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兒
家長和老師的關係其實很微妙,家長為了讓老師更關注自家孩子,對老師比自己上學時候表現得還要尊敬。老師雖然身負著培養孩子的重任,看起來似乎擁有絕對話語權,但實際上也因為顧忌著和家長之間的關係,要事事思考過後再溝通,以免引起和家長及孩子之間的矛盾。
再有一個原因就是,雖然學生的情況要個個向家長反饋,但是面對著家長充滿期待的目光,其實也不是很能下得去嘴,要顧慮對方心情。這都是我當老師的朋友說的,所以在跟家長交流的時候,都要挑著話來說,儘量不傷及家長和孩子的自尊,尤其是班裡比較調皮的孩子。
老師常用句式——「孩子其實很聰明」
朋友說,家長最看重的就是孩子的學習成績,不怕孩子學習不好,就怕已經看不到變好的希望。所以當有些家長來問自己孩子的情況時,朋友既要指明問題,也要顧及家長的心情,因為很可能這些話會被原樣告訴給孩子。如果到時候因為老師的一些話,導致孩子厭學,或者對學習失去了信心,那就是得不償失了。
尤其是針對一些比較調皮的孩子,整天心思不在學習上,總是集結著同學一起去玩,並不是學不好,而是不想學。如果直接告訴家長,孩子難免會遭到懲罰,加上一個前提「孩子其實很聰明」,也能寬慰父母的心情。
聽完朋友說的,我還真是沒想到其中這麼多彎彎繞,那麼家長真的聽懂了嗎,比起老師的安慰,其實言外之意很重要。
目的在於提醒家長需要好好監督孩子
朋友說,一般情況下家長都會明白這是什麼意思,畢竟孩子其實很聰明,那真實的就是沒把這聰明勁給用出來,或者沒用到正道上。我當時就笑了,雖然這話意在提醒,但是也有家長沒聽出來的。
記得堂哥去參加孩子家長會,照例也在會後跟老師交流了,說了一大堆,老師的一句孩子其實很聰明高興壞他了,其他啥都沒記住。回去還跟堂嫂炫耀,兒子被老師誇獎了,原話說完,堂嫂冷笑了一聲,參加得少還是沒經驗,這是在說孩子不好好學習,家長要勤加監督。
家長要明白教育孩子不止在學校,更在家庭
很多家長都是覺得把孩子扔給學校就可以了,以至於自己平時並不操心孩子的學習和日常表現,只關心結果。
但其實老師也很無奈,學生有那麼多,老師不可能一個一個照顧的非常仔細,只能把情況委婉的告知家長,實現家庭和學校的互補教育。家長和老師的信息互相交流掌握,才能對孩子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所以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家長要積極配合。
各位家長們聽懂過老師的言外之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