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抑鬱不是媽媽的「專利」!爸爸帶娃,有益父親心理健康!

2020-12-15 騰訊網

父親育兒防抑鬱

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產後抑鬱只有生孩子的媽媽才會得,但實際上,新手爸爸也有可能患上「產後抑鬱」,他們會表現出神經緊張、脾氣失控、壓抑悲傷和情緒不穩。在《美國醫學會雜誌·兒科學》上發表的研究曾顯示,10%~12%的人在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年會受到抑鬱症的困擾,父親和母親患抑鬱症的比例相當。近日,美國《精神病學前沿》雜誌刊登的新研究表明,育兒有益父親心理健康,參與育兒多的父親,他們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年較少出現抑鬱症狀。

與娃相處時間長,父親抑鬱少

在這項研究中,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對來自美國5個地區的881名不同收入和族群的父親進行了家訪,並在這些父親的孩子出生後,對以下3個指標進行了評估:與嬰兒相處的時間、教養子女效能感(對自己能否勝任父親這一角色的判斷)以及對嬰兒提供物質支持的能力。同時在嬰兒出生後1個月、6個月和12個月對父親的抑鬱症狀進行評估。結果發現,父親與新生兒相處時間越長、自我效能感和提供物質支持的能力越高,他們在第二年的抑鬱症狀發生率就越低。

該研究首次揭示,參與新生兒養育活動可降低父親產後抑鬱的風險。隨著時間的推移,父親在嬰兒期參與越多,他們會感到自己越有能力勝任父親這個角色,並且對自己的這個角色更加滿意。

男性產後抑鬱常被忽視

孕婦在分娩之後,可能會因為體內激素分泌失常、養育孩子等原因導致情緒失控,產後患上抑鬱。近年來,醫生多會在產後的問診中,對產婦進行產後抑鬱的篩查。但是父親並沒有篩查的意識,加上大多數男性不願意尋求幫助,他們的產後抑鬱往往得不到重視和治療。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一項研究報告表明,父母雙方在預防青少年抑鬱方面都發揮了作用。父親的抑鬱症狀與對其青少年子女的影響,與母親的影響程度相似。為了自身健康和孩子健康成長,新手爸爸也應多關注自己的心理。

父親多帶娃,全家都受益

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指出,如果父親能早期參與育兒,並且經常與嬰兒接觸,他們的心理健康以及整個家庭的健康狀況可能都會更好。所以建議實施帶薪陪產假政策,讓父親在不必擔心經濟狀況的前提下可以更多地與孩子在一起,早日獲得作為父母的信心。這有助於讓父親有更多機會與孩子相處,參與塑造更加健康的未來一代,同時會提升整個家庭的幸福感。(範宏博整理)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 || 範宏博 李娜

值班主任 || 範宏博

相關焦點

  • 生娃前有這些徵兆,生娃後小心產後抑鬱哦
    說到產後抑鬱,很多過來人都覺得太可怕了,畢竟還有很多人過不來了。但是多數新手媽媽不知道自己在經歷「心理疾病」,即便是發現了自己的異常,家人也不會理解和認同的,今天我們看看產後抑鬱的潛伏期吧。這三類媽媽尤其注意。
  • 同樣是帶娃,為何媽媽比奶奶更容易抑鬱?通常逃不過以下三個原因
    案例小紅和老公結婚五年了,今年才剛剛有了他們自己的孩子,小紅想著自己一定要親力親為,給孩子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加上看到別人都說婆婆帶孩子之後孩子就和母親不親近了,因此堅決不讓婆婆來家中帶孩子。直到跟自己媽媽說了這件事情,媽媽說是不是產後抑鬱啊?這才引起丈夫的注意,趕緊帶妻子上醫院檢查,檢查之後發現妻子確實是出現產後抑鬱的情況,但目前情況並不嚴重,只需要進行疏導和調節即可。同樣是帶孩子,為何媽媽抑鬱奶奶卻不會?
  • 奚夢瑤自曝產後抑鬱,何猷君翻臉:豪門也救不了她
    但真實的產後抑鬱就是這樣:每次爆發都像矯情,每次難過都像造作。你可能會因為孩子的哭聲崩潰,也可能會因為丈夫的一句無心話語而絕望,每一個不理解背後,都是生理和心理的雙重考驗。後來,奚夢瑤向包文婧求救,對方一句話說出療愈產後抑鬱的關鍵:說出去。
  • 中國媽媽吐槽「喪偶式育兒」,北歐爸爸卻多是帶娃高手,心理原因
    作為寶媽,我經常聽到媽媽們在抱怨自家老公不幫忙帶娃兒。也有很多寶媽抱怨帶娃好像只是自己的事情 ,其他家人覺得與自己好像也沒多大關係。
  • 產後有這幾個表現是抑鬱?還真不是當媽後變得矯情了!
    近年來,產後抑鬱發生的悲劇也是接連不斷,很多沒有經歷過的人不明白,明明生了寶寶是一件喜事,為什麼還會有悲劇的發生,難道是當媽後變得矯情?還真不是這個原因。婆婆一面答應兒子,一面又不管,說自己以前生孩子都是自己帶,還要自己做飯呢,現在的媳婦哪兒這麼矯情!琪琪當時對老公都產生了怨恨,一度的都不想管了,後來心軟了,想著自己累死累活生下的寶寶又 捨不得,慶幸的是出了月子,寶寶晚上也不怎麼鬧了,琪琪撐過來了。
  • 奚夢瑤髮長文談產後抑鬱:不是矯情,更不是公主病!
    產後抑鬱,一種容易被家庭所忽視的心理疾病。奚夢瑤髮長文談產後抑鬱,上了熱搜。在《幸福三重奏》中,夢奚瑤聊到自己初為人母,由於害怕失去與孩子之間的聯繫的,陷入負面情緒「沼澤」無法自拔的她,差點得產後抑鬱。幸運的事,因為包文婧的幫助,讓她在敏感期找到了宣洩出口。
  • 喪偶式育兒、產後抑鬱,在中國,有幾萬女性生完孩子險些自殺
    而根據外媒報導,在中國,大約15%的新媽媽被確診患有產後抑鬱症,高達85%的母親在分娩後可能會產生抑鬱情緒。這兩個數字大致與全球平均水平一致,但中國大眾對產後抑鬱症的認知度較低,且對心理健康問題存在根深蒂固的偏見,從而導致許多女性不願意尋求心理幫助,不肯接受治療,並且得不到任何支持與撫慰。
  • 新手寶媽快樂帶娃指南:不焦慮的媽媽,才能養出健康的孩子
    全職的媽媽,每天在帶娃的間隙奮戰家務,朋友聚會常年缺席,孩子有個頭疼腦熱你手忙腳亂地帶去醫院,兵荒馬亂地哄娃、排隊、哄娃、問診、哄娃、取藥……卻只收穫「都不上班了還帶不好」「每天在家就是做做家務」的評論。
  • #奚夢瑤髮長文談產後抑鬱#有錢人都能抑鬱,普通人更是一地雞毛!
    基於女性產褥期內分泌的極速變化,或有遺傳和自身疾病的原因,加之生產時的一些因素和社會心理因素,造成現在社會普遍產後抑鬱高發的情況。很多網友都紛紛評論,有顏有錢的豪門闊太,從懷孕到產檢生產不是一路都是保姆豪車專人接待嗎,怎麼也會抑鬱,那我們這樣的普通人,豈不更是會「一地雞毛」。這兩年,因為產後抑鬱導致的悲劇新聞經常會出現,剛開始很多人會不理解這個病情,甚至覺得這僅僅是「矯情」,殊不知,這其實就是寶寶媽媽們對你發出的「求救信號」!
  • 奚夢瑤髮長文談產後抑鬱,並非「富貴病」,豪門媳婦也是普通人
    幸運的是奚夢瑤在產後抑鬱時通過朋友的幫助成功走出陰影,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訴寶媽和丈夫們,產後覺得不快樂並非是矯情,而是在發送求救信號。不管是產後抑鬱還是抑鬱症,所有的患者都是有明顯表現的,就看家人是否發現,是否重視這個問題,抑鬱從來就不是無病呻吟,他的痛苦別人根本不清楚。
  • 帶娃崩潰,媽媽求助於爸爸,爸爸一句話總結相當到位!
    爸爸一聽這母女倆又開始幹架了,心裡也著急,趕緊提前結束工作往回趕。原以為,是請了救兵回來,結果呢,爸爸回來也是當聽眾的。因為只要重述事情的經過,說話的還是媽媽,教育孩子的還是媽媽,爸爸呢,永遠只有一句話:媽媽說的,你記住了嗎?這句話怎麼這麼熟悉呢?
  • 寶媽產後抑鬱崩潰:「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才知道我不是矯情?」
    母親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職業,很多女性有了孩子之後,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身上,為了更好地照顧他們,有的寶媽選擇辭職專門在家帶娃,為了孩子忽略了自己的生活。其實,母親是堅強的同時也是脆弱的,她們在照顧寶寶的同時,也需要別人的呵護,需要有自己的生活。
  • 媽媽和2歲孩子一起墜樓,還有多少人對產後抑鬱一無所知?
    她們不是作,不是不負責,她們是生病了。 根據美國精神心理協會(APA)《精神疾病的診斷和統計手冊》(DSM-IV)診斷標準,產後抑鬱症(PPD)一般是指產後6周內抑鬱發作,嚴重的可能在產後2周內發生不伴有精神病症狀的抑鬱。
  • 博士媽媽攜幼女縱身一躍:產後抑鬱不可小覷,丈夫一句話令人心碎
    據蘇女士的家人稱,蘇女士自從生完二胎後就出現了產後抑鬱,不過家人沒有引起重視,沒想到後果如此嚴重。02-產後抑鬱悲劇層出不窮近些年,新聞裡產後抑鬱導致的悲劇層出不窮。中國是一個發展極其快速的環境,新的事物總是導致新的問題,這也就意味著很多時候,我們這一代會有的問題在之前的幾十年很少發生,比如產後抑鬱這樣的心理疾病,這導致很多人都很難了解抑鬱症或者產後抑鬱。
  • 多少產後媽媽的血淚教訓說明了一個道理:千萬不要和老公分房睡!
    她很生氣,覺得婆婆太溺愛自己老公了,本就是當丈夫的責任,不僅僅是在身體上照顧她,陪在她身邊也能讓她從心理上感覺到支持。其實,個人覺得這位婆婆也是好心,因為擔心新手爸爸媽媽不會照顧孩子,老人們雖然育兒方面有一些不科學的方式,但是在照顧孩子方面還是非常的有經驗的。
  • 妻子產後抑鬱變了樣,丈夫偷安監控盯梢,看到畫面後不忍淚目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提起產後抑鬱,很多準媽媽都會抗拒或者排斥,覺得這種病離自己很遠。然而真正當了媽以後,就知道這個問題有的聊了。產後抑鬱是一種心理上的病,也是一種消極的狀態。許多剛生產後的媽媽有這種表現,無時不刻擔心孩子有什麼閃失,心裡總是掛念著。產後抑鬱的媽媽,心理會做哪些鬥爭上面故事中的媽媽顯然有產後抑鬱的症狀,其實很多新手媽媽都會有這樣的經歷。不是自己體驗,局外人根本無法體會女人生子後的焦慮。那些產後抑鬱的媽媽們,心理到底有哪些鬥爭呢?
  • 產後抑鬱高發?其實兒童患抑鬱的可能性更大,家長需警惕!
    近幾年來,「產後抑鬱」這個詞組進入了人們的視野,百度「產後抑鬱」這個詞組,出來的答案是:產褥期抑鬱症(postparturm depression,PPD)是指產婦在分娩後出現抑鬱、悲傷、沮喪、哭泣、易激怒、煩躁、甚至有自殺或殺嬰傾向等一系列症狀為特徵的心理障礙,是產褥期精神症候群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
  • 爸爸帶娃會有這3個好處,媽媽再努力,也給不了孩子
    爸爸帶娃會有這3個好處,媽媽再努力,也無濟於事中國社會普遍認為照顧孩子是媽媽的主要任務,而爸爸只是起到輔助的作用。一方面是因為媽媽更加細心,會洗衣做飯更適合留在家裡做全職媽媽。而爸爸則需要在外面工作賺錢養家。
  • 生了娃才知道,原來產後抑鬱離我這麼近,莫名其妙想哭
    之前看了很多產後抑鬱的新聞,一直覺得離我很遙遠,但是真的生了寶寶坐月子才發現,可能是體內激素極速下降的原因,也可能是周圍人的不關心不理解,再加上身體的病痛,真的太容易抑鬱了。 【身體上的痛】順產側切一開始連坐都不能坐,站久了也脹痛,現在半個月了才能坐。
  • 爸爸接四胞胎放學走紅,看他手裡的東西,網友:爸爸帶娃活著就好
    文字/心媽編輯/心媽媽媽帶娃通常比爸爸更加用心。反之爸爸則經常處於叫不醒、喊不動的狀態。很多爸爸認為自己賺錢養家即可,缺少家庭責任感。近段時間,有一組爸爸接送四胞胎放學的照片走紅網絡,四個年紀還小的孩子,被爸爸用手裡的牽引繩綁住,其中一個孩子,腳步踉踉蹌蹌的,有些站立不住,被拖拉著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