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好孩子,老師當職業,家長當事業,誰才是孩子真正的責任人?

2020-12-07 教育滋味

如今隨著二胎孩子的放開,許許多多家長也開始準備生第二個孩子了,特別是80後,隨著年齡的增大,這一群人都奔四了,而90後也逐漸邁入了奔三的行列,面對生活和工作的各種壓力。

最讓這些寶媽寶爸著急上火的就是孩子的教育問題,很多的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切,不惜一切代價,為了孩子的教育,爭搶最好的學校,選擇最貴的學區房,參加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就是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縱觀這幾年的孩子教育問題,讓老師頭疼,讓家長怒不可解的事件層出不窮,有的家長忙於自己的工作,為了家庭的經濟收入,起早貪黑,把孩子留在老家,讓爺爺奶奶照顧,老一輩人不知道如何才能讓孩子好好讀書,只有完完全全的相信學校,把孩子寄宿在學校裡,給足生活費,其他什麼都不管。

一年春夏秋冬也就在過年的時候見一見孩子,短短幾天時間,和孩子相處的很少,對於孩子的學習問題,習慣問題,人際關係都沒來得及過問,只是一些平常的噓寒問暖,買幾本輔導書,買幾件新衣服,或者給孩子直接留一部手機,留一張卡,孩子的所有不問不顧,這也是大部分農村留守兒童的真實寫照。

孩子的生活除了校內的學習,其餘就是周末的爺孫相伴,拿著手機打遊戲或者聊天,隨便網上購物,學習的事情三心二意,有的家長都不清楚孩子讀幾年級,學什麼學科,在哪個學校,偶爾回家看望孩子就是用金錢來滿足,心理方面溝通很少,導致學生缺少父母的關愛。

有些家長看見孩子成績差,就大動肝火,沒有幾句好話,這樣的教育孩子能改變嗎?一次又一次地給孩子幼小的心靈產生了傷害,也使得家長和學生的關係越來越差,相應的出現各種各樣的違法犯罪活動,也導致孩子心理健康不斷的出現問題,導致厭學或者學校欺凌的發生。

有的家長也一度的責怪老師,把孩子送到學校,就應該由老師鼓勵和培養好,怎麼一系列的學生問題都要家長負責呢?很顯然,孩子的好與壞都不是老師的問題,無論多好的學校,多厲害的老師,父母給予的那種教育和關愛都是老師不能替代的,而且老師從事的教育是他的職業,而孩子的健康成長才是家長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業!

老師在學校照顧的孩子在班級裡至少有30個左右,或者更多,不能非常全面的細緻入微的心心相印,無論老師傳授的課堂知識多麼豐富,考試成績多麼的優秀,學生的優秀個人品質是無法一蹴而就的,大多數情況下是和家庭教育有關係的,也就是家長的一言一行,家長的陪伴息息相關,因此,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多數取決於良好的家庭教育,老師只是起到引導作用。

再說孩子在學校的舉手投足也都折射著家庭生活的痕跡,孩子寫字,孩子的言語,孩子的行為,老師都無法很精細的逐個糾正,對於多數學生來說,在學校的學習過程中,慢慢會變好,或者也就無動於衷,自始至終,一成不變。

記得有一個電視節目關於農村與城裡孩子互換身份的故事,有一期說到一個孩子在城裡來到農村,充滿好奇與期待,各種事情都是樂此不疲,津津有味,而且給同伴們帶來了從未有過的樂趣,講城裡的趣事和故事,村裡娃娃個個眉開眼笑,城裡的孩子感覺到了農村的艱苦與美麗,下定決心改變自己,好好學習;

而從農村到城裡的孩子,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新鮮,也對繁華和充裕的生活產生了依賴,在有了富爸爸之後,穿著新衣服,感覺自己好幸福,好開心,逐漸也迷失了自己。

最終幾個月的體驗結束了,回到村裡,失去了天真,失去了誠實,都不喜歡村裡的環境,嫌棄村裡的小朋友,甚至開始唾棄自己的父母,這個變化是多麼的不幸,本來應該學會努力,自己更加奮發圖強,改變農村的現狀,卻起到了反作用。

家長在與孩子的相處時,不管說什麼,做什麼都會影響孩子,特別是到了10歲左右的叛逆期,爺爺奶奶一直慣著,有些孩子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也開始胡作非為,他們認為,反正有人疼,做錯事也沒事。

這樣的叛逆心理,家長如果不早發現,早阻止,到了學校,老師也是無能為力,孩子也就無所畏懼了,長此以往,有的孩子就在心理形成無人能管得了他,有些老師嚴厲管教,就會出現一些不堪設想的後果。

家長也要讓孩子生活快樂,健康自信,不能任意、隨意打罵孩子,太多的紀律,應該給他的童年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不能給孩子心靈造成傷害,產生自閉、自卑的心理,導致不能與孩子交朋友,不能自力更生。

還要注意家長父母之間的關係,總不能吵吵鬧鬧,三天一小吵,七天一大吵,剛剛等到周末,孩子放學回家,家裡的氣憤烏煙瘴氣,每一次的家庭矛盾,都會讓孩子出生不同的思想動向,如此的家庭環境,給孩子的心理產生了無形的壓力。

對於他們來說,不知道如何才能逃出這樣的氛圍,就會出現極端行為,比如,逃學、打架、甚至跳樓,這些問題都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極大的阻礙了孩子的個人健康發展。

所以說,在學校,老師一生的職業是教學生知識,在家裡,家長一輩子的事業是培育好孩子。

相關焦點

  • 「如果家長和老師,是業主和裝修師傅的關係!」教育孩子會很成功
    沒想到一個家長衝到學校,指著老師吼:孩子上課聽不懂是你能力差,你應該自己想辦法,留下孩子補習也就算了,還要把家長裹進來,要不是你留堂,我的孩子早就自己回家吃飯了,我工作都忙不過來,哪有時間給孩子送飯?在很多家長看來,孩子交給學校交給教師,一切與教育有關的事情,都應該全部由老師全權負責,稍稍有點需要家長參與的事,家長認為老師推卸責任了。
  • 又一個老師被開除了!家長贏了老師,輸掉一生的是孩子
    卻不料,更大的狂風暴雨在7月2日才真正抵達,五蓮縣教育體育局突然下達了一則令人毛骨悚然的通報:  從五月起扣發一年績效工資; 該校不再與其籤訂事業單位聘用合同; 納入當地信用信息評價系統黑名單。  這是要趕盡殺絕呀!  用書本敲打幾下十五六歲的初三學生,能傷到什麼程度?
  • 最好的教育是:家長配合老師,老師支持孩子,我們共勉!
    作為家長,愛子心切,人皆有之。但不能過分溺愛孩子,也不能過分地幹涉老師對你家孩子的管教。如果家長不捨得管,老師不能管,那麼孩子的教育肯定是失敗的。還是憑無底線的縱容……如果老師不嚴格,任憑孩子想幹嘛就幹嘛,那麼孩子只會越學越差。對孩子的錯視而不見,對孩子的學習置之不理,這樣的老師,也絕不是好老師。好老師,都不可能太溫柔。教育本就是一項嚴肅的事業,身為老師就必須對孩子嚴格,這是責任。
  • 人民日報: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也是你最重要的事業
    當時,我心裡在想,連父母自己都管教不了的孩子,老師就一定能治得了?他一定會聽老師的話嗎? 現如今,許多家長忙著工作,忙著事業,把孩子扔給學校,交給老師,什麼都不管了......孩子的好與壞都是老師的問題。這個觀念顯然是不正確的!
  • 《教育的本質》好家長,不只是知識的傳播者,是孩子精神的引領者
    父母永遠都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孩子出現問題,首先需要追責的就是父母。是父母沒有給孩子樹立好的三觀嗎?是父母沒有給孩子灌輸是非觀念嗎?說到教育,這是一個永恆的問題,正如前人所說:學無止境。父母與孩子一樣,永遠在學習成長的路上。
  • 對於孩子教育,家長與老師必須要通力合作!
    所以,到底孩子的教育需不需要家長的幹預呢?答案肯定是肯定的。那是你的孩子,任何人都沒有教導你孩子的義務,教師只是有這個責任需要將學生往好的那一方向去發展,而家長的教育,才是最主要的成分。比如學校裡就有很多頑皮甚至於叛逆逃課的學生,他們的叛逆往往與家長是有直接關係的。有的是因為家長太忙,孩子一禮拜都見不了幾次那種,孩子想通過在學校表現得成績低甚至叛逆搗亂課堂等不當行為引起家長們的注意。
  • 家長和老師教育孩子經常說的一句話,貌似暖心,其實傷了孩子自尊
    當孩子在學習上,或某件事情上沒做好時,家長和老師可能會安慰孩子:「只要你盡力了就好,爸媽(老師)不怪你!」這句話可以算是教育中的經典語句,被幾代人說了幾十年吧。可仔細想想,會發現其中有諸多值得反思之處。1 承認失敗,接受現實?
  • 老師建議:作為家長如何配合學校教育孩子?
    老師建議:  1、一定要為孩子準備錯題本,讓理清解題思路並記錄到錯題本中。  2、大量的調查證明:優秀學生之所以能保持好成績,關鍵是因為把知識點真正的弄懂了,而且消化成自己的知識。  就輔導資料的數量而言,中等生最多,優等生不上不下。
  • 為什麼孩子怕老師,家長「怕」孩子?網友:「挾天子以令諸侯」
    這種現象與其說是家長「怕」孩子,不如說是怕因為自己的行為,傷害了孩子的心理,阻礙孩子的成長。孩子一番話轉告孩家長,家長們立即執行,網友:「挾天子以令諸侯」縱觀如今的教育,孩子們對老師的話言聽計從,家長也對老師的話同樣視為「聖旨」。家長尊重老師這個職業,同樣也希望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 孩子作業到底誰改,教育部定了,家長該如何做?
    孩子作業到底誰改,教育部定了,家長該如何做?孩子的教育問題是每一個家長及家庭都非常重視的問題。如何讓孩子上個好學校?如何讓孩子有個好成績?孩子的未來應該怎麼規劃?從孩子一出生,作為家長的我們,就開始思考這些問題。孩子終於上學了,早晨送、中午接,下午半天一半就得等在校門口。
  • 同一個班級、老師,不同孩子間差異的真正原因(家長必讀)
    孩子成績的好壞,影響因素到底有哪些?入學機會的平等、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課程設置結構的合理……但最重要的還是每一位家長的教育理念和做法,這將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成長。
  • 教育路上,最不該偷懶的是家長,最不該放養的是孩子!
    每當老師聯繫家長,希望和家長一起商量孩子的問題時,得到的答覆都是: 「老師不好意思,我現在正忙,可以晚一點再說嗎?」 每一次「晚一點」,都是對孩子教育的耽誤。 父母的每一次缺席,都是拒絕了教育孩子。
  • 能夠挖掘出孩子潛力的老師,才是真正的教育者
    現在很多的人評判老師優秀與否的標準是老師的學歷,或者他取得的成就,可是對於孩子來說,這些並不一定是對他們最好的。尼採曾經說過:「真正的教育者並不是擁有頭銜或業績的人,他能讓你發揮出所有潛力,也就是說,真正的教育者理應是你的解放者。」
  • 「孩子不是老師的,是你的!」班主任犀利發言,點醒無數家長!
    而事實上,孩子是家長的,不是老師的,家長要負最大責任才是。老師再好再負責任,他也不可能不能保證你孩子良好的品行;給不了你孩子良好的習慣;也不能讓你的孩子產生讀書的興趣;不能幫你培養孩子的意志…… 一位班主任在一次家長會上對家長們說出來下面這些話。
  • 好的教育是:家長支持理解,老師盡職盡責,勁兒往一處使!
    在教育上,父母和老師都是最心疼孩子,又最希望孩子好的。 父母與老師,家庭與校園,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守護者,更是不可缺失的教育歷程。 作為站在同一陣營中的教育者,如果不能對孩子的未來負責,不能統一信念,勁兒往一處使,又怎能得到好的效果呢?
  • 90後老師批改試卷獨特,「表情包」引眾多孩子喜愛,家長:好老師
    文/小漁媽媽育兒孩子的教育一直都是家長非常關心的話題,從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家長就在教育孩子的路途上苦心鑽研,怎樣讓孩子有高智商,怎樣讓孩子有好成績,怎樣讓孩子有好的教育,也就成為了家長的心病。在一個人的成長曆程中,一定會經歷很多老師,而如果能夠遇到一個好老師那就是孩子的福分,一個好的老師知道用正確的方式教育孩子,能夠引導孩子成為優秀的人才,更能讓孩子學到更多道理,而前幾天一個90後的年輕老師就迅速的火遍全網,深受孩子和家長的喜愛。
  • 家長吵架比老師還兇,吃虧的就只能是自己的孩子
    原因很簡單,數學老師和這個女生的家長之間的矛盾也讓其他科老師覺悟了。做一個嚴厲又負責的老師不難,做一個「佛系」老師更容易,「佛系老師」又不得罪家長,又不惹學生煩,自己也輕鬆一些,為什麼不幹呢?教師,選擇這個職業的人很多,選擇這個職業的目的也不盡相同,有的為了穩定,有的為了寒暑假,有的喜歡孩子,還有的為了崇高的職業理想。
  • 家長會學生代表發言稿,《好老師好家長成就好孩子》贏得滿堂喝彩
    01《好老師好家長成就好孩子》親愛的老師們、尊敬的家長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期盼,但是我們每個孩子的健康成長都和在座的各位息息相關:好老師、好孩子、好家長,一個都不能少,我們只有形成三位一體的關係,才能取得優異的成績,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生。我們的成長離不開老師的辛勤培育,更離不開每位家長的精心呵護!老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
  • 家長配合老師越密切,孩子就越優秀
    家長關注、關愛、關懷的只有自家的孩子,而老師則需要對百家的孩子都負責任。家長說:「老師,能不能麻煩您多關照一下我家孩子?」老師說:「您放心,我會對每一個孩子全心全意!」家長的心情可以理解,作為父母誰不想老師關注自家孩子呢?
  • 「冷處理」並非「關禁閉」,家長應做好區分,才能真正教育好孩子
    ,上前去看才知道侄子正站在椅子上趴在水池邊玩水,水積了一水池漫了出來,孩子身上也弄溼了,表嫂氣衝衝地關掉了水龍頭,給孩子換了衣服之後把孩子關進了房間,小侄子在房間裡開始放聲哭鬧。詢問表嫂過後我才知道,她這樣另類的教育方式其實是在電視綜藝上面學的,他看到電視上不止一個明星用這樣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孩子最後認錯的效果也不錯,就跟著效仿他們的做法,當孩子犯錯鬧情緒的時候給孩子用"愛的小屋"去教育孩子,這樣的教育方式其實叫做"time out"。什麼是"time out"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