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歷慘遭倒賣,個人信息洩露,網絡招聘平臺能否信任?

2020-12-18 人民名品

現如今,通過網絡招聘平臺找工作已是常態。每到畢業季,各類網絡平臺如boss直聘、智聯招聘、前程無憂等就會收到成千上萬份來自大學生們等人群的各類求職者的簡歷。最近,有求職者向媒體曝光,他們在各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頻繁收到騷擾電話,電話內容均以「你最近是在找工作嗎」為內容開頭。由此,他們懷疑自己的簡歷已經被倒賣。經媒體調查發現,簡歷倒賣已然成為一條黑色產業鏈。

簡歷發出後收到騷擾電話

許多求職者表示,發出簡歷後收到不是令人滿意的offer,而是各類騷擾電話。

來自北京的小賈今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在今年6月份時,她在boss直聘、智聯招聘和58同城等網站投遞了自己的簡歷,希望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但是在簡歷投出後的一周裡她卻收到各類騷擾電話。

小賈表示,有的騷擾電話是給小賈推薦英語補習機構幫她提高求職競爭力,有的是一些未聽說過的整容機構邀請她通過提高顏值來獲取工作。最令小賈氣憤的是,一些遊走於法律邊緣的灰色職業更是向她拋出橄欖枝,而自己明確表明求職意向領域的公司卻並沒有聯繫她。

為了躲避鋪天蓋地的騷擾電話,小賈不得不「失聯」一周。

類似於小賈的遭遇,在很多求職者身上都發生過。有媒體調查此現象,發現了一條倒賣個人簡歷的黑色產業鏈。

在QQ群搜索欄輸入「BOSS直聘」時,可以發現眾多「BOSS直聘對公認證」「BOSS直聘帳號」的內容,記者進入其中一個QQ群後,發現有大量販賣「BOSS直聘對公帳號」「智聯招聘白銀黃金帳號」的廣告。隨機添加了幾名賣家好友,其中一名商家表示,「BOSS直聘對公帳號售價330元,普通帳號120元」,購買後只需提供手機號就可以進行公開招聘。

商家表示,購買的企業帳號可以自己發布,也可以找人代發招聘信息,通過發布熱門崗位或進行充值會員,一天就能收到2000多份簡歷,這種行為行話稱為「發帖」。這樣收來的簡歷保證是「實時而且是一手的」。一手簡歷的價格在2-5元不等。如果覺得貴也可以購買二手簡歷,一份在幾毛錢左右。

還有一些賣家則表示,自己這裡出租「簡歷提取器」,40元錢一天,也可以從BOSS直聘、智聯等招聘平臺上抓取歷史簡歷。簡歷的地區、行業、投遞時間都可以自行設置,一天同樣可以抓取2000份。只是這樣的簡歷時效性較差,不容易讓求職者相信。

平臺不應逃避責任

對於簡歷慘遭倒賣的現象,有媒體向平臺在線舉報此類惡性事件,但卻沒有得到可靠的回應。

智聯招聘客服回應媒體,必須提供截圖或其他證據才能反饋到相關部門,反饋時間是工作日48小時;如果只是販賣簡歷,智聯招聘只是招聘平臺,肯定是沒法管控的,您可以選擇報警去維護自己的權益;如果是有漏洞,我們肯定也會加強技術上的審核,技術部門肯定會修復。

專家表示,平臺對用戶應盡到信息保障安全義務。如果證據確鑿,不法分子利用網絡招聘平臺的技術漏洞獲取用戶個人信息,那麼平臺要承擔行政責任,由監管部門進行處罰,一般包括責令改正罰款等;另外平臺也應向信息被洩露的用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簡簡單單一句無法管控並不可以撇清責任。

【完】

往期精彩推薦

HOT ON THE TOP

好消息!中國新冠肺炎疫苗最快今年底上市,國藥集團已進入疫苗產前準備工作

中小型房企日均破產1.3家!百天內10家內地中小型房企赴港上市尋求生路!

大疆反腐案觸目驚心:兩採購經理收受回扣300餘萬元,造成10億元損失!

違規收集公民個人信息, 公安網安部門一季度停運51個APP

電商三巨頭搶佔農村電商市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支持電商進農村

綠地集團回應高管貪腐風波,房地產行業反腐迫在眉睫!

版權聲明:人民名品致力於智慧財產權保護,並尊重版權人的權利和義務。文章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不能及時獲取版權人的聯繫方式和授權。如涉及版權問題,請您第一時間與我們溝通聯繫,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謝謝理解與合作!

聯繫郵箱:horizon_peace@sina.com

來源:人民名品(ID:rmrbmp)引用

人民日報客戶端、澎湃新聞網

編輯:唐曉彤、魏良煒

責任編輯:梁雅婷

執行副總編輯/媒體資源部主任:馬海濤

人民名品公眾號

微信號 : rmrbmp

相關焦點

  • 倒賣簡歷猖獗警示求職者保護個人信息
    在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卻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內容多為介紹「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信息。應聘者懷疑,個人信息通過招聘平臺落到他人手中。而這背後掩藏著一條完整的黑產業鏈,大肆倒賣求助者的個人簡歷牟利。筆者認為,倒賣簡歷嚴重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這條黑產業鏈必須堅決斬斷。<br/><br/>  隨著網絡和科技信息技術發達,網上求職比較方便,已成為一種時代潮流。為了能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不少求職者,特別是一些大中專畢業生,他們往往「病急亂投訴」,在多個招聘平臺註冊和投出個人簡歷。
  • 央視曝光簡歷信息被販賣 招聘平臺成簡歷信息洩露源頭
    IT商業新聞網12月14日訊 在這個資訊時代,我們的個人信息安全顯得尤為重要。近期,央視曝光簡歷信息被販賣,信息販賣者稱一份簡歷販賣三次淨賺四塊六,一天能掙幾千塊。  眼下正值秋冬招聘季,2021年預計有超過九百萬的高校畢業生,將有一大批求職者勢必會通過招聘平臺尋找工作,如果不加以有效管理,又可能有新一批的信息被洩露。
  • 網絡招聘簡歷倒賣成產業鏈 標明月薪1.2萬元的職位實際僅為6000元
    原標題:信息遭洩露,求職被套路——網上找工作,避開這些「坑」(網上中國)  網際網路招聘市場規模快速增長,網絡招聘已成為人們求職和單位招聘的主渠道。網絡招聘在為求職者提供快捷便利服務的同時,也出現了部分求職者投遞簡歷後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甚至陷入非法傳銷、情色招聘陷阱等現象。
  • 個人簡歷被倒賣屢禁不止 「最難求職季」再蒙陰影
    記者從多方消息獲悉, 從獲取路徑來看,簡歷洩露主要來源於虛假招聘、套餐內下載冗餘、招聘平臺「內鬼」、網絡爬蟲技術等幾類。法律界專家指出,近年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刑事案件數量居高不下,簡歷因內容詳細而全面被不法分子盯上,而求職者投遞簡歷的網絡招聘平臺也成為「黑產」形成最初始的來源。
  • 央視曝光簡歷信息被販賣是怎麼回事 倒賣信息的人日賺幾千元
    眼下正值秋冬招聘季,明年預計有超過九百萬的高校畢業生,將有一大批求職者勢必會通過招聘平臺尋找工作,如果不加以有效管理,又可能有新一批的信息被洩露。而原本應是用於信息交換的招聘平臺,也成了簡歷信息洩露的源頭,一條信息販賣產業鏈由此而來。
  • 求職者們的個人信息被洩露:誰動了我的簡歷?
    ——非法倒賣簡歷商家在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卻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內容多為介紹「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信息。應聘者懷疑,個人信息通過招聘平臺落到他人手中。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其中存在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多年來雖曝光不斷,卻屢禁不止。
  • 網投簡歷被倒賣 軟體批量下載 應聘者頻受騷擾 到底是誰動了你的簡歷
    無論是「內鬼」倒賣,還是不法分子通過虛假招聘批量採集信息,求職平臺都難辭其咎。 12月3日,記者分别致電BOSS直聘、智聯招聘等4家招聘平臺客服熱線進行舉報,工作人員均表示,他們對上述情況並不了解,會將這些舉報信息進行記錄。
  • 又現智聯招聘員工參與倒賣用戶個人簡歷 波及16萬人信息
    【TechWeb】 7 月 8 日,據中國消費者報消息,近日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智聯招聘」員工參與倒賣個人信息案。該案涉及公民個人信息達 16 萬餘份,一份信息被賣 5 元左右。按照「智聯招聘」的正常信息銷售流程,企業需要與「智聯招聘」籤訂正式合同,待繳納服務費用審批生效後再以企業帳號的形式獲得用戶個人簡歷信息。此案中,無業人員鄭某為了獲得公民簡歷信息,偽造假企業營業執照並提供給智聯招聘工作人員盧某和王某,獲得企業會員帳號,從而獲取大量公民簡歷,然後在淘寶上售賣,一份簡歷的出售價格為 5 至 6 元不等。目前,此案未當庭宣判。
  • 圓通內鬼洩露40萬條個人信息背後:不僅快遞,你的簡歷也被賣了
    據其中一名嫌疑人供述,他將收集到的信息打包賣出,每條信息單價約為1元。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在隱秘的網絡上,宣稱有快遞數據兜售的賣家不在少數。某匿名聊天軟體上,記者在「出實時快遞」、「快遞網購行業數據交流」等多個群中發現了信息販子發布的廣告信息。這些信息販子通常以一些字母來逃避平臺的監管。例如,以「wg」來代表「網購」,「wd」代表「網貸」,以「sfz」來代表「身份證」。
  • 智聯招聘16萬份簡歷洩露是怎麼回事 智聯招聘回應內容有什麼
    據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消息,一起「智聯招聘」員工參與倒賣公民個人信息的案件在北京市朝陽法院第二次開庭審理。該案涉及公民個人簡歷16萬餘份,在網上被售賣的簡歷均價5元。7月9日,智聯招聘也回應簡歷洩露一事。
  • 智聯招聘陷多事之秋:簡歷洩露風波尚未平息,又捲入博彩騙局事件
    「求職者」通過後續詢問以及查看此人的朋友圈發現,這家公司在智聯招聘打著招聘「客房服務員」的幌子,疑似招募性工作者。值得注意的是,就在20多天前,智聯招聘還被曝出「簡歷洩露」事件。一位信息販子稱,他手握十萬條個人簡歷,這些數據只需40元。據媒體報導,簡歷信息中有智聯招聘的LOGO。
  • 都是個人簡歷信息洩露惹...
    都是個人簡歷信息洩露惹的禍!來源是求職簡歷!近日,廣東雲浮網警重拳出擊,成功打掉一個從收集求職者信息到實施詐騙,再到洗錢的犯罪團夥。現實版「萬萬沒想到」你是否從未想過,你精心製作的簡歷信息,會被人隨意倒賣?你有沒有想過招聘其實不是真招聘,只是一種以招聘為名,釣魚為實的精準收集公民信息的手段?
  • 招聘網站簡歷洩露:700元採集58同城全國簡歷信息
    招聘網站陷簡歷數據洩露風波:700元即可採集58同城全國簡歷信  58同城的全國簡歷數據洩露了。  近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調查發現,有淘寶電商出售「58同城簡歷數據」。
  • 58等招聘平臺詐騙亂象調查:審核機制失效 數據洩露
    11月2日,西城區法院公開審理了一場洩露公民信息的案件,一位有多年從業經驗的獵頭,從招聘網站、原單位工作中獲取了求職者信息,並在獵頭群中互換簡歷信息,共非法獲取了1852萬條公民個人信息、並將部分信息提供給他人。多位HR、獵頭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簡歷的海量下載,買賣、互換,乃至高價值簡歷交換、企業通訊錄共享,已經是這一行業中的普遍現象。」
  • 「原創」大觀微議:簡歷倒賣 不是小事
    作者 舒聖祥在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卻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內容多為介紹「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信息。應聘者懷疑,自己的個人信息通過招聘平臺落到他人手中。個人簡歷之所以被大量倒賣,有的是直接藉助招聘平臺的「內鬼」,有的是通過郵箱和提取器獲得——購買一個企業招聘帳戶,發布招聘啟事和郵箱即可。還有的是通過簡歷採集系統,直接從招聘網站批量下載簡歷。無論個人簡歷通過哪種方式洩露,招聘平臺的責任都不可推卸。
  • 智聯招聘再陷「簡歷洩露風波」,據稱「40元可買十萬條簡歷」
    近日,據新京報消息,一些簡歷信息正在被販賣。一位信息販子稱,他手握十萬條個人簡歷,這些數據只需要40元。值得注意的是,簡歷信息中有前程無憂和智聯招聘LOGO。對此,前程無憂回應稱,「初步斷定,這是個別人將部分企業在2014-2015年招聘時收到的簡歷拿出來非法售賣。
  • 網絡求職簡歷頻遭倒賣,誰來保護求職者信息安全?
    在這一背景下,被視為熱點創業領域的網際網路就業平臺的流量不斷突破新高,在就業市場中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然而,在線招聘繁榮景象的背後,也存在著不容忽視的行業風險。近段時間,多家媒體先後報導了與網際網路就業平臺有關的亂象,其中諸如個人簡歷買賣、推介詐騙平臺、情色招聘等,給求職者帶來了諸多困擾。
  • 快遞信息洩露背後:40元可買超4G簡歷數據
    貝殼財經報導,在由邯鄲市公安局反詐中心聯合邯鄲市永年區公安局成立的專案組近期偵辦的一起部督案件中,不法分子與圓通快遞多位「內鬼」勾結,通過有償租用圓通員工系統帳號盜取公民個人信息,再層層倒賣公民個人信息至不同下遊犯罪人員。事實上,40萬條公民個人信息只是信息販賣黑市的冰山一角。
  • 個人信息頻頻洩露,非法倒賣的「毒瓜秧」必須切斷!
    近日,圓通內鬼致40萬條個人信息洩露話題上了微博熱搜一張快遞單能洩露你多少秘密?地址、姓名、電話、手機號綁定的社交網站帳號、具體工作單位和家庭信息,你的網購習慣和經濟能力,甚至通過攬收人籤字一欄得知你的真實姓名和籤字……一時間,個人信息安全問題再次引發網友熱議。
  • 用戶簡歷洩露 智聯招聘終究撇不清干係
    文/李麗凱12月2日,國內漏洞應急平臺烏雲上發布一個漏洞「看我如何拿下智聯招聘八十六萬用戶簡歷」,宣稱智聯招聘網站有簡歷信息洩露的漏洞。次日,智聯招聘及時回復,烏雲網漏洞中提到的IP位址並不是智聯招聘的地址,而是上海另外一個招聘網站,智聯招聘絕對沒有洩露任何用戶簡歷信息。