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求職簡歷頻遭倒賣,誰來保護求職者信息安全?

2020-12-12 中國青年報

近半年來,隨著國內疫情逐漸平息,經濟進入復甦周期,就業市場也呈現出活躍狀態。在這一背景下,被視為熱點創業領域的網際網路就業平臺的流量不斷突破新高,在就業市場中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然而,在線招聘繁榮景象的背後,也存在著不容忽視的行業風險。

近段時間,多家媒體先後報導了與網際網路就業平臺有關的亂象,其中諸如個人簡歷買賣、推介詐騙平臺、情色招聘等,給求職者帶來了諸多困擾。據《新京報》報導,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存在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

不論是平臺方還是監管層,都應及時重視這些問題,堅決制止並打擊利用網際網路招聘行不法之事的企業和個人。如此,才能維持行業健康發展,保護求職者尤其是年輕求職者的權益。

年輕人從校園走入社會,能否順暢地找到一份適宜的工作,不僅決定著他們在可預見的未來中會過上怎樣的生活,也對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近年來,各種新型網際網路就業平臺之所以取得迅猛發展,既是因為廣大求職者需要更寬廣、更便利的求職通道,也是因為傳統的就業市場在雙向選擇過程中受限於信息流動性的不足,亟待得到網際網路技術的支持與補充。

令人遺憾的是,在很多情況下,這些新型網際網路就業平臺未能充分盡到監管與審核義務,從而讓個別不法企業和個人鑽了空子。此前,多家就業平臺都被曝出被欺詐組織利用的記錄。近日被曝光的個人簡歷買賣現象,並不是什麼前所未見的新問題。在監管缺位、泥沙俱下的平臺環境中,隨時可能發生招聘亂象。只有及時填補漏洞,才能讓用戶在求職時感到安全。

面對各種與自己有關的負面新聞,網際網路招聘平臺也許會感到有些委屈——販賣個人簡歷也好,編織就業騙局也罷,作出這些惡行的並不是平臺本身,而是惡意利用平臺的人。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平臺無需承擔責任。新型網際網路就業平臺從誕生之初,就寄託著年輕人對於打破就業信息藩籬、營造更加健康的就業環境的美好期待。如果網際網路技術沒有改善就業市場原有的不足,反而讓更多不法者獲得魚目混珠的機會,用戶又有什麼理由給予信任?

在網際網路創業領域,有一個常用的比喻,叫做「站在風口上,豬也會飛」。從這個角度上看,讓新型網際網路就業平臺這隻「豬」飛起來的「風口」,正是廣大求職者對就業機會的迫切需求。倘若各大平臺只關注日活與流量,而忽視了對求職者的保護,這個動力強勁的「風口」遲早要熄火,到那時,缺乏危機意識的「豬」只會從高處驟然摔下。

當一項新技術被引入一個傳統領域時,我們並不能簡單地認為:技術必然會帶來正面的影響。具體到招聘這件事上,網際網路就業平臺一方面降低了企業與求職者之間的溝通成本,提高了雙方獲取信息的廣度,另一方面,企業發布求職信息門檻的降低,尤其是審核環節缺失,造成了全新的風險。為此,本著「技術向善」的原則,平臺方還應加強自我規範,避免種種亂象持續。有關部門也應認真考慮,如何將網絡招聘信息的發布納入監管,加強對違規失責者的懲戒力度,不讓心懷理想的求職者受到傷害。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倒賣簡歷猖獗警示求職者保護個人信息
    而這背後掩藏著一條完整的黑產業鏈,大肆倒賣求助者的個人簡歷牟利。筆者認為,倒賣簡歷嚴重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這條黑產業鏈必須堅決斬斷。<br/><br/>  隨著網絡和科技信息技術發達,網上求職比較方便,已成為一種時代潮流。為了能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不少求職者,特別是一些大中專畢業生,他們往往「病急亂投訴」,在多個招聘平臺註冊和投出個人簡歷。
  • 個人簡歷被倒賣屢禁不止 「最難求職季」再蒙陰影
    記者從多方消息獲悉, 從獲取路徑來看,簡歷洩露主要來源於虛假招聘、套餐內下載冗餘、招聘平臺「內鬼」、網絡爬蟲技術等幾類。法律界專家指出,近年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刑事案件數量居高不下,簡歷因內容詳細而全面被不法分子盯上,而求職者投遞簡歷的網絡招聘平臺也成為「黑產」形成最初始的來源。
  • 網投簡歷被倒賣 軟體批量下載 應聘者頻受騷擾 到底是誰動了你的簡歷
    隨著智聯招聘、BOSS直聘等招聘網站的擴大與發展,很多人找工作都是通過此類招聘網站向企業發送電子簡歷。簡歷上有詳細的個人信息,關乎個人人身、財產安全。但卻有不法分子藉此營利,販賣簡歷上的個人信息,那麼我們應當如何來維護自己的權利呢?
  • 簡歷慘遭倒賣,個人信息洩露,網絡招聘平臺能否信任?
    現如今,通過網絡招聘平臺找工作已是常態。每到畢業季,各類網絡平臺如boss直聘、智聯招聘、前程無憂等就會收到成千上萬份來自大學生們等人群的各類求職者的簡歷。最近,有求職者向媒體曝光,他們在各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頻繁收到騷擾電話,電話內容均以「你最近是在找工作嗎」為內容開頭。由此,他們懷疑自己的簡歷已經被倒賣。
  • 央視曝光簡歷信息被販賣是怎麼回事 倒賣信息的人日賺幾千元
    眼下正值秋冬招聘季,明年預計有超過九百萬的高校畢業生,將有一大批求職者勢必會通過招聘平臺尋找工作,如果不加以有效管理,又可能有新一批的信息被洩露。而原本應是用於信息交換的招聘平臺,也成了簡歷信息洩露的源頭,一條信息販賣產業鏈由此而來。
  • 網絡招聘簡歷倒賣成產業鏈 標明月薪1.2萬元的職位實際僅為6000元
    原標題:信息遭洩露,求職被套路——網上找工作,避開這些「坑」(網上中國)  網際網路招聘市場規模快速增長,網絡招聘已成為人們求職和單位招聘的主渠道。網絡招聘在為求職者提供快捷便利服務的同時,也出現了部分求職者投遞簡歷後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甚至陷入非法傳銷、情色招聘陷阱等現象。
  • 網投簡歷被倒賣?求職切勿「海投」
    最近,有不少求職者爆料,自己招聘網站上投遞簡歷後,會不斷收到各種垃圾信息推送,疑似求職者的個人簡歷信息被非法竊取、售賣,最後個人信息以極低的價格流入各種貸款、博彩、刷單等平臺之手。
  • 秋冬招聘季,當心簡歷信息被販賣!求職者投遞簡歷幾小時後,被拉進刷...
    比如眼下正值秋冬招聘季,可很多求職者都發現他們的簡歷被販賣了。記者手機裡的這份文檔,包含兩百人的個人信息,求職者可樂就是其中的一個。今年5月,浙江女孩可樂在某招聘網站發布求職簡歷,等來的並不是投遞企業的回覆,在她投遞簡歷不過幾小時後,一個未知號碼打了進來,對方讓她添加微信,並表示要幫她找工作。
  • 求職者們的個人信息被洩露:誰動了我的簡歷?
    招聘平臺客服人員均建議,應聘者可將倒賣簡歷信息的QQ群及倒賣者信息等,通過郵箱提交給平臺,他們會把這一情況反饋給法務、技術等部門處理,處理時間為1至3個工作日。投遞簡歷後等來騷擾電話與簡訊「轟炸」李樂(化名)今年剛大學畢業。因為疫情,學校的校招沒有如期舉行,她編輯了一份簡歷,通過招聘網站應聘兩家公司的銷售崗位。
  • 老同學 急需援手 領導 叫你來一趟 都是個人簡歷信息洩露惹的禍
    他能準確地說出一些你的過往,和你熱聊幾天後,這位「老同學」突遭麻煩,苦苦懇求你出手幫忙……「領導」或者「大Boss」打電話吩咐你:「小夥子表現不錯,明天來我辦公室一趟」。你滿心歡喜,以為升職有望。來源是求職簡歷!近日,廣東雲浮網警重拳出擊,成功打掉一個從收集求職者信息到實施詐騙,再到洗錢的犯罪團夥。現實版「萬萬沒想到」你是否從未想過,你精心製作的簡歷信息,會被人隨意倒賣?
  • 「領導」叫你來一趟?都是個人簡歷信息洩露惹...
    「領導」叫你來一趟?都是個人簡歷信息洩露惹的禍!來源是求職簡歷!近日,廣東雲浮網警重拳出擊,成功打掉一個從收集求職者信息到實施詐騙,再到洗錢的犯罪團夥。現實版「萬萬沒想到」你是否從未想過,你精心製作的簡歷信息,會被人隨意倒賣?你有沒有想過招聘其實不是真招聘,只是一種以招聘為名,釣魚為實的精準收集公民信息的手段?
  • 央視曝光求職者簡歷資料被洩露販賣!個人信息資料岌岌可危
    最近很多關於信息洩露的新聞,眼下正值秋冬招聘季,明年預計有超過900萬的高校畢業生。原本應是用於求職者求職和招聘企業招聘人才的招聘平臺,忽然成了簡歷信息洩露的源頭,一條信息販賣產業鏈由此而來。有信息販賣者稱:一天能掙幾千塊。
  • 煙臺一半以上求職者求職不帶簡歷 原因眾說紛紜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眼下,攜帶厚厚的簡歷前來應聘的求職者已經為數不多,一半以上的求職者都是空手逛招聘會。招聘會上,企業招聘人員的感慨之音不絕於耳:「不帶簡歷的求職者感覺對企業不夠重視。」  一半以上求職者求職不帶簡歷找工作  「現在找工作都不帶簡歷了,空手來空手歸。」
  • 簡歷指導:網上求職,不斷刷新簡歷好就業
    目前,她已在網上投了三份簡歷,選擇的崗位都是與自己所學專業有關的質量管理、生產管理等崗位,也有不限專業的銷售崗位。仝換麗說,她投簡歷的都是近期要到學校舉行招聘會的企業。「在網上瀏覽信息可以,真正求職還是覺得面對面心裡更踏實點兒。」不斷刷新求職簡歷黎婉茹,鄭州航院旅遊管理學院應屆畢業生。她的第一份工作就是通過網絡找到的。
  • 評論丨【犀言利語】遏制簡歷販賣關鍵在違法必究
    王軍榮  2021屆畢業生求職工作陸續展開。據新華社「全民拍」線索,不少畢業生在招聘網站上投遞求職簡歷後個人信息遭洩露,頻頻接到騷擾電話。  剛遞交了簡歷,卻接到諸多陌生來電,且並非是錄取或面試的電話,這讓人惱火,究竟誰洩露了我的信息?
  • 你的簡歷可能這樣被賣了!
    近日有媒體曝光,不少大學應屆生或求職者在各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頻繁收到騷擾電話,電話內容均以「你最近是在找工作嗎」為內容開頭。不少求職者懷疑自己的簡歷信息已經被倒賣。調查發現,從簡歷收集到簡歷買賣,簡歷倒賣現象已成為一條黑色產業鏈,簡歷也因時效性分為一手和二手簡歷,實時一手簡歷最高能賣到一條5元,一天就能收集到2000份。這些簡歷從何而來?誰又該為求職者的個人信息洩露買單?
  • 招聘網站簡歷洩露:700元採集58同城全國簡歷信息
    根據該店主發來的少量簡歷信息測試,記者電話聯繫的求職者均在58同城上投遞了簡歷,有人還在當天更新過自己的簡歷。  當然,出售數據者並非獨此一家。另一家店鋪按照2毛一條出售數據,並且在記者多次溝通下表示:「700塊賣你一套軟體,你可以自己採集58數據。」
  • 你的簡歷可能這樣被賣了
    近日有媒體曝光,不少大學應屆生或求職者在各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頻繁收到騷擾電話,電話內容均以「你最近是在找工作嗎」為內容開頭。不少求職者懷疑自己的簡歷信息已經被倒賣。
  • 大學畢業生求職遭遇簡歷售賣:想幹廣告設計卻被問做不做健身教練
    現實中,不少年輕求職者也和郭鈺一樣掉進了信息洩露「陷阱」。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調查發現,目前,網上簡歷售賣市場十分活躍,已形成「一條龍」產業。不法分子通過各種形式以正規企業身份入駐網絡求職平臺獲得求職者簡歷,賣家出售的商品從簡歷獲取的軟體與帳號、再到簡歷,一應俱全。
  • 售賣個人簡歷成黑產,誰來設防?
    有賣家稱,不同平臺的簡歷價格有所不同,總體來說,一手實時簡歷每份3元到5元不等,二手簡歷每份不到1元。(12月7日《新京報》)求職簡歷,是求職者給招聘單位發的一份簡要介紹,包含了大量個人信息,諸如真實姓名、身份證件號碼、通信地址、聯繫方式、學習與就業軌跡等,是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直接或間接保護的對象,任何用人單位都沒權力向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