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隨著二胎孩子的放開,許許多多家長也開始準備生第二個孩子了,特別是80後,隨著年齡的增大,這一群人都奔四了,而90後也逐漸邁入了奔三的行列,面對生活和工作的各種壓力。
最讓這些寶媽寶爸著急上火的就是孩子的教育問題,很多的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切,不惜一切代價,為了孩子的教育,爭搶最好的學校,選擇最貴的學區房,參加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就是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縱觀這幾年的孩子教育問題,讓老師頭疼,讓家長怒不可解的事件層出不窮,有的家長忙於自己的工作,為了家庭的經濟收入,起早貪黑,把孩子留在老家,讓爺爺奶奶照顧,老一輩人不知道如何才能讓孩子好好讀書,只有完完全全的相信學校,把孩子寄宿在學校裡,給足生活費,其他什麼都不管。
一年春夏秋冬也就在過年的時候見一見孩子,短短幾天時間,和孩子相處的很少,對於孩子的學習問題,習慣問題,人際關係都沒來得及過問,只是一些平常的噓寒問暖,買幾本輔導書,買幾件新衣服,或者給孩子直接留一部手機,留一張卡,孩子的所有不問不顧,這也是大部分農村留守兒童的真實寫照。
孩子的生活除了校內的學習,其餘就是周末的爺孫相伴,拿著手機打遊戲或者聊天,隨便網上購物,學習的事情三心二意,有的家長都不清楚孩子讀幾年級,學什麼學科,在哪個學校,偶爾回家看望孩子就是用金錢來滿足,心理方面溝通很少,導致學生缺少父母的關愛。
有些家長看見孩子成績差,就大動肝火,沒有幾句好話,這樣的教育孩子能改變嗎?一次又一次地給孩子幼小的心靈產生了傷害,也使得家長和學生的關係越來越差,相應的出現各種各樣的違法犯罪活動,也導致孩子心理健康不斷的出現問題,導致厭學或者學校欺凌的發生。
有的家長也一度的責怪老師,把孩子送到學校,就應該由老師鼓勵和培養好,怎麼一系列的學生問題都要家長負責呢?很顯然,孩子的好與壞都不是老師的問題,無論多好的學校,多厲害的老師,父母給予的那種教育和關愛都是老師不能替代的,而且老師從事的教育是他的職業,而孩子的健康成長才是家長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業!
老師在學校照顧的孩子在班級裡至少有30個左右,或者更多,不能非常全面的細緻入微的心心相印,無論老師傳授的課堂知識多麼豐富,考試成績多麼的優秀,學生的優秀個人品質是無法一蹴而就的,大多數情況下是和家庭教育有關係的,也就是家長的一言一行,家長的陪伴息息相關,因此,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多數取決於良好的家庭教育,老師只是起到引導作用。
再說孩子在學校的舉手投足也都折射著家庭生活的痕跡,孩子寫字,孩子的言語,孩子的行為,老師都無法很精細的逐個糾正,對於多數學生來說,在學校的學習過程中,慢慢會變好,或者也就無動於衷,自始至終,一成不變。
記得有一個電視節目關於農村與城裡孩子互換身份的故事,有一期說到一個孩子在城裡來到農村,充滿好奇與期待,各種事情都是樂此不疲,津津有味,而且給同伴們帶來了從未有過的樂趣,講城裡的趣事和故事,村裡娃娃個個眉開眼笑,城裡的孩子感覺到了農村的艱苦與美麗,下定決心改變自己,好好學習;
而從農村到城裡的孩子,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新鮮,也對繁華和充裕的生活產生了依賴,在有了富爸爸之後,穿著新衣服,感覺自己好幸福,好開心,逐漸也迷失了自己。
最終幾個月的體驗結束了,回到村裡,失去了天真,失去了誠實,都不喜歡村裡的環境,嫌棄村裡的小朋友,甚至開始唾棄自己的父母,這個變化是多麼的不幸,本來應該學會努力,自己更加奮發圖強,改變農村的現狀,卻起到了反作用。
家長在與孩子的相處時,不管說什麼,做什麼都會影響孩子,特別是到了10歲左右的叛逆期,爺爺奶奶一直慣著,有些孩子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也開始胡作非為,他們認為,反正有人疼,做錯事也沒事。
這樣的叛逆心理,家長如果不早發現,早阻止,到了學校,老師也是無能為力,孩子也就無所畏懼了,長此以往,有的孩子就在心理形成無人能管得了他,有些老師嚴厲管教,就會出現一些不堪設想的後果。
家長也要讓孩子生活快樂,健康自信,不能任意、隨意打罵孩子,太多的紀律,應該給他的童年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不能給孩子心靈造成傷害,產生自閉、自卑的心理,導致不能與孩子交朋友,不能自力更生。
還要注意家長父母之間的關係,總不能吵吵鬧鬧,三天一小吵,七天一大吵,剛剛等到周末,孩子放學回家,家裡的氣憤烏煙瘴氣,每一次的家庭矛盾,都會讓孩子出生不同的思想動向,如此的家庭環境,給孩子的心理產生了無形的壓力。
對於他們來說,不知道如何才能逃出這樣的氛圍,就會出現極端行為,比如,逃學、打架、甚至跳樓,這些問題都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極大的阻礙了孩子的個人健康發展。
所以說,在學校,老師一生的職業是教學生知識,在家裡,家長一輩子的事業是培育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