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醫大一院成功舉辦全國腔內精準化治療研討會暨血管病新技術研討會

2020-12-11 黑龍江頻道

(張新浩/文 朱國棟/攝影)人體血管每個人並不陌生,它是人體全身血液流通的管道,實現血管內人體的血液和組織進行物質交換的通道。除了心臟、主動脈和靜脈大循環之外,人體其他代謝機能主要依靠微循環進行完成,所以微循環系統也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心臟」。如果微循環系統某一段或者某一部分發生病變或障礙時,就會表現出人體相關系統的疾病,如人們通常所見到的高血壓、高血脂、腦梗賽、靜脈血栓等一系列由血管病變所引發的相關疾病。

中國微循環學會周圍血管疾病專業委員會自成立以來,專門從微循環學的角度探討周圍血管疾病的發病機制和診治策略,並開展相關基礎和臨床研究,促進相關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始終不渝的堅持促進在周圍血管疾病專業領域內組織學術交流,開展繼續教育與培訓工作,活躍學術思想,更新專業知識,提高業務水平。

中國微循環學會周圍血管疾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協和醫院血管外科主任鄭月宏教授致辭

今年3月15-16日,由中國微循環學會、中國微循環學會周圍血管疾病專業委員會、中關村精準醫學基金會主辦、哈醫大一院承辦的「中國微循環學會周圍血管中青年委員會腔內精準化治療研討會暨血管病新技術研討會」在哈爾濱成功舉行。專委會主委、北京協和醫院血管外科主任鄭月宏教授、哈醫大一院血管外科主任劉冰教授、哈醫大一院血管介入外科主任王海洋教授、哈醫大二院血管外科主任姜維良教授、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辛世傑教授等一大批國內頂級血管外科專家雲集一堂,專家們本著發現和培養專科優秀青年人才、促進本專業學術發展的目的,通過名家講壇、新技術、新方法視頻展示、疑難病例會診討論、學術報告和講座等多種多樣的形式,為廣大省內參會血管外科同道呈現了一場內容豐富務實、質量和水平極具層次的專題學術盛宴。省衛健委醫政處副處長崔武、哈醫大一院副院長劉宏宇等人分別在大會上發言致辭並祝賀,省內兄弟醫院的專家和同道近400人參加了會議。

哈醫大一院副院長劉宏宇介紹,人體血液循環系統相當於現實中的交通系統,是一個物質運輸、流通的複雜生理系統。如心血管系統、腦血管系統、周圍血管系統等相關血管系統出現病變,就會導致相關疾病的出現,危害生命、損害健康、降低生存生命質量。作為循環系統中的微循環學,近年來新理念、新技術不斷出現,也決定了相關從業醫務人員要通過不斷的學術交流、更新儲備知識和技術理念,從而更好地為相關患者提供更優質、更安全的醫療服務,本次學術會議對促進和提升我省血管外科專業技術水平發展、更好地服務龍江百姓提供了良好的學術平臺。

據了解,黑龍江省是全國血管疾病高發的地區,這和漫長冬季的高寒氣候、相關飲食習慣、環境等因素密切相關。目前我國血管外科技術領域不斷推陳出新,微創技術等一大批新技術、新術式、新手段應運而生。為了能夠將相關技術普及到我省各級醫院、尤其是基層醫院的一線從業醫生,使其對導管技術的應用、球囊或者支架的選擇、開刀手術和介入手術的配合治療等等有所掌握,同時對年輕醫生的培養中,使其儘快熟練掌握和運用相關技術、從而更好地服務臨床,在中國微循環學會和相關委員會的統一部署和組織下,哈醫大一院承辦了本次學術會議,期望黑龍江省血管外科的青年醫生和基層醫生能夠藉助這樣類似的學術會議和平臺,能夠更快、更好地成長起來,服務龍江百姓。

中國微循環學會周圍血管疾病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哈醫大一院血管介入外科主任、博士生導師王海洋教授在採訪中向記者介紹,人體動脈系統疾病和靜脈系統疾病種類複雜,包括諸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動脈瘤和下肢靜脈曲張、靜脈瓣膜功能不全、深靜脈血栓形成等一系列常見和典型的疾病。通常人群中大於60歲者約70%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動脈硬化閉塞症,其中約20%的患者需要進行住院治療。靜脈曲張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周圍血管疾病,人群中總的發病率約為10%。主動脈夾層、胸主動脈瘤和腹主動脈瘤是目前臨床上危害最大的周圍血管疾病,主要危險是血管破裂導致死亡。主動脈夾層的發病率約為50~100人/10萬人,胸主動脈瘤的發病率約為200~400人/10萬人、腹主動脈瘤超過50歲者的發病率約為5%。

中國微循環學會周圍血管疾病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哈醫大一院血管介入外科主任王海洋教授主持學術會議

王海洋教授介紹,以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簡稱PAD)為例,PAD是人體下肢動脈硬化病變基礎上發生的血管管腔的狹窄、閉塞。該病可以導致腿部肢體血供不足,而引起疼痛、發涼、發冷、肢體破潰等表現,嚴重者甚至出現壞死、截肢。隨著老齡社會的到來,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發病率逐漸增高。懷疑有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的患者,應儘早到正規醫院血管外科就診,通過彩超、CTA(CT 血管造影)、動脈血管造影(DSA)等檢查確診後進行有效治療。除了應用藥物治療以外,外科幹預下主要是手術治療和介入手術治療兩種情況,外科手術是應用人造血管或者自身的血管將閉塞兩端的血管連接起來,達到改善血液循環的目的;介入治療是用球囊或者支架將閉塞的血管撐開,達到再通血流的目的,但目前支架只能用於大腿部位的血管,不能用於小腿部位的血管。此外, 對於局限性的動脈閉塞可以做內膜切除術,但由於下肢動脈閉塞病變往往較長,目前單純性內膜切除應用較少,多作為外科手術的一種補充。而靜脈動脈化作為一種姑息性治療手段,適用於廣泛閉塞的下肢動脈閉塞患者, 也具有一定的效果。

 

 

 

 

相關連結: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管介入外科及群力院區血管外科,目前已成為省內外的集醫、教、研於一體的血管疾病診治中心之一,致力於血管外科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病的診治。率先於國內開展了微創覆膜支架腔內隔絕術治療腹主動脈瘤,並將這項技術推廣應用於傳統手術風險更大、手術併發症及死亡率更高的胸主動脈動脈瘤、主動脈夾層動脈瘤、胸主動脈假性動脈瘤;較早的提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無支架化理念」,開展TurboHawk、Straub-Rotarex S/Aspirex、Angiojet和藥物塗層球囊腔內介入技術;在頸動脈狹窄、肺栓塞、腹主動脈瘤、布-加綜合症、內臟血管疾病、下肢動靜脈阻塞病、血液透析通路等疾病的診治有較深的研究;對糖尿病足及創面的修復發展專業特色化。

哈醫大一院血管介入外科為東北首家、國內第四家率先引進國外靜脈曲張治療新技術——腔內熱消融閉合術單位,在國外歐美日韓等國,此技術已廣泛應用於靜脈曲張患者的治療,與傳統治療靜脈曲張的手術相比,具有無創口、住院時間短、併發症少、更安全、便捷、美觀等眾多優勢,目前已治療近百例患者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血液透析方面率先應用分流栓及Fogarty導管建立自體血管透析通路,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從橫向上開拓了學科的治療規模,為更好的服務龍江患者,貢獻自己的力量。

王海洋,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1970年6月生。

現任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臨床醫學院,普外科副主任,血管介入外科主任,群力院區普外科主任,血管外科主任。

1995年6月獲得哈爾濱醫科大學醫學學士學位,2005年6月獲得哈爾濱醫科大學外科學專業碩士學位,2011年6月獲得哈爾濱醫科大學普外科專業博士學位。

目前主持課項目6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國防科工委國際合作項目1項,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項,黑龍江省教育廳科學技術研究項目1項。黑龍江省衛生廳和哈爾濱醫科大學醫療新技術獎項8項。長期從事血管外科臨床工作,尤其是腹主動脈瘤的分子遺傳學及分子機理研究,已經鑑定了ADAM17和RAGE等多個腹主動脈瘤的遺傳易感基因。2012年至今已經在《Cellular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Neuromolecular Medicine》、《Cell Biochemistry&Function》、《PPAR Research》、和《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chemistry》等國際雜誌發表研究論著數十篇,累計影響因子近二十。

長期從事血管外科臨床工作,曾在阜外醫院、北京協和醫院、解放軍總醫院、北京安貞醫院學習血管外科科研及臨床技能,並曾去美國、德國、日本等多個國家血管介入中心研修血管腔內技術,並曾去馬來西亞學習創面及糖尿病足治療。擅長血管外科的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在頸動脈狹窄、肺栓塞、腹主動脈瘤、布-加綜合症、內臟血管疾病、下肢動靜脈阻塞病、血液透析通路等疾病的診治有較深的研究;率先於國內提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無支架化理念」,較早的開展TurboHawk、Straub-Rotarex S/Aspirex、Angiojet和藥物塗層球囊腔內介入技術;微創腔內隔絕術治療腹主動脈瘤,治療水平處國內領先國際先進行列;率先於省內開展頸動脈系列手術,包括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治療腦動脈缺血、巨大頸動脈瘤及頸動脈體瘤切除術、升主動脈-鎖骨下動脈-頸動脈分叉序列旁路術治療大動脈炎造成的大腦及上肢缺血等,整體水平處於國內領先;率先於省內開展了創傷性動-靜脈瘻及假性動脈瘤的手術及微創腔內治療;拓展了血管外科許多頑症的手術方法,如「手術治療多發性大動脈炎、手術治療腎性高血壓、遠端序列旁路術治療動脈閉塞症」等一批國內領先的新術式,血液透析方面率先應用分流栓及Fogarty導管建立自體血管透析通路,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從橫向上開拓了學科的治療規模,收治患者2000餘人/年,手術1500餘臺/年。

相關焦點

  • 哈醫大一院成功舉辦黑龍江省檢驗醫學新技術與新進展研討會
    1月10-11日,由黑龍江省醫學會及黑龍江省老年醫學研究會主辦,哈醫大一院承辦的黑龍江省檢驗醫學新技術與新進展研討會暨黑龍江省老年醫學研究會檢驗專業委員會學術論壇、黑龍江省臨床檢驗專科聯盟學術交流會在哈爾濱市成功舉辦。
  • 哈醫大一院舉行首屆冠心病、心力衰竭及相關疾病繼續教育研討會
    (徐旭)7月13-14日,哈醫大一院群力院區舉辦首屆冠心病、心力衰竭及相關疾病繼續教育研討會。會議由群力院區心內科二病房主任趙翠萍主持。哈醫大一院副院長劉宏宇,群力院區門診部主任楊明琦,護理部主任吳懷蘭,呼吸科車春莉,腎內科朱丹,心內科劉麗、樊瑛,內分泌科劉丹丹、石立力,總護士長王淑霞,綜合五病房護士長劉影等多各學科的專家,及150餘名群力院區醫護人員參加了會議。
  • 哈醫大一院成為國內第三家下肢靜脈疾病微創技術培訓基地
    7月15日,下肢靜脈疾病微創技術培訓基地掛牌儀式暨ClosureFast靜脈腔內射頻消融閉合術培訓班在哈醫大一院舉行,哈醫大一院血管外科被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血管外科分會授予——下肢靜脈疾病微創技術培訓基地,為北京協和醫院,浙江邵逸夫醫院後,國內第三家被授予的培訓基地。
  • 哈醫大一院成功舉辦中國北方甲狀腺甲狀旁腺外科高峰論壇
    1月11日,由黑龍江省醫學會、黑龍江省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甲狀旁腺及骨代謝疾病專業委員會主辦,哈醫大一院承辦的「中國北方甲狀腺甲狀旁腺外科高峰論壇」在哈爾濱舉行
  • 哈醫大一院終身教授張亭棟「砒霜」治療白血病 醫學成就舉世矚目
    得知這一消息,黑龍江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理事長、原哈醫大一院中醫科主任張亭棟教授被任命為專家組組長、帶隊「採風探秘」,了解實情。讓人欣喜的是,1999年,由哈醫大一院伊達藥業公司從中提純的亞砷酸注射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專利期限為20年;同年下半年,該藥被國家藥品食品管理局批准為二類新藥。2000年9月,美國FDA在經過驗證後亦批准了亞砷酸的臨床使用。  砷劑用藥臨床探索始終向縱深推進,科學的探索永無止境。作為砷劑治療白血病的發源地,哈醫大一院醫生代代傳承,對砒霜研究的「接力棒」始終步步延續。
  • 哈醫大一院採用「坐位」手術精準治療肝癌患者
    近日,哈醫大一院肝臟外科、腹部超聲室、麻醉科多學科合作,創新思想,破解難題,採用坐位局麻手術,成功為一名病灶位於肝左葉近膈頂的原發性肝癌患者,行超聲引導下肝癌射頻消融治療,精準清除肝癌隱患,為患者的生命贏回了更多的生機。
  • 哈爾濱醫大一院舉辦第八屆盤古大血管疾病論壇
    東北網4月18日訊(陳英翔 記者 葛金鑫) 近日,由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心血管外科技術與工程分會、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外科分會大血管專業委員會、白求恩公益基金會心臟外科專業委員會、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心臟外科專業委員會、首都醫科大學心臟外科學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誌聯合主辦,哈醫大一院心臟大血管外科承辦的第八屆盤古大血管疾病論壇在哈爾濱隆重召開。
  • ...中歐專家線上分享頂尖技術 哈醫大一院 北京安貞 貝爾法斯特...
    本報訊(徐旭王定宇)8月27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柳景華教授、哈醫大一院副院長李悅教授和愛爾蘭貝爾法斯特城市醫院Simon J.Walshi教授帶領團隊聯合舉辦了第十九屆CTO ART(Chronic Total Occlusion Antegrade& Retrograde Therapeutics—慢性閉塞病變正向&逆向介入治療)Live學術會議。
  • 破解動脈瘤破裂風險 保障載瘤動脈通暢 哈醫大一院省內首例後循環...
    本報訊(徐旭)近日,哈醫大一院神經外科三病房史懷璋教授,鄭秉傑副教授為一名蛛網膜下腔出血合併右側小腦後下動脈瘤女性患者成功行腦動脈瘤夾閉聯合枕動脈-小腦後下動脈血管搭橋術,解除腦動脈瘤再破裂風險,並完好保留載瘤動脈的血供。
  • 哈醫大一院神經外科救治9歲女童
    近日,哈醫大一院神經外科三病房史懷璋教授團隊成功為一名右側顱內動靜脈畸形、基底節腦出血的9歲女童實施經靜脈途徑血管內介入栓塞治療。這是哈醫大一院神經外科開展經靜脈途徑血管內介入栓塞治療後,該術式在臨床高難度複雜病例上的又一次成功應用。
  • 哈醫大一院省內首例後循環搭橋術助後循環出血及缺血性疾病更早康復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徐旭)近日,哈醫大一院神經外科三病房史懷璋教授,鄭秉傑副教授為一名蛛網膜下腔出血合併右側小腦後下動脈瘤女性患者成功行腦動脈瘤夾閉聯合枕動脈-小腦後下動脈血管搭橋術,解除腦動脈瘤再破裂風險,並完好保留載瘤動脈的血供。
  • 黑龍江省醫學會產前診斷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在哈醫大一院舉行
    3月30日,為規範黑龍江省產前診斷技術開展,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提高產前診斷質量,黑龍江省醫學會產前診斷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出生缺陷預防與母胎醫學新進展培訓班,在哈醫大一院學術報告廳舉行。黑龍江省醫學會副秘書長張秋濱,哈醫大一院副院長陳力出席會議並致辭。
  • 哈醫大一院啟動替莫唑胺聯合放療治療難治性垂體腺瘤前瞻性多中心...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文/邵奇 徐旭 攝影/徐旭)11月12日,哈醫大一院神經外科二病房舉辦「替莫唑胺聯合放療治療難治性垂體腺瘤前瞻性多中心臨床研究」科研項目啟動會。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神經外科王任直教授,哈醫大一院副院長李悅教授,神經外科韓風平教授,科研科科長楊磊教授,神經外科二病房主任王寧教授,腫瘤科主任張大昕教授,腫瘤科二病房主任韓波教授等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 哈醫大一院成功舉辦基層醫藥保「三醫對話」—哈爾濱市DRG專題場...
    14 10:14:46 來源: 龍江印象 舉報   (李洋)2020年12月11日下午,哈醫大一院舉辦基層醫藥保
  • 哈醫大一院舉辦2019年感染肝病熱帶病學會暨終身教授於丹萍九十...
    (張威 徐旭)8月30日由黑龍江省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肝病學分會、熱帶病與寄生蟲學分會,黑龍江省感染科醫療質量控制中心,黑龍江省感染病專科聯盟,黑龍江省感染科醫師分會六個學術組織聯合舉辦,哈醫大一院感染科承辦的2019感染肝病熱帶病年會在哈爾濱友誼宮隆重舉行
  • 94歲老人腎臟內長「鹿角」 哈醫大一院多學科協作挽救患者生命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徐旭)近日,哈醫大一院泌尿外科三病房修有成教授團隊成功為94歲的腎半鹿角結石女性患者,完成微創碎石取石手術,成功解除泌尿系感染與梗阻,避免危及生命的全身炎性反應症候群進一步發展,挽救患者生命。
  • 第四屆「國之名醫評選系列榜單」揭曉 哈醫大一院孫備教授榮登榜單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徐旭 李楊楊)9月16日,由人民日報社指導,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人民日報社健康時報主辦的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上線儀式暨第四屆國之名醫盛典(2020年度)在線舉行。哈醫大一院外科學教研室主任、普外科主任孫備教授榮獲「國之名醫·優秀風範「稱號。
  • 哈爾濱新增8例本土確診病例詳情公布:4例與哈醫大一院有關聯
    通報顯示,新增病例1於某和新增病例6劉某都系4月10日已發布確診病例陳某的同病區病友,與陳某在哈醫大一院同一病區住院。於某之子、新增病例2曾多次到哈醫大一院陪護住院父親。新增病例3解某,也曾於4月6日在哈醫大一院住院治療。另外4例新增病例中,有3例與哈爾濱市第二醫院有關聯,而87歲的陳某也曾在該院住院治療。
  • 哈醫大一院38歲護士確診 發熱門診暫時關閉一周
    其中,在哈醫大一院發熱門診工作的一名38歲女護士確診,已被轉至省定點醫院隔離治療。通報內容顯示,4月13日至25日,該護士一直在單位輪班值班,下班後回單位統一安排的集中居住地國煤賓館居住。4月25日,在單位做肺CT和血常規檢測。12時進入哈醫大一院發熱病房隔離至27日,當日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28日0時由120救護車轉至省定點隔離醫院治療。
  • 哈醫大一院於凱江院長率援疆醫療隊載譽歸來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哈醫大一院人始終秉承著「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崇高信念,奔波在全國抗擊疫情的各個主戰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