手術當天出院,留院最長時間不會超過48小時,日間手術患者適用住院醫保政策。  據哈醫大一院日間手術中心主任孫海軍介紹,日間手術病房最早起源於歐美發達國家,具有一定適應症的患者,在門診完成各項術前檢查辦理住院,住院當天手術,術後觀察、治療及恢復,能在24小時內達到出院標準。特殊患者最長也可在48小時內出院。該中心,計劃設立7個手術室、100張床位。開展日間手術後,醫院檢查科室會將為患者開闢綠色通道,術後康復期一般無需靜脈輸液,以口服藥為主。
  • 男子肝移植術後又患嚴重痔瘡 哈醫大一院多學科聯合解決難題
    (陳英翔)家住哈爾濱的男患王某今年34歲,但是在身體正當壯年的階段,他卻在三年內因為不同疾病經歷了3次手術,如今,在哈醫大一院肛腸外科病房恢復的他馬上就可以出院了,嚴重困擾他生活的痔瘡問題解決了,然而,這背後凝結了哈醫大一院多學科醫療團隊辛苦的付出!
  • 哈醫大一院採用「坐位」手術精準治療肝癌患者
    近日,哈醫大一院肝臟外科、腹部超聲室、麻醉科多學科合作,創新思想,破解難題,採用坐位局麻手術,成功為一名病灶位於肝左葉近膈頂的原發性肝癌患者,行超聲引導下肝癌射頻消融治療,精準清除肝癌隱患,為患者的生命贏回了更多的生機。
  • 哈醫大一院14名新冠肺炎患者出院
    記者從哈醫大一院獲悉,2日,該院14名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據悉,14名患者均為4月28日轉入哈醫大一院治療,臨床表現為發熱、咳嗽,並伴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腫瘤等既往疾病。通過國家專家組和省內專家聯合會診,為患者制定了個體化的治療方案。經過一系列的救治措施,患者的病情陸續好轉。
  • 哈醫大一院群力院區已收治19名重症患者,24小時監護
    為落實黑龍江省委省政府、省衛健委和哈爾濱醫科大學的要求,哈醫大一院立即啟動群力院區省級重症集中救治中心改造工作。目前,已有19名分別來自七臺河、綏化、哈爾濱等全省多市(地)的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在此接受治療。
  • 哈醫大一院終身教授張亭棟「砒霜」治療白血病 醫學成就舉世矚目
    得知這一消息,黑龍江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理事長、原哈醫大一院中醫科主任張亭棟教授被任命為專家組組長、帶隊「採風探秘」,了解實情。讓人欣喜的是,1999年,由哈醫大一院伊達藥業公司從中提純的亞砷酸注射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專利期限為20年;同年下半年,該藥被國家藥品食品管理局批准為二類新藥。2000年9月,美國FDA在經過驗證後亦批准了亞砷酸的臨床使用。  砷劑用藥臨床探索始終向縱深推進,科學的探索永無止境。作為砷劑治療白血病的發源地,哈醫大一院醫生代代傳承,對砒霜研究的「接力棒」始終步步延續。
  • 哈醫大一院於凱江院長率援疆醫療隊載譽歸來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哈醫大一院人始終秉承著「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崇高信念,奔波在全國抗擊疫情的各個主戰場上!
  • 哈醫大一院援疆抗疫醫療隊凱旋
    哈醫大一院於凱江院長帶領援疆抗疫醫療隊從舷梯上走下,經過30天的奮戰,他們勝利凱旋!日前,1064名確診和無症狀感染者出現在新疆。於凱江院長率隊飛赴新疆,憑藉此前積累的重症救治經驗,提出早期幹預和集中救治等理念,將全疆所有重患收到烏魯木齊市集中救治,對患者儘早進行俯臥位通氣、氣管插管、體外循環、EMCO等治療。
  • 哈醫大一院省內首例後循環搭橋術助後循環出血及缺血性疾病更早康復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徐旭)近日,哈醫大一院神經外科三病房史懷璋教授,鄭秉傑副教授為一名蛛網膜下腔出血合併右側小腦後下動脈瘤女性患者成功行腦動脈瘤夾閉聯合枕動脈-小腦後下動脈血管搭橋術,解除腦動脈瘤再破裂風險,並完好保留載瘤動脈的血供。
  • 哈爾濱新增8例本土確診病例詳情公布:4例與哈醫大一院有關聯
    通報顯示,新增病例1於某和新增病例6劉某都系4月10日已發布確診病例陳某的同病區病友,與陳某在哈醫大一院同一病區住院。於某之子、新增病例2曾多次到哈醫大一院陪護住院父親。新增病例3解某,也曾於4月6日在哈醫大一院住院治療。另外4例新增病例中,有3例與哈爾濱市第二醫院有關聯,而87歲的陳某也曾在該院住院治療。
  • 哈醫大一院開展東北首例KDB刀房角切開聯合超聲乳化術治療慢性閉角...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徐旭)近日,哈醫大一院眼科五病房王峰教授為一名75歲患慢性閉角型青光眼合併老年性白內障,伴有高血壓、心臟病男性患者,成功行KDB刀房角切開術聯合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手術,將患者長期在50mmHg眼壓成功降至15mmHg。此例手術為東北地區首次開展。
  • 破解動脈瘤破裂風險 保障載瘤動脈通暢 哈醫大一院省內首例後循環...
    本報訊(徐旭)近日,哈醫大一院神經外科三病房史懷璋教授,鄭秉傑副教授為一名蛛網膜下腔出血合併右側小腦後下動脈瘤女性患者成功行腦動脈瘤夾閉聯合枕動脈-小腦後下動脈血管搭橋術,解除腦動脈瘤再破裂風險,並完好保留載瘤動脈的血供。
  • 哈醫大一院精神衛生中心獲批為我省抑鬱症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記者從哈醫大一院獲悉,12月4日,經黑龍江省衛生健康委和黑龍江省科技廳聯合評審,該院精神衛生中心獲批為黑龍江省抑鬱症臨床醫學研究中心。12月8日,省衛健委和省科技廳領導和評審專家對中心進行了實地考察,並對中心的工作給與了充分地肯定。
  • 哈醫大一院成功舉辦全國腔內精準化治療研討會暨血管病新技術研討會
    專委會主委、北京協和醫院血管外科主任鄭月宏教授、哈醫大一院血管外科主任劉冰教授、哈醫大一院血管介入外科主任王海洋教授、哈醫大二院血管外科主任姜維良教授、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辛世傑教授等一大批國內頂級血管外科專家雲集一堂,專家們本著發現和培養專科優秀青年人才、促進本專業學術發展的目的,通過名家講壇、新技術、新方法視頻展示、疑難病例會診討論、學術報告和講座等多種多樣的形式,為廣大省內參會血管外科同道呈現了一場內容豐富務實
  • 哈醫大一院骨科榮獲中華醫學會關節外科加速康復全國示範中心
    東北網健康頻道訊(通訊員 徐佳元)12月11日,中華醫學會第八屆全國髖關節外科學術大會在廣州市召開,公布首批促進關節外科加速康復病房規範建設項目全國示範中心,哈醫大一院榮獲中華醫學會關節外科加速康復全國示範中心單位。
  • ...中歐專家線上分享頂尖技術 哈醫大一院 北京安貞 貝爾法斯特...
    本報訊(徐旭王定宇)8月27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柳景華教授、哈醫大一院副院長李悅教授和愛爾蘭貝爾法斯特城市醫院Simon J.Walshi教授帶領團隊聯合舉辦了第十九屆CTO ART(Chronic Total Occlusion Antegrade& Retrograde Therapeutics—慢性閉塞病變正向&逆向介入治療)Live學術會議。
  • 哈醫大一院38歲護士確診 發熱門診暫時關閉一周
    發生院內感染的哈醫大一院央視網消息(記者 李文學)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內發生的聚集性感染,規模仍在不斷擴大。據黑龍江省衛健委發布的消息,4月27日新增的3例確診病例和1例無症狀感染者,都涉及哈醫大一院。
  • 哈醫大一院開展東北首例內路小梁切除術治療假性囊膜剝脫症候群...
    近日,哈醫大一院眼科醫院王峰教授為一名45歲假性囊膜剝脫症候群繼發性青光眼患者成功行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聯合內路小梁切除術,有效遏制其青光眼發展並改善視力。該例手術療法為東北地區首次開展。
  • 日核酸檢測千份 哈醫大一院負壓帳篷P3移動實驗室投入使用
    黑龍江網訊(徐旭 田秋野 記者 石巖松 王忠巖)為迅速提高核酸檢測能力,4月28日,哈醫大一院負壓帳篷式移動P3實驗室在哈醫大一院群力院區正式投入使用。該移動實驗室由中國疾控中心援建,將為哈醫大一院提供每日1000份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標本的檢測能力。
  • 哈醫大一院獲評「國家孕產期保健特色專科建設單位」
    哈醫大一院憑藉在學科建設、專業技術水平、專科服務能力、科研教學水平、特色診療模式的優勢,由黑龍江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推選參加全國評選,最終,經過國家衛生健康委婦幼司層層篩選,順利通過評審,被確定為第三批國家孕產期保健特色專科建設單位。哈醫大一院產科以其高質量的醫療服務水平,贏得了廣泛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