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長和老師,是業主和裝修師傅的關係!」教育孩子會很成功

2020-12-04 慕容老師談教育

有人說當下孩子的教育,家長與老師關係猶如醫患關係,總存在或多或少的矛盾。最近,網絡有一句話傳得很火熱:孩子是毛坯房,家長是業主,老師是裝修師傅。仔細想來,很有利於改善家校合作之家長和老師的關係,今天特意來絮絮叨叨一下。

聽到一位小學老師說起這樣一件事情:班裡有幾個後進生,本來成績就差,還經常沒有按時完成家庭作業,老師特意抽出中午休息時間留在教室裡給他們免費補習功課,考慮到孩子填飽肚子問題,就通知家長送飯。沒想到一個家長衝到學校,指著老師吼:孩子上課聽不懂是你能力差,你應該自己想辦法,留下孩子補習也就算了,還要把家長裹進來,要不是你留堂,我的孩子早就自己回家吃飯了,我工作都忙不過來,哪有時間給孩子送飯?

在很多家長看來,孩子交給學校交給教師,一切與教育有關的事情,都應該全部由老師全權負責,稍稍有點需要家長參與的事,家長認為老師推卸責任了。在日常陪娃中,確實聽到過不少家長抱怨:我們小時候讀書,從來都不需要家長參與,咋現在的孩子讀書啥都要家長介入?連家庭作業都要家長督促完成並籤字,這到底是娃兒不聽話還是老師偷懶了呢?

每當老師考慮到個別學生跟不上進度,通知家長需要另外布置作業加強練習時,總忘不了附上一句:謝謝配合!我就有點納悶了:孩子是父母一生孩子,教育孩子,不是家長天經地義的責任和義務嗎?老師要求家長參與教育成了配合工作了,這倒是有點反客為主的意思了!

家長抱怨老師不稱職沒能力的例子並非個例,昨天,與一位家長聊起孩子的教育時,說到班裡有個家長任由孩子上學遲到,並振振有詞地跟老師講道理:專家說過要尊重孩子個性發展,我的孩子晚上睡不著早上醒不來,這是她的個性,我也沒辦法!更何況四年級的孩子已進入青春期前期的叛逆期,如果家長逼得太緊不僅會影響親子關係,更會導致孩子產生厭學心理,專家說過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才是教育的基礎,為了保持我們親密的親子關係,我不能逼著孩子起床,只能定時提醒,至於上學遲到不遲到就管不了啦!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到底是什麼角色,老師又是什麼角色呢?我們把孩子比作毛坯房,家長當然是業主,老師就是裝修師傅。孩子的到來,就像當下購買的毛坯房,要想住上漂亮稱心的房子,業主得把毛坯房交給裝修師傅,並且隨時去現場核實、監工,有必要時還要協商修改方案,反覆配合。同理,要想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把孩子交給學校、老師,家長也要儘量參與教育中去、全力配合學校、老師,甚至社會,共同把孩子教育好。

在整個房子裝修過程中,當裝修師傅聯繫業主:您家的水龍頭特質產品,質量好價格高,可接口對不上,您過來看看換個水龍頭,可好?如果業主說我的水龍頭是花高價買的,你想辦法裝上去就是!當師傅反映瓷磚崩了邊需要更換時,如果業主說自己忙抽不開身,讓師傅想辦法修補一下對付就是。當裝修過程中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業主都讓裝修師傅做主,等到住進去後才發現問題不斷,不是漏水把地板泡了,就是漏電跳匣,還有開關插座裝少了,裝修風格不如意,沙發太大把客廳搞得太擁擠等等問題。如果要把這不足與缺點修正過來,我想只有砸掉重新裝修一遍了。

教育孩子也如此,當老師反映孩子很聰明,但上課不認真聽講,家庭作業不保質保量完成時,家長這樣回覆:老師,我們太忙了,孩子交給了!老師,孩子不聽我們的話,只聽您的,您幫忙多管管吧!老師,孩子交給您了,該打就打該罵就罵,不要客氣!這些不都是廢話嗎?這跟裝修師傅裝修毛坯房是一個道理,一生中裝修的房子很多套,全憑手藝和良心。要是業主勤快上心,經常上工地上交流、溝通,那麼裝修效果肯定更合業主心意;要是從入場到結尾,業主都神龍見首不見尾,裝修師傅也就全憑良心做事,差不多也就過去了。老師傳道授業解惑也如此,全憑職業操守和良心,只要學生在校表現差不多,才懶得鹹吃蘿蔔淡操心。

說到底,孩子的第一責任人不是老師而是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只有家長上心走心教育,做到家校社會共同教育,孩子才有可能成龍成鳳。把孩子比作毛坯房,把家長比作業主,把老師比作裝修師傅,也許這個比喻不是很確切,但道理還是有幾分。業主辛辛苦苦買下的毛坯房交給裝修師傅裝修,總得自己花心思定方案,買材料,上工地,做到全程亦步亦趨跟進、配合、出錢又出力,才能達到稱心如意的裝修效果。

相關焦點

  • 家長多給老師一些尊重和信任,老師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老師認真負責、家長通情達理、學生勤勉努力,這三點缺一不可。那麼,教育的最大悲哀又是什麼?教師和家長目標一致卻成為了各自最大的敵人,教育孩子事倍功半。老師和家長,本應是一場愛和信任的邂逅,本應成為「同盟軍」「合伙人」。這是因為,雙方有著一致的目標——希望孩子健康成長、品行端正、學有所成。
  • 最好的教育是:家長配合老師,老師支持孩子,我們共勉!
    老師和家長,就像兩支船槳,只有雙方朝著同一個方向共同努力,才能讓孩子向著我們期望的方向駛去,順利到達成功的彼岸。——致家長作為家長,愛子心切,人皆有之。但不能過分溺愛孩子,也不能過分地幹涉老師對你家孩子的管教。如果家長不捨得管,老師不能管,那麼孩子的教育肯定是失敗的。
  • 老師和家長關係再激化,到底是什麼引起的
    現在很多人都發現,老師和家長的關係處在一個極其微妙的點上,好像一不小心就會大動肝火。而就在6月11日,又發生了一起老師和家長鬧矛盾的事情。這件事情是發生在安徽的一件事情,其實起因就是非常小的一件事情,家長諮詢老師事情,老師沒有及時的進行回復。然後就遭到了家長的責罵。
  • 教育的怪圈:老師跪求學生,家長投訴老師,學生懲罰家長!
    在這娛樂至死的時代,娛樂明星是孩子的偶像。 很多孩子厭學,沒有遠大的志向和學習目標。 孩子的「三觀」教育,單靠教師能行嗎? 護犢子的家長,終究會被孩子啪啪打臉。 眼看孩子變成「啃老族」、「白眼狼」,家長只能悔不當初了。 即使事業再成功的家庭,孩子的教育失敗,也是人生的最大失敗。 有因必有果,苦果再苦,也得含淚咽下。
  • 家長會上孩子班主任說:要想孩子學習好,要和老師搞好關係,什麼意思?
    有位家長開完家長會之後,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家長會上孩子班主任說:要想孩子學習好,要和老師搞好關係,什麼意思?怎麼做?看到這個問題之後,不由得想寫點什麼,相信很多人也會有同樣的疑惑。
  • 教育專家陳默:中國孩子已經變了,老師和家長卻還沒跟上
    如果孩子在學校、在家裡都要面對一群焦慮的人,人人對孩子拉橡皮筋,老師在學校裡不停強調考試、學習;孩子回到家,家長也在強調考試、學習,那孩子可能就完了。跟焦慮的人在一起,會疲憊不堪,我們孩子所遇到的壓力是全世界沒有的。
  • 家長和老師互懟,輸的會是誰?
    過去的年代,家長們把孩子們送去私塾,教育全由先生做主。如今的家長文化程度日漸上升,對於孩子的教育也有了更多的想法。當家長和老師出現分歧的時候,到底誰輸誰贏?可是孩子還小,這麼大的課業負擔哪能承受的住,家長望子成龍求勝心切往往忽略孩子的狀態,可是老師們都受過教育學心理學的良好教育,對孩子的各方面狀態尤為關注,不會逼孩子為了成績而累著。當家長和老師爭執不休的時候,最為難的是我們自己的孩子啊。
  • 學校和家長是孩子教育的合伙人,這是一場心胸和智慧的遠行!
    有家長說孩子愛睡懶覺,早晨不叫就不起。我告訴她,要想糾正和改掉孩子這個毛病,直接告訴他:你是選擇讓媽媽叫你,然後準點到學校,還是選擇自己起床,想幾點到學校就幾點到呢? 如果孩子選擇的是自然醒,那麼就讓他嘗一嘗遲到的滋味。因為老師不可能天天原諒你的遲到。 第二,專注成長。
  • 家長們,請好好愛孩子,也給老師愛孩子的理由和勇氣吧
    擔心孩子當三天假,把語文知識給玩忘記了,也擔心孩子忘了收假時間,於是,我挨個發信息。結果,你猜怎麼著,私發信息只有三四個家長回復,其他家長直接就忽略。我以為是因為時間關係,家長可能太忙了,誰知等到晚上十點也沒有家長再回復。當時我真的有些想生氣,或許家長認為孩子送到學校裡就是老師的責任,家長只需要等孩子拿期末成績單回來。
  • 家長會上班主任說:要想孩子學習好,要和老師搞好關係,什麼意思
    有位家長開完家長會之後,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家長會上孩子班主任說:要想孩子學習好,要和老師搞好關係,什麼意思?怎麼做?看到這個問題之後,不由得想寫點什麼,相信很多人也會有同樣的疑惑。班主任這麼說相信很多人肯定會想歪,但是這句話是沒有一點別的意思很實際的一句話,家校關係的融洽,真正獲益的是孩子,老師和家長關係近了,孩子才能會被老師和家長託舉得更高。並不是有些人所想像的那樣,其實那是大錯特錯。
  • 家長群老師和家長狂懟,你會如何站隊?
    教師懟家長:「是家長自己都不會呢,還是昨晚賺了幾百萬?」「二年級的你不會,監督也不會?你這樣將來是讓孩子也和你一樣可悲嗎?」可謂字字見血,把家長的尊嚴徹底扯下,還要踩上幾腳!家長呢,反擊的烈度絲毫不差:「你的所作所為對得起三尺講臺嗎?現在的教育已經淪落如此嗎?作業家長批改,不會還要接受老師冷嘲熱諷,那請問老師是做什麼的?」
  • 家長和老師教育孩子經常說的一句話,貌似暖心,其實傷了孩子自尊
    當孩子在學習上,或某件事情上沒做好時,家長和老師可能會安慰孩子:「只要你盡力了就好,爸媽(老師)不怪你!」這句話可以算是教育中的經典語句,被幾代人說了幾十年吧。可仔細想想,會發現其中有諸多值得反思之處。1 承認失敗,接受現實?
  • 對於孩子教育,家長與老師必須要通力合作!
    同理,教育孩子也是如此。下面是小編總結的幾個教育孩子的觀點。第一:把孩子「扔」到學校就可以不管了?很多家長都說,「孩子快點長大,等孩子再大點就可以放到幼兒園去了,我們也就能省事一些,可以去幹自己的事情了」。而等孩子上了小學、初中甚至是高中的時候,家長又會說「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情,我花了錢付了學費,學校就需要教會我的孩子做人」等等。
  • 教育好孩子,老師當職業,家長當事業,誰才是孩子真正的責任人?
    一次又一次地給孩子幼小的心靈產生了傷害,也使得家長和學生的關係越來越差,相應的出現各種各樣的違法犯罪活動,也導致孩子心理健康不斷的出現問題,導致厭學或者學校欺凌的發生。有的家長也一度的責怪老師,把孩子送到學校,就應該由老師鼓勵和培養好,怎麼一系列的學生問題都要家長負責呢?
  • 家長和老師應該為合作關係為何成了對頭?
    上網搜索「家長與老師」,總感覺家長與老師的衝突沒有中斷過,其中最突出的是「老師體罰學生而家長鬧老師和學校」,「老師布置作業引家長不滿」,「老師群發信息引家長不適」等等。作為老師不禁去想,家長和老師在培養孩子上目標應該是一致的,一定都希望學生表現好、學習好,長大成人成才,但是為什麼家長與老師總是存在矛盾哪?老師體罰學生的初衷一定是好的,一定是恨鐵不成鋼,想把學生教育好,改掉壞毛病,用心去學習,以防學生變成壞孩子,長大後不可救藥,但是家長為什麼不理解哪?
  • 老師、學生和家長, 缺了「情感」的三角關係!
    近幾年,校園惡性事件越來越多,老師、學生和家長之間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矛盾和摩擦。在這些矛盾和摩擦中,本應受人「尊敬」的老師,卻屢屢被推上輿論的風口,很多人不分緣由,都就開始罵老師。每每如此,我的心底都感到了憤怒和悲哀,我們的老師已經不被學生和家長所尊重,甚至個別家長非常「仇視」老師。
  • 學生和老師的關係淡了?日本、韓國也是應試教育,老師學生關係?
    為什麼現在學生和老師的感情越來越淡了?我們是應試教育,日本、韓國、我國臺灣地區,也都是應試教育。然鵝,在日本、韓國、我國臺灣地區,文化知識部分的學習和教育基本上是在學校完成的,家庭很少參與,但是有條件的家長會帶孩子出去旅遊、參加社會實踐。「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通過旅遊、社會實踐增強孩子的認知能力,打開孩子的眼界,對於孩子的創造、創新能力是有極大幫助的。
  • 地磚鋪完發現有問題,業主直說師傅手藝不行,而師傅卻笑了
    我們知道在裝修中,師傅們的手藝是很重要的,可以說家裡裝修好的效果,將與師傅的手藝有很大的關係,那麼手藝是不是與效果直接掛鈎呢,實際上也是不一定的,比如下面這位師傅,就遇到了很尷尬的情況,就是地磚鋪完,業主發現有問題,所以就直說師傅手藝不行,表示自己當初找錯人了,而對此師傅只能笑笑,
  • 家長配合老師越密切,孩子就越優秀
    有人說,教師的天職就是教書育人,管理孩子,教育孩子,這是他們的本職工作,與家長沒有關係。這個話說的似乎也有道理,但教師的工作職責和工作職能只能放在學校,家庭中的教育輔導是家長不可推卸骨子裡的責任。家長教育自己家一個孩子尚且都感覺到力不從心,那麼老師教育幾十個上百個孩子怎麼可能做到事無巨細,面面俱到,滿足所有家長的需求呢?
  • 只有懂教育,才會做教育,家長和老師的深思
    所謂健全人格包括社會人、自然人和精神人三方面,自然人要有健康的身體,社會人要有追求成功,追求真善美的行動。精神人要能夠智慧的對待人生中的榮辱得失,要有追求精神生活幸福的理想。在健全人格中每個指標指數越高人的獨立性就越強,也就是說越利於成長健全人格。教育不僅要受教育者獲得人格的完善發展,更是奠定樂觀積極地挑戰生命歷程的思想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