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當下孩子的教育,家長與老師關係猶如醫患關係,總存在或多或少的矛盾。最近,網絡有一句話傳得很火熱:孩子是毛坯房,家長是業主,老師是裝修師傅。仔細想來,很有利於改善家校合作之家長和老師的關係,今天特意來絮絮叨叨一下。
聽到一位小學老師說起這樣一件事情:班裡有幾個後進生,本來成績就差,還經常沒有按時完成家庭作業,老師特意抽出中午休息時間留在教室裡給他們免費補習功課,考慮到孩子填飽肚子問題,就通知家長送飯。沒想到一個家長衝到學校,指著老師吼:孩子上課聽不懂是你能力差,你應該自己想辦法,留下孩子補習也就算了,還要把家長裹進來,要不是你留堂,我的孩子早就自己回家吃飯了,我工作都忙不過來,哪有時間給孩子送飯?
在很多家長看來,孩子交給學校交給教師,一切與教育有關的事情,都應該全部由老師全權負責,稍稍有點需要家長參與的事,家長認為老師推卸責任了。在日常陪娃中,確實聽到過不少家長抱怨:我們小時候讀書,從來都不需要家長參與,咋現在的孩子讀書啥都要家長介入?連家庭作業都要家長督促完成並籤字,這到底是娃兒不聽話還是老師偷懶了呢?
每當老師考慮到個別學生跟不上進度,通知家長需要另外布置作業加強練習時,總忘不了附上一句:謝謝配合!我就有點納悶了:孩子是父母一生孩子,教育孩子,不是家長天經地義的責任和義務嗎?老師要求家長參與教育成了配合工作了,這倒是有點反客為主的意思了!
家長抱怨老師不稱職沒能力的例子並非個例,昨天,與一位家長聊起孩子的教育時,說到班裡有個家長任由孩子上學遲到,並振振有詞地跟老師講道理:專家說過要尊重孩子個性發展,我的孩子晚上睡不著早上醒不來,這是她的個性,我也沒辦法!更何況四年級的孩子已進入青春期前期的叛逆期,如果家長逼得太緊不僅會影響親子關係,更會導致孩子產生厭學心理,專家說過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才是教育的基礎,為了保持我們親密的親子關係,我不能逼著孩子起床,只能定時提醒,至於上學遲到不遲到就管不了啦!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到底是什麼角色,老師又是什麼角色呢?我們把孩子比作毛坯房,家長當然是業主,老師就是裝修師傅。孩子的到來,就像當下購買的毛坯房,要想住上漂亮稱心的房子,業主得把毛坯房交給裝修師傅,並且隨時去現場核實、監工,有必要時還要協商修改方案,反覆配合。同理,要想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把孩子交給學校、老師,家長也要儘量參與教育中去、全力配合學校、老師,甚至社會,共同把孩子教育好。
在整個房子裝修過程中,當裝修師傅聯繫業主:您家的水龍頭特質產品,質量好價格高,可接口對不上,您過來看看換個水龍頭,可好?如果業主說我的水龍頭是花高價買的,你想辦法裝上去就是!當師傅反映瓷磚崩了邊需要更換時,如果業主說自己忙抽不開身,讓師傅想辦法修補一下對付就是。當裝修過程中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業主都讓裝修師傅做主,等到住進去後才發現問題不斷,不是漏水把地板泡了,就是漏電跳匣,還有開關插座裝少了,裝修風格不如意,沙發太大把客廳搞得太擁擠等等問題。如果要把這不足與缺點修正過來,我想只有砸掉重新裝修一遍了。
教育孩子也如此,當老師反映孩子很聰明,但上課不認真聽講,家庭作業不保質保量完成時,家長這樣回覆:老師,我們太忙了,孩子交給了!老師,孩子不聽我們的話,只聽您的,您幫忙多管管吧!老師,孩子交給您了,該打就打該罵就罵,不要客氣!這些不都是廢話嗎?這跟裝修師傅裝修毛坯房是一個道理,一生中裝修的房子很多套,全憑手藝和良心。要是業主勤快上心,經常上工地上交流、溝通,那麼裝修效果肯定更合業主心意;要是從入場到結尾,業主都神龍見首不見尾,裝修師傅也就全憑良心做事,差不多也就過去了。老師傳道授業解惑也如此,全憑職業操守和良心,只要學生在校表現差不多,才懶得鹹吃蘿蔔淡操心。
說到底,孩子的第一責任人不是老師而是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只有家長上心走心教育,做到家校社會共同教育,孩子才有可能成龍成鳳。把孩子比作毛坯房,把家長比作業主,把老師比作裝修師傅,也許這個比喻不是很確切,但道理還是有幾分。業主辛辛苦苦買下的毛坯房交給裝修師傅裝修,總得自己花心思定方案,買材料,上工地,做到全程亦步亦趨跟進、配合、出錢又出力,才能達到稱心如意的裝修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