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產後抑鬱,很多過來人都覺得太可怕了,畢竟還有很多人過不來了。
但是多數新手媽媽不知道自己在經歷「心理疾病」,即便是發現了自己的異常,家人也不會理解和認同的,今天我們看看產後抑鬱的潛伏期吧。這三類媽媽尤其注意。
1.孕前:每次月經之前都有心情抑鬱的一周
地球人都知道女人的「大姨媽」造訪時非常易怒,但是每當快來月經的前一周,就開始心情暴躁,容易發怒,失眠,食欲不振。這是激素波動異常的徵兆。產後這種狀態可能會翻倍,加上其他導火索,一秒炸。
2.孕早期:無法積極面對懷孕這件事
懷孕本該是幸福的,卻要被孕吐,嗜睡等症狀折磨。大部分寶媽會樂觀面對這些考驗,也有不少孕媽做出極端的事,比如準備墮胎放棄懷孕,但是沒人認為這是圍產期抑鬱已經到來,反而覺得「孕早期都有反應,就你嬌氣」。
3.產後一年:突然亂了陣腳才可怕。
在醫學的定義,產後抑鬱多發於產後一周,實際情況卻是要延長到產後一年。
產後三天到一周左右,激素水平紊亂會造成莫名的想哭,目前多數頭胎的孕婦都能得到很好的月子照顧,可是出了月子的生活會與孕期和產褥期有些明顯的對比感。
孩子滿月宴之後,月嫂走了婆婆走了,小夫妻才真正感覺到多了一個娃的無助。每晚熬夜,碎片睡眠,隨著時間推移孩子逐漸成長,大家都認為媽媽已經可以勝任照顧孩子是生活,卻忽視了孩子拋物線般的成長——越大越不好帶。
逐漸孩子要加輔食要爬要滾,不知深淺無所畏懼到處受傷,尤其是孩子生病,媽媽焦急無助還要受到外來關心的壓力。
不僅媽媽會有產後抑鬱,爸爸們也會有因為角色轉變帶來的不適應感。
雖然他看起來仍然在玩手機,可能看不到的背後,他也拒絕了很多同事的應酬和朋友的聚會,他的遊戲隨時暫停隨叫隨到,他很想伸手參與育兒,卻總被媽媽們的態度嚇走:「你輕點」「你洗手了嗎」「一身煙味離孩子遠點」「你連這個都不懂」......
孩子是兩個人的,希望媽媽們能讓自己的心態放輕鬆,爸爸再不靠譜也是親爹,不會惡意傷害寶寶,是除了你自己之外最愛孩子的人。
只有讓自己摘離出來,才能讓孩子爹參與進去。也只有給新手奶爸更多自由,才能讓他無限發揮。不要教寶爸育兒,相信他自己會想辦法的。
也只有爸爸獨當一面,才能將媽媽帶離產後抑鬱的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